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
9284900000030

第30章 修炼之八:丰富学养(1)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大事,因为“学然后知不足”,有多大的学问能成多大的事业,学问和涵养决定着一个人事业的起点。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发展空间越大。知识丰富、品行高尚、很有涵养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一个不注意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人,是很难成大事的。

一个人如果注重学识修养,视学习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拥有着高尚的品行,极深的涵养,那么又何愁事业不成呢?

1.用知识铸造成功的基石

每个人都想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一定要有知识,有修养,这也是个人魅力的具体表现。

成功的人有千千万,成功的道路上却不能缺少学习的动力。

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充电”,那么他很快就会“没电”,就会被社会所抛弃。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使自己常常“电量充沛”,成功自然指日可待。

在各项信息技术日益升温的今天,如果不天天学习,就会落于同行业者的后面。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有志于成大事的人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只有那些随时充实自己,为自己奠定雄厚基础的人,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常常强调干劲及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并非每一位都充满干劲,都勤奋好学。例如:宰予虽有一副绝妙的口才,却怠于学习。

对于宰予,孔子不禁摇头叹道:“朽木不可雕也。”再怎么责骂这种人也难改其性,最终会被社会淘汰,这是不可救药之徒。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干劲以外,还需要有另一种观念,即学习的理解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本知识只是基础,必须要用自己的理解力将其消化吸收才行。

社会是一本百科全书,无时无处不充满着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翻阅,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因为,不充电很快就会失去能量。

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抱定这样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同时也应该记住:成大事就要不断地学习。

人们常说“那个人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意思是说,他现在虽然并不怎么样,但日后总会成功的。

从同样的起点开始工作,有些人能立刻掌握要领而展开工作,虽然这种人很少很难得,但他们往往自恃能力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再学习。所以放弃了充实自己的机会,甚至退步变坏。

与此相反,那些起先摸不清情况,不顺畅的人,通过多方请教,认真用功并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也会获得很大的成功。而这样的不断学习是决定能否成就事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人的成长是在许多人的帮助与指导下进行的。比如双亲、师长、朋友等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恰当地施予,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正常成长。更重要的是对这种帮助与教导要自己主动去学习吸收,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

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就失去了上进心,这种人以后不会再有什么进步的。反之,那些学生时代不起眼的人在社会上往往勤勤恳恳,主动学习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所谓“大器晚成”的人必是那种保持自觉学习态度的人,他们勤奋地学习,踏实地进步使自身实力与日俱增,工作中的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生活同在,生活就是学习。

一份工作许多人干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想换一份,而换工作是有条件的,有实力才能换份工作,而实力来自我们自己。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只有天天学习才会天天进步,才会天天有机会,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富有生机。

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应对一生的工作呢?如果因为目前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优哉悠哉的过安稳日子,那么目前的工作就不一定能维持很久了。

与此相反,如果能将一份工作当做一生的事业而埋头苦干,不断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东西,怀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那么我们的进步一定是无止境的。

我们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情去做工作,不会觉得疲倦。我们的生活会是多姿多彩,心情也会是轻松快乐的。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对工作有一股拿生命作赌注的热忱,把使命刻在心里,为了完成使命,甚至愿意去舍命。当然,这里所谓的舍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舍弃生命,而是指让自己集中精力去努力工作,让学习发挥最大意义的作用。

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工作才会有更大的激情,“能量”才会不断得到补充,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

只有不断学习,生活才会更上一层楼。

“只有不放松自己,不断进取的人,才有资格与人比高下。”

一个颇有魄力的老总在公司经理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美国的大公司,在开办新的分公司或增设办厂时,50年代出生的人,往往就任主管职位,如果现在公司任命你担任技术部长、厂长或分公司经理的话,你们会怎样回答?你会以‘尽力回报公司对我的重用。作为一个厂长我会生产优良产品,并好好训练员工’回答我,还是以‘我能胜任厂长的职务,请安心的指派我吧!’来回答呢?

