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9251200000033

第33章 舍得——人生不过一舍得(2)

“哦——”禅师像是恍然大悟一般,伸开双手,并且故意把十个指头都伸得僵直,然后用两个手掌夹着杯子喝水。居士的妻子又是扑哧一笑,说:“高僧,你的手虽然不攥着了,但总这样也不好,时间长了,还得畸形啊!”

“你说的对”,禅师点点头,认真地说:“总是攥着拳头会畸形,总是伸着巴掌也会畸形,这就如同我们的钱财,总是一文钱攥出汗来,不肯松开,天长日久,我们的财富观念就会畸形;但总是大手大脚,只知消费,不知积存,同样是畸形。金钱如水,必须流转起来,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居士的妻子越听越脸红,她狠狠地盯了居士一眼,心说原来你请这个老和尚是给我上财富课来的!看我不给你出个难题。正想着,居士养的一个小猴子跑了进来,她立即起身将小猴子抱过来,说:“高僧您看,这小猴子多可爱呀,跟我们人类的模样差不多。您法力无边,能不能把它变成人呢?”

居士听了,刚要斥责妻子无礼,高僧却说:“无妨,猴子不过比人多了一身毛,若肯舍弃,做人有何难?我试试看。不过,能不能变成人,主要看它自己。”说完,禅师走近居士的妻子,伸手从小猴子身上拔了一根猴毛。小猴子痛得吱吱乱叫,一脚蹬开女主人,逃出了屋外。禅师注视着居士的妻子,意味深长地开导道:“一毛不拔,怎能做人?舍得,舍得,不肯舍得,哪能获得?”

居士的妻子羞愧得低下头,再也无话可说。

正如同故事中的禅师所说,我们既要懂得“舍”,也要学会“得”。舍得,并非让人只舍不得。舍得,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度的舍、一味的得,都会打破这种循环,使“舍”与“得”都变成畸形,令人难以消受,难以认同。

舍得,并非什么都舍。世间有许多事情不能舍,比如爱情、亲情、友情,比如诚信、公德、仁义。不应舍,偏要舍,必然为人不齿。舍得,也并非什么都能得到。不应得,非要得,只能是得不偿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要分清何为“鱼”,何为“熊掌”。为了“熊掌”,有时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不太珍贵的“鲜鱼”。

某大公司要招聘一位部门经理,薪资优厚,引得招聘者蜂拥而至。但招聘者不看学历,也不问经历,却给每个应聘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上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都非常希望能够搭你的车。其中一位是医生,曾经救过你的命;一位是美女,像极了你的梦中情人;还有一位是个老人,由于等车时间太久,老人心脏病突发,必须立即送往医院。但是你的车上只能坐一个人,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并说明理由。

大多数应聘者都选择了让老人上车——因为老人快要死了,救人要紧。

一部分感恩型的应聘者认为,应该让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自己,这可是报答他的好机会。

也有人提出让美女上车,他们的理由是:医生可以改日再报答,生病的老人可以由其他人送往医院,美女却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面对招聘者,应聘者们侃侃而谈,据理力争。但是最终,却只有一位年轻人被录取。他只说了三句话——把车钥匙给医生,让他带老人去医院,我留下来陪梦中情人等公交车。

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答案。那么大多数人为什么没有想到呢?关键就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暂时舍弃自己的车钥匙,只是想着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否再获得些什么。有些人甚至宁可什么都得不到,也不肯舍弃分毫。这样的人,得不到,能怪谁?

舍得有限,赢得无限

舍得就像装满东西的杯子,只有倒空了,才能装进新的东西。人一般最先装满的东西是物质的、欲望,这些东西装满了,别的东西就加不进来了。要把它掏一点出来,加一些文明的、文化的、艺术的思想进去。满了以后需要再掏一点出来,加一点灵性的、体验的、境界的东西进去。如果一个人有物质、欲望的层次,有文明的、文化的层次,还有灵性的、境界的层次,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人。

——于丹

日本有一位商人,有一年生意遇到了难处,越做越差,他听说公司附近山中的禅师不仅通禅道,也通商道,便前往求教。

禅师说:“后院有一台压水机,你先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回来说:“禅师啊,怎么我压了半天也压不上水来呢?”

