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环球风情
9245100000014

第14章 亚洲风情(5)

国王欣然答应了他的建议:即谁家死者为女性,就放奶牛上街,是男性则家人扮成苦行僧,或疯、傻、呆、狂,一起聚集到王宫门前。政府官吏、役仆要从那天起,每天演出逗人欢乐的文娱节目。当国王和王后看到世上还有这么多被悲哀、病痛折磨的人,他们也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更应治理国政安抚百姓,并由此下令每年从尼历5月第一天开始欢度“牛节”,让人们在这节日的欢乐中忘记忧愁和痛苦。牛节就这样延续下来,直到今天。

相关链接——尼泊尔的灯节

“灯节”,是尼泊尔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人们敬奉乌鸦、狗和黄牛等动物的节日,以庆祝丰收、祈求平安。

“灯节”的起源是一则古老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国王,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听从巫师的建议,每天通宵达旦地点灯祈祷,谁知死神化身为毒蛇,将油灯弄灭。王后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很快要死去的消息后,便向死神苦苦哀求。王后的真情终于打动了死神,换回了国王一时的寿命。从此后,国王便颁布法令,此后每年全国都要点灯过节。

在灯节的第一天,主要是敬奉乌鸦,在地上撒上大米,请乌鸦吃。据说如果有人不敬乌鸦,乌鸦就会通报坏消息,令此人未来不得安生。

第二天是敬狗,即使大街上的流浪狗也会得到人们的优待。

第三天则是敬财神“拉克西米”。这也是灯节最重要的一天,人们都将房屋收拾干净,因为相信财神喜欢到干净的房屋去。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灯,让自己的房间变得亮堂起来,欢迎财神的降临。

第四天是敬公黄牛,因为它们是农民不可缺少的帮手,也应受到礼遇。

第五天时兄弟姐妹的“点红”日,这天家里的兄弟都要到姐妹的住所接受多种颜色的“点红”、花环和祝福,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尼泊尔塔鲁族的奇异婚俗

塔鲁族是聚居在尼泊尔南部平原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有50多万人口,多以农、渔为生。

塔鲁族人曾盛行童婚制,即七八岁的男孩与十六七岁的姑娘结婚。这种传统的婚俗据说是为了弥补劳力不足,抑制女性的情欲,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教育的普及,这种童婚日渐消失,更多的人要实行同龄人婚配。

塔鲁族的婚姻要在同民族间进行。婚姻的形式多为父母包办,但是自由恋爱、逃婚、换婚和抢婚也屡见不鲜。换婚是两家对换女儿结姻缘。没有女儿,就以钱、物补偿对方,或去女方家中干一二年活作为补偿。抢婚,是瞅准时机将女子抢走,或胁迫同自己一道逃走,造成既成事实,有些女子是自愿被“抢走”的,所以这也是逃婚的一种。

无论哪种婚姻,即使私奔有了孩子,也要请父母为其举行一次正式的婚礼,大宴亲朋乡邻,从而取得社会承认。

塔鲁族的婚礼十分独特、繁杂、冗长,分相亲、定亲和六次象征性婚姻;正式婚仪分三个阶段,历时达一年之久。

相亲、定亲

塔鲁族人选择配偶往往在赶集、庙会上进行。当男方看中意中人后,便托媒人或亲朋出面提亲。对方同意,方可正式相亲。相亲分别在男女双方家中举行。女方先到男方家中相亲。被相看的男子将盛有槟榔、蒟酱包、稻米和卢比(尼泊尔货币)的银盘或铜盘献给女方来宾,并在来宾中间站立片刻,供女方来人品头品足。如女方同意,双方家长各叙祖谱,若不系近亲,由男方同女方谈妥财礼,然后再去女方家中相看女子。被相看的女子要手捧一个盛满净水的坛子,走到男方来宾中央,放下水坛,垂手而立。众人相看后表示满意,该女子就把坛里的水泼在地上。相亲时双方分别举行宴席,但宴席上不得上鱼、肉、酒,以示对神的虔诚,对婚事的慎重。

