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9255200000007

第7章 棒与喝(2)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开始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地打他。就在学僧这么说时,冷不防老禅师也打了他一巴掌,学僧手里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上。老禅师道:“刚才你说已懂得佛法儒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就用禅道供养你。你知道什么是禅道了吗?”

学僧吓得目瞪口呆,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学僧始终答不出来,老禅师道:“真不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说着,就把打碎的茶杯捡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刚才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接着又说:“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禅道呢?”

学僧终于体悟——“禅道”就在身边!从此就在越溪禅师座下参学。

一个巴掌使学僧终于体悟到“禅”即“道”,“禅道”就在身边。大多数父母都有这种经验,怎样跟孩子讲道理都听不进去,软的、硬的方法挨个用过,效果也都不大,但大声吼骂或是拿起棍子,则立刻见效。

洋洋妈是一位职业女性,她有一个10岁男孩,正上小学二年级。非常顽皮,每次写作业都拖拖拉拉,不按时完成。有时候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作业本上也没写出几道题。每次都是洋洋妈忍耐不住后大发脾气后,洋洋才会乖乖把作业写完。其实,对于洋洋写作业拖拉这一点,洋洋妈不知跟洋洋谈过多少次,讲述“拖拉”作法的弊端,说得口干舌燥。他的老师在学校里也想尽办法改变洋洋的这种“拖拉”行为,可一直不大见效。做作业必须有人在旁边盯着,稍不留神,他就管不住自己了,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万般无奈之下,洋洋妈只能用怒吼这一招。好在洋洋妈的这一招对洋洋还管用,洋洋虽然顽皮,但他很在乎洋洋妈的态度。一旦洋洋妈真的发脾气,洋洋便马上乖巧起来,迅速把作业写完。有一次,洋洋妈到外地出差,吃完晚饭后,就接到儿子的电话:“妈妈,我今天独立地完成了作业!”洋洋妈听了感动得差点流泪,她充满深情地回答儿子:“洋洋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为你高兴!妈妈爱你!”

个别孩子,活泼好动,不愿意呆在家里,一放学,放下书包就往外跑。无论父母怎样苦口婆心百般教育,都全然无效。迫不得已,父母不得不采取惩罚策略,直到孩子保证以后不再重犯后而停止。有时候,适当的斥骂的确犹如当头棒喝,能够唤醒孩子的觉悟。

禅意父母

要使孩子有教养,从小就要明确规定一些他们应做和不应做的事。比如打人、骂人、糟蹋东西等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有错则立即批评。孩子受到约束和惩处,可能会一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但是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是有益的,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爱的力量是教育中最重要力量,父母的爱是博大的爱,会让孩子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养成被尊重的习惯

日本的云水僧挑水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过,可以说饱参饱学。

他所住持的这一座禅院,吸引了很多的学僧信徒,但这些人往往不能吃苦耐劳,半途而废。有一天,挑水禅师失望地对僧众们表示,他将去行脚参学,并劝他们解散,各奔前程。此后,谁也没有发现挑水禅师的行踪。

三年后,挑水禅师的一位门人发现他在京都的一座桥下,与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这位门人立即恳求挑水禅师给他开示,挑水禅师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没有资格接受我的指导。”

门徒问道:“要怎样才能有资格呢?”

挑水禅师道:“如果你能像我一样在桥下过上三五天的时间,我也许可以教你。”

于是,这位门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样,与挑水禅师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

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个人,挑水禅师于午夜时分同这位学僧将尸体搬到山边埋了。完事之后,仍然回到桥下。

挑水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这位学僧却始终未能入眠。

天明之后,挑水禅师对门人说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们那位死了的同伴还剩一些食物在那儿。”然而这位门人看到那肮脏的碗盘,却是一口也吞咽不下去。

于是挑水禅师不客气地说道:“我曾说过你无法跟我学习,这里的天堂你无法享受,你还是回到你的人间吧!请不要把我的住处告诉别人,因为天堂净土的人,不希望有别人打扰!”

门人哭着跪下来,说道:“老师,您珍重吧!弟子确实没有资格跟您学习,因为您的天堂,弟子无法领会!”