“一直在公司工作,任职10年以上,有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你们,平时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进修了吗?一旦被派往主管职位的时候,有跟外国任何公司一较高下,把工作做好的胆量吗?如果谁有把握,那么请举手。”

发现没有人举手后,他继续说:

“各位可能是由于谦虚,所以没有举手。到目前很多深受公司、同行和社会称赞的前辈,都是因为在委以重任时,表现优异。正是由于他们的领导,公司才有现在的发展,他们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修,不断磨炼自己,认真吸收工作要领。当他们被委以重任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带来良好的成果。”

的确,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艺术界的名演员都是有表演天赋的人,但他们仍分秒必争地认真学习。如果报纸上的影评、剧评指责他们缺点的话,他们会一夜不眠地思索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完美的表演。

对一个公司员工来说,平时认真地磨炼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不断地努力和磨炼,绝对不可能培养出信心和实力来担任自己的工作。

只有时常充实自己,不断努力,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才能够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2.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行动成就事业

一个成功的人,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随着事业的不断进展,他们会努力增长自己有限的知识。而一些平常人却认为,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读书,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就像微薄的薪水不能积蓄巨额的财富一样。可是成功是留给那些流过汗水的人,这就使许多努力学习的人,取得卓越的成就。

汉代的王充,就是通过敏而好学,刻苦努力而成功的。

王充是会稽上虞人,出身于“细门孤族”,家里没有什么积蓄,一家人过着清贫的日子。

在《论衡·自纪篇》中,王充这样叙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童年时与其他儿童游戏,不随便打闹,“侪伦(指小伙伴)好掩雀、捕蝉、戏钱,充独不表”。

他6岁开始识字,8岁进书馆学习。他请老师讲授《论语》、《尚书》,一天能背1000多字。约15岁时王充到京师洛阳进太学深造,开阔了眼界。但太学里的学习并不能使王充感到满足。《后汉书·王充传》说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即学习时不拘于经典词句,而是广读群书。

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他经常到洛阳的书肆中去看书。在热闹的街市里,他也能全神贯注,甚至暗暗背诵下特别好的词句。王充学成之后回到故乡,一面授徒讲学,一面开始自己的著述。

曾希望自己能当官出仕的王充有过相当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但是当时门阀豪族控制仕途。王充出身寒庶,其思想见解又不为当时的统治者赏识。所以他只做过几次幕僚一类的小官,就因意见不合而被迫辞职。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当王充感到自己在仕途上不会顺利时就专心治学,著书立说。王充所处的时代,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平静,但仍旧潜伏着社会危机,阶级矛盾也有所激化。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从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出发,把先秦儒家和阴阳五行思想糅合,改造为“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儒学,成了官方的正统思想。

在这一基础上带有迷信色彩的谶纬之学在东汉时已出现,谶,就是伪造上天所谓的文书,其中有预言、启示之类;纬,就是用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去注解古籍。显然,这种谶纬学说充满了各种迷信的荒诞之说,其影响“众书皆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

王充对此“疾之无已”,因而奋笔著书。针对当时思想界的问题,他写下了《大儒》、《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等书。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

《论衡》分30卷,85篇(现存84篇),约30万字,这是王充从34岁开始,前后用30多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充满战斗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巨著。

《后汉书·王充传》记载他在写这部书时,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婚丧庆吊的应酬。在自己卧室的书架上,到处放着笔砚、刀和竹木简,一有什么想法就随时记下来。直到临死时才完成此书。

王充解释《论衡》这一书名时这样说:“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就是衡量言论得失和真伪之作。在这部巨著中,在对已成为官方思想的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展现了王充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对先秦以来的主要思想流派进行了评论,从思想的承继关系中,对汉代思想作出总结。

晚年生活困苦的王充在71岁时去世,而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著作。到东汉末年,经过蔡邕、王朗等人的推许,一些著作才逐渐流传开来,这位伟大而杰出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的著作才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伟大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这笔文化遗产,如果没有王充当时的勤奋学习,珍惜分秒的精神,就只会是“产”不能“遗”了。