两次相亲之后,如双方对这门婚事都表示满意,就在男方家中举行定亲仪式。仪式上双方相互道贺,并由男方用鱼、肉、酒款待宾客,酒足饭饱后,歌舞通宵。

次日,互送贺礼。男方要为新娘准备红色纱丽、金银首饰、稻米、香蕉、酸奶、44个槟榔和一笔数目可观的现钞。待一年后的某一吉日,再交换定亲信物——16个红色槟榔,正式商定结婚日期。

结婚前的6次象征性婚礼仪式

结婚仪式前两天,新郎要肩荷利剑,手持贝壳、陶碗和供品等,由身穿鲜红纱丽的姑姑、小姨、姐姐陪伴到圣河边举行同水神结婚的仪式。仪式是用带来的贝壳盛5次水,并分别倒回河里。在两个陶碗里各放上一个槟榔,再舀满水放在地上,然后献给水神一只鸽子。最后新郎要一脚将两个陶碗踩得粉碎,以示忠贞不贰。

新娘也要参加这样一个仪式。只是新娘从离家到仪式结束,要一直号啕大哭,哭声越大、越悲,被认为越吉利。

第二个象征婚礼是同芒果树结婚。这个婚仪由新郎来做。新郎向芒果树干上涂三次朱砂红粉,绕树三周,同时用线绕树三周,再拥抱芒果树三次.以示他们的婚姻像芒果树一样根繁叶茂,果实累累。

同样,新郎、新娘还要分别同贝壳、月神、太阳神、祭坛等举行象征性婚仪。这六次婚仪结束后,才能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

婚礼

塔鲁族的婚礼只能在尼历11月和12月这两个月内举行。新郎在迎亲出门之前,由5名已婚女子在乐曲声中为其打扮。新郎的母亲要亲手喂儿子一日水,使儿子口齿伶俐;并在儿子背上击一掌,借以祝福儿子凯旋。

被女方邀请来的宾客都要带特殊的礼品——香蕉树苗,并亲手种在女方庭院的甬道两旁。

婚礼开始,新娘、新郎首先要绕事先放好的一坛圣水转三周,尔后由理发匠将其二人的小拇指划破,将血滴到同一碗中。新郎和新娘用碗里的血,将各自上三辈人的名字分别写在一片芒果树叶上,由祭司将这两片树叶分别绑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新郎向岳父乞求赐女予己。岳丈亲手将女儿的手放到新郎手里。新郎和新娘,以及双方亲朋绕新栽的香蕉树转三圈。祭司把血书焚成灰烬,并将灰撒在新婚夫妇头上,以表示祖先祝愿他们百年好合。最后由新郎亲手把朱砂红粉抹到新娘的发缝里,以示新娘从此有了新的归宿。

婚礼结束,宾客尽情欢宴,谈笑歌舞。次日,新郎接回新娘,但一个月内,新郎和新娘仍不可同房。

新知博览——尼泊尔人礼节多

尼泊尔最常见的礼节是双手合十礼,行此礼时,双手齐胸合十,回时问候“纳摩斯德”。其意有二:见面时表示“您好”,告别时则是“再见”之意。还礼一方也这样做、这样说即可。在朝拜神灵、或向自己尊敬的人行此礼时,双手合十后要举起,使指尖齐眉,上身要同时微躬。

掬手礼即是行礼人在俯首躬身的同时,双手呈掬水状,并使双手指尖触到自己额头。这种礼节是低种姓的人在拜见比自己种姓高贵的入时,或下级拜见上司,晚辈拜见长辈时行的一种礼。受礼者可以不还礼,或只消将右手手掌稍稍弯曲,使并拢的指尖触摩一下自已的额头,以示还礼。

