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913500000022

第22章 :降伏我心,是非不来

王维诗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其实这首诗中所展现的已经不只是自然界的美丽,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体现了一种禅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诗人之所以能守住这份心斋,就在于其心无挂碍,只看到山间花落、月出、鸟鸣的美丽,不见人生的烦恼。

要达到心无挂碍的状态,并不容易。“我们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都在妄想里头。”本焕长老的这句话道出了心念起伏难平的现实。世人正因为妄想太多,所以心中念头不断,是非烦恼不断。

长老说:“我们的心很散乱,想东想西,像跑马灯似的,一刻也不停,我们用功的目的就是要‘降伏其心’。”正因为心很散乱,所以会向外贪求、计较。心里有挂碍,有计较,就会生出不满、烦恼、怨念。

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中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上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鲜花供佛,根据佛典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起来。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花礼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也是这样啊,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瓶中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气质,并且不停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养分啊。”

信徒听后,翻然醒悟。

无德禅师的话就像一泓清新的山泉一样,浇灌着人的心田。的确如此,倘若能不断地忏悔,改掉自己的缺点,保持心灵的纯洁,那么无论生活多么眼花缭乱,都可以化作装点心灵的花,衬托心灵的美。

人走这世上一遭,其实走的是心灵的旅程,人们常说“身不由己”,人的身体可能会因为外物的牵绊而做出一些有违心意的事情,但人的心灵却是最本真的地方,它能真实地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人的身体不过像支撑心灵的房子一样,载着人的心灵和思想在人生旅途中缓缓行走,所以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心灵的修持。

去掉心灵的遮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岂不是乐事?

入世太久,诸多人我间的是非、烦恼往往使心灵蒙尘。心灵的杂质太多,就常需要清洗;心中的起伏太多,就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降伏。如本焕长老所言:“降伏什么心呢? 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贡高、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心!”

常有人自问,养心多么不容易。的确,修养心灵,达到超然外物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然而,养心也不是那么难以达到的事,养心就是涤心,清除杂念,降伏是非烦恼,保持健康、积极、向上,时时自省,日日更新,心灵就能保持清凉干净。

来源《我和佛陀有个约会》

不走别人为我们选定的路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躁的心情占领了我们整颗心,因此留下许多遗憾:

在学业上,由于我们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他们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

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也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

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

来自外界的压力常常令人无法坚持自我,从而做出许多错误的选择。但实际上,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难,本焕长老曾就修禅之道提出选择的方法:“你觉得哪一个法门好,能治自己的毛病,能与自己相应,就选哪一个法门好了。”很简单,选择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即可。当外界的压力干涉我们的选择时,只需坚持前行。

为了解开佛经中的困惑,玄奘法师决定到佛教文化的中心——天竺(今印度)的那烂陀寺去求取真经。

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向长安的印度僧人学习梵文,向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人了解沿途国家的最新情况,到长安城外走步爬山,强身健体。最后,就是找同行的僧人了。他认为,到佛国朝圣是每个僧人梦寐以求的,何求无伴?可是问遍了长安所有的寺庙,以及在那儿挂单的外地僧人,响应者寥寥。

公元627年,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这一年,玄奘几次上书朝廷,申请官文,都未获批准。其他僧人一个个都打退堂鼓,他们劝玄奘再等等,说不定朝廷过段时间就会取消出关的禁令,但玄奘心急如焚,他一天也等不下去了。他偷偷出了长安,踏上了取经一路,这一去,就是十七年。

在天竺,玄奘法师向多位高僧学习佛经,因学识渊博而名扬全天竺,被当地大乘教徒誉为“大乘天”,被小乘教徒誉为“解脱天”。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回到长安,他所带回的经像舍利等有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箧657部。一年后,由玄奘法师口述、弟子辩机记录的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成书了,译经院也建立起来了。随后,玄奘法师开始了他的译经工作,一生共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这就是玄奘法师,在别人都不肯冒险取经、朝廷不批官文的情况下,他依然不改初衷,坚持远行。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前半生西行求法,后半生译经撰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面对天下的难为之事,一个人若能勇于尝试别人所不敢做或不屑做的事,便能够收获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成就和辉煌。被外界无处不在的压力包围,正如身处激流之中,不进则退。若能把压力当成一种自在、自然的状态来接受,便不会退缩逃避。平心静气接受压力,坚持自我,就不会给人生留下遗憾。

在学业方面,不要随意屈从于老师或长辈的压力,以所谓的“热门”为标准选择自己的专业,而是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我价值的领域。

在事业方面,不应以报酬或物质收获的多少判定一种职业,而应看它能不能让自己投身进取,为之奋斗。我们应从事业中收获成就感,而不是虚荣心。

在爱情方面,要从心灵的契合度出发寻找真爱,我们应从爱情中寻找幸福,而不是寻觅金钱和地位。

人不应随便屈服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而应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心态,在外界的阻力下坚持自己内心的方向。人常常有一种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做事的动机往往不是那么明确,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通往“成功”、“幸福”、“快乐”之类的道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可是,长此以往,人就会逐渐失去自我。

不要让外在的声音为人生做出决定,要让内在的声音来引导自己。不要选择别人为我们选定的路,要像本焕长老那样,清醒地意识到“用功办道是自己的事,并不是给别人看的”,在无数人的否定中肯定自我,在无数人的打击中昂然挺立,坚持自己的判断,不为外物所动。

来源《身心富足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