天堂净土,全在人心中一念。挑水禅师因心无挂碍,所以即便在乞丐堆里如在天堂净土,门人因为心有分别而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良好品德的真谛,父母就必须要以身作则。尊重是相互的,要想让孩子尊重父母,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孩子。而且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养成被尊重的习惯。

假若家长领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孩子不小心损坏了某个器物,家长不可以当场责备孩子或者严厉斥责,当然,更不可以因为自己的面子关系而动手打孩子,只要提醒他小心就可以了。如果物品贵重,你可以向朋友道歉,并表示愿意想办法补偿。父母在教育孩子前,首先要设法弄清楚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选择温和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过失,不要因为孩子犯错就伤害孩子的自尊。

含含是一个刚满2周岁的混血儿,她的爸爸是中国人,一家跨国公司的老总,妈妈则是在中国留学的法国大学生,毕业后就嫁给了含含爸,留在了中国。因为工作关系,含含爸很少时间呆在家里,教育管理含含的责任只好交给含含妈一个人。不过,令含含爸宽心的是每次回到家,小女儿的乖巧懂事都令他十分欣慰。有一次,天突然下起雨来,含含妈必须到外面把洗好的衣服收回来。她告诉含含在门口等着,含含带头看看妈妈,点点头。虽知妈妈刚离开,她突然跟在后面蹦蹦跳跳地穿过湿湿的天井,向院子里跑去。含含妈抓住她,把她拉了回来,严厉地重复了一遍命令。但是含含妈一转身,含含又跟着跑了出去。在第三次的时候,含含妈抓住含含,用一根小棍子敲了含含小腿几下。含含哭了,含含妈没有理睬。收完衣服,将壁炉点着。含含擦擦眼泪,走到妈妈身边,伸出胳膊说:“我爱你,妈妈。”含含妈温柔地将女儿抱在怀里,亲抚了许久。含含妈轻柔地告诉了女儿服从的重要性。在惩罚之后,父母的温暖抚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孩子会误以为父母不在爱他。

一般孩子对父母的话是很少一说就听的,但反复说教又变成了唠叨,而唠叨一方面使孩子反感,另一方面也容易失去威慑力,就会使孩子认为听不听大人的话也无关紧要。所以,父母必须养成重要的事情对孩子只说一两遍,如不执行要有相当的处理方法,让孩子知道后果的严重性,父母并不是说说而已。但有些关于孩子自身问题的,父母要先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不同,就要在做通孩子思想工作以后再作决定,千万不要把征求孩子意见当成走过场,问问,不管孩子有何想法,最终还是按自己意见办,孩子会说“问我干嘛?还不是你们说了算!”必须审视孩子的意愿是否合理可行,孩子的选择是否适合他们,是否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既不要唠叨,也不要发火,心平气和,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尊重孩子并不等同于完全俯就他们、满足他们。善待孩子,体谅他们,不对孩子施加暴力,并不等于就是尊重孩子,还包括对孩子人格、思想、个性的尊重以及兴趣与爱好的尊重,对孩子朋友的尊重。父母尊重孩子,那么他们也就会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我们给孩子展示什么,孩子就会习得什么。

禅意父母

父母应当满足孩子正当的愿望,而以坚决的态度来拒绝无理和任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孩子分辨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才能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如果父母无法制止孩子的哭闹,那就让孩子独自呆一会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味地迁就和妥协,只能膨胀他们的欲望,而不能令他们明白世间的事物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形成的,父母不要试图通过一时一事就改变孩子。但无论怎样,父母都不要对孩子采取暴力。一个儿童在他的生活中受的屈辱越少,长大后才越能懂得自己的人格尊严。

溺爱是一种罪过

日本的真观禅师在中国学佛参禅,走遍中国的名山丛林。20多年后,真观禅师终于证得禅门自我,整装回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提出各种难题,要禅师解答。

面对种种问题,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认为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研究天台教义30余年的道文法师慕名而来,非常诚恳地问道:“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地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思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30年来,你挂念着花草树木能否成佛,这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说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水之所以能溺死人,是因为水淹过了人的头,人因为吸不到氧气而窒息。同样,对孩子的爱过了头,就会变成“害”。过分的溺爱与娇惯会使孩子遭到毁灭。“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这是千百万父母家教实践的正确总结,值得每个父母记取。