吻足礼是尼泊尔传统的一种大礼节。至亲的晚辈在重大节日,或初次拜见,或远道归来时,对长辈要行此礼。行礼者要先跪下来,双手伏地’、以额头触到长辈的双足;长辈在晚辈的头上轻轻拍一下,予以祝福。儿子见父亲,侄子见叔父或伯父都要行这种礼,遇见一般长辈就不必如此。尼泊尔妇女在大的节日,也得向自己的丈夫、公婆、姐姐、嫂子行吻足礼。当对大伯子行礼时,要在离他一步远的地方跪下,双手伏地,两个大拇指并拢,让头触到地面。现在还有人行一种象征性吻足礼,即行礼者用右手触一下地面,然后再触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但是,也有长辈向晚辈行吻足礼的。那就是当女儿出嫁时,岳父把女儿交给女婿后,岳父要对女婿行吻足礼,以示拜托。

握手礼,随着社会的发展,尼泊尔的礼节也有一些变化,在挚友相见时,现在也常用握手表示问候,但更多的时候是表示祝贺。而妇女同男人一般不握手。

举手礼,是右手指尖高过眉梢,掌心朝前,目视对方。这是尼泊尔军人对上级军官、政府官员、和对比自己职衔高的人行的一种礼节。尼泊尔警察和机关学校的门卫也行这种礼。人们在左手持物难以双手合十时,也用这种举手礼。

日本传统的花道艺术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地处温带,气候湿润,适于植物生长,花木终年繁茂,四季鲜花不断。因此,日本人民普遍爱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盆景花卉,以点缀生活。

当你访问日本朋友的家庭时,往往看到成瓶的鲜花像是随手插进去的。其实这种插花,其花朵的大小,花茎的长短,花枝的斜度,一蕾一叶,无不经过精心的设计,给人以超越自然的艺术美的享受。这就是日本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花道。

花道的历史

花道,也叫“华道”或“插花”。由于是用活的、新鲜的树枝或花草加工,加工以后放上清水可以保留数日,所以又叫“生花”。

日本的插花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这同中日文化交流有关。花道最早来源于我国佛像前的供花,即插花。公元8世纪,日本奈良时代,正是我国唐代,佛教自中国传到日本,佛像前供花的习俗也跟着传去。至12世纪,这种佛前供花逐渐演变为供人们鉴赏的插花艺术,摆脱了原有的宗教色彩。

14世纪前后,中国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传到日本,日本朝野僧俗往往在每年的七夕节举办花展,比赛插花技巧,这便对花道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至15世纪末,花道开始发展起来,插花成为室内重要的陈列装饰。为了同室内的其他陈列装饰相协调,花瓶的形式和规格要讲究,从此开始出现花道的专门艺术家。

不过。花道起初只盛行于宫廷贵族和寺庙僧侣之间,至18世纪,花道才在人民群众中流行。明治维新以后,花道开始向妇女开放,成为培养妇女品德和艺术修养的一个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生产和生活的变化,插花艺术不仅限于住宅家庭,而且扩展到旅馆、商店的橱窗、舞台的装饰和广场的陈列等,逐渐普及于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花道艺术已经成为现代日本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花道也和茶道、柔道一样,多年来几经演变,形成了许多流派,有“世俗三千流”之说。着名的有池坊流、草月会、小原流和未生流等。其中以池坊流历史最久,所属人数最多。它创始于15世纪中叶。草月会创建于1927年,在插花艺术上以新奇脱俗、独具匠心而闻名日本。

花道的形式

花道从形式上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盛花”的盆插,另一类是“瓶花”的瓶插。不论盆插还是瓶插,都有一个造型,即“花形”的问题。今天,日本人采用的花形主要有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前卫花等。

