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日一样,他未关电源就开始洗澡,不曾想,热水器漏电,而漏电保护装置又失效,他被电流击倒,一只胳膊当即被打断。按说,带电使用电热水器属于正常操作范围,不应出现这一故障,即便发生漏电,漏电保护装置也会立刻断电,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然而,这家公司满足于99.9%的合格率,却给那位消费者带来了莫大伤害。
由此不禁令人担心,是不是还会有下一个、再下一个消费者也摊上这一不幸呢?如果公司没有重视这0.1%的质量失误,未时时谨记“我绝对不能失败!”,不仅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公司的生存也难以延续下去。试想一下,有谁还敢买这样的“危险品”?无人买单,公司无以为继,生命自然叫停。
90年代以前,中国许多公司生产的产品都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其实,所谓“二等品”、“三等品”,就是质量未达标的不合格产品,是“问题产品”,是次品!
然而,这些产品却在市场上堂而皇之的销售,这虽然有其历史原因,但也说明三个问题:(1)这些厂家对质量未引起高度重视,允许产品有缺陷,甚至认为一百件产品中有几件次品极为正常,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2)没有品牌意识,自然没有质量意识,不明白“质量是公司的生命”,一个质量低劣的产品,会砸了公司的品牌,也会砸了全厂员工的饭碗;(3)竞争强度不大,竞争形势不够严峻,有些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由此,导致某些公司以劣质产品横行市场,从消费者口袋里“骗钱”的不良局面。实际上,公司的这一做法,是对消费者的极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短期而言,公司似乎获得了不少利润,从长远来看,只会损害公司的利益。因为管理者对质量意识的缺失和放松,必将影响员工对质量的严格控制和把关,他们会认为:“既然领导对质量并不关心,咱们又何苦自找麻烦。”于是,工作马虎、得过且过的风气在公司蔓延,产品缺陷率越来越高。
毫无疑问,随着竞争强度的加大,质优价廉、零缺陷的产品必将涤荡和驱逐有瑕疵的劣质产品,使那些不重视质量的公司获利能力越来越低,市场信誉越来越差,最终失去生存空间。
质优高品,是客户选择你的第一理由,否则,客户根本不可能向你“投怀送抱”,更不可能将其“钱包份额”给你。对此,海尔公司深有体会,并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地方。海尔认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既不应该生产出来,更不能流通到市场上坑害消费者。
一次,海尔公司副总裁杨绵绵在分厂检查工作,在一台冰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根头发丝。她立即召开相关人员会议,有的人私下议论说一根头发丝不会影响冰箱质量,拿掉就是了,何必小提大作呢?杨绵绵却斩钉截铁地告诉在场的干部、职工,“抓质量就是要连一根头发丝也不放过!”
又有一次,一名洗衣机车间的职工在进行“日清”时,发现多了一颗螺丝钉。职工们意识到,这里多了一颗螺丝钉,就有可能哪一台洗衣机少安了一颗,这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公司信誉。为此,车间职工下班后主动留下,复检当天生产的1000多台洗衣机,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查出原因——发货时多放了一颗螺丝钉。
对质量的追求几近偏执狂的做法,怎能使产品不优质可靠?而公司上下每个人,包括管理者和员工同样对质量一丝不苟,视缺陷为废品的态度,又怎能使产品不好上加好,赢得顾客的广泛信任和喜爱,使公司走向辉煌呢?
