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杜佑评传
9079300000046

第46章 附录杜佑年表(1)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一岁

父杜希望,祖望京兆杜氏。时及以后历灵州别驾、关内道支度判官及代州都督等职。杜氏入唐四支,为京兆、襄阳、洹水、濮阳。杜佑家出京兆杜氏襄阳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十四世祖晋杜预少子杜尹,至弘农太守。八世祖杜颙,入北周至雍州刺史。七世祖景秀,周渭州刺史。六世祖杜逊,入隋,为柏仁县令。五世祖杜淹,柏仁县中正(与太宗相淹为二人)。曾祖杜行敏,入唐,为益州长史,南阳襄公。祖崇慤,宫尹丞、判左司员外郎(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卷六)。佑兄弟八人:

信、位、-、任、儒、佑、供、巨卿(《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二上》)。

李林甫以礼部尚书任相。时相为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三人。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岁

裴耀卿、张九龄罢相。李林甫、牛仙客为相。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三岁

七月大理少卿徐峤奏:“今岁天下断死刑五十八。于是百官以几致刑措,上表称贺”(《通鉴》卷二一四)。九月,颁新定律、令、式、格及《事类》130卷于天下(《旧唐书·玄宗纪》)。“是岁因关中蓄积羡益,停江淮所运租,河南、河北租应输洛阳、太原官仓者皆留本州。车驾自此年起不复幸东都(就食)”(《通鉴》卷二一四)。亦即中央粮食供应问题解决。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四岁

父是年任鄯州都督、陇右节度副使。三月率军拔吐蕃新城,置威戍军(《旧唐书·玄宗纪》、《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九《陇右道上鄯州》条。又“节度副使”《通鉴》卷一四七作节度使)。是年李林甫遥领陇右河西节度使。《新唐书·杜佑传》:右相李林甫方领陇西节度,故拜希望鄯州都督,知留后。驰传度陇,破乌莽众,斩首千余级,进拔新城,振旅而还。

擢鸿胪卿。于是置镇西军。……授二子官。时军屡兴,府库虚寡,希望居数岁,刍粟金帛丰余。《全唐文》卷三○九孙逖《授杜希望鸿胪卿摄御史中丞制》:“朝议郎、守太仆少卿员外置同正员、使持节都督鄯州诸军事兼鄯州刺史、陇右节度副使、仍知经略度支营田等留后事、赐紫金鱼袋杜希望,器能开敏,才略雄深,识韬钤之大纲,知战守之良术。顷令讨罪,爰委行师。不惮艰危,常先士卒。恩威必备,权变多方。狂寇已清,坚城又克。畴庸是属,举善攸归。俾膺超等之众,仍列上卿之位。可通议大夫、守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摄御史中丞,余如故”。《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九《鄯州》:威戎军,开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镇西军,开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上》:开元二十六年四月,杜希望率众攻吐蕃新城,拔之,以其城为威戎军。七月拔吐蕃河桥,在对岸修盐泉城,置镇西军。《元和郡县图志》;鄯州理所西平(今乐都),开元二十一年置陇右节度使。《通鉴》卷二一四:(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以李林甫领陇右节度副大使,以鄯州都督杜希望知留后。夏五月,李林甫兼河西节度使。六月,鄯州都督杜希望为陇右节度使。七月,杜希望将鄯州之众夺吐蕃河桥(胡注在河州西百八十里),筑盐泉城于河左。是役部下王忠嗣立功。

739年开元二十七年五岁

七月,父希望离陇右节度使任,萧灵为陇右节度使(《通鉴》卷二一四)。

张九龄等撰成《六典》三十卷进上(《唐会要》卷三六《修撰》)。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六岁

史称“其时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文),天下安,虽行万里不持兵刃”。

742年天宝元年八岁

改州为郡。牛仙客卒,李林甫、李适之为相。

746年天宝五载十二岁

改齐州临淄郡为济南郡。《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载齐州改临淄郡。五载改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

749年天宝八载十五岁

佑父希望可能在天宝中以西河(今汾阳)太守卒于位,暂系于此。

《全唐诗》第四函第八册李岑:天宝中宋州刺史。有《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鹊印庆仍传,鱼轩罢莫先。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龙是双归日,鸾非独舞年。哀荣今共尽,凄怆杜陵田。”又岑参、王维也有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作。

752年天宝十一载十八岁

以门荫入仕,为济南郡参军。

李林甫卒,杨国忠为相。郑鹤声《杜佑年谱》:杜佑当以是年门荫入仕,补济南郡参军(《唐六典》:上州参军从七品下,中州正八品下,下州从八品上)。

郑谱应是。权德舆《杜佑墓志铭》:(佑在官)缙绅瞻仰者凡六十年。

佑七十八岁卒。以十八岁入仕计,可满足六十年条件。

佑兄位时为右补阕。位李林甫婿。是年因玄宗夺李氏官爵、贬李氏亲属五十余人,贬官新州。见正文讨论。

是年济南郡太守为李随(《旧唐书·玄宗纪》)。

756年肃宗至德元载(天宝十五载)二十二岁安史之乱爆发。佑自济南郡南下江南至越州剡县,任县丞(县丞,县令之贰。《唐六典》:上县丞从八品下,中县正九品上,旧志中县丞从八品下)黄门侍郎崔涣巡抚江南,补授官吏(《旧唐书·肃宗纪》至德元年十二月)。

