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9109500000006

第6章 投身军界(2)

丁韦迪总督在看到华盛顿带回的法方回函后得出结论:英法之间的武力冲突已是势在必然。他马上命令华盛顿就这次旅程中的所见所闻起草一份书面报告,提交弗吉尼亚行政委员会讨论。华盛顿根据自己的日记见闻整理出一份7000字的“旅途报告”。该报告后被丁韦迪总督以《俄亥俄日志》之名正式出版,并呈送给伦敦英国政府。

根据华盛顿提供的情报,丁韦迪总督和其他行政委员深信,法军准备在这1754年春季沿俄亥俄河顺流而下,以军事手段占领俄亥俄地区。于是,丁韦迪总督决定以武力手段来应对法国人的举动。他迅速派威廉·特伦特上尉赶往边疆,招募100名新兵,建立连队,然后全速赶往俄亥俄河岔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俄亥俄公司在那里修筑的碉堡;派华盛顿到亚历山德里亚招募新兵,建立连队,为俄亥俄岔口的碉堡采购和运送军火及补给,并担任两个连队的指挥官。

华盛顿在接受使命后,兴冲冲地前往亚历山德里亚,在那里设立了总部,开始招兵买马,可募兵工作却进行得并不顺利。

北美殖民地的民团是招募志愿人员,有钱人不愿当兵,农民也不愿当兵,当兵的大多是些无业游民或无家可归之人,图的也是吃饭和报酬。结果一周后,华盛顿只招到了25人。

华盛顿明白了其中缘由,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求当局提高士兵待遇,通过物质利益的诱惑才能募集到兵员。这时前方恰好又有消息传来,称一支装备精良的法国军队正向有争议的地区开进。丁韦迪总督无奈,只好宣布:俄亥俄地区20万英亩的土地将分配给参加远征军的军官和士兵们,同时还免除他们15年的租税,每天发给全体官兵15磅烟草作为津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那20万英亩的土地奖赏只有赶走法国军队才能兑现,于是许多农家子弟纷纷报名参军,华盛顿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正当华盛顿紧锣密鼓地进行军事准备时,紧急的军情一个接一个地从俄亥俄地区传来,400名法军正向俄亥俄地区进攻,形势十分严峻。丁韦迪总督决定立即采取军事行动。他将募集来的300名新兵分为6个连队,并将总指挥的重任交给一个英国绅士乔舒亚·弗莱伊上校。

3月20日,丁韦迪总督又写信通知华盛顿,正式任命华盛顿为这支新部队的副总指挥,领陆军中校衔。丁韦迪总督告诉华盛顿,法国人即将进入俄亥俄地区,他必须先率领兵员携带大炮和军用物资先行一步,前往俄亥俄地区,费来伊上校将率领余部随后赶到。一种神圣的荣誉感和谋取功名的激情,让华盛顿大喜过望。他当即表示:要为国家和国王效忠尽责,以无愧于总督对自己的厚望。

1754年4月2日,华盛顿亲自率领两个连共120名兵员从亚历山德里亚出发,前往俄亥俄岔口的新堡垒。虽然华盛顿还没有亲身经历过战斗,但他从兵书中得知,胜败的关键在于时间和速度,他必须抢在法军之前到达岔口地区,迟了就会陷于被动,丢掉岔口就可能丢掉俄亥俄地区。因此他带领军队日夜兼程,与法军展开时间和速度的竞赛。

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华盛顿的部队在第十天终于到达温切斯特。在这里,他继续招兵买马,扩大部队人数,但作为当时最重要运输工具的马车却迟迟不能征集到,这让华盛顿十分着急。最后,他不得不援用弗吉尼亚的《民兵法》征用马匹和车辆,给马匹和车辆的所有人发放证明书,持此证明书可向政府获得补偿。即便这样,一星期后他们也才征到了10辆马车。而且,这10辆马车的马匹都年老体衰,通过陡峭的隘口时根本拉不动车,还要士兵们一起推。

4月18日,部队匆忙地从温切斯特上路,继续向西进发。虽然华盛顿一路上百般催促,可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4月22日,华盛顿正在威尔斯溪等候车辆,驻守俄亥俄河岔口地区的一名英军少尉匆匆来到华盛顿的驻地,称法军已经控制了俄亥俄河岔口地区。

