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看看人家温州人
9254800000029

第29章 走进温州城(1)

温州人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在穿着方面向来注重形象,追逐时尚。这得益于遍布海外的温州华侨,因为正是他们带来了最新的服装款式和流行观念。

中国鞋都的特色

温州的皮鞋全国有名,很受消费者的喜爱。2001年10月温州市更是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

说起温州皮鞋,其实有着一段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有了专业的皮鞋制造行业;明朝成化年间,温州鞋开始被列为贡品;到了20世纪20年代,温州鞋革业已相当发达,出现了制革街、皮鞋街和皮件街,形成了手工鞋革业的完整体系;30年代初期,温州鞋革产品已遍及国内大半壁河山,还同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制革业贸易关系。

温州鞋革行业在建国后也曾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获得过众多的全国第一:第一双猪皮鞋、第一双硫化皮鞋、第一双压模皮鞋、第一双胶粘皮鞋等都诞生在温州。在1978年,温州市皮鞋年产量就达到近350万双,是中国主要的鞋革产销基地之一。

制鞋是温州的传统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年,温州的皮鞋厂基本上是作坊式的,一家一户,质量水平低,品牌比较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打开销路,假冒他人品牌进行不正当竞争。但也有一些企业不甘落后,走上了自创品牌之路。

刚刚获得中国制鞋行业最高荣誉——“中国领先鞋王”称号的康奈集团副总经理周津淼,自1980年企业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和皮鞋“打交道”,当时企业的前身是温州宏盛制鞋厂。说起那一段历史,周津淼至今仍历历在目。由于制鞋业一直是温州的传统产业,许多人都拥有这一门手艺,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兴起,凭着天生的经营头脑,温州人纷纷加入到皮鞋加工生产中。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的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自然也就激烈起来,但是这些新生的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根本无法与当地以及国内其他一些大企业相抗衡,因此,“价格战”成了他们惟一的竞争手段。可是,价格并不是可以无休止下降的,当价格低于成本需求的时候,皮鞋的质量自然也就无法保证了,于是“星期鞋”、“黄昏鞋”成了一些温州劣质皮鞋的代名词。当然,在这其中也有一些中小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希望尽快完成企业起步阶段的原始积累。

无论当年温州劣质皮鞋的制造者是出于什么原因,迷失信用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虽然一把大火只是烧毁了温州皮鞋中的一小部分,但同时它却也把整个温州皮鞋的声誉都烧掉了。就像当年的“宏盛”,其实论质量、论信誉,都排在国内领先的地位。很早的时候,“宏盛”皮鞋就已经进入了上海市场,在上海一百、上海华联等大商场都有它的身影。但就在全国上下一片抵制温州皮鞋的呼声中,“宏盛”已经卖到消费者手中的皮鞋被一双双退了回来,一些大商场也十分“客气”的将它请出了柜台。说起原因很简单,不是鞋的质量不好,而是鞋的“出身”不好。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宏盛”与其他温州皮鞋一样就此消声匿迹。

如果说迷失信用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要重新将它拾起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温州人为了做到这一点,整整花了14年的时间,可以说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

最先意识到信用危机问题的,当然是那些被劣质皮鞋损害了声誉的受害者。1988年,由370多家制鞋企业发起成立了温州市第一个制鞋行业协会,所有发起者联名表示:“要用信用重新创立温州品牌,绝不赚一分昧心钱。”

从1988年到1991年,温州人迈出了重建信用的第一步,那就是首先抓好质量,质量才是信誉的根本。当时,由鹿城区政府牵头,由原先的轻工业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组建了鹿城区皮鞋质量管理办公室。同时,对所有温州出产的皮鞋采取合格证制度,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各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查,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发给合格证,没有合格证的企业产品不能对外销售;而工商部门的企业年检也要凭合格证办理,没有合格证的企业暂缓年检,问题严重的甚至取消年检资格。这一套“强硬”的措施,到今天仍然在温州保留着。

经过3年多时间的质量整顿,温州皮鞋的质量的确上了一个台阶,合格率超过了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但温州鞋的品牌仍然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毕竟以前留给世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一时间无法彻底改变,许多经销商甚至对温州皮鞋提出了“要温州鞋,不要温州牌”的要求。

