书城文化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9314600000085

第85章 周立波生平大事

邹理/中南大学文学院教师、博士

一、1928年,20岁投身革命

1928年3月,为避益阳县团防局长曹明阵等国民党反动派加害,20岁的周立波抛妇别家,离开故乡,随周起应夫妇到上海,投身上海工人运动和左翼文艺运动。周立波住在公共租界劳勃生路东海里,后搬至北四川路余庆坊。1929年秋,他考取了江湾劳动大学,被分配到该校经济系学习。当时,这个学校的校长是易培基,系无政府主义者。在校师生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任浩璋(江苏溧阳县人)和杭东流。周立波被任浩璋等地下党员当作培养对象,并吸收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革命互济会。他经常参加散发传单、游行示威、飞行集会等革命活动。1929年11月6晚,周立波受任浩璋之约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节散发传单活动。由于活动暴露,任浩璋与杭东流被校方开除。1930年2月,周立波应劳大附中同学之邀去参加上海大示威筹备会,次日,参加上海南京路大示威;3月又参加法租界大示威。4月底,周立波因屡次参加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

二、1930年-1936年,在上海坐牢,出牢后参加左联和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初,周立波从上海回到家乡,打算参加红军,后因红军转移,不知去向。9月他再返上海,仍住北四川路底刘宜生那里(与周扬邻近),和周扬合译了苏联小说《狗胡同》(又名《苏联大学生私生活》)。此时,正式启用英语“自由”,(LibeYty)的译音“立波“作笔名。1931年,经劳大同学夏伟介绍到神州国光社当校对员。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件扣,神州国光社爆发了工人的自发罢工。周立波在张贴罢工宣言时,被工头汤福彪抓住,扭送到捕房拘留。三天后转至上海提篮桥(即西牢)监狱。上海地下党组织闻讯后,曾多方营救,均无效。经江苏省高等法院三次公开审理,以“煽动工潮”罪,判处周立波二年半徒刑。五月,遇大赦,减刑十月。1933年11月20日刑满时,他因拒不自首,被送到苏州反省院继续服刑,直至1934年7月才交保获释。他后来在延安写的《麻雀》等一组短篇小说,是这段狱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出狱后,他回家乡休养了两个月,1934年9月中旬又秘密潜回上海,住周扬隔壁,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又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党组织全面考察了周立波的历史和革命表现,由周扬等同志介绍,批准了他的申请。

1935年,周立波一人担当了编辑左联秘密会刊的工作,接着调任左联党团(时周扬任党团书记,何家槐是成员之一)做组织和联络工作。1935年9月至1936年6月与王淑明、徐懋庸一起任《每周文学》(《时事新报》副刊)编辑,共编三十二期。

1934年至1937年周立波在参加左联活动的两年半中,撰写理论文章六十余篇,翻译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秘密的中国》等近百万字外国文学作品。

三、1937年,奔赴抗日战争前线,创作报告文学遵照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1937年周立波与周扬、艾思奇等同志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途经西安时,与舒群同志转赴华北抗日前线做战地记者,先后为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与美国驻华使馆参赞卡尔逊作翻译,走访了晋察冀边区。

同年十月中旬,周立波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周恩来向他和史沫特莱全面介绍了抗战以来的斗争形势。周立波陪同史沫特莱一行抵达山西五台山地区八路军前方总部,拜见了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任弼时总政治部主任。

12月,周立波再次受任弼时同志派遣,陪同美国武官卡尔逊上尉到晋察冀边区访问。在五十多天里,他们多次冲破敌人封锁线,走访了晋察冀边区战场。拜谒了八路军著名将领贺龙、王震、聂荣臻、徐向前、徐海东、陈赓等,采访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他后来的报告文学创作收集了丰富、生动的素材。

1938年春周立波到洪洞县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司令接见。接着,他奉命到汉口,创作了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

同年夏秋之际,立波又受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委派,陪同苏联塔斯社军事记者瓦里耶夫到了江西国民党军顾祝同司令部,再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会见了项英同志。11月,他调至八路军长沙办事处,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长沙大火后,受周恩来同志派遣,到湖南沅陵地区担任地下党的领导工作,并和廖沫沙、欧阳山、草明等同志一起编辑《抗战日报》。

1939年五月,据周恩来同志电示调任桂林《救亡日报》编辑,同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分筹备会,被选为筹委会委员。

四、1940年至1943年,在延安参加鲁艺整风和文艺座谈会,创作短篇小说1939年11月,洛甫、周扬电召周立波赴延安。12月,周立波到达延安桥儿沟,被安排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编译处处长兼文学系教员,担任世界名著选读课程的教学工作。