华盛顿闻讯后立即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决定继续推进到红石溪口俄亥俄公司的货栈,建立工事,等待援军。在那里,他可以严密地监视敌军,及时了解对方的动态。因此,他派出了一支60人组成的先头部队前去红石溪拓宽道路,以便后续炮兵部队赶到增援。

4月29日,华盛顿率领160人从威尔斯溪出发,很快就赶上了先前修路的部队。他很懂得艰难时刻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必要性,因此放下指挥官的架子,冒着连绵阴雨,与士兵们一起开山修路,一起踩着泥泞急速行军。

然而,由于阴雨不断,修路工程进展十分缓慢,即使全体官兵都出动,每天也只能推进4英里。直到5月9日,华盛顿的部队才开到了距威尔斯溪20英里的一个地方,名叫“小草地”。

(四)

就在华盛顿率领部队千辛万苦地穿山修路时,令人鼓舞的消息一个个传来了:乔舒亚·弗莱伊上校已率100多人到达温切斯特;北卡罗莱纳已派出350人前来增援;新英格兰开始派兵前往加拿大牵制法军;印第安人首领亚王正率领5名勇士前来与华盛顿会面。5月17日,丁韦迪总督又从威廉斯堡来信通知华盛顿,称从南卡罗莱纳来的两个英军正规军队已到达弗吉尼亚,从纽约出发的两个英军正规军连队也将在不日内从水路抵达。

5月24日,华盛顿部队行至一个名叫“大草原”的地方,挖掘战壕,准备与法军交火。这时亚王派人送来消息,说法国的兵力大约有800人,其中一支约400人的部队正向华盛顿所部开进。

第二天,曾与华盛顿一同出使送抗议书的吉斯特先生也从附近的居民区赶来,称在他周围地区法军侦查小分队活动猖獗但,但暂时还没有查明英军的准确位置。

华盛顿基本掌握了敌情,他马上做出决断:虽然敌强我弱,但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吃掉一部分也是有可能的。他与亚王商量作战方案,要求印第安部落给予配合。于是,华盛顿部队制定了一个向法国人发起突然袭击的协同作战方案:华盛顿与他的部队以右侧,亚王和他的手下人从左侧,一起向敌人发起突袭。

一切安排妥当后,英军于早晨7点左右行至法军营地,将其团团围住。华盛顿身先士卒,率领士兵从岩石后和树林中向前推进。法军发现英军突袭,惊慌失措地开枪抵抗。华盛顿和他的部下处于最暴露的位置,敌人的火力全部集中在他们周围,子弹从他们的身边呼啸而过。

双方经过大约15分钟的对射后,法军终于坚持不住,最后溃退。在这次战斗中,法军死亡10人,伤一人,被俘21人,仅一人侥幸逃脱;而华盛顿的手下一人阵亡,3人受伤。在被俘的法军当中,有所谓的法军“外交使者”——实际上是个间谍——拉夫斯。

同时,英军还从击毙的法军指挥官朱蒙维尔身上搜到一份文件,表明这支法军的是一支间谍部队,其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侦查波托马克河畔地区的道路、河流和其他地形情况,刺杀亲英的印第安部落酋长等。它的危险性,要远远超过一支作战部队。

这也是华盛顿生平第一次参加战斗,他真切地听到了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的声音,目睹了敌人和战友在自己身边流血倒下的场景,他经受住了战争的残酷考验。

这也是华盛顿生平指挥的第一场战事,从战役的决策、组织到现场指挥,全都是他一个人的杰作,他的卓越军事才能也首次得以施展,并为殖民地人民所认识。

在荒芜遥远的北美洲腹地,打了这样一场小规模、低水平的袭击战,出乎意料地竟然产生了轰动世界的效应。欧洲和北美的许多报纸都纷纷对其作了报道。敏感的新闻界意识到,这场总兵力不超过100人的15分钟战斗,很可能成为英法两霸全面大战的序幕。于是,小小民团中校华盛顿的名字一时间也成为报纸上的热点,声名鹊起。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来说,荣誉似乎来得太早了一些。胜利当中也往往隐藏着失败,成功之后也可能充满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