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849500000041

第41章 农业与农民文化 (5)

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所有这一切导致我们在评述农民造反的时候出现一些尴尬。在道德层面上,我们认为杀富济贫与均贫富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但是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杀富又与法统不符。更尴尬的是,一些英雄仅停留在了杀富这个层面,而没有济贫的意思。比如水浒里的晁盖,智劫生辰纲之后,并没有济贫嘛,相反,他们七个人把所有的财货私分了。为了免得这些好汉糟蹋了农民的名声,有些人干脆否认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属于农民起义之范畴。但是稍一推理我们就能明白,即使是农民起义,它的经费也应该有个出处吧。而且古时的农民,觉悟尚没有高到箪食壶迎的程度,这样呢,革命经费就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比如辛亥革命,革命一结束,南京留守黄兴面对着需要解散回家的30万革命士兵,不知发了多少愁。250万两遣散费,从哪儿弄呢?革命期间,安徽前线要军费,孙中山大笔一挥,批了20万银元,手下人拿着批条到库里提钱,发现仅有银元8块!孙中山当时走的是欧美革命道路,他不杀富,仅靠华侨捐款,当然没有经济基础了!

可能正是看到了农民起义中的残暴与人性之恶,所以远隔千山万水的马克思才忍不住发话了,下面是他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中国纪事》)马克思不愧是德国人,搞起评论来一针见血!

直到今天,我依然心痛:农民是沉默的,因为他们没有议价能力。如果说冷兵器时代农民集体揭竿而起就足可颠覆政府意味着农民尚有一定的议价能力的话,那么热兵器时代,农民枉有庞大的人数,这种人数,已经构不成任何意义上的颠覆力量了。其未来的幸福生活需要三个条件:其一,执政者的良心与善心。其二,知识分子的良心与代言。其三,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参政议政。欣慰的是,农村基层政权已开始直选了。虽然这只是一小步,但毕竟在前进!

农民革命分析

【一】由革命概念说起

革命(revolution)一词来源于天文学和几何学,其科学含义是“循环往复”,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或时起时落,就像潮水的涨退一样。它在科学中意味着变动中的不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既是开始,又是结束。

从革命的原始定义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农民革命的特征与最终宿命:永无止境,开始就是结束!用这一点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的原因,似乎再恰当不过了。当然,中国教科书常用的说法是:明清时期,中国初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不是外来殖民者的入侵,中国将会自动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样说,是违背近代化常识的,众所周知,欧美近代化的第一个必须的动作就是让农民与土地分隔开来,这一点可以与英国的圈地运动作比较。农民离开土地,才能变成资本主义工厂下的雇佣工人。而中国农民的打土豪分田地正好与此相反,农民不是离开土地,而是经过革命暴力,首先减少人口,其次让土地重新分配。比如1850年太平天国起事前,全国总人口近4.3亿人,1910年下降为3.68亿人。农民运动最发展的各省,人口数下降最为明显。

同一时期,江苏由4400多万人下降为2588万人,安徽由3760万人下降为1623万人,浙江由3000万人下降为1800万人,湖北由3374万人下降为2956万人,山西由1510万人下降为1010万人。人口的减少会让原先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而大量旧的皇家宗室与豪强地主的被杀,会让大部分,特别是参与起义的农民得到土地。这样就导致,即使旧王朝未倒,或者说,即使新王朝的统治者比旧王朝的统治者并没有仁义到哪里去,甚至更差,但是社会还是能太平一阵子的。比如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失败后,江淮以南广大地区农民运动沉寂了半个世纪,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北方农民运动也沉寂了30年。所以,如果殖民者不入侵,中国农民会在人口再次膨胀,土地再次集中,自身承受不住之时再来一次爆发,像以前所有的轮回一样,继续轮回。

今天我们使用“革命”一词,是在描述一种持续性、恒久性的终结,一种与过去彻底决裂的新秩序,一种旧有的、熟悉的事物与新生的、迥异的事物之间的断层。基于这个层面,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事便只能叫运动而不能叫革命了。但是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农民运动称作农民革命了,只好将就着稀里糊涂的叫吧。撒切尔夫人说:1917年11月7日发生在俄国的事情并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场宫廷政变。海派学者李劼说:“孙中山这尊雕像的意义在于仅仅制止人们搞穿龙袍、戴皇冠、登基大典之类的复辟形式,却并不能阻挡不穿龙袍的皇帝君临中国,北伐战争、军阀混战,其实就是各武装集团为争夺潜在王位而进行的一场冠冕堂皇的争雄称霸之战。”

李劼说得对极了。农民革命的目的——杀尽贪官污吏,走向——建立一个新王朝,以及最终结果——封建社会继续维持下去,决定了农民革命的性质和农民在革命中的悲剧性地位——仅仅充当了改朝换代的工具!而这一切,又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农民的革命,使中国封建社会这辆破车,陷于一种周期性的震荡和规律性的循环之中。他们更换了王朝,但是他们没能更换封建社会的轨道。启良先生在他的《中国文明史》中说:“如果从历史评价角度来看,农民起义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其意义又是负面胜于正面。因为它不是将社会引向前进,而只是使历史在周期动荡中轮转。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文明模式里,农民斗争之本身就是专制主义统治得以维护的一种手段。”姜义华先生在他的《理性缺位的启蒙》中说:农民“不是建立新的生产方式,而是重建小农社会原来的秩序。中国这种小农,每日每时自发产生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封建主义。他们不但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得以成功的雪柱,而正是阻碍这一进程的巨大而牢固的屏障”。两位先生其实是一个意思。

