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
9251400000033

第33章 信仰——远离迷信,走近信仰

真正的信仰必须是从智慧中孕育出来的。如果不是太看清了人的限制,佛陀就不会寻求解脱,基督就无需传播福音。任何一种信仰倘若不是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他作为信仰的资格是值得怀疑的。

——周国平(当代哲学家、作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人生得有个精神寄托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雨果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世界上每天所发生的许多的复杂问题,用现有科学还很难解决。所以,人应该有一个信仰的对象,这样他在面对现实社会中无法解决或解脱的情况下,会用理智的方式去想像,不致于无奈。

有些人认为人生不需要有什么信仰,还有人认为信仰自己就是最好的信仰;求拜神灵,求仙问卜,那是种依赖。其实,这些人太看重人生,看重自己,没有看到自己以外的东西,所以,他们看不到真道理。如果我们人稍微观察一下自己的五官,自己所接触到的,所知道的事物又有多少?我们五官所接触不到和不知道的事物还有多少呢?信仰自己或尊重自己本来没有错,只是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与力量非常有限,对于一些未知领域的东西,仅靠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认识解决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对人生各种问题有透彻的认识,我们还是需要信仰的。

对于那些内心敏感的人,信仰的形式并不重要。哪怕仅仅是内心的修为和坚持——都能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起来。还有人把目光投向古代先哲,老子、苏格拉底等人,如果这些先哲活在今天的话,他们可能也会有很多忠实的粉丝,也能成为畅销书作家或电视明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王六二认为:“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更不用说是在人生的困境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人很脆弱,很有限,只靠自己的力量无法面对绝境,所以,要靠神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会老,都会有生病的时候,都要面对死亡,这些人生的基本境况,决定了这种选择一定会出现。

有信仰的人,往往比没有信仰的人坚定,面对绝境时痛苦要小得多。信仰甚至可以使人越超绝境,以苦为乐,视死如归。信仰还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可以缓冲因不能控制的生活事件,如死亡和严重的疾病而造成的巨大压力。法国心理学家戴里夏解释说:“一旦个体置身于一个随时可能超出他的控制能力的消极情境中,他就会自动生成‘控制幻觉’。这种幻觉让他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外界,从而起到心理保护的作用。”相反,如果个体长期置身于危险境地,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改变这种局面,他就会进入“抑制行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人体器官极其有害。按照生物学家夏普提耶的描述,此时,相关的器官和组织会处于生理警戒状态,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等。若任由这种临界状态持续,人体器官就会迅速衰竭。

这就是许多疾病,比如胃溃疡甚至某些癌症的成因。因长期的焦虑对人的生理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在承受重大考验或者危机时刻,即使是出于实用目的的考虑“信点什么”都是有莫大好处的。因此,人生应有一个信仰,确立自己事业的目标,决定自己的志向,做起事来精神贯注,不要散漫无章,这样你就能顺利地通过人生和命运对自己的考验。

学会倾诉心中的不快

世界上最赔本的买卖可能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佚名

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们感情倾泻的渠道,但有些人却因各种原因,人为的遏制了这种本能,堵塞了这个渠道,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学会倾诉,不仅可以排解生活中的不愉快,还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倾诉就像是堤坝内的蓄水,超过警界水位了,必须要泻洪,否则将溃坝酿成灾害。但却有许多人,因工作压力大或出身的卑微而无端地封闭自己,无端地沉默寡言,无端地羞于开口。将心中溢满的水强咽,内心必然会更为苦痛;将情感放在烈日下炙晒,本无多少水分的情感必然更为干枯。

人作为高级动物,不但有感情而且感情复杂。市场经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为了生存和在竞争中获胜,每天奔波于职场、家庭、社会各处。遇到上级领导,谦逊恭敬,察言观色倍加小心;进入职场,如履薄冰,眼观六路处处小心;遇到重要客户,热情洋溢,还要处心积虑的为成功而多方努力;遇到的人各式各样,遇到的事错综复杂,心情也会随着你的感觉而不断变化,成功的兴奋,失意的沮丧、痛苦的悲伤、不公的愤懑。这些情绪长期在心里积存,并不断地产生很微妙的变化。那种压抑和郁闷产生的能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和调节,必将对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高尔基说过:“我相信,如果怀着愉快的心情谈起悲伤的往事,悲伤就会烟消云散。”这说明,你如果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做事,消极中你就会看到积极和美好的一面;反之,则会在积极中窥视到存在或臆想的消极结果。