1993年,温州市政府从全局出发,提出了“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的长远方针,严厉禁止假联营行为,要求所有温州出产的皮鞋必须标注“温州制造”,打造自己的品牌,否则产品就不能出温州市。同时,政府积极为企业提供展示的舞台,树立集体品牌,1993年、1996年,相继举办了“鞋文化节”,提升了温州鞋的国际知名度。除此以外,政府对获得荣誉的企业加大奖励措施,鼓励优秀企业创立品牌,起好带头作用。例如:温州市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重奖100万元;对获得“真皮标志”的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到目前为止,温州制鞋企业已经有100多家申请了“真皮标志”,其中80多家获得了批准,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如今的温州皮鞋应该说已经度过了信用危机的时代,无论是产销量,还是消费者的信任程度,都已经恢复甚至超过了原有的水平。但不少企业仍然不断地向社会、向消费者做出种种承诺。

康奈集团副总经理周津淼说,1994年企业第一次参加全国“真皮标志”评比时,几乎所有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眼光,“怎么温州鞋也敢来参加评比?”但最后他们以一个银奖说服了所有人。这些外界对于温州皮鞋的种种怀疑,正是对温州制鞋人的一种鞭策,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再走回头路。温州人在经历了历史的教训后将更具有危机意识,公开承诺是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诚信的一种体现,证明温州鞋敢于接受市场的检验。正如“康奈”商标表现出的那种温州人的精神:埋下头认真做事,扬起头诚信做人。“健康发展,其奈我何。”

温州市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陈锡强对今后温州皮鞋的发展充满信心:外界的疑虑肯定还存在,但温州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人们的印象。2000年10月,温州市政府就专门邀请上海普通市民来温州参观制鞋企业,市长还亲自出面为消费者举行座谈会,让消费者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些都是自身信心的体现。

商经微言

经过多年的经商,温州人真正了解了市场经济中“争名夺利”一词的含义,那就是“只有先争到诚信的‘名’,才能获得长久的‘利’”。

穿在服装城

温州的服装占全国内销市场的10%,是中国服装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温州现已打出了“穿在温州”的口号,并正在积极申报服装名城。温州两大服装品牌“庄吉”和“报喜鸟”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在浙江六个服装类驰名商标中,温州占了1/3。此外,温州的法派、森马、美特斯邦威、夏蒙、林中鸟、拜丽德、高邦等在全国也有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温州人,在穿着方面向来注重形象,追逐时尚。有人曾在大街上观察,温州人穿衣竟没有重样的。也难怪,遍布海外的40多万温州华侨,不仅带进大量的外汇,还带来最新的服装款式和流行观念。遍布全国的160万温州人,构成了庞大的服装销售网络,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有着敏锐的判断力。

温州的服装商店和市场比比皆是。凡是到温州出差和旅游者,只要逛温州的服装市场,就没有空着手回去的。有国内外名牌专卖总汇,那里的西服和T恤上万元一件;有经营中档品牌的,很受工薪阶层的青睐;也有服装批发市场,虽然较为低档,但新潮而便宜,大部分是外地客商在此做批发生意。

温州历史上是一座手工业名城,裁缝店遍及大街小巷。现在家庭作坊已发展为上规模的企业,在2500多家服装企业中,年产500万元以上的800多家,销售超亿元的16家。温州的服装占全国内销市场的10%,是中国服装最重要的生产基地。2001年度温州服装行业实现销售额265亿元,同比增长18.8%,出口额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7.5%。这些数字就是温州市提出“建立服装名城”以实施特色经济的原因和基础。

温州人“好动”,他们从来就不“安分”。走出去,请进来,多少年来,温州经济在跳跃中发展。他们以整体形象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1999中国巴黎文化周,在埃菲尔铁塔下,5个温州服装品牌组成“联合舰队”,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温州服装的魅力;2001年10月,“报喜鸟”、“庄吉”、“夏梦”等6家温州服装企业,集体“亮相”在科隆举办的第9届国际男装博览会,引起博览会负责人的惊叹:“如此高的工艺、技术水平和品牌风格,这表明中国服装发生了质的变化。”此行可以说是温州服装业在加入世贸前的一次演练。

