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凭什么发财
9273200000008

第8章 个性解密(7)

激情有助于你克服恐惧,有助于你事业上的成功,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健康、更富裕、更快乐的生活。

——弗兰克·贝特格

俗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许多生意人胆小怕事,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到头来空有一腔发财愿望,却始终无法跨进财富的大门。

世界上恐怕极少有人心甘情愿地去主动承担风险。因为风险常常是失败的导火索,风险可以导致一个人的事业前功尽弃,甚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从此一蹶不振,所以从主观愿望来说,任何人都希望风险与自己无关。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风险也不例外。在市场实践中,市场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市场风险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是,风险也往往意味着巨额利润的存在。由于许多人担心风险而拒绝介入,反而使某个商业领域的竞争对手减少,所以说风险奇高的领域,往往也是利润奇高的领域。风险愈大,利润也就愈大,敢于冒险是成功商人的重要品质。

80年代初,大胆的温州人利用传统技能,从事各种家庭工副业。成千上万的温州人背起行囊走四方,修鞋、理发、卖眼镜、卖服装——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十几万销售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地。“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到处都有温州老板”,直到现在200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创业。

看到听到许多温州人创业发展的历程和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敢想、敢闯、敢试、敢冒险。女个体户王荣森,拼了身家性命,到陕北承包30口油井。只念过初中的25岁农民王均瑶,包下长沙开往温州的飞机。温州的炒房团全国有名,成麻袋的现金购进卖出,没有敢冒险的胆量很难做到。当选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日丰打火机老板黄发静,在国企主动停薪留职,做电器、做眼镜,做打火机,直到现在发展成规模,自费70万代表民间商会到欧盟打国际贸易壁垒的官司,震惊世界。

正是靠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温州人造就了“胆大包天、胆大包地、胆大包江、胆大包海”等典型,打造了“康奈、奥康、报喜鸟、红蜻蜓”等大批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形成了“低压电器、不锈钢、皮鞋”等20多个“国字号”产销基地,使温州的发展占尽了先机,积蓄了后劲。

解密箴言

在温州人眼里,没有“等靠要”这个说法。温州一家媒体在街头作过一项随机调查,题目是:假如你碰到困难,怎么办?98%的温州人回答:靠自己!

有非常的气魄和胆略的温州商人,往往能够在风险中洞察商机,找准切入口,以获成功。生意场上不可能没有风险,只要认真分析形势,大胆经营,完全可能化险为夷,从困难中寻出一条路来。

天下没有不敢去的地方

(引言):

“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他的勇气与见识应该好比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应该平衡发展,不可偏废。”  ——拿破仑

温州人在世人的眼里几乎成了“无孔不入”的同义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或许,绝大多数温州人对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理论并无知晓,不过,他们却以自己的实践向人们显示出了温州人精神的实质:适者生存。

拉萨――这个建在世界屋脊上、海拔3600多米的“日光城”,给每一个第一次光临它的人的礼物就是高原反应:呼吸有些困难,头痛得厉害,连走路、说话都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雪域高原,进藏行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拉萨经商的温州人有7000名左右,预计总投资2亿多元,兴办企业、经营商铺150多家,年营业收入4亿多元,

西藏华东水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月球是最早到拉萨的温州人之一。二十多年前年仅20岁的他为了生活,辗转跋涉了20多天,终于来到了拉萨,但高原反应让他好几天起不了床。但是,这点挫折并没有难倒他,稍微适应后,郑月球由木匠做起,开始了他的艰难创业。温州人就是从木匠、油漆工这样毫不起眼的行业开始,捕捉到了拉萨的商机。乘着滚滚商潮,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涌入拉萨,一时间,拉萨随处可以看见温州人的身影。

然而,做着同样的生意,在雪域高原,要比其他地方艰难很多。除了需要忍受缺氧引起的高原反应,他们还要经常翻山越岭。车子在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上爬行,有时候,开上一整天也遇不到一个人。不仅荒凉,许多地方的山路还十分惊险。对于此,多数温州老板都深有感触:“很多次,我们就是和鬼门关擦肩而过。尤其是冬天,漫山遍野是雪,车子在冰雪上滑行,经过狭窄而倾斜的山路时,身边就是悬崖绝壁,我们透过车窗,甚至可以看见山下许多事故车子的残骸。”不过,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让温州人有丝毫退缩。正是因为这种敢闯敢拼的精神,温州人终于在世界屋脊站稳脚跟。这里的低压电器几乎全被温州人垄断,服装行业也被温州人占领了半壁江山。除此之外,温州人还创下了许多个第一:建造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小水电站,建立了西藏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开设了西藏最高档的娱乐场所,开设了西藏最大的网吧……

