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管理者说话之道
9252800000006

第6章 口才出众,语言魅力决定领导魅力(1)

语言传达的不仅是一种信息,更是一种力量。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素养、能力和智慧的全面而综合的反映。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和魅力,不仅对领导活动的顺序开展和领导目标的顺利达成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管理者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至关重要。

轻诺者必寡信,管理者要言而有信

言而有信是管理者最大的资本,失信于人的管理者将会非常孤立和无助。约翰·巴尔多尼在《管理者诚信是金》一文中指出,“诚信对于一位管理者来说至高无上。有了它,他才能够领导人们到达‘承诺之地’;没有它,他就会在期望失落的荒漠上徘徊不前。诚信一旦失去,也许就无法重新获得。因此,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有所建树的经理,一大教益就是要保护好你的诚信,照顾好它,永远不要把它丢失。”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言而有信。只要答应过的事情,就要“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否则,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终究弄巧成拙,从而惨遭失败。

信赖是卓越管理者的宝贵资产。管理者必须重视长期培养自己的个人信用,比如说什么时候加薪,说了之后一定得兑现。失信于下属是对下属的最大伤害。说到做到,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对下属负责。

但现实生活中,有的管理者为了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对下属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不管能否办到,一律满口答应。还有的轻易许愿。这虽然会赚得下属一时高兴,但因很多要求是不应满足或无力满足的,当过一段时间诺言不能兑现时,下属就会对管理者不满。

威轮集团是我国一家生产发动机的大型民营企业。2000年,集团成立了一个项目部,开始了舷外机的仿制开发。

当时,舷外机在民用和军工市场上都有巨大的潜力,利润空间比通用发动机大得多。为了加快研发进度,抢占市场空间,威轮集团主管领导对舷外机研发组许下承诺: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发出达到满足特定技术指标的产品,集团将给予研发组10万元的奖励。

在两位老专家的指导下,研发组的年轻工程师们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开发出来,并达到了特定的技术指标。之后,威轮集团为产品上市开展了各种推介活动。然而,市场对其推介活动反应平平,潜在客户多数处于观望之中。

市场的冷淡反应浇灭了集团管理层的热情,集团领导放出话来:“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市场没订单别提奖励的事。”听到这个消息,长时间负重冲刺的研发人员们感到心灰意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大多数研发人员都离开威轮,各奔前程了。5年之后,舷外机市场热闹起来。威轮集团准备重启舷外机项目的时候,却发现当年的研发人员已经全部离开,要想重启这个项目,企业必须再招一批人马,另打锣鼓重开张。

俗话说,轻诺者必寡信。这往往是造成企业社会形象不佳、信用下降、企业内部矛盾及员工抱怨甚至流失的罪魁祸首。承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激励人们的信心,鼓起人们的勇气,也能打击人们的决心与勇气。对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言而有信,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轻易去许诺,因为无法兑现许诺将比不许诺更糟。把握好承诺与兑现的尺度,是每个管理者的必修课。

不论什么情况下,管理者对员工出尔反尔都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它会极大地损伤员工的积极性,还会损害管理者的声誉和信用。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在许诺之前,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对工作运行结果作出合理性预见,确定兑现承诺有无可能,切忌不假思索、不切实际地乱许一通。否则,既是对职员感情的伤害,也是对自身形象的不负责任。

1.说话留有余地

作为企业管理者,说话许诺时要学会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满。这样做好处有二:第一,以防万一事情有变给自己留有周旋的空间。第二,超出员工的心理预期,给大家一个意外惊喜。比如:当初允诺员工六,员工得到八,员工会感觉很好,感激不尽,当初如果允诺员工八,员工也得到了八,员工会感觉理所当然。当初允诺员工十,员工只得到了八,员工会觉得你在骗他,不诚信,同样是员工得到了八,效果如此悬殊其关键的原因就是允诺和兑现二者关系问题处理的艺术与否。

2.说到就要做到

既已许诺,管理者就要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魄和风度,需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兑现承诺,给下属以信心和安全感。这是树立权威的基本要求,也是管理者人格魅力之所在。对下属尊重必能获得下属的信任,从而换来下属在工作中的全心全意、兢兢业业。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3.许诺要清楚明白

虽然要谨慎许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可能不许诺,因为没有许诺就没有激励,任何员工都需要激励,许诺无处不在,但是许诺时应把握一条,许诺的条款明明白白,不要含糊其辞,为什么呢?因为同一样一句话,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下理解也是不一样,无论怎么理解,人们有一共性哪能就是往自己最有利的那一面去理解,所以,承诺给员工时一定要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尽量不要给员工理解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样保证许诺是刚性的。也就是说大家努力的目标是一致的,不然事成之后大家的矛盾也就产生了。

4.学会处理意外情况

管理者的“许诺”也有失效的时候。这是因为,市场运行的规律常常会打破一些企业管理者的雄心壮志,同时也会打破他当初满怀信心的诺言。纵使管理者许诺之前充分评估了诺言实现的可能性,在风险规避上也有了足够的考虑,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种种偏差,遭遇无法估量的阻力,以致先前的诺言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在此情况下,作为管理者,也不可对自己的许诺置若罔闻,把“失诺”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积极的做法是要及时地与下属进行沟通、交流与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获得他们的理解,这更加体现了对下属的尊重,体现了管理者的涵养和修为。

总之,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一诺千金”的重要性。因为你是领导,你的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你自己破坏了这一权威性,你的员工也不会对你保持信赖和尊敬。