倾诉需要一点勇气。人们并非不知道倾诉对于缓解压力的好处,但有时却缺少一点勇气。女人比较善于倾诉,也最容易被接受倾诉。眼泪一流,又排毒又让心中的忧愤排空,让男人怜爱而对女人同情,真可谓皆大欢喜。男人天生就具有征服性的特征,他们把自己当做强者,遇到天大的难事,碍于面子和强者无敌的心态,从不愿意向人袒露心声。有泪往心里流的男人,被誉为了刚毅硬汉;咬碎牙齿宁折不弯的爷们,被称为了英雄铁汉。男人不能轻易的倾诉情感,是因为舆论和世俗,把你推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步,要冲破禁地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而这种不能轻易倾诉的无形桎梏,也让古今多少英雄豪杰为历史书写了多少遗憾。不知倾诉和留得青山但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悲壮的自刎乌江。在为他的刚烈和悲壮而唏嘘的同时,也为他缺少倾诉的勇气而慨叹。如果他能和部下理性地交流倾诉,返回江东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后,楚汉相争也许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倾诉是一种能力。每个人在人生的长河中飘流时,都会经历险滩,有平缓有跌荡,河里的水有时会涨满,也会因各种情绪不断填充而淤塞,能不能引流和疏通,就要看每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了。当你将心中的苦闷忧郁,向友人诉说时,溢满心中的惆怅就会轻快的向外流淌;你对朋友倾诉着抑郁时,理解和友爱消除了你心中的淤塞。你不但要有敢于倾诉的能力,还要有惟我独尊的能力,不必在意自己是否失态,也不必在意别人是否笑话与你。不要只是暗自慨叹身心疲惫,埋怨生活对你太不公平。你要作的不是暗自伤神怨天尤人,而是要学会在倾诉中,释放你的痛苦,在尽情倾诉中获得一种莫大的快感。蔺相如对廉颇的多次无礼容忍谦让,并通过下人向廉颇倾诉传递出自己的忍让是为国家安危着想,使廉颇愧悟并负荆请罪。有益的倾诉,不但促进了团队重要成员的团结使赵国成为强国,也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倾诉还要掌握对象和方法。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为你倾诉的对象,也不是任何场合都适合进行倾诉的。在适当的场合向适当的人倾诉,才会达到倾诉的效果和目的。反之,则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祥林嫂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唠叨,也是一种倾诉,但她这种倾诉向人们传递的信息,和她需要获得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和王稼祥等的倾诉,在倾诉了内心的苦闷的同时,也将他的政治军事主张展示于人,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从而挽救了工农红军的命运。

许多时候,当消极心理占上风时,总会想到自已的不幸,总是在羡慕别人的幸福。其实,很可能别人在此时也正在羡慕你的幸福呢!只是彼此站在不同地角度罢了。幸福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定义,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对其的理解也自然不尽相同。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幸福,苦中生乐,你就一定会生活在幸福中。虽然你没有足以骄人的金钱,没有令人拜倒的权势,没有名震江湖的大名,出门没有香车美女,但是你仍然可以让平凡的每一天都在幸福中度过。物质贫乏,你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富有,生活单调,你可以让你的胸怀丰盈起来。

倾诉让你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地幸福,倾听让你有种做了济世利人的善举后所获得的心理欢悦。倾诉会带给人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淡泊的境界,一种感恩的生活态度。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毛泽东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但有一个学生说:“一颗善良的心!”正是,那位哲学家赞叹地说:“你在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话,因为有了善心,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够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亲切的家人,可爱的朋友。”那么,善源自什么呢?