禅师:“不往压水机里先放点水,怎么能压上水来?麻烦施主到山下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很不情愿的去了,但回来时,他仅仅拎了半桶水。

“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脸红脖子粗,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实在是山高路远,我提不动啊!”

“可是半桶水不够用啊,你就再辛苦辛苦,再买半桶来吧!”

商人无奈,只好又到山下买了半桶水回来。

禅师用赞许的眼光看着商人,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你提着水跟我来。”

禅师把商人带到了压水机旁,说:“把你买来的水统统倒进去!”

商人非常疑惑,心说这可是我辛辛苦苦提上山来的啊,但他不敢违背禅师的吩咐,于是下定决心,将水全部倒进压水机里。禅师又让商人压水看看。商人赶紧压水,没压几下,清澈的井水便喷涌而出。

为了一桶水连下两次山,这个商人也称得上吃苦耐劳了,但正如很多吃苦耐劳的人终究不能成功一样,商人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小,个中原因就在于很多人不懂得舍得之道:倘若你不肯付出自己的“水”,压水机就不会回报你更多的水。舍得有限,才能赢得无限——经商的朋友尤需牢记这一点。

舍得也不仅仅是先付出、后得到那么简单。南怀瑾老先生说过,宇宙的道理不过是一加一减,人生需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也即我们常说的取舍。

1973年,美国青年科莱特成功考进了哈佛大学,他的同桌是一位18岁的小伙子。很快,他们便打得火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大学二年级的一天,这位小伙子突然劝科莱特和他一道退学,合作开发32Bit财务软件。当时的科莱特心想,大学都没毕业,开发软件,怎么可能成功呢?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小伙子的邀请。

光阴似箭,转眼十年,此时的科莱特已经成为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却在这一年进入了美国《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

1992年,科莱特拿到了博士后学位;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已经高达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

1995年,科莱特终于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研究开发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美国小伙子,却已经跳过了Bit系统,开发出了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了1500倍,仅仅两周时间,Eip便占领了全球市场。那位美国小伙子,因此一举成为了世界首富,他就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试想一下,假如比尔·盖茨依然在哈佛深造,学习课本上千篇一律的东西,他还有可能带来电脑界的革新吗?也许他会成为一名白领,一个高管,但不可能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物。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可能占尽一切美好的事物,你必须在关键时刻都所舍弃,才能成为日后的大赢家。

再看老虎伍兹。他出身贫寒,上小学时,他在邻居家看了一部有关著名高尔夫球手尼克劳斯打球的短片,回到家他对父亲说:“我一定要成为像尼克劳斯那样伟大的高尔夫球手!”父亲笑笑,认为这不过是小孩子心血来潮,但还是为他做了球杆,并在大门前挖了几个球洞。从此,伍兹便像模像样地打起了高尔夫球,数年如一日。上初中时,体育老师发现了伍兹的才华,在得知其梦想后,慷慨解囊,出资让伍兹去俱乐部打球,伍兹的球技得以突飞猛进。

但不久,一位同学帮伍兹谋到一份周薪500美元的职位,这对家境贫寒的伍兹而言,诱惑力可想而知。于是他婉转地告诉老师,自己想参加工作改善家庭,不想继续打球了。老师说:“孩子,难道一个成为伟大的尼克劳斯的梦想,只值每周500美元吗?”一句话打消了伍兹的念头,坚定了他的信念。几年后,他终于成为了继尼克劳斯之后最伟大的高尔夫球手。

我们或许成不了比尔·盖茨,也成不了伍兹,但我们同样有我们的梦想,同样要面对类似的人生抉择。

成功的路太远,为了未来,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懂得抵御脚下的诱惑。做好人生的减法,舍弃现在应该舍弃的,你才能在未来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