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赶走了优秀员工
9254000000034

第34章 怎样才能留住优秀员工(2)

1935年,丰田公司刚刚起步。但是,车造出来之后,却卖不出去。当时身为公司社长的丰田喜一郎非常着急,他希望能立即找到一位有才能的推销人员。正在这时,他偶然认识了懂得多国语言、有国际商务经验,但又野心勃勃的神谷正太郎。两人一见面便谈得很投机。丰田喜一郎向神谷说:“汽车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行业。我们有很多技术人员在制造方面还可以,然而却没有人懂得汽车销售方面的事。神谷君,如果你肯到我的公司来的话,销售方面的事就完全交给你了。”

第二天,神谷便参观了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参观之后,雄心勃勃的神谷正太郎便下决心做这个汽车销售工作,并把已经在国外汽车销售公司做汽车销售工作的加藤诚之和花崎鹿之也拉过来。这样,三个人外加一个女办事员,便开始了丰田汽车的销售工作。从这个基础起步,逐渐把丰田汽车推向了全国,也推向了世界。1950年,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成立,由于当时法律的限制,销售公司必须是独立的。这样,神谷以其独有的才能和手腕,筹资八千万日元,成立这个销售公司。正因为如此,神谷也把自己当做丰田的创始人之一来看。

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丰田家族的人是非常不满的,因为这等于是制造了一种产、销分离的运营体制。所以从成立之日起,丰田喜一郎和丰田英二就打算着要把这两个公司合并。其实丰田家族为了将来能够合并,在成立销售公司时,就钻了法律的空子,在八千万注册资金中也注有制造公司给的钱。所以在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看来,销售公司是丰田的子公司。

神谷有其独特的销售才能和资本。二战期间,神谷曾担任日本汽车配给公司常务理事。而丰田喜一郎在战争期间就预料到战争会失败,所以很早就着手实施战争结束后的工作。神谷在这方面的对策也一步步地成熟。战后,神谷以他特有的手腕,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地把战时日本汽车配给公司的主要业务都统一归到丰田的销售网中。正是这一点,使当时起步已晚的丰田汽车公司获得了极大的利益。神谷的先见之明是一般人远不能及的,并且他已预见到了战后必将是一个自由竞争的时代。他立求依托丰田而建立独立的销售公司。所以丰田汽车和神谷之间是因利益而不可分离了。

神谷有他自己的一套相当成熟的销售哲学,这就是“消费者第一、经销商第二、制造商第三”。神谷认为有需求者,才有制造者,所以实业以销售为先锋。在神谷的主持下,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推行了一系列开拓市场、赢得消费者的措施。神谷还认为,不仅制造应该先行投资,销售也应该先行投资。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市场不是本来就有的,是创造出来的。而要创造出市场,就必须进行先行投资。正是由此,神谷主持建立了日本第一个正规化的旧车整修后再低价出售的旧车市场。这是为汽车业打开销路的有力招数。

在管理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时,神谷同时还把他对整个汽车时代和都市社会的见解带进营销之中。他把营销活动与改变汽车社会的整体环境结合起来,因而促成了丰田的繁荣,这更表明了神谷作为一个销售商的非凡才能。神谷在丰田的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或许就不会有“世界的丰田”。不仅如此,他还追求建立理想的汽车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神谷的经营下,丰田的销售事业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发展,并建立起健全的国内销售网,到六七十年代,开始向国外发展,并且成功地避开了美国和欧洲汽车业的锋芒,在国际汽车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应该说,在丰田汽车神话般的发展史上,石田退三和神谷正太郎的苦心经营是非常关键的,而这两个人都是丰田家族的“外人”。丰田家族对这两个人的任用,有着相当的差异。对石田的任用是全盘的信任,而且决不在背后牵制;对神谷的任用则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充满了耐心,一方面是神谷的销售才能,使丰田公司不得不用他,但是同时又对神谷坚持销售公司独立有着意见分歧。

丰田公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对神谷的这种见解抱着理解和忍耐的态度。所以六十年代继任汽车制造公司社长的丰田英二很早就有将产销合并的打算,但是因为销售公司是由素称“销售之神”的神谷建立起来的,他只好对自己的想法存而不论。直到1975年,神谷因健康原因而辞任销售公司社长一职,由加藤诚之接替社长后,才开始逐步实现合并的计划。