人们普遍认为,人只要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期,就失去了求知的机会,到了晚年更不能学什么东西了。实际上一个人只要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努力进修、全神贯注来摄取知识就完全可以补救青少年时期失去的学习时间,甚至能使自己学富五车。

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因家境困难或身体不健康而无缘进入大学学习,往往认为他们遭受的损失是不可补救的。以为不管日后再怎样学习,也还是无济于事。

但事实上,世间最有学问、最有知识、最有工作效率的人物中,有不少是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有的甚至早年连中学的校门都没有跨进过。但这并未阻碍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他们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而且用知识改变了许多落后的东西。

一个连小学教育都没有完成的人,却因阅览了大量的历史传记书籍而成为一个著名的史学家。遇见他的人都称赞他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所以英文相当好,虽对于文法上的死板规律,他一点不懂,但他浸润在许多名家的文字中,熟知其作文构句之道,所以他的写作具有一种很好的风格。对于那些有志上进的人来说,在这个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机会不是更多吗?

然而不幸的是,有许多中年人总以为自己已经过了悟性最强的青年时期,已成强弩之末,再受教育已经太迟了。只有那些已到中年仍然孜孜不倦,以求补救少年的失学之悲,利用全部的空余时间倾注其全部精力去摄取知识,使自己成为更充实的人,才是世上最可敬的人。他们的生命才是有力量、有生气的。

即使你发现,在有些普通的学校课程上,你的学习能力、记忆力远逊于以前,你也不必因此而灰心。

教育这个词的意义很广泛,对于有些东西,中年人的学习能力要比青年人的学习能力强得多,因为中年人有更多的经验、更成熟的见解、更正确的判断力。他们对学问的爱好甚于青年人,因为他们有缺少知识的痛苦。

有许多人在学校时成绩平平,但日后在学识及事业上往往有惊人的表现,原因也就在于此。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表明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社会就是一个充满各种知识的大学校。你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只要你开放自己的耳目,那么生活或工作的每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东西。如果你愿意,知识的无穷力量会给你带来无限荣耀。

你要认识到一次的成功并非终点,它只不过是你一段时间努力的成果。成功也预示着下一个进步的开始,你应该努力积蓄知识,为成功走好下一步再接再厉。

从古到今,凡是成大事者都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今日的努力是美好明天的基础”,因此你片刻都不可放弃学习,如果浪费即使是片刻的时间你也会懊悔不已。

对于你来说,利用业余时间学一些对工作有利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识,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来获得你将来成功的机会,这既是投资,也是保险。

相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亨利·布莱顿更忙碌的了。这个大忙人虽然年仅30岁出头,但他既是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又是当今美国少数导弹专家之一。

布莱顿依然学习不辍,一天辛勤工作之后,晚上他还上夜校继续进修。这次他选择的科目是素描。

他为什么要去学素描呢?针对这点亨利的回答使人非常感动:“因为素描可以有效地将我的创意传递给下属及技术人员。”

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把这认为是人生努力的终点。社会一直在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若想跟上时代,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因此,在晚上的空闲期间,他学习打字、雷达技术、西班牙语、管理学、演讲学等。凡是对业务有帮助的他都学。事实上他也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约定了各自的学习目标。相约每晚留出一部分时间作读书或自修之用。晚餐方罢,他们便进入“自由活动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极尽欢娱。但当一小时后,各自进行阅读、写作或自修课程,静得连细针坠地都可以听见。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志向,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个努力学习的人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他没有虚度和挥霍自己有限的时间,在事业上发挥了无限的效益。努力学习,努力进步。欲成功者一定要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它会使你终生受益。

3.好学幸福一生,怠学一生平庸

成功者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能力等等,所以,他们无时无刻地在获取着新的知识。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的是学习要有一种好学的精神。一个人不仅仅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还要懂得如何学习,不懂就要问,勤问勤学才能多获取知识,问的多,也就学的多,所谓:厚积而薄发,积少成多。就是这个道理,学习不比别的,马虎不得,也糊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