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赶走了优秀员工
9254000000022

第22章 人尽其才是空话(2)

《水浒传》中,为探明祝家庄的虚实,宋江和吴用派了性情急躁的杨林,同胆大心细的石秀并行。“三合土”之所以比普通土结实,原因是土、砂、灰三者有机结合,发挥了各自的互补作用。

在同等条件下,管理者分配工作的标准是要平等待人、公平合理;否则,你的下级必定不满。人们常说“不怕苦,就怕不公”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内在素质、外在条件等因素均有差异的情况下,既要一视同仁,从严要求,又要因人而异有所区别。比如:对能力强、潜力大的员工可适当加大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标准;对得心应手、任劳任怨、适合做具体工作的“老黄牛”式的员工,可适当加大工作的负荷量,但又不能悬殊过大,鞭打快牛;对工作能力明显偏低并有自卑感的员工,在明确分配工作的标准时,既不能放松要求,迁就照顾,又要注意接近性和能力度,即“跳一跳能够着,激一激能上去”,如果可望而不可及,会使其丧失信心,失去希望而产生逆向反应。

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管理者就会在管理上避免许多麻烦。他对于每个员工的特长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尽力做到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竟然往往忽视这个重要的方面,而总是考虑管理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当然要失败。很多精明能干的管理者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但他们公司的运转丝毫未受不利的影响,公司的业务仍然像时钟的发条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他们有什么管理秘诀呢?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条: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

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与你的才能相当,那么你就好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却超过你,那么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

唐朝的萧翼以聪明机智而着名。唐太宗酷爱书法,四处搜集晋代书法作品。当他自萧翼那里得知王羲之的《兰亭序》在永欣寺的辨才和尚那里时,便叫萧翼前去索取。萧翼带着唐太宗提供的道具——王羲之的其他几件真品,乔装打扮成一个落魄书生,来到湖南永欣寺。萧翼用计得到辨才和尚的信任,与之相谈甚欢。一次假装无意谈起书法,并拿出王羲之的字贴给辨才看。和尚一见果是右军(王羲之曾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真迹,但却不屑,说这个比不上他所收藏的得意之作。萧翼假意问是什么得意之作,和尚说《兰亭序》,萧翼冷笑说真品早已失传,和尚那里定是假货。辨才一赌气,便将《兰亭序》取出给萧翼过目,萧翼吹毛求疵,指指点点,说得和尚半信半疑,将《兰亭序》与萧翼带来的那几件真品放在桌上,每日比对。几天之后,萧翼趁和尚外出,便将《兰亭序》盗走了。这就是太宗御史抛砖引玉计盗《兰亭序》的故事。

一个人身上“长”和“短”,不是固定不变的。“长”可以“短”,“短”也可以变成“长”。

管理者分配工作时在允许的条件下,要力求扬长避短,尽量照顾各自的特长,使其有用武之地,这对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做好工作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短”,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改正的决心,并希望上级考验时,采取“短兵长用”的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雷锋标兵”朱伯儒把房门钥匙交给一个潜入室内的小偷,小偷不但打消了偷朱家东西的念头,并且下决心洗手不干,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就是典型的例证。

用人唯才,才能吸引人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官场上,他对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了如指掌,并认为在国家危急之时,需用德才兼备的人以倡正气之风、行礼治之政。在战场上,他将选用将领视为最重要的事,并提出选将的四点标准:“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由此可见,曾国藩相当重视人才,更深明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曾国藩在给皇上的《应诏陈言疏》中提出了一套人才培养、选拔的方法,下面略加介绍,相信对当今注重人才的管理者们会大有帮助。曾国藩说:“将来朝中的卿相、京外的督抚,多半是由内阁、六部、翰林院这些人才最为集中的部门加以选拔。只是,那里的人共有数千之多,皇上不可能一一了解。因此,培养、选拔人才的职权,不得不交给各部门的长官。所谓培养人才的方法,大致有几个方面:教诲、鉴别、举荐,以及破格提拔。培养、选拔人才就好比种田一样。部门长官的教诲,就如同耕种培土;鉴别就如同剔除杂草;举荐就如同引水灌溉。至于皇上的破格提拔,就如同及时的雨露,会使稻苗迅速成长。所以,长官如果经常到官署去,就如同农夫天天在田间工作,才能熟悉农作物的生长。只是,如今各部门的长官大都是在宫内做事的人,有时会数个月都无法到官署去,与署员不常接触,除了掌印、主簿几人之外,底下大部分人员都不认识,这就如同将稻苗和杂草一起种在田间,但农夫却不管不问。”