在客户服务中有一个公式:99.9%的努力+0.1%的失误=0%的满意度,这说明:你纵然付出了99.9%的努力去服务于客户,去赢得客户的满意,但只要有0.1%的失误、瑕疵和不周,就会令客户产生不满,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果这0.1%的失误,正是客户极为关注和重视的方面,或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及伤害巨大,就会使你前功尽弃,以往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客户将彻底与你决裂,弃你而去。
有这样一个案例:
每个节庆日,一位采购人员都会收到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另一家公司的贺信,每张贺信上都附有该公司的总裁签名。有一次,他遇到产品上的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打电话向那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咨询,结果电话转来转去,最后总算转到一位技术人员那里,但这位技术员既不热情,也无耐心,让他上公司的网站去查看。就这样,他的问题还未解答,技术人员就匆匆挂断了电话。这人极其愤怒,打电话请求前台小姐,帮他把电话转给那位在贺信上签名的公司总裁。前台小姐却说老总很忙,无法接听电话,这令他更加生气。于是,他通过以前收贺信的E-MAIL地址,给这位总裁发了一封信,隔了几天不见回音,又发了一遍,还是不见回信,他再发了一遍,依然是石沉大海。此时,他已由愤怒、懊恼到十分沮丧。
没过多久,这位采购人员便将全部的业务转给那家公司的竞争对手了。虽然那家公司以往都做得很好,关怀客户方面似乎也做得不错,但它仅是从自身利益和角度考虑问题,并未切实关心客户的需要。当客户请求帮助时,工作人员却态度生硬,推三阻四,未真心实意替客户排忧解难。结果,服务上的这一纰漏,断送了自己的生意。
千万不要得意于99.9%的成功,只要你还有0.1%的错误和不足,你的成功就是不完满、有缺憾的,随时可能被他人替代和颠覆。就像特洛伊战场上的阿喀琉斯,纵然有千军之力和金刚不破之身,但因脚后跟上那一点小小的“破绽”,便使其横尸疆场,无以复生。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队员都知道,在战场上根本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即便是0.1%的失误,也可能成为敌人向你攻击的突破口,还可能是致你于死命的一个缺口,为了保全自己和其他战友的生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每个队员都必须时刻谨记“我绝对不能失败!”,尽一切可能避免和防范任何错误发生。
市场竞争也如此,假若你在质量上有0.1%的纰漏,竞争对手就会借此打你软肋,推出零缺陷产品,大模大样从你身边拉走客户;假若你在服务上有0.1%的疏忽,竞争对手又会推出“百分百”优质服务,诱使你的客户向其倒戈,以瓜分市场,提升其市场地位;假若你在市场上有0.1%的缺口,竞争对手即可乘你不备,从侧翼偷袭你,抢占你的前哨,攻击你的后方,最终一举摧毁你。在体育比赛中,0.1%的失误,会断送你的冠军梦,而成就对手的胜利。只有100%的正确无误,才能确保你在比赛中稳操胜券,赢得金杯。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只满足于99.9%的成功和卓越,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表现,只能在原地踏步,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和发展,更不幸的是,当竞争结构发生变化时,他很可能是第一个被市场抛弃,淘汰出局者。其实,做到零缺陷、零失误并不难,只要每个员工时刻牢记“我绝对不能失败!”,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把永远不向消费者提供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公司的道德底线,并将卓越的产品是卓越的人干出来的,谁生产了不合格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这一思想深植于心,用做人的准则做事,用做事的结果看人,就能赢得客户的满意和回报,创造出公司强大的竞争力。
以新人的姿态去工作
永远把自己当新人看待,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是追求进步、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动力,是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永远把自己当新人”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1)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不拒绝任何新思维、新方法、新知识和新变化,并以科学专业的精神去认真对待新事物,这是所有发明、创新不可或缺的品质。
霍华德·休斯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刚入行的新手,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于每一项工作。休斯独自制作电影,从剧本写作到导演影片,再到设计和剪辑,他不停地变换角色和头衔。
他对工作的热爱几近疯狂,经常连着工作24个小时,甚至36个小时,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铁人,在半夜可以像早晨9点或下午2点那样拼命工作。休斯与其他成功人士一样,对工作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推动其不断学习和探索,他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更不会止步于已有的成绩,他总是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中,发现成功的机会和路径,直至获得巨大的成功。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把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将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钥匙他又如何处置的?
学生一看这道题就懵了,不知如何作答。有的学生只字未答;有的学生则写道:“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考试结束,老师告诉学生:“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但老师可以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贴出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这便是所有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公开的秘密!
