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9255200000020

第20章 快乐之道(1)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而父母要使孩子快乐地成长,首先自己必须是快乐的,必须有一颗快乐的心。

学习是孩子的天性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怎么样?”

禅师道:“你躲在屋檐下,我走在雨里;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

信者听禅师这样一说,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这样你应该可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伞了,而你淋雨是因为没有带伞。准确地说,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如果要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吧!”

那信者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他说:“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得不到。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又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父母的责任不是把伞借给孩子,而是学会自己找伞。学习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禀赋,孩子是在学习中认识世界的,光线的变化规律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会有些困难,但如果我们把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去启发孩子思考,孩子的学习就会手到擒来。善于捕捉学习的机会的父母能够让孩子在很自然、很放松的情境下自然的引入,开展学习,他们的兴趣就会很高,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好。

人生中,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要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父母也要快乐。不管孩子学习什么,家长都要和他们一起去探索和发现。孩子每天都沉浸在探索与学习的热情之中,无论他们是在跟踪行进的蚁队,还是在定定地琢磨玩具车上的机械结构;无论他们是在反复摆弄彩色的积木,还是在折一张破旧的纸片……这些都是他们在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学习,都需要孩子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探索中去磨砺自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生的事业,不能操之过急,人的身心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学习知识,不是任意地增加学习内容就可以奏效的,孩子们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策略。例如:听的技巧、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提问的能力、书写和表达等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父母不要操之过急,要懂得循序渐进。古圣贤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又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这就是说,从源泉涌出的水,昼夜不停地在向东方流去,一步一步地前进,最终却可以流向大海。孟子以涌流来比喻学习知识的过程,这也正说明,学习是从生活开始逐步积累的,也是持久不断的。

禅意父母

父母在与孩子交往的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很好的可以利用的教育时机,只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的生活,孩子身边处处是学习的机会。抓住好的教育时机对孩子实施教育,可以让父母抛下每天都要教孩子学习的包袱。源自于生活的教育与父母刻意安排的教育或学习相比,既让父母感到相对轻松,又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灵活更主动,也更利于孩子学习兴趣地养成。

天才都是玩出来的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

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帧,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

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纸砚来。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

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

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注入到了茶杯中。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

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

释圆的事例很生动,所以,才使年轻人知道自己错了,明白做人要谦虚的道理。孩子会玩才会学习,不会玩的孩子就不会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纪律性、社会性和独立性,关键是如何组织。现在社会有一种最新观念:就是一个成功人士的生命状态都充满了活力,显得生机勃勃;他们把学习、工作当作一种游戏。而不是枯燥的死板的生活。

有的父母限制孩子玩的权利,把孩子搞得不会玩了,一看见孩子回家就坐下来写作业,父母就很高兴;孩子只要一离开桌子,父母就心神不宁。特别看到孩子玩什么,就会大加训斥,这种父母非要把孩子毁掉不可。淘气的孩子是最有灵性的,不会淘气的孩子反而可能有问题。

在生活中不断出现问题的孩子,不叫“问题”孩子,这是成长过程中对生活认识的一种必然经历。那种从小到大一点问题没有的孩子,整天只知道做作业,才是真正的“问题”孩子。好比地球经常有火山爆发、地震,释放出大量能量。如果人们把火山爆发和地震都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地球内部的能量就无法宣泄,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地球反而会爆炸。

童年的生活有多个层次,功课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人格、心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等,都是需要在童年时期打下良好基础。比如说一个孩子的兴趣在十二岁之前是比较好塑造和形成的,以后再学就比较难。如果你的孩子成绩不突出但其它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他到社会上也一定有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父母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呢?希望有个淘气的,有点“问题”的孩子,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中规中距“完美无缺”的孩子呢?学习的机会就在身边,当孩子快乐的走在路上,感到微风吹过,看见树叶晃动,你看他们眼里光彩流动,你知道他们敏感的心已经在思考、在观察,学习这样已经就开始了。

禅意父母

爱玩是孩子最主要的天性,玩是他们热爱生活的开始,他们是在玩中学习和进步的,在玩耍中他们的身心可以获得充分的、健康的发展。我们要意识到孩子的这种天性,尊重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在玩耍中尽情的发挥各种潜能,要比机械的学习更有价值。鞋上的泥用水就可以冲刷干净,可是这雨中玩耍带给孩子对亲情的热切体验以及生活的乐趣却会在他的心灵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好奇心是一把金钥匙

临济禅师意识到自己即将圆寂,他召集弟子开示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让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大弟子三圣惠然禅师立即表明决心,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

临济禅师点点头,然后问:“那么,假如日后有人问起我的禅法是什么,你如何回答他?”