姜先生还引用《共产党宣言》里的一段话给自己的说法做佐证,这段话中学历史老师常用来给自己的学生做材料分析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这样说的:“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车轮倒转。”对于姜先生前面的观点,我表示同意。一句话,农民革命的运动方向、运动目标、运动形式、运动方法、运动结果导致它本身是反近代化的。

但是姜先生引用《共产党宣言》这段话时,把小工业家、小商人及手工业者都去掉了,只剩农民这一阶级,同时,中国农民与英国农民不同,中国农民斗的是地主与皇上,英国农民斗的是资产阶级,所以《宣言》这段话用到中国农民革命方面并不合适。英国的农民斗的是进步势力,中国农民斗的是跟自己一样落后的封建势力。但是中国农民造反成功后,重建的仍是落后的封建体制与封建社会则是肯定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个农民领袖的成功,恰恰是全体农民的失败!而全体农民的失败,又是中国历史的停滞!革命成功后,农民整体在法统上的待遇与处境根本没有本质性的提高与改善,这一切决定了农民在改朝换代中的悲剧性地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正是殖民者的入侵,打破了中国的轮回局面。毛泽东的农民战争才会成为一种新式农民革命而区别于以往的任何旧式农民革命,从而取得了根本意义上的成功。某些学者由于把毛泽东的农民革命等同于以往封建社会的旧式农民革命,所以往往有美化旧式革命、美化旧式农民领袖的倾向,其实是一种非常可笑的做法。虽然毛泽东的革命主力军也是农民,某些方式从表面上看也跟旧式农民战争有所类同,但指导思想、领导阶级、终极目标及建国方针的不同,直接导致双方性质的不同。一句话,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对旧式农民革命的客观评价,并不影响毛泽东之农民革命的光辉,希望大家不要混为一谈。

【二】农民革命领袖的个案分析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领袖太多了,这里就挑元璋和秀全吧,因为这两位都是最穷最苦的农家子,应该最具代表性。

朱元璋

不知怎么搞的,传统观点对朱元璋并无好评,甚至认为他起义成功后,沦为地主阶级代理人。我这人缺少阶级斗争这根弦,所以不想对其作出任何评价,只想对他的故事作一番简介。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典型的穷人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父亲给地主家做佃农,受尽了剥削与压迫。小小的元璋给地主家放牛。不过,这孩子从小就跟电影里的穷家孩子不同,至少不像他们那样老挨地主的欺负。相反,他可能欺负人家地主。比如,小小年纪就敢跟小伙伴把地主家的小牛烧烤着吃光,然后把牛尾巴插到山缝里,跟主人说牛自个儿钻山里不出来了。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历史学家吴唅才会在他的《朱元璋传》开首第一章就弄了这么个标题:小流氓。这样一来,元璋倒是马上跟刘邦同了类。这一点,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来。流氓应该也是一种个人魅力吧,否则在群雄并起的年代,如何能成为农民领袖并且最终成功呢?因为中国古代的农民领袖,成功坐上龙椅的,只这俩流氓。

元璋投奔红巾军之前,是做过理智考虑的。其考虑方式很简单:菩萨面前投珓子。投的结果,菩萨同意他造反,于是他就投奔红巾军去了。吴唅在书里说成是“投红军”,大错特错矣。

元璋投奔得不错,投到了郭子兴手下,郭子兴却又成了他的老丈人,所以很快就升为高级将领了。

做了高级将领的元璋怕诸将有二心或者叛变,用的招很绝,第一、吸收诸多义子用于监军,等做了皇帝后,他就改用太监监军了。第二、用诸将家属作抵押。当然也有人道的变通措施,诸将留下正妻作押,诸将在前线则可以随便纳随军夫人。第三,提防诸将与读书人接触。因为读书人喜欢借古喻今,元璋对读书人有种本能的提防。更关键的是,元璋怕诸将身边有了李善长那样的读书人,就麻烦了。众所周知,正是李善长教导元璋要高瞻远瞩,学那刘邦,约法三章,不乱杀人,天下就是咱的了。

元璋既胸怀了天下,就开始礼贤下士了,所以原先骂元璋为“红贼”、“妖寇”的刘基等在野名士都归顺了元璋。一旦他们归顺了元璋,就开始替元璋骂其他的义军领袖了,比如骂张士诚等人杀人放火,屠戮百姓,而元璋自己,当然是“吊民伐罪”、拯救人民了。

1367年,江山一统在望,听了朱升“广积粮,缓称王”之建议憋了十几年的朱元璋,终于可以称帝了。称帝大典于1368年元月举行,整个京城喜气洋洋,用吴唅的话来讲,那是:“一霎时间闹闹攘攘,欣欣喜喜,新朝廷上充满了蓬勃的气象,新京师里添了几百千家新贵族,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个新朝代。”新朝代国号大明,读书人听了都高兴,大明,日月光明,多么美好的未来。但是广大的农民不久就感觉到失望了,因为新朝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新朝代只是新旧地主的朝代。元璋保留一部分豪族,另有一部分豪族被杀,被杀者的田地只是转到了开国功臣等手里。

元璋既做了全国的大地主,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清点自己的田产与雇工了。所以他用了二十年时间,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六百年来,各朝皇帝做不到的事情,元璋做到了。由此可以看见,这个皇牌大地主不同凡响。元璋的爹若是活在世上,老先生可能乐得夜不眠目的。给地主扛了一辈子工,现在,居然轮到全国人民给他家重八扛长工了。真是乾坤大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