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9249400000026

第26章 社交有礼仪,必有好运气(4)

假如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而不能饮酒,可以依礼拒酒。方法之一是申明不能饮酒的客观原因。方法之二是主动以其他软饮料代酒。方法之三是委托亲友、部下或晚辈代为饮酒。方法之四是执意不饮杯中之酒。

应当注意的是,不要在他人为自己斟酒时又躲又藏,乱推酒瓶,敲击杯口,倒扣酒杯,偷偷倒掉,把自己的酒倒入别人杯中,尤其是把自己喝了一点的酒倒入别人杯中,都是不对的。

11饮茶讲礼仪,提升社交品位

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已逐步被提升品位,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以茶敬客时,需要注意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礼仪要点。

1客人的嗜好

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不同,如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花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因此,在以茶待客时,须考虑客人的嗜好。上茶之前,最好先询问客人喜爱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选择。切忌自己做主,替客人作出选择。

当然,由于个人的习惯不同,有的人不喜欢饮茶,因此,应征询一下来宾个人的意见:“请问您想喝哪一种饮料?”并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几种选择,如矿泉水、咖啡、酸奶、果茶、果珍、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

此外,还须注意的是,除客人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要把茶水沏得太浓,因为浓茶里面含有过量的咖啡因会刺激人的神经,极有可能使饮用者出现“醉茶”现象。

2上茶的规矩

在以茶敬客时,须遵循以下规矩:

(1)奉茶之人

以茶待客时,奉茶人不同,对宾客的重视程度亦不同。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是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客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其上茶,以此表示对其敬重。

(2)奉茶顺序

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清楚,切不可随意而为,合乎礼仪的做法是:

其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

其二,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

其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

其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如果来宾甚多,且其彼此之间差别不大时,可采取下列四种顺序上茶:

其一,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

其二,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

其三,在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

其四,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

3敬茶的方法

在给客人敬茶前,须将茶沏好,装入茶杯,然后放在茶盘之内端入客厅。如果来宾较多时,务必要多备上几杯茶,以防出现差额。

上茶的标准动作是,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首先将茶盘放在临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备用桌上,然后右手拿着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托附近,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上去,置于客人左前方,茶杯放置到位之后,杯耳应朝向右侧,若使用无杯托的茶杯上茶时,亦应双手捧上茶杯。

给客人上茶时,应从客人的左后侧为之上茶,意在不妨碍其工作或交谈,尽量避免从其正前方上茶。有时,为了提醒客人注意,可在为之上茶的同时,轻声告之“请您用茶”。此外,一定要注意尽量不用一只手为客人上茶,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将手指浸入茶水,以免污染茶水。

在放置茶杯时,千万不要粗枝大叶,也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动时容易撞翻的地方。将茶杯放在客人面前与右手附近是最适当的位置。

4续水的时机

为客人敬第一杯茶时,不要斟得过满,斟到杯深约2/3处即可,不然就有厌客或逐客之嫌。

主人若是真心诚意地以茶待客,最适当的做法,就是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一般来讲,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为之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水见底。

当然,为来宾续水让茶一定要讲主随客便,切勿神态做作,接二连三地以斟茶续水搪塞客人,而始终一言不发。以前,中国人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第一杯叫做敬客茶,第二杯叫做续水茶,第三杯则叫做送客茶。

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又无话可讲,则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有鉴于此,在以茶招待较为守旧的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切勿再三为之斟茶。

在为客人续水斟茶时,仍以不妨碍对方为佳,如有可能,最好不要在其面前进行操作。非得如此不可时,则应一手拿起茶杯,使之远离客人身体、座位、桌子,另一只手将水续入。

在续水时,不要续得过满,也不要使自己的手指、茶壶或者水瓶弄脏茶杯,如有可能,应在续水时在茶壶或水瓶的口部附上一块洁净的毛巾,以防止茶水溢出来。

5品茶的方法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饮茶应当文明、礼貌。具体而言,需要在下述两个方面特别加以注意。

(1)态度谦恭

谦恭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当主人询问宾客“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宾客没有特殊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所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以“随便”。切勿向主人提出过高的、不礼貌的要求。

若自己不习惯饮茶,应提前告诉主人。当主人或者长辈在为自己上茶时,自己应讲究礼貌,须立即起身站立,双手捧接,并向其道谢。当其为自己续水时,亦应以礼相还。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

如果对方为自己上茶、续水时,自己难以起身站立、双手捧接或答以“多谢”时,至少应向其面含微笑,点头致意,或者欠身施礼。不喝的凉茶、剩茶,千万不要随手泼洒在地上。

在社交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正在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不论是自己或交谈对象正在讲话时,自己要是突然转而饮茶,不但会打断谈话,而且也会显得自己用心不专。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谈对象时,或是与他人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才可以见机行事,喝上一口茶润润嗓子。

(2)认真品茶

认真品味主人敬的茶不仅体现着自身的教养,而且也是一种礼貌的做法。

在饮茶之时,应当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每饮一口茶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这样品茶才香。无论如何,饮茶时都不要大口吞咽,一饮而尽,喝得口中“咕咚咕咚”直响,茶水顺着腮帮子直流。以这种方法喝茶,只能解渴,丝毫谈不上品茶的美妙。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若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双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

使用带杯托的茶杯时,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动杯托。也可以用左手,将杯托连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后以右手端起茶杯饮之。

饮茶的时候,忌连茶汤带茶叶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叶,甚至放入口中食之。万一有茶叶进入口中,切勿将其吐出,或是嚼而食之。

饮盖碗茶时,可用杯盖轻轻将漂浮于茶水之上的茶叶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烫的话,也不要去吹,最好待其自然冷却。饮用红茶或奶茶时,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将其插放在茶杯中。不用时,将其放在杯托上即可。