757年至德二载二十三岁

崔涣为余杭太守,江东采访防御使。

758年乾元元年(至德三载)二十四岁

仍为剡县丞。兄位是年由江宁少尹转湖州刺史。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引《宋高僧传》二六《慧明传》:湖州刺史杜位。《吴兴谈志》一四:杜位,乾元元年自江宁少尹拜(湖州刺史)。

是年,山南东道、河南、淮南、江南皆置节度使。崔涣为大理卿。十二月,升州刺史韦黄裳为苏州刺史、浙西节度使。户部尚书李岘充淮南、浙西观察、处置节度使。《全唐诗》第三函第十册《李岘小传》:信安王祎第三子,乐善下士,以门荫入仕,历京兆府尹,天宝中杨国忠以不附己,出为长沙太守。乾元二年拜中侍同平章事,坐言事切直,谪蜀州刺史。代宗召为礼部尚书。寻复参知政事,初收东京,按治逆党,多所全活,终衢州刺史。

759年乾元二年二十五岁

史思明陷洛阳。五月,以饶州刺史颜真卿为升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节度使。以明州刺史吕延之为越州刺史,充浙江东道节度使。韦元甫为洪州刺史。

760年乾元三年(改元上元)二十六岁

正月,以杭州刺史侯令仪为升州刺史,充浙西道节度兼江宁军使。

五月,河南尹刘晏为户部侍郎、勾当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十一月,宋州刺史刘展攻扬州,扬州长史邓景山败退。刘陷杨、润、升等州。次年正月平卢节度使田神功平刘展。

761年上元二年二十七岁

剡县丞。是年王屿任越州刺史,崔圆任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

《旧唐书》卷一三○《王屿传》:上元二年,兼扬州长史、御史大夫、充淮南节度使,肃宗南郊礼毕,以屿使持节都督越州诸军事、越州刺史。《旧唐书代宗纪》:正月,以太子詹事、赵国公崔圆为扬州府长史、淮南节度、观察等使。

762年上元三年二十八岁

剡县丞。韦元甫调任润州刺史。

佑当于是年前后开始起意修撰《通典》。见正文讨论。

763年广德元年二十九岁

剡县丞。九月,以太子詹事李岘为江南东西及福建等道知选事,并劝农宣慰使。

765年永泰元年三十一岁。

润州(今镇江)司法参军。杜佑当于上年参李岘江南东西等道选,得润州刺史韦元甫重视,奏为润州(今镇江)司法参军。

766年永泰二年(大历元年)三十二岁。

韦元甫转任苏州刺史兼浙西观察使(李华《润州云禅师碑》,《全唐文》卷三二○)。《宋高僧传》二四《大光传》:永泰元年,浙西廉使韦元甫表请光为六郡别敕道场持念之首。

杜佑随至苏州浙西观察使幕府为从事。

767年大历二年三十三岁

浙西观察使幕府从事。淮南节度使崔圆检校右仆射。韦元甫检校尚书右丞,仍浙西观察使。

佑当于是年前以前娶妻梁氏。见正文讨论。梁氏,苏州常熟县令梁幼睦之女。

768年大历三年三十四岁

淮南节度使幕府从事、检校主客员外郎。是年淮南节度使崔圆卒,韦元甫以尚书右丞浙西观察使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佑随任从事,加检校主客员外郎衔。《旧唐书》卷一一五《韦元甫传》:大历初,宰臣杜鸿渐首荐之,征为尚书右丞。会淮南节度使缺,鸿渐又以堪当重寄,遂授扬州长史、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在扬州三年,政尚不扰,事亦粗理。大历六年八月以疾卒于位。

常州刺史李栖筠为苏州刺史、浙西团练观察使(《旧唐书·代宗纪》)。

越州刺史王屿卒。颜真卿为抚州刺史。

769年大历四年三十五岁

淮南节度使幕府从事。兄位卒湖州刺史(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引《佛祖统记》)。

770年大历五年三十六岁

淮南节度使幕府从事。魏少游任江西观察使。十一月,李泌避元载加害外放为江西观察使判官(《通鉴》卷二二四)。

写出《通典》初稿。李翰至扬州,与佑讨论《通典》并为之序。见正文讨论。

771年大历六年三十七岁

佑在扬州。韦元甫是年卒。张延赏继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

《旧唐书代宗纪》:大历六年八月,淮南节度韦元甫卒。以御史大夫张延赏为扬州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772年大历七年三十八岁。

佑在扬州。兵部侍郎李涵为苏州刺史(《旧唐书·代宗纪》)。

773年大历八年三十九岁

佑在扬州。陈少游为扬州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旧唐书·代宗纪》:大历八年十月,以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陈少游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使。颜真卿为湖州刺史(见卞孝萱、卞敏着《刘禹锡评传》第26页转引黄本骥考订《颜鲁公文集》)。

774年大历九年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