曾国藩又指出:“近年来,各部的人员越来越多,因此有的二十年还不能开第,有的终生不能当主簿。而现今内阁、翰林院的人数也相当于以前的三倍,这些人往往过了十年还无法得到提升。这种情况本就使杰出人才受到摧残和挫折,况且各部门的长官又多在宫内,署员终年难得一见。因此当署员的,只有在递文件给长官签名时匆匆见一面,向长官汇报时说个几句话,这样即使署员德才兼备,也不会被长官发现,又怎能被提拔、任用呢?”

管理者必须常和每位员工接触,必须熟悉每个人的优缺点和性情,唯有如此,才能识别人才、选拔人才。想要做到知人善任,摸清员工的个性和才能是相当重要的。但是,人的个性与才能都有显性与隐性的成分,有时并不是那么好掌握,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估。

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能使企业本身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是能使企业的员工目标一致,精诚团结。相反,如果管理者不具备领导能力,则那个企业不仅不会发展,反而会离心离德,甚至崩溃。

松下幸之助非常赞同破格提升人才。他认为,只要选对了人,公司的繁荣就指日可待。他破格提拔山下俊彦出任公司社长就是明证。在日本,依照资历升迁是惯例,破格提拔人才阻力很大。因此,在真正需要破格提拔人才时必须特别慎重。首先,松下幸之助会和年长的员工进行沟通,使他们同意和支持提升新人。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把某人提升为课长时,等于忽视了该课内曾经照顾过这个人的许多前辈。我觉得,如果只是把派令交给新课长并予以宣布,是不够的。我主持公司时,总是交代得很清楚,那就是让课内资格最老的人,代表全体课员向新任课长宣誓。”松下公司的做法颇具意义,当某人接受课长的派令后,他致辞道:“我现在奉命接任课长,请大家以后多多指导及协助。”然后,由课内资格最老的成员,代表全体员工致贺词:“我们发誓服从新课长的命令,勤奋地工作。”这么做,旨在提高新任课长的威信。

在选用人才时,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开阔的心胸,因为,有关人才的决策与其他决策一样,不可能有绝对成功的把握。有位知名的科技公司老板曾经讲过:“引进三个人才,有一个能发挥作用,就算是成功了。”但是,有人不免担心,花上这么大笔的人事费用是否值得?假如招进来的是一个庸才或是根本做不出成果的蠢材,岂不是白白浪费金钱?这时,你必须牢记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试着去做。”

战国时代的卫国是一个经常受周围大国侵扰的小国。有一天,子思对卫侯说:“苟便是一个能攻善战的人才,可以任命他统帅大军。”谁知,卫侯却回答说:“我早就知道苟便有统帅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可是,你不知道,他操守有问题,曾经在当官时,从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虽觉好笑,但仍委婉地对卫侯说:“古往今来的贤明君主在选用人才时,就好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像几抱粗的木材是相当好的木料吧,只是中间可能有几尺已经腐坏了,但高明的木匠并不会把整根木料扔掉,而是选用其中完好的部分,选人、用人也是这样。现今情势不稳、战乱频生,非常需要有才干的人,所以各国都在招贤纳士,但卫侯您却因两个鸡蛋的问题而把一个能率领千军万马、能攻善守的将军丢弃不用,这实在太可惜了!”卫侯听了这番话后,终于醒悟过来,笑着对子思说:“我明白了。”

又例如,某公司的经理决定任用一个坐过牢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件事在公司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十到十六只电镀表,但那个坐过牢的工人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每天组装四十到五十只电镀表,这全归功于那名工人是这小组的组长,在他的领导下,组内每人的效率都相当高。经理顶住舆论的压力,升任这名曾有劣迹的工人。果然在那名工人担任厂长后,整个分厂的工人每人每天都能组装四十只电镀表。有人仍不服气:“连坐过牢的人也能当厂长,那人人都可以当厂长了。”

