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
9251400000024

第24章 自信——面对困难,鼓足信心(2)

成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孔子说,吾十五有志于学,就是有了人生目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有目标。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些毛毛虫放在花盆边沿上,首尾相接,然后毛毛虫一条挨一条地爬行转圈,乐此不疲,无休无止。毛毛虫的这种行动是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因为它们没有思想,不会思考转圈的目的。我们多少人的生活就像这些毛毛虫,一年到头辛苦地转圈,也不知所为何事,更难以谈得上人生的成就了。这是没有目标的悲哀。

所谓目标,就是要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者想拥有的东西,同时要制订相应的计划并付诸行动。没有计划和行动的目标是空想。小时候,老师经常会以“我的理想”为题目让我们展望未来,当科学家、作家、画家、医生等等,这个理想就是人生的目标。但当我们成年后,目标并没有实现。可见儿时的目标是模糊的,没有计划也不具操作性,当然无法实现。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们的第一步。

当你关注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物时,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各有一套明确的目标,都已订出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安德鲁·卡内基原本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凭借着制造销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质的钢铁为目标,成为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此后,他在全美国小城镇中捐盖图书馆。他对明确目标已不仅仅停留在愿望上,而是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欲望,认识愿望和强烈欲望之间的差异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如金钱、名誉、尊重。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仅把这些希望当作一种愿望而已,如果你知道你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如果你高度执着于自己的目标,而且能以不断的努力和稳健来支持这份执着的话,那你就已经是在发展你的明确目标。

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支远征军正在穿过一片白茫茫的雪域,突然,一个士兵痛苦地捂住双眼:“上帝啊!我什么也看不见了!”没过多久,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患上了这种怪病。这件事在军事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后来才真相大白——原来致使那么多军人失明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他们的眼睛,是他们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连续搜索世界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眼睛就会因过度紧张而导致失明。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域中,士兵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导致眼睛失明。人生也是这样,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人生也就一片黑暗。

确立目标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目标。所以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有时间限定,因为时间因素对后面的小目标以及行动有重大影响。人生目标有大有小,大到十年以后能成为科学家,亿万富翁;小到买一辆漂亮的汽车和出国旅游等等。大目标需要长期规划,逐步分解,成为每年、每月和每天的小目标,如果每天都有一个小目标,每天的行动就不会成为无用功了。而当你每天完成了自己设定的小目标后,你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你又向大目标靠拢了一步。以出国旅游为例,你准备何时去,是明年还是后年去;怎么去,坐火车还是乘飞机;要参观哪些景点,吃住怎么安排,总费用预计是多少,总之将目标进行量化。如果是明年去,那么从现在开始每个月要攒多少钱。每个月的小目标有了,再制定好每月的收支计划,然后每天就按照计划去执行。只要每天都处于受控状态,每月的计划就可以完成,每月计划实现了,明年去国外旅游的目标就不会落空。这里最关键的环节是每天的执行,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克服坏习惯,如惰性、散漫、自我放纵等等。

人生目标的实质就是个人“愿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英国作家萧伯纳还是一个小小的政府职员的时候,每天规定自己写一篇短文,多年的坚持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清代名臣曾国藩说:“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可见有志就能树立远大目标,有恒就能制定计划,坚持不懈地行动,今天的目标必将变成明天的现实。

走出自卑,接受自我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

——爱默生

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很多时候,自卑者之所以自卑很多时候是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陷或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这两种做法其实质是一样的。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足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就像阿Q一样,其骨子里头是自卑感在作怪。而夸大自己的缺陷则往往是因为底气不足,预先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台阶,以逃避对失败的责任。但形成习惯之后,人往往就会确信自己确实存在其想像中的不足了。所以,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首先就要学会接纳自己,它包括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接纳自我,就好比那些处在深度恋爱中的人。如果你曾经真正投入地去爱一个人,你就会明白接受意味着什么。那时你就会容纳最大限度的容纳对方,即使是对方犯了很大的错误。你也不会计较他(她),或者对你的态度,你只是完整地接受,完整地奉献,这就是为什么会说“爱到深处人孤独”,因为这是全情地投入,忘我地奉献的必然的结果。

接受,意味着对自己诚实,正视自我的存在,完全地信任自我;意味着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意味着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意味着使自己完全投入到生活当中,而不是徘徊不前,觉得自己还是不够资格投身于人生的赛场;意味着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来敬畏你自己的人性本质和无限潜力;意味着允许自己成长并达到所能设想的最高境地。你不必向他人夸口,你只是自然地发现自己是一部精致的杰作就行了。

接受自我是种自爱,但与自私、自恋有本质的区别。自爱是种自我珍惜的情感,意味着接纳自我的同时会去珍爱这个世界。自私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顾他人的利益的一种选择,而自恋则是自我中心的极端的自我。

试着站在一面镜子前,注意观察你的面孔和全身,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感受。你可能会更喜欢看到某些部位,而不喜欢另外一些部分。如果你是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会发现有些地方是不怎么耐看的,因为它会使你不安或不愉快。可能你会看到脸上有一些你所不想看到的痛苦表情;可能你看到了时光在你脸上留下的痕迹,且无法忍受随之而来的想法和情感。于是,你想逃避、否认、甚至不承认那是自己的容貌。但请你注视镜子里的形象,多坚持一会,并试着对自己说“无论我的缺陷是什么,我都无条件地完全接受。”望着镜子,深呼吸并反复说这句话,重复一两分钟,放慢语速。或许你真的不欣赏镜子里看到的一些东西,但“接受”不一定是喜欢。它只是让你去直面现实,让你体验“哦,这就是我,我接受它!”

每天坚持做两次这样的训练,不久你就会发现: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你与自己的距离更近了,而你对自身的不足也能以一种超越的心态去面对了。

自我接受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它是我们获取进步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进而更自信地评价自己。同时,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要学会自我解嘲。当一个人能够以幽默的方式嘲笑自己的不足时,他就能够获得超然的心境。正如心理学家波希霍汀所说:“不要对自己太过严肃,对自己的一些愚蠢的念头,不妨‘开怀一笑’,一定能将它们笑得不见踪影。”

接受自我,信任自我表达着一种高度的自知,意味着高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