惠然禅师马上学着临济禅师一向教导学人的方法,高声大喝!

临济禅师眼光一暗,非常不以为然地摇头说道:“谁能想像,以我的正法眼藏却会在这些大喝一声的人那里灭却!说来真叫人伤心!”

说完,临济禅师坐在法座上端然而寂。

看到临济禅师已经离世,惠然禅师伤心不已,非常不解地对大家说:“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老师也大喝一声呢?”

临济禅师突然开口搭话,说:“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代替。”

弟子们急忙跪叩在地,惠然禅师请求说:“老师,请原谅我们不能理解您的教诲。请不要急着离开,多给我们一些指导吧!”

临济禅师大喝一声,说道:“我才不给你们模仿!”

说完,临济禅师就真的圆寂了。

真正的智慧不能模仿,只能通过学习而领悟。好奇心通向未知的桥梁,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孩子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的神秘、有趣迹象,去进行有趣的探索,这是创造力的体现。魏格纳就是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通过看地图发现了大陆漂移的迹象。保持孩子一样高度的好奇心能够带给人们思维的灵感,推动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活动,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并在观察活动中寻找探索问题的答案。孩子的许多能力都是在日常的平淡的生活与学习中逐步积累的。尤其是在与家人一同散步、游玩、读书,同伴一起比赛、学习等活动中慢慢积累的。因为这时愉快、兴奋的情绪会使孩子更专注,更乐于开放自己、接受他人。

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不仅仅是忘情的游玩,而是一次生动而丰富的学习观察教育活动。在旅程中,要选择了一个与近期观察力训练内容有一定关系的地点,并对该处主要景点、来去行程做了一定了解,谋事在先。然后在旅游的过程中,有意指导孩子进行对比观察和体验,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交流、记录。在愉快的气氛中增进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旅途中的观察活动也无形之中扩大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社会生活知识,培养了孩子观察的能力和品质。

探究、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幼儿的探究精神从二三岁起就已经萌发了,具体表现就是他们开始用自己好奇的眼睛仔细地观察走味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时孩子已经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冰心老人曾呼吁:“让孩子豫野花一样绽放吧!”保护孩子纯洁的好奇心,就是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我们的孩子去幻想、去思索、去探寻吧!带我们的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带他们领略世界的奇妙,让他们从小就成为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他们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成功的发现者。

禅意父母

孩子的好奇心会使他们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事物间的不同点。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观察锻炼,很好的培养了孩子们分析问题、比较事物、归纳观点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启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观察是学习的起始步骤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对于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注意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忠实的支持者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然后他对弟子说:“现在说说你们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不淋一人’呢?”

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肯定是因为那个没淋雨的人穿着雨衣。”

禅师没有作任何的点评,对另外一个弟子说:“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的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两个人走在雨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一边下雨,另一边没下雨,所以两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一个淋不到雨。”

禅师微笑着,仍然不作任何的点评。

第三个弟子说:“你们两个的原因都太牵强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居然把它说得那么复杂。其实有一个人没有淋雨,是因为他走在屋檐下,下雨的时候屋檐下怎么会有雨呢?”他得意洋洋,认为禅师一定会赞赏他,可是禅师并没有赞赏他。

过了一会儿,禅师微笑着对他的三个弟子说:“今天我把你们叫来,给你们出了这个题目,你们没有一个人的答案是我满意的,你们跟在我的身边,每天参悟佛法,可是总也没有进展,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三个弟子互相看着,惭愧地低下了头。

禅师紧接着说:“你们都没有进展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们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钻牛角尖。就拿今天给你们出的这个题目来说吧,你们都执着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所以才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人都在淋雨吗?”

禅师因人施教,用一首诗点拨了三个弟子。喜欢游戏是动物的本能,研究发现所有动物都喜欢做游戏。小猫之间相互戏弄对方的小尾巴,就是为了发展它们将来捕捉老鼠和其他小型动物的能力;而小狗之间互相撕咬的游戏,也是为了发展它将来捕食时更好的能够运用身体,发挥身体的特长。动物训练下一代的技能都是在没有伤害的快乐的游戏中进行的,为了培养孩子的各种生存技能,我们不妨也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吧!

游戏是唤起孩子热爱生活,提高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如果有一种活动能使孩子们欣喜若狂。让他浮想联翩、开怀大笑,那么它就是有趣的游戏。有益的游戏能丰富孩子们的感情生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认知能力。

丰富而有情节的游戏很容易让孩子喜欢,引发孩子们的注意力。如果我们将单纯的知识融人那些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游戏中,孩子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里。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正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的。因此,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丰富孩子们的阅历,使他们在行为中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