若主人告之所饮的是名茶,则饮用前应仔细观赏一下茶汤,并在饮用后加以赞赏。不要不予理睬,或是随口加以贬低,说什么“没听过这种茶的名字”,“喝起来不怎么样”,“这茶有些走味”,或是“没把好茶泡好”之类让主人不快的话。

总之,以茶待客需掌握一定的礼仪,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高雅有品位的社交氛围,同时也是敬客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12送礼——会送才能有“礼”

馈赠即赠送礼品,它是人际交往之中的一种表达友情、敬重和感激的常用形式,其目的在于表达诚意,沟通感情和保持联系。

赠送礼品,是人际交往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形式,在社交活动中一贯遵从“礼尚往来”的习惯做法。恰当地赠送礼品,无疑可起到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促进交际成功的作用。

1送礼种类

礼品不仅是一种礼节形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表达尊敬和友情的见证。怎样成功地赠送礼品,需要把握时机和场合。一般将赠礼分为以下几类。

(1)节日送礼

人们在一些节日里相互探望、拜访,习惯上以赠送礼品来“略表寸心”。一般来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旦、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都是送礼的最佳时机。

(2)祝贺送礼

对乔迁新居、婴儿出生、过生日、做大寿、筹办婚事等喜庆的日子,一般需以礼品相赠,表示庆贺。

(3)问候送礼

指专去探望病人,以及去问候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者时,送以恰当的礼品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问候和安慰。

(4)公务送礼

社会企业、机关或组织的重大庆典活动,如开业、竣工、落成、组织诞生或成立以及公务拜访等活动,都应以所在组织的名义赠送礼品,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及友好的情意。

2赠礼原则

赠送礼品应遵循一定的礼仪原则,如精心挑选礼品、讲求礼品包装、注重恰当的表达。

(1)精心挑选礼品

选择礼品,应首先考虑接受礼品者的兴趣、爱好。所送的礼品应投其所好,才能达到赠送礼品的目的和效果。一般在挑选礼品时,可考虑礼品的实用性、纪念性、时尚性等因素,让受礼者既感到能满足其某种实际需要,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同时又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能从所赠送的礼品中领会出送礼者的一番真情。

(2)讲究礼品包装

精美的包装是礼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包装,可以显现送礼者的慎重态度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涉外交往中的赠礼,更要重视礼品的包装。在国外,礼品包装和礼物看得同等重要,有时包装的费用甚至比礼物本身还要贵。

在选择礼品的包装时,应注意美观和格调,同时应注意将写有价格的标签事先撕去。

(3)注重表达方式

一般当面赠送礼品,赠送时可对礼品做一热情、简短的介绍,表明送礼的原因及态度,如赠送生日礼品,可向对方说声:“祝你生日快乐!”再慎重地送上礼品。可用习惯客套语:“微薄之礼,不成敬意。”但忌说“礼品不像样子,凑合吧”、“随意买的”一类的自贬话语,以免使对方产生误会。这类话语若是对外国人说,会被人认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3送礼时机

馈赠之前,要对礼品进行认真选择,第一件事就是考虑对方有什么爱好、兴趣和禁忌;其次要考虑送礼的原因和目的,尽量使礼品恰如其分;同时送礼不可太贵重,过于贵重的礼品易使对方产生不安,有行贿之嫌,总觉得背负你的“人情债”,就事与愿违了;最后还得注意礼品的包装。

下面针对不同受礼对象介绍有关礼品的选择:

(1)结婚礼物

要注意待收到对方的请柬或通知后再携礼登门祝贺;礼品宜以家庭用品、床上用品、餐饮具或字画等工艺品为好,也可事先征求主人意见再选购;如果用金钱代替礼品,可在封套上写明“贺仪”等字以示庄重。

(2)生日礼物

婴儿生日可送婴儿用品,如衣服、鞋帽或玩具、食品、生肖纪念章等,也可送产妇滋补营养品等。父母长辈生日做寿,可送寿联、寿糕或营养品、衣服布料等。夫妻生日可送鲜花、化妆品、饰物、领带等礼品。朋友生日可送贺卡、工艺品、学习用品、鲜花、影集等物件。

(3)节日礼物

春节送礼盒,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情人节送玫瑰花,等等。

(4)病丧礼物

探望生病的亲友,应携带一些适宜病人食用的食品,如滋补品;前往参加丧礼,可送花圈、挽联或“帛金”(即金钱),所送物品应以不留纪念的一次性易耗品(如烟、酒等)为原则。

(5)乔迁送礼

乔迁之喜以送家庭装饰品,如字画、工艺品、收藏品等最佳。也可送家庭用品,如床上用品、茶具、炊具等,还可送花篮。

(6)公务活动送礼

涉外公务活动送礼应遵循相关规定,如在对外交往中,严禁私下收受外国人送的贵重礼品。在允许送礼的范围内,一般选择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瓷器、玉器、景泰蓝等赠送对方。

国内开展的公务性交流、拜访活动,需要赠送礼物,也可考虑选择有特别意义和纪念价值的物品,如壁画匾额、雕塑、摆放的工艺品等。所送礼品应具有保存价值。

(7)回礼

接受礼物时应眼睛注视对方,双手捧接,口头致谢,并表情欣喜,接过礼物后一般不应打开欣赏,尤其是包装礼品不仅不能当场撕开,也不能随手乱放。西方人有接受礼品后当场打开赞赏感谢的习惯,可入乡随俗。“礼尚往来”,回赠的时间可以选在客人离开时、隔一段时间登门回访时或以后喜庆日子,不能受礼时即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