听到这样的反对声音后,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你能把组装效率从十只提高到四十只吗?如果不能,就要诚恳地承认对方有能力,比你强。”

不要苛求自己引进的人才非得百分之百成功。如果你不敢尝试,就会把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于门外。反过来说,你想要引进适合的人才,就必须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做好交学费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你引进的人才无法帮助自己拓展事业“版图”,也并不能说明你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后引进人才的步伐。

摒弃等级成见

在我国,“级别”是很重要的。古代儒家经典《礼记·曲礼》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说法,这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下的产物。由于这种歧视普通老百姓,抬高贵族阶层的封建等级观念非常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因此在延续中不断地得到增强,也因此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过去,进中南海、进人民大会堂、上天安门,是要有“级别”的。实行市场经济,不讲“级别”而讲经济效益。于是,上述这些以往视为非常神圣的神秘地方,也讲起经济效益来——花钱买票就可以去参观。以往那些“不够级别”的人,也可以登上毛主席曾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检阅过人民解放军和百万红卫兵的天安门城楼。

假如一个企业没有一定的等级划分,那它是无法运转的。但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注意,不能让等级制度成为用人方面的包袱。须知,在用人时,遵循一定的制度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大受等级的约束就会扼杀员工的能动性,遏制创新,使整个企业处于沉闷的气氛之中,最终造成企业的人才危机。

某省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中,拟招聘三名硕士从事保卫的相关工作,这三个招聘岗位分别是:保卫办公室政保治安、保卫办公室校卫队管理、保卫办公室监控管理,分别要求应聘者具备法学类、公安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的硕士学位。消息一传出,反对的声音特别强烈。人们不假思索就反对硕士当保安,源于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包括职业等级和能力等级。职业等级一般以职业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等为标准,把不同的职业分为不同的等级。能力等级往往是唯文凭论,认为学历越高能力也就越强。

正是这种等级观念作祟,人们评价各种就业现象时,喜欢按照能力等级和职业等级对号入座。学历低的人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人们就会怀疑其能否胜任。学历高的人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人们就觉得浪费了人才。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保安是低等工作,甚至嗤之以鼻,硕士当前属于高学历,硕士当保安,岂不是笑话?这种等级观念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个人的能力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靠学历衡量,学历低不等于能力差,学历高能力不一定强,这早已被证明。迪斯尼公司在用人时,从不看员工的职位级别,只看才能。

迪斯尼高层管理人员迈克尔·艾斯纳,在参观公司的一个名为“革新”的电脑技术展览会时,觉得这个展览会毫无想象力和鼓动性,根本不能说是革新。因此,他便停下来问展览会上的基层工作人员,怎样才能使展览会生动起来。他从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有一个叫戈梅斯的工作人员,曾谈过许多使展览会有生机的办法。于是,艾斯纳找到他。当艾斯纳听完这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后,便立即要他把这些意见写成备忘录,并最终让戈梅斯自己把它们付诸行动。这使得展览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事后,两名迪斯尼零售店的员工,在一次全公司的研讨会上得知了这件事,他们说:“迈克尔·艾斯纳从来没来过我们店里,否则,他肯定也会愿意采用我们的办法。”这也正是迪斯尼公司的文化——公司用人会考虑各个阶层的各个人员,无论他们的职位高低。

如今的等级观念有愈演愈烈之势。各级企业机构中等级森严,有形的是什么级别行使什么权力,享受什么待遇,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形的、意识形态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有理不如有权,官大则表准,人微则言轻。身份低的即使有理,在身份高的人面前也不能强辩,否则就被认为是“大不敬”。如果斗胆伤了上级领导的“面子”,那就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了。明智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任何限制员工发挥才能的等级成见,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应该坚决摒弃。

因为等级成见会使企业缺乏纵向交流,压抑员工才能的充分发挥。然而,现在的许多企业却还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他们戒守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提倡用人必须一步步提升。这使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受到限制,也使企业内部存在着太多的界限,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为企业内的决策、思想以及人员的流动设置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