长话短说,提升管理者的威信

《墨子·附录》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名学生向墨子请教:“话多好吗?”墨子回答说:“青蛙日夜鸣叫,可仍然没有人听;报晓公鸡一叫,天下为之振动。话不在多,关键在于合乎时宜。”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反而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一生中最推崇简洁的语言,他曾说过:“一个字能说明问题就别用两个字”。而这同样是许多管理者所认同的方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担心日本夜间空袭,于是政府部门颁布了灯火管制命令:“务必做好准备工作。凡因内部或外部照明而显示能见度的所有联邦政府大楼和所有联邦政府使用的非联邦政府大楼,在日军夜间空袭时都应变成漆黑一片。可通过遮盖灯火结构或终止照明的办法实现这种黑暗。”

当富兰克林·罗斯福获悉这项指令后,他换上了自己的命令:“要求他们在房屋里工作时必须遮上窗户;不工作时,必须关掉电灯。”

哪一种说法听起来更有说服力呢?第一个命令废话连篇,给听者增加了理解的负担,只有在删掉那些官样文字后才能明白这条命令。罗斯福的话简短明了,并以谈话的方式表达。更妙的是,罗斯福让活生生的人参与具体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这条命令更加具有活力。

作为管理者,讲话一定要言简意赅,力求精炼。实践表明,会长话短说的管理者,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提升个人的威信。

现实中常看到一些企业管理者喜欢讲话,逢会必讲,每讲必长。信口开河,漫无边际,似滔滔江河不绝。因为在他们看来,讲话是显示自己的能力,不讲就会失掉身份。至于讲话有没有用,那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这些管理者可能并不知道,你在那里津津乐道,听者却苦不堪言以至厌恶。实际上,讲话的效果和长短往往成反比。讲长话则效果差,短则效果好,这是实践早已证明过的经验。

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待伟人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并慢慢地走入会场,走向讲台。

站在讲台上,丘吉尔脱下他的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一分钟后,丘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NeverGiveUp!”(“永不放弃!”)

说完这句话,丘吉尔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顷刻间掌声雷动。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他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了出来,语言贵精不贵多。丘吉尔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达到了这个目的。

管理者善于长话短说是一种能力和艺术。不过,长话短说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讲有用的话。管理者要善于长话短说,更要善于讲有用的话。做到有话则短,善于讲一些能给人以启迪、对推动工作有实际意义的短话。如果讲话不切实际,满篇套话空话,即使讲话时间不长,却使听者味同嚼蜡,乏味枯燥,还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明代有个大臣,名字叫茹太素,此人有才是有才,就是写起文章来喜欢长之又长。有一次,他写一个公文,本来只用500字就可以完成,而他竟然用了1.7万字,满篇的套话、官话、空话,在朱元璋面前,他滔滔不绝地读着公文,读完了几页,还不见他切入正题。朱元璋越听越生气,因为他“厌听繁文”,于是便龙颜大怒,命令手下人将茹太素一顿痛打。

这个故事无非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讲话要长话短说。事实上,讲短话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风气。像申办奥运会那么浩繁的工作,申办陈述也仅有半小时;联合国一些会议的发言多数被限定在数分钟之内。上海承办《财富》全球论坛年会,会议发言就规定时限为90秒。但是,有些管理者习惯了“你方讲罢我登台”的讲话方式,尽管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脱离了主题,还要说上几句,强调几句,补充几句。但是,虽然言者滔滔,费尽口舌,换来的却是听者恹恹,苦不堪言。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五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五十美元;当慈善家讲了十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二十五美元了;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五美元;慈善家又讲了一个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时,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二美元钱。马克·吐温原本决定捐助五十美元,最后却变成偷走二美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位慈善家本来只需五分钟就能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地拉长到六十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子里偷走两美元钱。关于这一点,管理者特别要注意。

事实上,如果管理者把话说得短些,并不影响讲话的效果,因为讲话时间长,并不意味着讲话效果好。讲短话,是在追求效率,是懂得珍惜时间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讲话别人才有可能听进去,并认真执行。

微笑魔法,打造卓越的领导形象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它就是“微笑”。笑容是有魔力的,它会感染给身边的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拿破仑?希尔这样总结微笑的力量:“真诚的微笑,其效用如同神奇的按钮,能立即接通他人友善的感情,因为它在告诉对方:我喜欢你,我愿意做你的朋友。同时也在说:我认为你也会喜欢我的。”

潘杰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销售经理,别看他年轻轻轻,但却几乎具备了成功男人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的嗓音深沉圆润,讲话切中要害;有不断克服困难信心;他走路大步流星、工作雷厉风行、办事干脆利索;而且他总是显得雄心勃勃,富于朝气。他对于生活的认真与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对于下属也很真诚,讲求公平对待,与他深交的人都为拥有这样一个好朋友而自豪。但初次见到他的人却对他少有好感。这令熟知他的人大为吃惊。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他的脸上几乎没有笑容。

平日里,潘杰深沉严峻的脸上永远是炯炯的目光、紧闭的嘴唇和紧咬的牙关。即便在轻松的社交场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优美的舞姿几乎令所有的女士动心,但却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员工见了他更是如同山羊见了虎豹,男员工对他的支持与认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实上他只是缺少了一样东西,一样足以致命的东西——一副动人的、微笑的面孔。

可见,整天板着一张面孔的人是没有人喜欢的,如果你想做一个受欢迎的管理者,就不要忘记微笑。

微笑是一种感染力,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如果管理者时常满脸愁容、唉声叹气、身心疲惫以致抱怨连连,那么就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和反感,也会使工作环境笼罩在一片灰暗阴沉的氛围之中,这会大大挫伤团队的锐气和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