这种忍耐和等待时机,是用好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果过早地要求合并,必然与神谷这样的人分裂,那样会给整个公司的事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而等到神谷充分地发挥他的作用,到了退位时才来提这件事,却是一个恰当的方法。正因为丰田英二在合并事宜上对神谷的这种忍耐的态度,丰田英二也被称之为“坚忍卓越的经营者”。他是小心翼翼的战略家,也是一个懂得等待的经营者。在用人之道中,忍耐地对待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大才,是必须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的最紧要处就是要忍得住,所以忍就是要有一种宽大的胸襟与器量。它以退为进,并以此预示后来的成败,这也就成了弱者与强者的一种区别。所以忍绝不意味着只咽气不吐出来。所谓吐出来,如越王勾践那样,是一种吐法;当然平常人忍一时之气,则常常是要时间和事实来做回答,这也是一种吐法。总之,要做到忍得下,看得透,就要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以讲讲曹操对祢衡的态度,这故事叫“击鼓骂曹”。祢衡骂曹操,以及他所有对曹操的做法,乃至对东汉末年各地军阀的看法,有他的道理,祢衡的人品、才能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但曹操面对祢衡放肆的羞辱,为了顾全大局,把所有的气都咽下去了,也确实表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

当时的情景,两人较劲的起因其实很简单。曹操请祢衡,其实想让他做个军务秘书长,动机很好。但请人家来不请人家坐,就伤害了祢衡。接着祢衡就挖苦曹操手下无能人,并自夸才能。曹操大权在握,就要祢衡给他击鼓,以此羞辱祢衡。祢衡也不拒绝,击鼓应换新衣,按规定仪式进行,可祢衡只穿随身衣服。尽管这样,祢衡到底是才子,他击了一曲,让在座的人都感动得掉泪。曹操手下人则坚持要祢衡换衣,祢衡却干脆裸体击鼓,以此辱骂曹操是国贼。此时一片喊杀声,但曹操却很冷静,他容忍了祢衡,他不能因杀一个手无寸铁的祢衡,背上忌才害贤的罪名,使天下人才对他望而却步。

如果说这时曹操明智,倒不如说他度量大。他给祢衡派了一个差使,去劝说荆州刘表投降,并派他手下重要谋士给祢衡送行。这一系列的事情曹操都做得很好。事实上,无论何种人物,为人做事胸襟宽阔都是必要的,而对于管理者尤其如此。

合众若水

放眼望去,那么多人,有没有人才呢?怎样让人才聚合到你这边来?怎样把你身边的人变成人才?这首先是关于人才的意识问题。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则,就是聚合更多的优秀人才。

刘邦经常满口粗话,对儒生也不是很客气,甚至把儒生的帽子当尿壶。这样的人,凭什么把那么多人才聚在一起呢?比如,张良这个人很有才气,而且很有个性。当年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一般人若想把张良留在身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又如,武将有韩信,韩信这个人非常狂傲。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当年刘邦经常和韩信讨论每个将军带兵的能力,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啊?”韩信很坦率地说:“能带十万就不错了。”刘邦又问韩信:“那要让你带兵呢?”韩信说:“我带兵是越多越好。”由此可见其狂傲程度。像这样的人,刘邦靠什么把他收服到身边,让他为自己卖命呢?

靠他的个人魅力吗?刘邦恰恰似乎有点缺少人们希望看到的领导魅力,如语言的魅力、长相的魅力、行为举止的魅力等都是一塌糊涂。那他是靠什么呢?如果你读一下刘邦传记或者跟他有关的资料,你会发现有这么一些细节:不管是刘邦身边的人,还是刘邦手下的人,每个人都很快乐,大家都觉得刘邦这个人有亲和力。亲和力来自什么地方呢?文人喜欢被欣赏,希望自我价值能实现,刘邦无论对小文人还是大文豪,都能够欣赏,都说他们有才;武将也觉得自己能够受刘邦重用。尽管刘邦的个人能力不是很出色,但是他有亲和力,舍得封赏,懂得培养人,培养了很多中层和基层的将领。无论是韩信还是张良,不管是卖肉的还是赶车的,都能团结在自己身边,成为大集团里的英雄人物,成为顶梁柱。可见一个领袖自己的具体能力大小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要会培养中层领导和基层员工。而这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就是聚拢人才的过程。

老子在《道德经》里一直强调要“上善若水”。只有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管理者才能留住人才。就是说,水让万物都成长,万物离开水活不了。水就这样一直从上往下流,一直向大海奔腾而去,不管是小溪还是大河,大海都能容纳。他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就是说,我所住的地方,是有善的地方,大家都可以来的地方;我的心像渊一样,很深,我可以接纳一切;我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我说话很诚信;做善事;动取之于时,看起来不争,让大家都觉得它没有敌人。因为不争就没有敌人,最后也没什么危险。只有这样,领导才能真正成就合众若水的大将风格。

