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9255300000040

第40章 你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2)

派克制笔公司在最初的发展中,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除了不断地改进笔型设计,经常推出新品种、新款式吸引顾客以外,往往抓住重大历史事件的机会和利用重要人物的活动来扩大派克笔的影响范围,提高声誉和知名度。

1943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艰苦对峙阶段的时候,派克制笔公司赠送给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支派克金笔,这支笔上镶有四颗纯金制作的星,代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四星上将军衔。两年后,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法国用这支笔签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约。派克笔因此名扬四海,在世界各地深受欢迎,销量成倍增长。

到1945年,派克制笔公司已在14个国家设有子公司,世界上有120家经销店和专营经销商经营派克金笔。派克制笔公司年产500万支金笔,笔芯3200万支,雇员达6800多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档金笔生产企业。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派克公司仍然致力于借助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的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1962年2月20日,美国太空宇航员约翰·格林上校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在太空绕地球飞行3圈。为了纪念和庆祝人类航天史上这一重大突破,派克公司决定以“友谊七星”助推火箭的太空材料制作一支派克笔,赠给格林上校,并在笔身上刻着“美国进入太空”的字样。当然,此举被新闻媒体报道后,派克公司和派克笔在人们心中又树起了良好的形象。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当时,尼克松总统赠给毛主席的礼物是一对特制的派克笔,笔身上的用料中含有“阿波罗”宇宙飞船从月球取回的尘埃。派克笔的名字随着新闻媒体对这次重大的国际事件的报道而名扬四海,又成为了人们注目的焦点。

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派克笔终于树立起了高档金笔的形象,它成了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许多人都以拥有一支派克笔而感到自豪。

派克公司的决策者们眼睛盯着上层人物,每一次借势,都是为树立高档金笔形象服务的。借势不能偏离自身的特点去实行,一定要找到重大事件或者知名人物与自身状况的结合处。

智慧屋

态度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想成功,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惟如此,才能加快你成功的步伐。

依葫芦画瓢

——借用≠邯郸学步

一般来说,有如从市场夹缝中漏掉的东西,一些小产品在大企业看来不起眼,容易为大企业所忽视或不屑,然而回过头来却发现恰恰少不了。一些成功的温州商人所捡拾的正是这种东西:别人生产服装,他们就生产经营服装业必需的扣子和拉链;别人生产食品,他们就印制不可或缺的生产包装;别人生产机械设备,他们就生产标准零部件。大企业指向哪里,他们就打到哪里。这种在大经济身上发展小经济、依傍或寄附的生产经营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对温州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既避免了大企业的吞食,避免了市场的风险,也丰满了自己,创造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北京江城科贸有限公司最初是以生产电视机配件起步的。1986年,乐清商人刘碎孟从西安买回了“松下”、“三洋”等品牌的电视机,令人惊奇的是别人把电视机买回家是图个乐,而他却三下五下拆去了电视机的机壳。拆开后他并不关注显像管、荧屏等主要器件,而是大费周折地把附属的塑料件、结构件的尺码仔细复制下来,以便用于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技术问题解决,他接着便成立了向阳自控开关厂,专门生产彩色电视机配件。配件生产出来后,他又带上样品奔赴电视机生产企业,上门兜售。经过“四川长虹”、“黄河电视”等国内极具实力的厂家技术人员的检测,技术全部达标,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同时由于其价格仅及国内外同类产品的1/3,自然为厂家乐意接受。刘碎孟由此成了国内电视机生产企业的配件供应商。一年过后,其销售额很快就达到了600多万元。

浙江虹桥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创办就是得益于摩托车配件的制造。总裁赖国贵一天大学也没有上过。高中毕业后,迫于生计,他外出养过蜜蜂,也当过温州小贩。有一次,在火车上他认识了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工程师,两人谈得很投机。最后该工程师建议赖国贵搞一下摩托车配件试试。受此启发,赖国贵回到家,立刻和父亲商议着手办起了一个生产作坊,像刘碎孟那样,仿照着买来的摩托车配件,生产出了产品。但赖国贵认识到:要扩大规模就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必须使自己的产品适用于摩托车生产前沿。1992年,他果断地瞄准在市场上潜力极大的中排量125发动机的核心部件,通过日夜研磨,终于试制成功,为厂家提供了高质量的汽缸配件,结果销路出奇得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尝到甜头后,赖国贵对开发研制摩托车配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目光瞄向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配件产品,后来当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于是“鸟枪换炮”,果断地开始独立生产摩托车成品。

温商中由配件生产起家的成功者比比皆是,天津文成减速机公司总裁卓文生也是其中之一。他早年在天津销售机电产品,注意到电机中必需的减速机进货困难,一律款到发货,有时款发出半年货还不能到位,要想提前购到货就要到生产厂家去报名,在人家的生产计划中排队。卓文生意识到减速机有着极大的市场缺口。经过调查,他发现国内机械行业对减速机的年需求量高达数百亿,而国内却仅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于是他自己成立了减速机生产厂,自行研制生产,专门向机电厂家提供这种配件。

当然,温州的家庭经济并非仅以生产配件为惟一的选择。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小”是温州商品生产的一个基本特点,配件生产是一个方面,一些虽小然而完整的商品却不属于配件,比如打火机、手电筒、徽章、证书以及各种日用品等等。但这些小商品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销售出去,销售的方式和渠道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它决定着温州经济的命脉。