从繁荣经济、创造财富的角度来看,人们禁不住为这一“无孔不入”的精神叫好。正是靠着这种“无孔不入”、敢闯敢拼的精神,温州人不但捕捉到了雪域高原的商机,而且还抢占了西北荒漠的市场。

20年前浙江温州乐清籍企业家钱金耐孤身一人,带着仅有的300元路费踏上西行之路,经过六天六夜的颠簸,钱金耐来到了乌鲁木齐,他将创业起点定位在靠近石油基地的塔里木盆地边缘,办起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机电经销小店,开始了他的经营生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2001年3月,钱金耐率领德汇首开东部民营企业兼并新疆国有企业的先河,整体承债式兼并了乌鲁木齐宾馆、乌鲁木齐饭店、南站小商品批发市场;2003年5月,德汇收购兼并石河子银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同年6月,德汇对占地面积140亩、建筑面积20.5万平米的“新疆双安国际商贸城”进行了资产重组,以68.73%的比例控股。这三次重大的“并购重组”,累计盘活国有资产4.89亿元,也为钱金耐领导的德汇提供了较低成本扩张的绝好机会。至此,钱金耐的德汇集团已成为一家跨越房地产、旅游、外贸、会展等多个行业的实力强大的民营企业。

钱金耐却并不满足,他又将目光投向了近两年十分热门的物流行业。2005年6月28日开业的“火车头国际采购基地”,正是他关注已久的产物。他相信,建立一个连接中西亚、南亚、长三角、珠三角的贸易平台,一定能为德汇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机会,同时也给新疆和乌鲁木齐带来无限商机。“2008年实现内外贸年交易额达百亿元”,是钱金耐给自己定下的又一个奋斗目标。钱金耐,在曾被人视为荒蛮之地和市场经济寒冻带的西北大漠新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温州人还大胆地杀向了海外。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都有温州商人。在巴黎,还有“温州街”。在巴黎的13区和14区,住着的都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甚至警察也得说温州话,温州人达到8万人之多。温州人还不远万里进入了位于欧洲东南角的土耳其,将其作为国内各类小商品的出口重地,因而温州打火机、眼镜、刀具、旅游附属用品以及各种工艺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土耳其市场,并以此为基地,利用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的优势辐射欧盟、巴尔干半岛、中亚和中东地区,同时也将各种商品推进埃及等北非国家。

解密箴言

有胆量是大勇,有智慧才能有大谋。有勇无谋,漫无目的、盲目蛮干,必然会碰壁受伤;有谋无勇,过分强调困难,“前怕狼,后怕虎”,必然会坐失良机。

没有人开发的地方水草最为丰美

(引言):

企业的情况很复杂,所以应该有壮士断臂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个放弃减少了对他的很多压力和拖累,使他更有力量,寻找更好的机会来发展。

——段永基

温州人具有从别人不曾注意、漫不经心处发现商机的本领。细心的人们发现,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经商潮、打工潮一波接一波,但总体的趋势是内地人往沿海跑,北方人往南方跑。

要打工,当然是工业发达地区好找活干,要经商当然是跑繁华之处有的做。但温州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往内地跑、往北方跑、往落后的角落跑,有很多温州商人甚至一跑就跑到塞外边陲,穷乡僻壤。在他们看来,落后地区的人均收入要比发达地区低得多,但这并不意味无钱可赚。相反这种收入上的差距恰是工商业上的差距所造成的。这意味着落后地区有更大的空间和缺口等待着开发者去填补。

由于信息、交通、商品流通等方面的落后,不发达地区存在更多未能满足的市场需求,这又造成一种时差,在沿海早已落后的产品到了内地仍然当红;在沿海已经普及的商品,内地可能才刚产生需求,从眼前利益来看,这也是可贵的商机。

季中良,若在温州本土论,无论从哪方面都不值得一提,可在大西北却是响当当的服装大王,麾下有中美合资的兰州中良西服有限公司,年产西服20多万套,销售额达几个亿。他还是当地社会名流,有甘肃省工商联执行委员的头衔。可谁人知道,他原是温州市运输公司的一名职工。在20世纪80年代,他炒了国有企业的“鱿鱼”,主动辞职,从收破烂起步,发展为服装购销。在经营过程中他发现西北是丰厚的服装原料基地,而多年形成的怪圈是,不少服装商人往往从西北低价将大宗原料千里迢迢地贩运到沿海,加工成衣后又千里迢迢运回大西北。既浪费时间,又提高了成本。1992年,他承包经营了与自己有几年业务往来的亏损企业——兰州国营三毛服装分厂,一年扭亏为盈。

