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9252600000031

第31章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断成长(3)

(4)有吃苦耐劳、敢于冒险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有闯劲和冲力,敢打敢拼,还有火一般的工作激情和蓬勃向上的活力。

永不枯竭的学习力、创新力,以及敢打敢拼的作风,使微软公司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小公司,迅速演变为软件行业的技术领跑者,并成就其全球软件业无可比敌的霸业。

20世纪80年代,美国莲花公司在“莲花1-2-3”研制的基础上,乘势为苹果电脑公司的麦金塔电脑开发软件,命名为“爵士乐”。比尔·盖茨透彻分析和比较“莲花1-2-3”的优劣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超越莲花公司,尽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电子表格软件,并给该软件取名为“超越”,足见其雄霸市场之心。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盖茨紧盯莲花的开发进展,唯恐落后于人,并一再加快研制“超越”的步伐,决心抢在“爵士乐”上市之前,吹响“超越”的号角。令人兴奋的是,在全体员工共努力下,“超越”软件比“爵士乐”整整提前5个星期问世。而这关键的5个星期,决定了两个产品完全不同的命运。

到1987年,微软的“超越”以89%:6%的悬殊比分,将“爵士乐”远远甩在身后,大大击败了莲花公司。就这样,微软马不停蹄地急速快跑,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跑在了市场的最前头。

但它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没有停歇止步的迹象,又以自己为假想敌,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以持续保持不败战绩。微软之所以不知疲倦的快速奔跑,或许是因为每个微软员工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微软离倒闭只差18个月!

如此强盛的公司都有这样的忧虑,何况一些成长中的弱小公司和日益疲软的大公司?如果它们不能保持创业心态,让每个员工摆脱组织惯性,在危机中前进,恐怕它们离倒闭不是18个月,而是12个月、6个月、3个月……

很难想象,一个总喜欢夸夸其谈摆老资格,倚老卖老,夸耀自己的成功历史,沉迷于昨日辉煌,一味恪守前人的经验,不敢突破和创新,惧怕和厌恶改变,被组织惯性束缚的公司,它的成功能维持多久?它的成就又会有多大?

而一个故步自封,养尊处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员工,又能在个人事业上有多大突破和发展?又能为公司创造多少财富和价值?

美国一位成功企业家曾说:“成功企业的员工,心中总是想着:怎样改变才会比现在更好?而失败企业的员工;却总是想着:怎样去保持现状,才不至于没有饭吃?”这或许揭示了以下问题:为何有些公司总是获胜,而有些公司总是吃败仗?为何有些公司总能保持不败战绩,而有些公司则起伏不定?为何有些公司长盛不衰,而有些公司只能风光一时?为何有些公司能保持卓越品质,而有些公司只能在卓越与平庸中徘徊?

一家公司为了激活员工的斗志,想出了一个奇招:每天下班前举行一次健身活动——集体爬楼。从一层爬到二十八层,对每天枯坐在办公室里的员工来说颇为刺激,最耐人寻味的是,几乎每一层楼梯转角处都贴有制作精美的警句:一层:不劳无获(全员共勉);二层:人生就像爬楼梯,告诉自己:加把劲,一直向上行。(员工阅读)三层:行动创造机会。(全员共勉)四层:兴趣是成功之母,快乐工作,才能保证做好它。(员工阅读)七层:想大才能做大,你的志向决定你成就事业的大小。(全员共勉)八层: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在一旁观看,而是亲自去做。(全员共勉)十层:没有人愿意偷懒,只不过他们缺乏诱人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干劲,是我们的责任。(管理层阅读)十一层:一生中难免有几件你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当你不够主动时,外力是一种最可行、最有效的作用力。因为受益的是你自己,所以我们不怕你抱怨。(员工阅读)十三层: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却大于前者千百倍。(全员共勉)十四层:今天吆喝昨天的产品,明天公司就关门。(管理层阅读)十六层:每登一级台阶,寿命延长7秒。(全员共勉)十九层:我们今天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抵抗成功中的反作用力,抗击胜利带来的陶醉感,治愈站稳脚跟后让我们丧失斗志的“癌症”。(管理层阅读)二十一层:如果向上,你很快就会尝到成功的快乐;如果消沉,你将离成功越来越远。(全员共勉)二十二层:信心成就未来!(全员共勉)二十三层:市场的盛宴是为勇者准备的!(员工阅读)二十四层: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战胜自我,你将获得新生和希望。(全员共勉)二十六层:当你感到难以坚持时,告诉自己成功还差两步。(员工阅读)二十七层:只要把最初那点微不足道的“坚持”保留到底,任何人都会获得奇迹。(全员共勉)二十八层:原来,成功如此简单!(全员共享)

人生就像爬楼梯,每一层楼梯、每一个转弯处,都会给脚步一种向上的力量,给虚妄一种明智的警醒,给困境一种希望的昭示。只要我们脚步不停歇,一路向上攀登,就一定可以到达我们梦想的终点!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只要我们时刻谨记“我绝对不能失败!”,认真把握每一次,认真做好当下每一件工作,就能使每次出手成为精彩,并使你保持不败战绩!不要彷徨、不要迟疑,按照成就完美事业的行动基准,即刻行动吧!