如何销售这些小商品?温州人的方式也体现了一个“借”字。云游四方的温州人多以群体聚合的方式从事生产与经营,而维系聚合体的丝线则主要是血缘、地缘,二者强大的向心力不仅促使温州人同风雨共患难、协力掘金,而且还利用乡亲网络的渠道,将产品销往海内外。先造乡情大船,再借船作出海之旅,这是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最初形式和特点之一。温州打火机最初打进国际市场就体现了这个“借”字,而“借”是从温州打火机生产商和一个定居香港的温商的亲密接触开始的,作为一名温商,李中方在香港与内地之间往返时发现了家乡的打火机,便带了一些到香港去试销,结果大获成功。

其实,不仅生意场上需要“借用”,一名成熟的职场人士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依葫芦画瓢。那些成功人士无不认为,能够与成功的人接触,是人生的幸运,也是事业的一个契机,当然成功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但别人已经给你勾勒出了路标,指点给了人前方哪里有险情,也就减小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

邢小姐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女孩,经历了无数次的职场失意后,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做勤杂工。她的工作内容是:负责公司内部的杂务、取稿、送样,每天很忙碌穿梭一座座写字楼、一家家公司之间,做原稿和样稿之间的“链接”。但她没有因为而自暴自弃,他在这来来回回中不断揣摩广告创意和客户意图,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发奋自学,从每天经自己手中“迎”进“送”出的稿件中汲取营养与经验。看一些关于广告策划、文案写作以及广告理论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埋头苦读,也炼就了一定的审美观,有时还对一些广告作品品头论足呢!她还经常揣摩公司同事们创作出的作品,留意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广告公司发布的广告,从中找出微瑕,自己在心底悄悄地加以改进,同时,也留意他们创作中的神来之笔,以此作为提高自己的一种参照,不知不觉,竟从中学到了不少本领,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大脑。在一次,胡萝卜素的广告创意中,邢小姐也想了一条并做成了完整的策划方案。第二天,老板审核创意部人员的创意时都觉得做得不好。这时,邢小姐很害羞地跟老板说:“我也写了一个,您看一下,行不行!”老板看到了她的广告语后非常惊讶,连连夸奖了她。广告语顺利地通过了客户的认可,邢小姐就此正式成为创意部的工作人员。

智慧屋

成功的捷径之一便是借用现有的方法资源等,不用费尽心思地去琢磨。

顺藤摸瓜

——富翁成功的秘诀

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应具备相应的素质:知彼知己,善于察市料“敌”,及时掌握市场的动向、消费者的需求;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知其力,料其行,顺藤摸瓜,抢占市场。同时,擅于扬长避短,出奇制胜。因为,在相互争“利”的商战中,使商人真正获利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决策,一旦出现差错,很可能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管你投进去多少,到头来落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就个人创业者而论,陈加枢是一个典型的顺藤摸瓜、借风而行的着名商人。他早年承包了苍南县金乡徽章厂,靠驾着当年温州生产徽章的热风而行,成为金乡最大的徽章生产厂家的老板。

陈加枢是依靠着国内大型体育盛会而发家致富的。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即将在京召开,陈加枢闻风便打起了算盘:一场亚运会有多少国家派代表团参加,有多少国家游客来观看?这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不能错过,咱买不起广告位,却能做咱能行的徽章。陈加枢赴京找到大会组委会,联系亚运会的纪念品制作业务。组委会的人说,要做纪念品生意可以,但你得出10万元赞助费。陈加枢出不起,不忍出,他退而求其次,放弃卖纪念品的计划而改为拉纪念品制作业务。他向组委会指定的专卖公司要求为其制作亚运会纪念品,每个8角钱的加工费。事情谈成了,也算是“借风”有成。

做出来的纪念品交到了专卖公司,由专卖公司拿到市场上去销售,结果卖到5元一个。一些投机者购入后在黑市倒卖,一个卖到几十元、上百元。面对巨大的价格差距,陈加枢从中得到了一个启示:专卖权才是进军市场的法宝,下一次再有机会,一定要首先争取专卖权。

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召开。陈加枢早早开始了“闻风”、“借风”的准备,他与组委会早早达成协议,以15万元买断了亚冬会铜质纪念品的专卖权,并亲自主持设计制作了一套富有创意的收藏品,限量发行1996套,每套1996元。这1996套纪念品在市场上引发了一股收藏热,越卖越贵,最后竟炒卖到8000元一套。陈加枢“借风”成功,因此大赚一笔。

1997年10月,越“借”越“得门儿”的陈加枢又瞄准了昆明世博会。当时,世博会组委会正为筹措资金大费脑筋,所筹到的资金与计划相差甚远,而且还仅仅停留在意向上,因而还没有顾及纪念品的问题。接到陈加枢打来的电话时,组委会工作人员以为要上门兜售什么东西。谁知陈加枢到达昆明后说明来意,世博会组委会的人都吃了一惊: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商人要买断世博会所有纪念品的专利权。这么大个项目,这个人能吃得下吗?工作人员有点不相信。陈加枢当场签字,一个电话打回去,120万的资金第二天便汇到了昆明。世博会开幕后,陈加枢推出的8套纪念品被抢购一空,又大赚一笔。组委会这时才知陈加枢的历史,原来他是纪念品专利权买卖老手。

在温州,可以说什么行家都有,而专门到各种盛会上借东风、买断纪念品专卖权者,“徽章大王”陈加枢可以说是最大的玩家:到大型会议上买断纪念品专卖权只是他众多业务中的一项,在其他“借风”的行动上,他有着更令人叫绝的实绩。

陈加枢不仅善于“借风”,而且善于自我“酿风”。由于有着温州人的精明头脑和善于捕捉商机的经验,他竟把美国陆海空三军和美国警察署的徽章订单也揽到了温州,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