1993年季中良在西北站稳了脚跟,出资数千万元,与美国同仁股份投资公司共同创办了西北最大的西服企业——兰州中良西服有限公司。

这就是温州人的眼光。他们要实现的就是“要有别人之所未有,到别人之所未到”的梦想。他们坚信没有人开发的地方水草最为丰美,回报最为丰厚。一时间“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那里更有温州人”,几乎成了一个不成规律的规律,这几年大批温州人一方面走向国外,一方面纷纷到西部安营扎寨。

解密箴言

温州人具有灵活机智的经营智慧,每到一地,他们都会因地制宜。在发达地区有针对发达地区的做法,在不发达地区他们有针对不发达地区的做法,而且无论在哪儿,他们都能发现市场,赚到利润。

永不满足,实践为上

实力永远放在第一位

(引言):

如果你犯了一项错误,这个世界将会原谅你,单如果你未做任何决定,这个世界将不会原谅你。

——金克拉

温州人比谁都更加明白当今市场的规律,所以他们更懂得运用金钱说话,当然,动用金钱是为了更多地赚得金钱。作为上海乃至中国商业的圣地,南京路当然是商战中的“制高点”,而且由于这条路上早已挤满了各路英豪,早就没有闲置的地方,因而要想跻身进去得一分天下,几乎可以说有“蜀道之难”,而且也并不是靠钱就能买得到的。然而,温州商人自有温州商人的办法,这里就有一个令上海人折服、堪称经典范例的事件。

出身海岛渔家的郑荣德是一名早年闯荡上海的温州人,他创建的华东电器集团近年来在上海悄然崛起,越做越大,成为上海商界的一匹活力四射的黑马。同许多温州人一样,郑荣德也把进入南京路、取得商界名流资格、赢得更大效益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正缘于此,1997年他便把自己的公司颇费心机地设到了上海四川中路410号,因为这里距南京路不算太远。到了2000年5月,他又把公司总部迁居离南京路步行街仅有百米之遥的河南中路与天津路交叉口,在这里兴建了一幢颇具档次的6层办公大楼,楼面镶嵌的花岗岩使得整座大楼华贵典雅。按理说,河南中路与天津路交叉处也一直是上海商业的繁华区,同样是上海面对世界的一扇窗口,一向令海内外客商趋之若鹜。但在郑荣德心里,这里并不是他理想的目标,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温州企业家,入驻南京路并不是一个面子的问题,而是他整体构建自己企业规划中的一个理想目标。

2001年夏,上海新世界集团在南京路上兴建的一幢9层大楼竣工,郑荣德听说该集团并不想自己经营,而打算整楼出让。而在他听说这一消息之前,新世界集团的决策层刚刚透出信息,消息便沿着相关渠道传到了北京、广东等地,当时即已有人闻讯而至,与新世界集团交涉,谈判了不知多少次。由于新世界集团知道这幢9层大楼占据了南京路的要津,因而待价而沽,并不着急。郑荣德知道这一消息稍稍落后了一些,但他一经听说,便与新世界集团决策层进行接触,而后立即召集自己公司的决策要员,共商购楼大计,并做好了充足地思想准备,拟出了几套预案。

郑荣德当然知道上海新世界集团的意图,也知道这幢9层大楼所具有的价值,因而舍得动真格,敢出别人不忍出的大价钱。根据郑荣德的请求,新世界集团同意与华东电器集团洽谈出让事宜,但他们准备不足,原想不过是双方熟悉一下,交换一下彼此的条件,以后的谈判还会旷日持久,同时他们也对成交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以往的谈判对手很难接受他们开出的价码。而在“华东电器”一方,郑荣德的购楼之意却是一腔至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首场谈判便能成交,缩短交涉过程一锤定音,断了其他同样看中这幢大楼的竞争对手的念想,使这幢大楼自此成为华东电器集团所有,郑荣德早已从各方面将新世界集团开列的条件打听明白。为此当双方见面、坐下寒暄过后,郑荣德便开门见山地将一份条款十分详尽的购楼意向书交给对方,显示了自己的真诚。“新世界”方没有想到郑荣德竟如此爽快,因而也并不扭捏地公开了自己的售出底线,未经几番口舌,双方便在90分钟的谈判中结出正果:以3亿元的楼价签约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