(2)以“空杯的心态”向他人学习,一家公司最终可维持的竞争优势是它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善于学习的组织拥有一项优势:学习会转化为行动,而行动则会促进生产力。通过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亨利·福特一开始制造小轿车时,就优于其他竞争对手。那些竞争者完全忽略了汽车的重量,甚至认为汽车越重,价钱越高。福特并不苟同此观点,着手设计轻巧而速度更快的轿车——A型轿车。该车投放市场后,仅一年,福特汽车公司就售出了1708辆汽车。
福特并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告诫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呢?”一次赛车比赛中,一辆法国赛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奔驰,远远超过其他赛车,但在一个急转弯处,由于赛手控车不稳,赛车突然冲出车道,连打了几个斤斗,毁坏得极为严重。赛后,福特想搞清楚这辆车为何会跑得如此快,他沿着比赛的车道收集了那辆车残留的许多金属碎片,还拾到一根电子管,它似乎很轻,韧性很好,这不是通常人们所见的材料。经分析检验,这种材料是钒钢。
于是,福特与俄亥俄州的一家小工厂合作,找到了在美国铸造钒钢的方法,又大大减轻了汽车重量,并把那些步步紧逼的竞争对手甩得老远。很可惜的是,福特未将这种对新知识的敏感和探索持续下去,固守T型车不变,最终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不断学习是杰克·韦尔奇管理哲学的支柱之一,他强调:不要狂妄自大,不要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其实你总能从他人那里学到东西,譬如:你的同事、你的同行或非同行,以及你的竞争对手。尤其要向你的竞争对手学习!
GE公司极为推崇“学习文化”,其核心是:学习并迅速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的能力,才是公司的最大竞争优势。为此,他们在全世界各地寻找好的点子,并对好点子有发自内心的、永不知足的渴望,他们不断提高标准,并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达到这点。
为了得到好的点子,GE公司定期把不同部门的经理召集起来,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分享点子和经验,并确保他们的点子都到实施。他们还通过奖励分享点子的员工,鼓励员工多出点子、多想办法,以推动公司发展。
企业管理者清楚:“一个好点子并不能获得奖赏,只有与大家共同分享,才能获得奖赏。”正是这种永不知足的学习力,使GE这样一个战绩卓着,有着辉煌历史,如大象般庞大躯体的公司,却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
(3)突破组织惯性,不循规蹈矩和墨守陈规,也不拘泥于现状,敢于打破一切常规和条条框框,嗅觉灵敏,思维敏捷,行动果敢,喜欢改变和创新,喜欢突破和超越。
滋生组织惯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被过去成功经验所累;二是,被以往失败教训所困。无论掉进哪种惯性的怪圈,对公司的破坏性都是潜在而危险的。员工会在组织惯性中生成惰性,故步自封,不求改变和进步;公司则会缺失对环境的敏感度、洞察力和应变力,像个龙钟老太一样行动迟缓,犹豫不决,活力大减,严重桎梏公司的成长。
在全球市场的残酷竞争中,公司规模大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大公司必须学习小公司的精神——灵活、高效、敏捷和活力。不要让大公司的特点支配你,不要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了你的心灵,不要沾沾自喜过去的辉煌。
记住: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永远只是你向上攀登的起点,而不是让你坐享其成、高枕无忧的资本,否则,市场一定会给你一个不小的教训!
为了摆脱组织惯性,清除大公司中的官僚作风,使GE公司更具灵活性和发展的张力,杰克·韦尔奇告诫全体员工:“小公司的行动更迅速,它们知道市场会惩罚犹豫不决的人。我们要在通用电气庞大的身躯里,装上小公司的灵魂,拥有小公司的速度。”
杰克·韦尔奇还形象地把GE与街角的杂货店相比较,以激励所有管理者及每个员工,多了解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他说:“了解客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极为重要,因为客户满意与否直接决定了小公司在明天是成为大公司,还是关门大吉。”美国惠而浦公司在打破常规,寻找创新之路上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过去的洗碗机在工作时噪音都很大,震耳欲聋,甚至有人夸张地形容其“足以把死人吵醒”。以至于人们在使用洗碗机时,不得不安排好时间,譬如,在他们到庭院拾弄花草,远离噪音时才使用它。此现象似乎成为这种产品的特质,或称为消费者无奈接受的一种惯例,然而,这种惯例却无法让消费者满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产品的销售。
惠而浦公司敏感地捕捉到消费者这一潜在不满,突破行业惯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创新,独辟蹊径生产出“安静的伙伴”牌洗碗机,从而赢得了消费者青睐,并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把自己永远当新人,就是要突破组织惯性,激活惰性化公司,使其焕发出盎然生机。
为此,管理者必须改变心智模式,以一种权变、开放、积极的心态去思考,以创新手段革新员工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员工的智力资源。同时,教育员工始终以谦卑的态度来对待市场和客户,像个新入市的新手一样,一如既往,充满激情地投入于工作,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断给自己设定更高目标,当目标达成后,不是止步不前,而是又设定一个新的更高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实现目标。只有永不停息地刷新自我,向上攀登,才能将公司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卓越公司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