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古代火箭
9304300000007

第7章 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2)

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13世纪时,其北面和东面隔地中海与北非的马木留克和蒙古的伊儿汗国相望。当时意大利南的地中海是东西方交通和贸易的场所,也是物质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枢纽。因此,欧洲人最早应用火箭的记载出现在意大利文献中就毫不奇怪了。欧洲语中“火箭”一词也是首先以意大利语形式出现的。根据18世纪意大利史学家穆拉托里对古意大利文手稿记载的研究,1379—1380年,两个自由城市的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之间,为争夺海上贸易,在基奥贾岛上的要塞附近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在这次战役中发射了火箭。

与火箭有关的欧洲烟火制造技术,也是在意大利最先出现的。佛罗伦萨人和锡纳亚人都精于此道。意大利许多地方都定期表演大型烟火。从中世纪起直到17世纪末,意大利一直在欧洲烟火制造中占据优势。在方丹纳的《兵器录》中,提到了阿拉伯、波斯和马木留克人的武器以及火箭在水战中的应用。还介绍了“人造鸟”内装纵火剂,张开两翼飞向敌方,颇有点像茅元仪《武备志》等中国兵书中所述的“神火飞鸦”。方丹纳还谈到喷射车,借反作用原理将四轮车推向前方。意大利人方丹纳的这部兵书同培根、阿贝特的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讨论的火箭是欧洲造的,而且用于实战;而培根、阿贝特叙述的火药和火药制品都是来自传闻或文献。

西班牙由于一度是阿拉伯哈里发的领地,因而较早地掌握了火药和火箭技术。1262年,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国的国王阿方索十世在尼布拉战役中就使用过火药;阿拉伯人于1324年在西班牙东北部的韦斯卡战役中使用了火器。据目击者本·胡赛尔说,这种武器在空中像闪电雷鸣;1331年,在西班牙境内的阿里坎特战役中,摩尔人也使用了火炮;法国人在1429年将火箭用于保卫奥尔良的战役。1449年,又在蓬安德默战役中再次使用火箭。

在中欧一些国家中,德国在1241年最先受蒙古军火箭袭击,这使德国人对火箭技术相当注意。他们以大圣阿贝特最早在欧洲明确记载火药和火箭装置而感到骄傲。但德国自己制造火箭似乎没有意大利起步早。德国军事工程专家凯泽尔在《战争防御》书中谈到军用武器纵火箭、烟火、火箭、炸弹、火炮等等。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都是来自阿拉伯文写本,因为书中插图上的人物穿着阿拉伯式的衣服,而不是欧洲人的打扮。书中的火药配方是引自阿拉伯人的《焚敌火攻书》,火药成分除硝、硫、炭外,还有砒霜、雄黄和石灰,这与中国火药方是一致的,但阿拉伯人的配方中还有汞。凯泽尔提到的“飞龙”是用绳子绑在火药筒上,“飞龙”药料成分中也含有油质物。而书中的“飞鸟”类似中国的神火飞鸦。

东欧的波兰同中欧的德国一样,也在1241年遭遇了蒙古军火箭的袭击。15世纪的波兰史学家德鲁果斯,拉丁名约翰·隆基努斯的巨著《波兰史》中描述了1241年波兰境内莱格尼查战役中蒙古军用“火龙”射向波兰骑士的情景。此书出版于1614年,以史料的精确而著称。史学家笔下的火箭武器装饰有龙头,喷出火焰和烟,使波兰军队无法战斗。根据弗罗茨瓦夫城军事建筑师赛比什在1640年完成的描述莱格尼查战役场面的组画,蒙古军使用的是集束火箭,火箭筒下有喷管。这相当于《武备志》中介绍的“长蛇破阵箭”和“神火箭屏”。这类集束火箭的发射箱外面通常画着龙头,可见蒙元时中国这类火箭已用于欧洲战场。