争做公司中的复合型人才

如果你想成为所在的大型公司中的一名卓越员工的话,那么,做一个复合型人才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是说,一个职场中的复合型人才,懂法律,有一两项专长,善于沟通,就足够了呢?可能这对于某些公司的人事部的确是足够了,但是你进不了杜邦或是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这些大公司在总是会更专注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雅虎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副总裁说过,在面试复合型人才时,她首先看的是候选人是不是在规模大、品牌着名的公司里工作过;然后她要了解的是候选人有没有战略性思维,能否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外环境,是否具有多方面公司所需的能力。仅仅只有一两项专长的人往往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由此可见,目前的大公司要找的是真正的多面手。这就要求年轻人要有多方面的经验,专业知识要更全面、更深入。可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复合型人才呢?专家的建议是,首先是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技能,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制订效率标准,了解卓越员工如何服务于公司目标,了解关键的商业原则。其次还要根据职业要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职业发展与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用丰富的知识素养驾驭复杂的工作,最终成为决策者的伙伴。

现在很多学生或业绩平平的员工考了一大堆证书,却忽略了对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证书不能代替对工作技能的掌握。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更重视员工过去做过些什么,有没有经验,能否适应多方面需要。因此,学生也好,普通员工也好,都要锻炼自己各方面才能,如学软件的也要掌握些硬件的知识,并有意识地积累实践经验,这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可以说,求职者知识而越广,经验越丰富,被录取的可能性越大。当然,我们所说的多面手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要知道“艺多不养家”,如果你多而不精,那么同样与我们所说的多面手相距甚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你成为卓越员工之后,一定不要松懈,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成为信息灵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通才;要具备开阔的眼光、开展的意识和较强的把握机遇、驾驭工作的能力;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机构,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和涉外法规,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经验,了解相关国家、民族类的风俗习惯,融洽与外国专家的关系。职场中人应该要努力做一个勤于学习、知识丰富的卓越员工;做一个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多面手。

卓越员工要懂得自我管理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我们就不会因为出现拖延的问题去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而会去主动解决问题,我们的业绩也会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提升。如此这样,我们的人生前景就会逐步光明。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有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与同事协调的能力,这就是他们倡导的“和拢式”管理之义。

“和拢式”管理强调个人和整体的良好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它的具体特点是:

(1)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每个员工都对公司怀有高度的使命感。

(2)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属做决策,自己管理自己。

(3)波动性。现代管理必须实行灵活的经营战略,以求在波动中进步和革新。

(4)“相辅相成”性。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5)个体分散与整体协调性。在一个组织中,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形成整体的形象。

(6)韵律性。公司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正是这“和拢式”管理的迅速推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员工普遍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培养自己的“管理特质”,如何在自我管理中做好与公司共有的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这家公司的员工一样,如果我们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能够将自己的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那么,我们将会为自己的领袖气质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任何一个团体之中,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办公室,大到一个集团,总有某一个人充当着核心的角色,具有说服他人、引导他人的能力,他的言行能够被大家认可,并指引着公司的某一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管理特质(管理特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具有这种管理特质的人,并不一定是高层的管理者。

在很多知名公司里,他们的员工不仅要干好自己手中的工作,还要参与公司的管理。而他们的管理特质,来自于对工作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诚实守信。“诚实”不是“老实”,更不是“无能”,要知道欺骗带来的,只是对自己事业前途的阻碍。在商业行为中,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连人格都让人产生怀疑,怎么可能在他人心里树立良好形象呢?

(2)听取不同的意见。“说”比“听”更能展现自我,但“说”还有一个能否被团体所接受的问题。有一些人在大家说的时候,总是无言地聆听着,最后才说出自己的意见,每每取得令人信服的效果。这是因为,“听”首先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别人的思想,了解别人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异,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掌握了一切信息以后,我们所提出的意见就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站在团体的角度上。所以,在某种时候,最后发言的见解也就更深入,更准确。

(3)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要让别人重视你,树立起你的权威形象,你就必须要学会重视别人。也许对你来说,要记住每一张新面孔实在不容易,而再次与一个人见面却想不起这个人的名字,其实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忽视和不尊重,心理学家发现,当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如果你在发言中提到了多个同事的名字以及他们说过的话,那么,被提到的那几个同事就会对你的发言重视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