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9255200000021

第21章 快乐之道(2)

在和孩子共同玩游戏时,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即便是游戏也需要适应与经验的积累。父母与孩子游戏要考虑孩子的感应能力,从孩子现有能力出发,降低游戏起点,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及时根据孩子的表现做适当调整,就能在保持孩子高度兴趣和自信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孩子与游戏相关的能力。

在和孩子进行某个游戏前,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先用简洁语言讲清楚游戏的规则,还可以相互进行示范或演示,确定游戏规则。这种游戏之前的热身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参与游戏的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了解游戏,减少或避免因为不了解游戏规则而产生的误会,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游戏中父母根据游戏多向幼儿抛出有趣的问题,更能引发他们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带领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更多的尝试和选择,让他们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一个小游戏,利用好了就能玩出许多大名堂。

禅意父母

如何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精力充沛、有进取心和富于创造精神的人呢?我们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互助发展,乐观向上的人呢?孩子是在社会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所热衷的丰富的游戏、娱乐和各种活动的世界是他们个人发展的最好场所。一般地,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当他们做那些毫无意义的消磨时光的无益的行为时,我们才应当加以禁止。而当他们投身于创造和想象的活动中时,父母则应当是他们最忠实的支持者或者参与者。

让孩子自由地想象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人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上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弟子总是没有长进是因为心中充满了杂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科学的领域中,毫无疑问,一个想像贫乏的孩子是难以成为高智能的成功者的。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想像发生在1岁以后。可是人们如果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类似有趣的情境:一只普普通通的鞋盒子,到了孩子手中情形却大不相同了: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会一边把这只鞋盒向前推动,一边嘴里发出“嘟嘟”声。实际上,此刻孩子已把它看作汽车了!这种现象正是孩子最初的想像活动。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让人惊奇让人快乐的了,你一天天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的成长,你的心里一定会十分欣喜。当人们看到这些充满童趣和创意的“展品”并发自内心的夸奖你的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的自豪呢?孩子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儿时每一个想象的火花,如果正常的发展下去,都会成为他长大之后创造的源泉。其实,最重要的还不仅于此,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做父母的都应该拥有一双充满爱心的慧眼,能够发现自己孩子身上拥有的突出潜力并加以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有利于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你能敏捷地抓住机会,教育的结果就会事半功倍。

所以,父母平常应多观察孩子的每一个变化。不然,有时你没有留心他某些细小的进步,而一旦你十分惊讶孩子有这方面天赋的时候,有些好的教育时机却已经失去了。因此,最好能采用某种方法留下孩子成长的脚印,发现孩子走过的每一步,以及对孩子的进步做到心中有数。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就会抓住更好的时机教育孩子,父母要做有心人。

禅意父母

赏识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种主要方法,好奇心是人类最宝贵的天性之一,是科学精神的种子,探索的先行者,通过适当的赏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不断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变化是非常有洞察力的。对孩子的微小变化,也是了然于心。可是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倾向并加以适时的鼓励引导,那孩子就只会停留于自己擅长的东西而很难前进了。这样他的创造力就被自己的条件限制,为自己的目光短浅所扼杀。无论他们在特长上多有天赋,最很容易被扼杀或者自我夭折。

在游戏中与孩子交流

有一天,佛陀带弟子们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其中一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

有个弟子争着回答:“是意念。”

佛陀满意地点点头:“那么,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个小孩子的模样,那又是什么?”

弟子一脸困惑,答不出来。

“还有,不前进也不后退,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始终漂浮在一个定点。谁能告诉我,这又是什么?”

弟子们全都愣住了,面面相觑。

“答案都是意念。它们是意念的三种表现,换个角度来看,也可比喻成三种人生。”佛陀望着聚精会神的弟子,继续解释:“第一种是积极奋斗的人生:当一个人不断力争上游,对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和信心时,他的心灵就不受时空的限制,他就好比是一只射出的箭,总有一天会超越光速,驾驭于万物之上。第二种是懒惰的人生:他永远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捡拾他人丢弃的东西,这种人注定被遗忘。第三种是醉生梦死的人生:当一个人放弃努力、苟且偷生时,他的命运是冰冻的,没有任何机会来敲门,不快乐也无所谓痛苦;这是一个注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壳漂浮于海底,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也不在梦境里……”

佛陀用一个比喻讲出三种人生模式,告诉弟子心念的力量。由于计划生育,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独享家庭的教育资源和父母的宠爱,他们很少有机会学习与他人协商、接纳他人意见、包容伙伴缺点等交流方式。也很容易养成他们自负、武断、任性、轻慢等不良的交往态度,这一切又使他们变得偏执而孤僻。

如何让孩子能够欣然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容纳与自己不同的声音,成为一个宽容的富有理解对方能力的受欢迎的人呢?听起来好像很深奥的,其实这很简单,就是与孩子共同进行游戏,让他们学习按照规则行事,学习交流自我感受的要领。

很多父母工作很忙,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平时很难陪孩子游戏,或者忽视与孩子的游戏,所以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好不容易陪孩子玩一会就会迁就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用心良苦,可孩子们还小却体会不到。

善于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对孩子会起到很好地做用。“我觉得这样不行。”“要不咱们这样吧。”“我看这样不太好!”刚才的爸爸在游戏中并不是完全依着孩子,而是很自然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服从游戏规则,在游戏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好接受,在很自然的情景下体会交流的快乐。