1940年1月,周立波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后又补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1941年5月15日,他出席了延安“鲁迅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同年,他还和何其芳、严文井、陈荒煤等组织文学社团——“草叶社”,创作了从事文学活动以来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牛》,后又以自己三十年代初在上海西牢监狱的斗争生活为素材写了一组短篇小说《麻雀》、《第一夜》、《阿金的病》、《夏天的晚上》和《纪念》。

1942年春,毛泽东同志约请周立波等鲁艺党员老师到杨家岭窑洞座谈。五月初,毛泽东同志、凯丰同志联名发函,邀请延安一百多位文化工作者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礼堂举行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鲁艺成立整风学习委员会,何其芳同志任主任,周立波、严文井、葛洛同志为委员。

1944年2月周立波调到《解放日报》社任副刊部副部长。

五、1944年至1945年,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创作《南下记》

1944年三五九旅根据党中央决定南下开创抗日根据地。王震邀周立波随部队南下,在南下支队司令部任秘书,编写了一套战士学习课本。11月10日,南下部队誓师出征。部队突破日、伪、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包围,冲破一百多条封锁线,远征到湖南、广东一带,往返七省战场,行程计一万五千里。作为司令部秘书,周立波起草记录电文、写稿、编辑刻印《解放》小报。

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周立波到湖北宣化店新四军五师师部担任《七七日报》、《中原日报》副社长。次年1月10日,他奉延安新华社电令赴汉口做新华社驻汉记者,兼做翻译工作,后来被派到北平、承德战地任军调部我方代表团英语翻译,又调任冀热辽区党委机关报《民声报》副社长。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报告文学《南下记》。

六、1946年至1948年,在东北参加土改,创作《暴风骤雨》

1946年,周立波来到东北哈尔滨珠河县(尚志县)元宝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担任区委副书记。

1947年5月,周立波调到松江省委宣传部主办《松江农民报》(计出三十二期),撰写了小演唱《张丕谟抓坏蛋》,同时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骤雨》。7月,周立波来到五常县周家岗参加土改“砍挖运动”,历时四个月,边工作边修改《暴风聚雨》上卷初稿。《暴风骤雨》上卷在《东北日报》上连载,由东北书店于1948年4月出版。

上卷完成后,周立波到过拉林、苇河、呼蓝县长岭区深入生活,创作《暴风骤雨》下卷。下卷由东北书店于1949年5月出版,成为土改工作必备参考书。东北文学工作委员会于5月19日召开《暴风骤雨》座谈会。1951年底《暴风骤雨》荣获该年度颁发的苏联斯大林文学奖金,被译成英、法、俄等文字。

1948年7月周立波调到东北文协主编《文学战线》,次年又被任命为鲁迅文艺学院研究室主任。1949年7月在北京参加全国文代会第一次会议,为东北文艺工作者代表团九人团委之一,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委员,并和郑振铎一起担任全国文协研究部负责人。第一次文代会后,调任文化部编审处工作。

七、1950年-1955年,到石景山钢铁厂深入生活,创作《铁水奔流》

1949年10月至1950年6月,周立波担任彩色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锦绣河山》的文学顾问。六月,他和刘白羽同志组成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1951年,影片《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同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周立波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两次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作家。  1951年2月周立波来到了北京石景钢铁厂,深入到工人群众中体验生活,历时五个月。六月,他调文化部中央文学研究所任职,开始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铁水奔流》的创作。次年二月写出初稿,三月调任《人民文学》编辑部任执行编委。1953年,再度回石景山钢铁厂体验生活。1955年5月,《铁水奔流》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早反映新中国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作品。

八、1955年至1965年,到故乡湖南益阳深入生活,创作《山乡巨变》

1955年至1965年,周立波深入益阳县邓石桥村、益阳市郊区桃花仑村、大海塘村体验生活,担任大海塘互助合作委员会副主任,桃花仑乡党委副书记。他与夫人林蓝携女儿住在竹山湾贫农户国云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党的政策,推动农业合作化工作。1958年周立波被选为湖南省文联主席、在深入生活同时领导湖南的文学工作,培养青年作者。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和《山那面人家》等20多篇短篇小说。

九、1966年至1976年,在“文革”中受到迫害

在“文革”中,周立波被江青三次点名。1967年押送到益阳等地批斗。1968年被关进“牛棚”,1969年关押到省公安厅三办囚室。1970年以后《湖南日报》发表多篇批判文章,1973年从公安厅出来进省五七总校学习班。1975年离开湖南回到  北京家中休养。

十、1977年至1979年,创作短篇小说《湘江一夜》

1977年周立波安排在文化部文艺研究院过组织生活。他于1976年冬撰写了解情况散文《长沙大火前后》,1977年撰写散文《朱总司令事迹片断》等。1977年10月20日周立波在北京参加《人民文学》编辑部召开的短篇小说座谈会,他作了“关于小说创作的一些问题”的讲话,发表在《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1978周立波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6——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周立波在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