生命有时就像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寒冷与悲痛。但是,人间却充满了温暖与光明,它让你心中的寒冷化为温暖,让悲痛化为力量,让人间到处充满了爱的踪迹,让生命中的真挚与宽容绽放光芒。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心都是肉长的,经不住人性的感化。在感人至深的故事面前,我们往往都是被打动,打动的正是我们那颗善良的心。正因为这颗善心的存在,人间多了更多地关爱与帮助。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关爱老人,爱护小朋友,秩序井然,充满了爱心与温暖。茫茫人海中,大家都是陌生人,但由于我们的一句关爱一句问候或一个小小的帮助,我们就变成了未来的朋友。车来车往,来去匆匆,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前,我们同样会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颗真诚的爱心。只要别人遇到困难,处在困境中,我们决不会袖手旁观。因为人性本来就是一个“善”字。怎能不去帮?怎能视而不见呢?其实,有时一句小小的关怀与呵护就会感化一颗冷酷无情的心,一句小小的安慰与鼓舞,就会燃起别人对生命的希望与渴望的火焰。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只要他善良;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也不会得到安宁。”在整个社会,贫穷和富有古今都是存在,在很长时间内是无法改变,我们看过太多太多因争权夺利,失去亲人、朋友、人格尊严的事件。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只要他善良,改变人的最终要推到内因,不受外界不好事物影响。我国有句俗话叫“人穷志不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伯夷和叔齐拒绝周食饿死在首阳山上。现代社会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白芳礼老人,卖煤炭,自己每天啃着干馒头,供养了百名贫困生上了大学,还有无数的乡村老师拿着微薄的几百元工资,无怨无悔的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再看看国际上,穆罕默德·尤努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穷人银行”,他在孟加拉国开的乡村银行,就是给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提供小额银行贷款,为什么,因为穷人没钱,但是要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所以社会不容忽视穷人,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心地善良,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到死都会心安理得。

人生是一个迅速旋转的车轮,他匆匆行驶,像时间匆匆流去,但世间无常,人间没有永远的悲苦,也没有永久的怒恨。世上最难得的是宽容,人间最可悲的是嫉妒,还记得有首诗中这样写道:“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枝叶向着蓝天伸展,根须扎进大地深处,山高水长,自由竞争,无意把别人的光彩遮住。何必挥动仇恨的斧头,我和你无冤无故,即使大地上没有了我,挺拔的新枝依然无数,江河无须怨恨海洋,山泉何必诅咒瀑布,你有你的归宿,我有我的道路。”世界第二首富巴菲特把他的财产的85%都捐给了慈善组织,自己过着很简单的生活,把赚钱看成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不是把金钱作为自己人生的一切,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宗教徒,把自己的财富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自己的心会感到特别踏实。正如那句话:“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也不会得到安宁,”自己所争取的财富是社会所赋予的,富人应该担负起帮助穷人的责任,回报社会,而不是去购买豪华游轮,修建奢侈游乐场所,购买奢侈品。中国的一部分人富有了,却忘了自己的责任,挥霍无度,赌场豪迈,什么都拿钱说事,这对整个社会风气起了极大的害处。一个善良的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该做的事,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应该秉承做人的基本准则。

所以,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大家都保持这颗心,就不会出现无数因为钱财、利益、权利而发生的残暴事件,中国有句老话“好人一生平安”,所以只要保持了善良的心,到了晚年不管你是锦衣玉食,还是素衣裹身,你的心会怡然自得,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善”源自一颗善良的心,这颗心充满了爱,这种爱是一种自发的行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善不是同情,也不是怜悯,更不是施舍,因为人不需要施舍的爱,施舍只用于“乞丐”,而人类不是乞丐。即使你不择手段得到了这份施舍的爱,你也不会觉得温暖,因为这种爱太缥渺,太空虚,空虚得让人害怕。“善”是人类独有的精神财富,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宝,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它可以奔流不息,也可以惊天动地。善是一首最感人的歌,最动情的电影;拥有它,你就会远离自私,拥有它,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

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幸福,那么请你把心中装满无穷的爱,把你的善良的心带好,打开忍让和宽容之门,开始启程,驶向那有善心的地方,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善源自一颗善良的心!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