父母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留出一小块属于孩子个人的活动天地,以便孩子做游戏、表演,进行各种孩子自己喜爱的活动,比如在卧室里给孩子留出一个角落,给他一个抽屉、一个小橱等,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放置心爱的玩具、图书,收藏他的“宝贝”,把它布置成一个充满孩子梦想的世界。也可以帮助孩子饲养一缸金鱼,或养一两盆花卉、盆景,让孩子学习照料动植物,同时也培养了他丰富的同情心、责任感和爱劳动的品德。

在与孩子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要给孩子一个天真的笑脸,支持孩子有益的游戏,创造条件让孩子进行游戏,并要怀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游戏,通过游戏让他们发展各种能力,学会与同伴交往,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同时,也愉悦了他们的童心,让游戏填满他们快乐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记忆。亲密无间的共同生活,长时间的相处是建立亲子之爱的初始。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快乐与忧伤,兴趣与爱好,和孩子一起成长,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你的骄傲。

禅意父母

对于孩子,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对于成人轻而易举,可是只要孩子们动动脑筋或是反复尝试,有很多事情通过努力也完全可以完成。但对于年龄还很小的孩子来说,就不要把困难完全抛给他们。父母要通过游戏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这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一句激励的话,能使孩子的信心大受鼓舞,孩子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时,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父母陪孩子游戏,并不是完全都是为了哄孩子开心。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交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地接受父母的教化,这样的效果要比讲大道理来得更切实。

让孩子学会看世界

有一学僧请示盘硅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我知错想改,但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吗,”

盘硅禅师非常认真地答道:“把你心急的习气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学僧道:“我现在不心急,可有时它会忽然跑出来。”

盘硅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而是你触境而生的。你只有佛心,其他没有。”

盘硅禅师圆寂后,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对参禅的学僧说道:“我虽是瞎子,看不到对方的面孔,但却能从对方说话的音声判断他的性格。通常,我可以在一个人对幸福者或成功者的祝福中,听出他的嫉妒声气,也可以从他对不幸者或失败者所发出的安慰语中,探出他的得意和满足声气。但是,盘硅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的。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那种声气,完全是从他那父母生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

学僧听后纠正道:“我们老师的佛心,不是父母生的,那是他本有的。”

佛心本有,重要的是发掘和磨砺。观察力是对事物深入了解捕捉外在现象的一种能力,观察力在孩子们的学习品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观察通过身体的各个感官来认识和接触世界。所以感知是认识的开端,学习的基础。

孩子是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词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运用这些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带着孩子多看看、多想想、多问问、多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发现新的东西,得出新的结论,才能使学到的词汇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和运用。

从上小学开始,学生参观游览动物园就得写观察日记。不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在他们的日记中写下类似于“动物园里动物真多,人比动物还多。”“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的平淡的概括性的句子。而会观察的孩子就会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描述得很清楚,鲜活生动。这往往是与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的观察训练有密切关系的。没有观察,就没有深刻的印象,也就很难描写生动。

观察学习是按照一定的探索目的,有计划地细致察看,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观察能力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与孩子的其他学习能力一样,观察能力也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要带着观察任务积极地思维,持久地细致关注观察对象,并借助自己过去的经验来思索寻求答案。随着对事物观察经验的积累,教会孩子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随时积累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能够清晰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地提出有创意的设想。这会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游戏中和孩子们在一起玩,父母就可以发现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许多优秀的品质:自尊、自制、正义感、诚实守信、礼让的态度等等。与此同时,也能发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弱点:任性、急躁、自负、怯懦等等。这样,父母便可以全面地了解孩子,充分地帮助孩子克服那些弱点,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好孩子!

禅意父母

学习的途径很多,善于学习就总会找到学习的最好途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父母和孩子并没有亲身实践,而只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就学习到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呢?很显然,体验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事物无法体验,也可以不必经过亲身体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结果,就能学到复杂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的方式就是观察学习。相对其他的学习方式而言,观察学习会让孩子们能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尝试错误;借鉴他人的得失成败,也能够减少反复强化学习的过程,学习起来更轻松,也节省学习时间;此外多角度的观察和审视,也有利于孩子间接体验的丰富,思维的拓展。

尊重孩子的喜好

卧轮禅师自认已经开悟,为此曾作了一首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慧能禅师听到这首偈后,对徒弟说:“这首偈还未真正明白佛法真义。如果依据这首偈来修行,就死掉了。对境心不起,认为这是功夫好,是错误的。我们修道成佛是成活佛,绝不是死在那里,变成金木土石,那还成什么佛呢?那样不能起作用,不能度生,一点价值都没有。”

于是,六祖也作了个偈子:“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徒弟请禅师开示。

六祖禅师说:“所谓有伎俩,即是有功夫,心有所住,不空荡,着在功夫上了,这就是法执,是不行的。思想用不着断,断了就不能起作用了,假如断除了思想,像一块木头、石头,那还有什么用呢?凡事一念不生,同样也不能起作用,所以我说‘对境心数起’。譬如我们说法,也要起心,也要动念呵!听法也不能不起心动念。虽起心动念而不着相,等于没有起心动念。菩提是妙明真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即使修成果地佛,也没增加一分,怎么会有所增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