品牌民族化、设计国际化正成为新趋势。不少服装企业在境外市场建立了信息中心:“庄吉”在意大利米兰有设计工作室,把世界男装的最新理念传输过来;“高邦”在香港建立了设计室,迅速吸收西方服饰的流行资讯和养分,从而在面料开发、制作工艺等方面与世界同步。来自意大利、法国的设计师,成为温州品牌设计的“外援”。“报喜鸟”和“庄吉”都不惜重金分别聘请了意大利着名的设计师安东尼奥和毛里奇奥·巴达萨里为首席设计师,使产品更具时尚感,使品牌更具国际化。对于每年两度的巴黎、米兰等地的服饰流行趋势发布会,温州服装龙头企业的老总们更是场场必到,以捕捉最新时尚信息。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虽然对服装业是一大“利好”,但着名“洋”品牌在一流的管理和雄厚的资金方面,可能会给温州服装业带来压力。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温州服装龙头企业从各方面加紧提高适应新经济运行环境的能力。

与国际一流品牌“联姻”,加速温州服装国际化进程,是温州品牌服装企业的另一应对策略。温州服装企业纷纷与国际知名服装生产贸易企业“结亲”,“法派”、“华士”、“夏梦”等已与日本“伊藤忠”、美国“Lee”等品牌进入合作阶段,国际品牌的一流的工艺、管理、营销手段正在被温州企业家快速吸收。而遍布全国的上万家温州服装品牌专卖店的销售网络,同样被众多国外顶尖服装企业家看好。意大利的“杰尼亚”看好“夏梦”,美国零售商协会主席约瑟夫·奥韦迪亚先生找上门来,愿意牵线搭桥。德国的世界服装知名品牌公司高层人士也决定选择温州作为中国总代理。他们认为,比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温州虽然城市规模小一些,但温州是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有优秀的合作伙伴和服装经营管理人才。

温州正在从“质量温州”走向“品牌温州”。市长钱兴中说,服装与鞋业的“集群”优势,最终将打响“穿在温州”的区域性大品牌。

商经微言

温州人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在穿着方面向来注重形象,追逐时尚。

从“奥康”到“红蜻蜓”

从“穿奥康,走四方”到“梦想是走出来的”,奥康一直在不停地“走”。从永嘉黄田走向全国,并一步步地从鞋业跨入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当年那位小木匠王振滔历经小鞋贩、个体户也一跃成为中国鞋王、中国营销大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王振滔最初接触鞋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王振滔当年刚20出头,高中入学不久就因家贫辍了学,跟着别人在武汉学着推销皮鞋。1987年,杭州“火烧温州鞋”终结了他的卖鞋生涯,因为全国都不要温州鞋了,说温州鞋全是“假冒伪劣”。

1988年,23岁的他只好自筹3万元买来设备,请了有经验的制鞋师傅,正式办起“永嘉奥林鞋厂”,奏响了他成为“中国鞋王”的第一乐章。从“奥林”到“奥康”,企业虽然名称变了,没变的是他的当家人――王振滔。他深信“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学生时代曾经当过班长的他非常富有悟性和组织能力,他很快地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商业奇人。凭借他过人的营销天赋,他先后摘取了“浙商十大风云人物”、“中华管理英才”、“中国经营大师”、“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奥康集团也成为中国鞋业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梦想是走出来的”,是不断的开拓、创新干出来的。在王振滔的一手导演下,“西部鞋都”轰轰烈烈的开建,“中瑞财团”在全国关注的目光中闪亮登场,意大利制鞋名企GEOX飘洋过海握手奥康。王振滔,这位时不时要在业界“放一炮”的营销奇才,他从来就没有“安分”过。为了奥康的“温州心、世界梦”,开朗奔放、敢说敢做的王振滔用勇气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奇妙的商业神话。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鞋业界,王振滔领导的奥康集团无疑是一匹黑马。1988年以3万元资金、10来个工人起家,发展成为2003年的企业净资产6亿多元、员工5000多人,年产量1000万双、产值超10亿元。奥康集团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浙江省第一位。公司主导产品奥康皮鞋、康龙休闲鞋、美丽佳人高级时尚女鞋均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其中奥康牌皮鞋还于去年9月荣膺“中国名牌产品”。

奥康集团从当年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永嘉奥林鞋厂”一举成国中国制鞋业的领军企业,其间的酸甜苦辣别人无从体味,其发展历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一1991年,是企业的初始阶段。在这四年里,他们完成了两个积累,一是资金的积累,二是制鞋经验的积累。

第二个阶段为1992一1994年,是企业的起步阶段。主要标志有四个:一是1992年新建了2幢厂房,投入160多万元购置国内的机器设备,新招300多名员工,当年的产值达到1280万元。二是进行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抓质量、创品牌。1994年,奥康商标成为温州市首届知名商标,奥康皮鞋被评为温州市第一批名牌产品。四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