“立花”,是把花立起来的意思。它来源于佛像前的供花,属于最古老的插花样式。

“生花”,也叫格花。其特点有二:一是花器的水面象征着大地或池沼的水面。为了表现植物的生长,在花器的水面以上七八厘米的部分基本上只能看到一个枝子,好像是从地里长出的一裸植物。另一个特点是,主要的三个枝子的布局构成独具一格的三角形。

“盛花”和“投入花”则注重利用花卉的自然姿态。“盛花”原来的意思是花形好像是用盘子盛着的一些花。“投入花”是把花枝投入细高瓶中的意思。

“前卫花”,是在1948年大阪举行的中山文甫前卫花展之后开始使用的。它没有立花和生花在花材等方面的种种制约,各流派只要合乎本派的基本型,就可以自由地大胆创新。因此,“前卫花”又叫“自由花”。

花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插花的各种优美造型给人以荚的享受。有人把这种插花形容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和有生命的雕塑。

相关链接——日本的国花

日本人民普遍喜爱樱花,并且把它定为“国花”。因此,樱花在日本人民的心目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樱树被尊为“圣树”或“神木”。三四月间为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每逢4月初,日本政府总要在东京举行“赏樱会”,邀请日本官员、社会名流和各国外交使节参加,并且由日本首相亲自主持。

由于气候的差异,樱花总是从南边的冲缉、鹿儿岛最早开放,逐渐向北转移,直至最北边的北海道、北方四岛。时间从3月延续到7月。在此期间,全国各地人民都举行传统的赏樱花活动,几乎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到公园或其他地方去观樱。东京的上野公园,每年前往观樱的人达数十万之多。人们聚在樱树下聊天、饮酒、唱歌、跳舞,整天热闹非凡。

樱树性喜温暖、湿润,适宜种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之中,而且日本的气候与土壤恰恰符合这一要求。另外,以种植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日本农民,有“樱花催人播种”的传统风俗。他们认为在樱花开放的时节播种,可以保证稻子丰收。所以,在日本各地,无论城市、农村,大街小巷,几乎遍地都有樱花。据统计,日本的樱花达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占世界800余品种的40%以上。其数量之多居世界各国之冠。比较常见的有山樱、吉野樱、八重樱等。八重樱最好看,别名牡丹樱。花有粉红色、红色、粉黄色等。

根据生长的地方不同,日本樱花又有“山樱”和“闾里樱”之分。生长在水畔、山麓、山坡、公园和人行道上的叫“山樱”,比较强健,树干周长可达1米,最高的有20米,寿命最长的能活到200余年。在庭院里生长的樱树叫“闾里樱”,“闾里”是居住区的意思,也简称“里樱”。“闾里樱”是由人工培植、改良的,培植的方法是嫁接或插条。

樱花开放的时间不算长,一般为一个星期到10天。开花时节,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风情万种的朝鲜

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端,北部主要与中国相邻,东北端与俄罗斯有陆地边界,南部隔军事分界线与韩国接壤。朝鲜东面为日本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面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

朝鲜平均海拔高度440米,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朝鲜海岸线全长约6000千米。朝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

朝鲜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深狭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3.9%。中朝界河鸭绿江是朝鲜最长的河流,位于朝鲜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的长津湖是朝鲜最大的湖泊。

颇具特色的婚俗

在朝鲜,民间的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同宗和表亲之间是不能通婚的,有些地方还有同村禁婚的习俗。

按照朝鲜的民间惯例,男方首先要向女方求婚。先由家庭主妇通过媒人与未来的女婿或媳妇见面,然后回家与丈夫商议决定儿女的婚姻大事。

婚礼分为传统式、现代式以及基督教式、天道教式、佛教式等等。传统婚礼有纳彩、纳吉、请期、纳微、亲迎六礼。“纳彩”是男方为女方准备彩礼即请婚礼;“纳吉”即下达选择吉日的通知;“请期”即在送聘礼之前男方到女方家下书讯问内定婚日是否可行;“纳微”即送聘礼,证婚的仪式;“亲迎”就是新郎到新娘家迎亲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