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
9251400000030

第30章 吃亏——懂得吃亏,获得幸福(1)

一个人陷入美德还是恶德,说到底,乃是他有无智慧的结果和标志:陷入恶德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得不偿失,显然是一种真正的愚蠢和不智;反之,追求美德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得大于失,这无疑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巧用“退”的智慧

吃亏就是占便宜。

——民间谚语

一些事情争或不争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这时我们不妨大度一些,退让一些;很多时候,与朋友或同事发生的一些大的矛盾或分歧在最初时也许只是小小的意见不合,而人们为了所谓的“面子”都不愿意退让,怕从此被人看低,最终把小小的不合演变成了不可收拾的争端,两败俱伤。如果当初懂得让步,就能够避免之后的若干麻烦。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天突然接到老家书信。折开一看,原来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与邻居发生争执,起因是隔开两家院子的墙塌了,重新砌墙时都想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让。家人于是写信来请他出面说话,以便让邻居退缩。不久,官员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面却只有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于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三尺,邻居一见也不甘落后,也往后退三尺,于是中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供村民行走。村民后来将胡同命为“六尺巷”。

可见,有的时候“退”更能引起别人的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生活当中,退并不意味着示弱,而恰恰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表现。

曾有一个妇人,经常为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情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却总也打不开这个心结,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解开心结。高僧听了他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中。锁上门就走了。妇人气得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之不理。妇人终于沉默了。这时高僧在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在对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佛袖而去。过了一会而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未消,还压在心理,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既然衡量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是有气。”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大部分时候,与别人赌气、与别人争执,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即使在争端中自己占了上风,而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恐怕最多的还是在争执中浪费的精力、脑力、体力带来的伤害,如果能退一步,我们将收获一份心灵的宁静,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尊敬。做个生气的记录本,记录下你每次与人发生争执和生气的时间、原因,过一段时间重新翻看一遍,或许你会发现大部分理由都是微不足道甚至无聊可笑的。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也就不会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着了。那么,在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一些挫折的时候,在我们的面前不都是鲜花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候,不妨后退一步,你会发现海阔天空,人生照样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么美丽。

一些事情争或不争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甚至整个人生有什么影响,这时我们不妨大度一些,退让一些。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世界之大,男男女女不计其数,可每个人这一生却只能选一个他(她),足见两人能走到一起是多么的不易,也许有些婚姻中不幸的人会这么慨叹“世事真是难料,我爱的人与我无缘,爱我的人我又不爱,与我结婚的偏偏既不是爱我的也不是我爱的。”其实,世间像“梁祝”那样的爱情能有多少呢?大多数夫妻还都是过很平淡的日子,既然走到了一起,那就牵着对方的手,快快乐乐的相伴一生吧!生活像一团麻,总会遇上些解不开的“小疙瘩”。两口子整天在一个锅里搅稀稠,总有“碰撞”之时,即使产生摩擦是很自然的。所以,就需要你懂得退的智慧去处理摩擦,气大了会伤肝,于人于己都不利,如果你是受气方,请你让着点,避过对方的锋芒,等对方气过之后,过上几天,在其心情好时,你再找机会跟对方谈比较合适!

总之,人难做,做人难,遇上事,别怕烦,用智慧,解简单。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活得洒脱点,切记一定要珍重自己!

不要贪图眼前的利益

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佚名

现实生活中,如果说人们怕吃亏是被动的,那喜欢占小便宜就是主动的行为。占小便宜,关键词不是“占”而是“小”,只占“小”便宜。一个人爱占“小”便宜,就表示这个人不贪,贪心的人只想着占大便宜。有些人觉得爱占“小”便宜,没有太大贪心,很守本分,为了过日子,占一点小便宜,没什么可耻的。而且对许多人来说,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试探对方。和别人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好,首先要了解对方,看对方是不是值得打交道的人。中国人比较在乎舍不舍得,换句话说,他们不会盲目地为一个人去拼命,而会考虑值不值得,要判断值不值得,就要看对方舍不舍得,你舍得我就认为值得,你不舍得我就认为不值得。这就是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的本意。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首先要看对方的度量大不大,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做朋友。看对方舍不舍得,舍到什么程度,可以判断你在对方心目中是何分量。如果对方连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和你计较,那他也就没把你放在心上。《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冯谖投靠到孟尝君门下,整天无所事事,却嚷着要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其实,并不是冯谖看孟尝君好说话,想多从他那里捞点好处。冯谖一直在考验孟尝君,看他是不是值得效忠之人。所幸孟尝君通过了考验,后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相比之下,赵国的平原君就没有孟尝君那么聪明了。当时,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其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结果平原君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上党这块“肥肉”,为什么不要呢?虽然有人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但是,赵王和平原君却不听,把上党划为自己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险些被灭国。所以,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首先要明白一定不能超出必要的范围。有些人喜欢占小便宜,但是也明白“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因此想要人帮忙,只要施以小恩小惠即可。

生活就是这样,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当我们还在对别人念叨着“占小便宜吃大亏”的时候,当我们还在嘲笑别人占小便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如此。当诱人的金钱,权利向你扑面而来时,如果你稍有不慎就掉进了生活的陷阱。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诗中说过:“廉不贪,直不倚。”如果自己坚守目标,放宽眼界,就不会为眼前利益所动,自己切身做到不占小便宜,用自己的实力去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爱贪小便宜的人在专业知识上也许有过人之处,品德也未必一定败坏。但这种人在强调团队与合作精神的今天是不会受欢迎的。太小气、爱占便宜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朋友,因为跟这样的人相处,总觉得他在占自己的便宜。而那些大方的人,常常目光远大,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比如,我们到街上买菜,经常可以遇到菜贩主动“抹零”,三分五分一毛的尾数,不用你说,菜贩自己就抹掉了,菜贩傻吗?不,他是觉得即使抹掉零头,自己也有钱赚,才主动提出抹零的,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菜贩希望你能成为他的长期主顾,和你建立起长期的供求关系;二是菜贩在秤里使了诈,希望你在高兴之余忽视了他的伎俩。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当然要和他斤斤计较,但是从菜贩“抹零”的角度来看,他们都知道稍微大方一些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好贪小便宜的人。我国有句古话,叫“贪小便宜吃大亏”,好贪小便宜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最近地方的利益,只是一棵触手可得的树而已,他们没有看到不远处那一片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大森林。在人脉关系上,因为利益关系,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孤立起来,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然,我们也不赞成不顾及个人能力的“大方”,尤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每个公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