13世纪前半期,蒙古西征时到达欧洲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俄罗斯。据波斯史学家志费尼于1260年写的《世界征服者史》的记载,1237年蒙古军“抵莫斯科城,架炮攻之,破其城谍,围之数日,城中人乃开门降”。因这次攻城使用了火炮,蒙古入侵使俄罗斯遭到破坏,技术发展暂时停顿。后来蒙古在俄罗斯境内建立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后,生产开始恢复,俄罗斯人也有机会掌握火药技术,但是俄国火箭的制造要晚于西欧国家。俄国人喜欢焰火,常在节日时点放。当彼得一世1721年遣使来华时,中国康熙皇帝请沙皇使臣一行在宫内观看由火箭发射的烟火,并将两箱中国火箭交与使节带给沙皇作为礼物。在彼得时代,俄国人才真正重视火箭的制造。1680年,彼得下令在莫斯科成立“火箭营”,由他亲自监督这项工作。当时制造出了0.45公斤重的信号火箭,升空1千米,即所谓“1717年型”的信号火箭,在俄国一直用到19世纪,直到扎萨基克这位技师从事研制工作之后,才制造了最早一批俄国的军用火箭。此后,火箭在俄国得到进一步完善。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英国人掌握火箭的技术晚于欧洲大陆。尽管英国人罗哲·培根对火药及其应用很早就做了报道,但这是他旅居法国时才得到的科学情报。虽然英国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但毕竟与欧洲大陆各国有密切交往。16世纪后半期,由火药制成的烟火在英国盛行起来。1572年,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巡视沃里克附近的坦普尔场时,沃里克伯爵兼炮兵总监,用烟火、爆仗欢迎女王的光临。从这以后,英国文献多次提到用火箭庆祝重要事件。

1805年,康格里夫火箭研制成功,但发现纸制火箭筒不适合,遂改用铁筒,并将导杆缩短以求平衡。1806年10月,英法作战时,英军在法国境内的布洛涅用十八艘战船在半小时内发射两百多支内装3磅(1.36公斤)火药的康格里夫火箭,射程达二千三百米以上,使法军惊慌失措。1807年,英军又用这种火箭攻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射了四万支火箭和六千枚炸弹,使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康格里夫火箭是从中国传统火箭脱胎出来的一种经改进的新式火箭,是欧洲从14世纪以来开始的火箭发展史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近代火箭发展的开端。英国在发展火箭方面一度在欧洲属于后进,但自从康格里夫火箭用于实战之后,欧洲各国,如法国、丹麦、德国、奥地利和俄国等都加强了对新式火箭的研制,结果使欧洲火箭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火箭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传播

中国是亚洲国家,自古以来就和周围各国保持着陆上和海上的交往,火药和火箭技术多是直接从中国传入亚洲各个地区,而无需中间媒介。

1.火箭对南亚的影响

中国和印度同是古国,从汉代以来两国就不断相互往来,进行着多方面的物质文化交流。到了蒙元时期,蒙古统治势力远达西方,那时中印之间无论在陆上或海上都有密切的交往。在陆上,蒙古的伊儿汗国直接与印度西北部接壤,而海上的交通尤为频繁。中国的火药和火箭技术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印度的。

印度人最初接触到火药是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之时。1219年,成吉思汗借口中亚国家花剌子模杀害蒙古队商和使节,率大军西征。1220年春,蒙古军攻克花剌子模重镇,又陷该国旧都玉龙杰赤,时花剌子模国王阿剌丁·摩诃末逃至里海小岛,忧闷而死。其子札兰丁嗣位,于今阿富汗境内的哥疾宁与蒙古军激战,被击溃。蒙古军哲别、速不台率部乘胜追击札兰丁残军,直抵印度河。1221年冬,札兰丁无处可退,乃泅水渡至彼岸,1222年春在印度西北部聚残部再次抗击。蒙古军渡印度河穷追,进军至今巴基斯坦境内的木尔坦、拉合尔等地和印度北部。札兰丁再西退至德里。蒙古军进军至中印度,因不耐炎热而班师。

蒙古军这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花剌子模,灭其国后又追击其新主札兰丁,因而挥军南进,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西巴基斯坦,到达印度北方诸邦,几至德里附近。蒙古军除用常规武器外,还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火药武器。蒙古在这次西征中用火箭攻占花剌子模重镇撒马尔罕,郭宝玉率领的火箭营也至印度境内参加追击札兰丁残部的战役。1221—1222年,速不台、哲别和郭宝玉大军在北印度追击札兰丁时,首次在那里使用火箭等火器,也是当地居民第一次目睹火箭发射和火药的威力。这决定了印度、巴基斯坦境内第一批火药和火箭出现的时间上限。由于蒙古军迅即班师,所以当时还没来得及把这方面的技术传到印度。但到13世纪以后,这种可能性出现了。