调查发现,不少受家长溺爱的孩子,心理发展速度缓慢,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规范、智力和性格等方面,都比正常发育标准降低一个阶段。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很差。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尽量让着孩子,惟恐让孩子受委屈,或孩子不高兴。有时孩子把好吃的给父母,父母却总推说:“我们不吃,你吃。”渐渐,孩子不在谦让,反正爸爸妈妈也要给他。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很自然地忽略父母的需要以及感受,而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认为家里的好东西理所当然地是归他的,自己是家里最重要的人物,人人都应关注他,优先考虑他,稍有不周到,便自觉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埋怨父母,乱发脾气。在这些孩子眼中,父母就是自己的“钱袋子”、“跟班”“司机”“老妈子”,是专门伺候自己的。所以他们对待父母颐指气使,呼来唤去,指使父母团团转,毫不尊重,更不用说体谅父母疾苦,减轻父母负担了。

大量事实说明,溺爱会造成孩子品德素质发育不良,酿成人格疾患,这样的孩子将来一旦走上社会,则很难在社会立足。所谓惯子如杀子,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古人云:“君子之爱也以德,小人之爱也以姑息。”溺爱、姑息和迁就孩子,不仅害孩子,也害父母自己,所以,为人父母要切记深思,都应该学会怎样爱孩子,怎样教孩子学会爱。

禅意父母

过分溺爱是当今大多数父母家教中的一个通病。对孩子溺爱的结果。往往使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因此,凡是具有溺爱倾向的家庭,孩子的自理能力都非常缺乏。试想,一个孩子连自立的能力都不具备,他将来怎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呢?所以说,父母如果真爱孩子的话,那么就必须放弃对孩子的溺爱。

该拒绝时就拒绝

云门禅师去参访睦州禅师,到了睦州禅师的道场,此时正是薄暮时分。云门禅师用力敲着两扇紧闭的大门,很久以后,睦州禅师才来开门。云门禅师道明来意之后,便迈脚进门。正当云门禅师一只脚刚刚跨入门槛的时候,睦州禅师出其不意地用力把门一关,云门禅师当时痛得大叫:“哎哟,好痛呀!”

禅师:“是谁在喊痛呀!”

云门:“老师!是我,我的脚好像断了。”

禅师:“你在哪里呢?”

云门:“我在门外呀。”

禅师:“你人在外面,为什么叫痛呢?”

云门:“因为你把我的脚关在门里面了。”

禅师:“脚在门里,为什么人在门外呢?”

云门:“你把我分成里外了。”

禅师:“尽痴!一个人还有里外之分?”

闻听此言好像一记重锤击在心上,顿时粉碎了虚妄的身心世界:世间万物,说什么分别?云门禅师当下大悟。

睦州禅师出其不意地用力把门一关,使得云门禅师在疼痛中获得大悟。当今父母是否也有如此用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能坚决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呢?

今天的孩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护、照顾和物质享受,相比父母在童年时的生活,可谓天壤之别。可是,如今的孩子似乎永不知足,在物质上,他们可以说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从各种各样的传统儿童玩具,到花样翻新的时尚逸乐玩具,以及父母为了提升孩子智力的益智健脑的电子产品,从吃到穿,极尽父母所能。在家中,他们真的可以堪称“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唯他们意志是从,但即便是这样,孩子们仍不满足,因为现在的社会完全是一个消费型的社会,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商品涌上市场,商家更是看透了如今独生子女父母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的弱点,紧紧抓住这块市场不放,不断研制出更诱人的商品,令孩子们眼花缭乱,欲罢不能,他们的欲望也变得强烈。

其实,孩子的心灵本是一片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既受社会的影响,也与父母的思想品格、道德水准、教养方式、行为准则息息相关。孩子是没有自立能力的,他的需求很自然要靠家长来满足,如果家长不知道分寸和适度,不管孩子提什么样的要求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并不断以周围人的尺度来攀比,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以及自己的虚荣心。可是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小孩亦是如此,甚至更为强烈。不要说以有限的精力、财力、时间去满足孩子无休无止、花样翻新的欲望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对孩子的需求全部都予以满足首先就是一种错误的引导,使孩子养成随心所欲、惟我独尊的不良思想,不仅不会体恤父母的辛苦,而且很容易滋长虚荣心,势必导致他们品格的健康发展,甚而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