刘秀常常教诲臣下说:“《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刘秀非常能忍耐,有其祖刘邦之风度。刘秀未称帝前跟从的领袖是更始帝刘玄,当刘玄把他哥哥刘演杀掉的时候,刘秀硬生生地忍下了仇恨,忍耐、等待。刘秀的哥哥刘演能力比较强,而且一直以是刘邦后代为荣,以振兴汉室江山为自己的使命,锋芒太露,被刘玄杀了。刘演死后,刘玄还让刘秀来到身边,也就是试探和监控他。刘秀忍住悲痛到刘玄那儿去了。结果,刘秀慢慢解除了刘玄对他的猜疑,终于被放到河北去发展,成就了中兴帝业。

刘备也是很能忍的。他本来在徐州,吕布被打败以后,来投奔他。刘备就把吕布收留了。后来刘备打仗的时候,吕布调头就把徐州给占了,这是什么样的仇恨啊。后来刘备打败仗以后,被吕布安排到小沛屯军,替吕布看守北大门,刘备也接受了。这是多么屈辱的行为啊,但是刘备心平气和地执行了。所以,最后吕布没有成功而刘备成功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心宽如海,方能人才云集领袖如海。这句话来源于海纳百川。海为什么能纳百川?有人说,那是因为海大,但这只是结果,纳了百川以后海才变大。因为海平面低,所以它能容纳百川,而且不管是受到污染的河流,还是没受到污染的河流,它都张开怀抱接纳。如果只要那些很纯净的河流,只要那些没有污染的河流,只要那些水质比较好的河流,那么大海早就枯竭了。

刘邦更像大海,无论什么类型的人才,不论是盗嫂的陈平,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甚至车夫,屠夫,他都不在乎,只要有才、肯来就行。他的姿态一直很低,很包容。而项羽给人什么感觉呢?他身材高大、能力超强,你站在他身边是什么感觉?他是超人,他对你而言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而你是什么呢?你是超人身边的陪衬,你对于他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你在他面前感到恐惧,感到自己的弱小,感到他根本就不需要你,而且对你构成压力。而刘邦就不一样了,你到刘邦身边,就有安全感,感到刘邦待人宽厚,信任你,重用你,给你机会,给你权力,让你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像雍齿这样讽刺过刘邦的人,刘邦都能封他为什邡肃侯。雍齿虽然是刘邦的同乡,但此人非常卑鄙,不断地陷害刘邦,还帮助项羽谋害过刘邦性命,项羽有一次要杀刘邦的父亲也是他出的主意。他经常讽刺刘邦,说刘邦不读书,不懂这个不懂那个,但刘邦最终都容忍了。

心宽如海,海纳百川,若水和众,像水一样把大家融合起来。如果大海挑三拣四,那么海水早就枯竭了,什么水都要,才叫海纳百川。因此管理者要用人之长首先要容人之短,因为任何人才都有短处。人是永远有缺陷的,关键在于怎么把他容纳进来,怎么变成自己的人才。所以叫做合众若水,像水一样,才能把人才聚合进来。

管理者应是个有德行的人

身为管理者,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员工的士气与工作情绪,所以管理者更应是个有德行的人,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管理者必须是个能为员工着想的人,如果管理者仅有能力却没有德行,那他的成功必定无法长久,所策划的工作也很难得到员工的支持。

有些管理者脸皮薄,向老板学习是能做到的,但向员工学习往往就抹不开面子,觉得自己是领导,领导怎么能向员工学习呢?所以张不开嘴弯不下腰。其实,向员工学习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一个人不管你的资历多深,学历多高,见识多广,职位多高,你终究还是可能会有好多的东西不知、不懂、不会,所以就有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经典俗语。不耻下问是一个谦虚的人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向所有人学习,只要他有可学之处,而他的可学之处恰恰是自己所不知、不懂或不会的,不管他是你的上级还是同事还是员工,你都应该谦虚主动去请教去学习。而且并不会因为你向他们谦虚请教而降低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相反,因为你的谦虚,你的形象只能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更加高大。谦虚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受人欢迎、受人尊重的。那些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人往往是招人讨厌的人。最让人不能容忍、让人看不起的人是那些自欺欺人不懂装懂的人。

管理者开展每一项工作,执行每一项任务,团队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部件”或“螺丝钉”,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任务能不能圆满完成,每一个员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一个决定下达之前,一项工作开展之前,一项任务执行之前,充分发扬一下民主,征求大家的意见,千万不要忽略集体中的每一个员工,给每一个员工说话的机会是必要的,是明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集思广益,或许就会有更好的想法,更科学的意见,更高效的做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