由于蒙古三次西征的结果,在西部先后建立了察合台、钦察和伊儿三个汗国,在东方又于1279年灭了南宋,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在巩固内外统治后,大汗决定在帝国势力范围内广泛发展陆海贸易。中印之间的交通也因之更加频繁。除从伊儿汗国在陆上直接和印度交往外,还以泉州、广州等港口为基地发展海上交通。中国远洋船队经常出入印度南部口岸,这些地方也是中国与阿拉伯、欧洲贸易通道的必经之地和转运站。据不完全统计,从1273至1296年间,元朝廷派往印度的使团至少有十四次。每次都率舰队随带携有火器的卫兵,技师、医生和大量中国物资前往,人数达数百人,着岸地点在马八儿、俱蓝、答纳等地。《元史》二百一十卷《外夷传》云:“海外诸番国,惟马八儿与俱蓝足以纲领诸国,而俱蓝又为马八儿后障。自泉州至其国约十万里。”

当时中国外贸进口货物主要是珠宝、棉布、香料、药材、皮货等,出口货物主要有金属和金属制品、瓷器、丝织物、漆器、茶、药材、日用品、玩具以及硝石、武器等。中国火药和火箭技术在印度,正如在其他国家一样,是通过人员往来而传递的。13世纪以后,中印之间人员往来频繁。1221—1222年蒙古军首次携带火箭等火器进入印度北部和西北部。此后在德里苏丹国的奴隶王朝时期也遭到蒙古军的侵袭。忽必烈时期,中印海上交通发达,双方使者、商人、工匠、技师和游客频频互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13世纪中期以后,火药和火箭知识通过陆路从中国传到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又通过海路传到印度半岛南部。

像中国一样,印度早期用火药为原料借火箭原理制成的用品也是烟火,供统治者娱乐之用。16世纪后,印度出现了军用火箭。1565年在塔利科塔战役中,维查耶纳加尔国的军队点燃火箭攻击对方,但似乎未收到战术效果。在莫卧儿王朝初期的著名皇帝阿克拜尔在位期间,印度军用火箭得到进一步改进并大量生产。1572年,阿克拜尔率军出征古吉拉特时,使用了火箭。有一支火箭落入荆棘丛中着了火,又发出巨响,使敌人的战象惊慌而导致溃败。

自从16世纪初印度出现军用火箭以来,至17世纪已扩展到各地,使用军用火箭的有穆尔加人、迈索尔人、马拉萨人、锡克人、维查耶纳伽尔人、那加人、戈尔康达人、斋浦尔人等等。在18世纪,印度军用火箭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说先前的火箭是用于内部战争,那么这时还用于反抗外国侵略。因为这时英、法相继入侵印度,互相争夺土地。当英军打败法军后,侵占许多印度领土,并进而企图吞并整个印度。在英、法军队入侵的过程中,遭到印度人民的抗击,他们用火箭对付侵略者。1750年9月,法国帕蒂西耶侯爵率领的小股部队在南印度遭到火箭的袭击。1753年,英国劳伦斯少校的军队也遭遇到印度火箭的袭击。1757年,西孟加拉的普拉西人也使用火箭与英军作战。

2.火箭在东亚的传播

我们所说的东亚,主要指朝鲜和日本。朝鲜和中国是只有一江之隔的东亚古国。中朝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密切的交往,历代持续不断。可以说朝鲜火器是中国火器的直系。在中国失传的火器,有时可在朝鲜传世遗物中看到,如南宋时爆炸武器震天雷,还可在朝鲜古物中见到其遗制和详细构造。10—13世纪,即宋、金和蒙元时期,是中国火药、火器迅速发展和普及的时期,这时正值朝鲜史中的王氏高丽时代。王氏高丽同中国境内的上述三个政权都有往来。后来在14世纪的中国元、明之际,又同明代建立了联系。火药和火箭技术就是在王氏高丽时传入朝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