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亲历正泰:中国民营企业首位新闻发言人手记
8425000000015

第15章 听南存辉讲故事(3)

但仅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成长,最根本的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推进,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成长的空间。这不是一句空洞的颂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会。2006年9月,在参加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在杭州的一个晚宴时,保尔森曾问我一个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哪些政策对中国企业尤其民企影响最大?我回答说,第一,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整个中国社会正在向市场经济轨道发展,由此出台的相关政策正促使国内企业遵守国际规则,为民企做强做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第二,中共“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创新,扩大了民企市场准入的范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三,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企业加大了创新力度,提升了产业水平。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古语说,“三十而立”。我理解这个“立”,不仅是指“成长”,更应该意味着“成熟”。“成长”是一种生命的长度,而“成熟”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宽度。长度不等于宽度。同样,成长也不等于成熟。

现代管理学对企业形态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林林总总的企业好比一个金字塔,底部最大,是“存在的企业”(当然,破产、关闭的企业就不是“存在”了),在“存在的企业”上方是“有形象的企业”,然后上方是“有文化的企业”,而塔尖则是“有哲学的企业”。“存在的企业”会有年龄的成长,只要它还存在着。而“有形象”、“有文化”、“有哲学”的企业,才能表明它的成熟程度。日本的松下是“有哲学的企业”,松下幸之助认为,他们生产的产品,都是一种“哲学的副产品”。最近,我接连看了松下幸之助的几本着作,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说:“不要忘了创业时的谦虚。”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让人心动的成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成长,也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但是,我们离真正的成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绝大多数还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大量的都是在做加工贸易,大量的都是在替别人做嫁衣。我们形成了大量低廉的劳动力市场,换来了很多外汇和税收,但价值的高端——品牌资本和核心技术他们都带走了,我们可持续发展靠什么?

拿不到核心技术,就永远落在人后。现在回过头来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我们到底要什么?是要一个在产业战略当中的低端分配,还是要让这种引资、引智来促进政府出台更好的政策,从而促进国内的企业迅速提升呢?

企业本无姓,但是有国籍。我们不讨论姓“资”、姓“社”,还是姓“民”、姓“国”,或是姓“外”、姓“内”。但是,一个企业它首先要考虑所属国家的政策,它会为国家的经济作贡献。比尔·盖茨捐了580亿美元,他向世界传达的是美国的形象、美国的理念,从本质上是一种美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体现。所以说到底,要使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开放中走向成熟,就不能不考虑开放的落脚点,那就是要从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出发,去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国内的企业。这才应该是对外开放的目的所在。我认为,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就是坚守一种核心价值,而核心价值的坚守和弘扬就是文化的本质意义所在。

这就引出一点思考,那就是:为了使中国的企业在成长中更好、更快地走向成熟,怎样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促进“对内放开”?

所谓“对内放开”,不是说可以放手不管,而是说怎样更好地形成内外资平等竞争的环境,怎样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怎样更显着地提高办事效率,等等。去年11月,我和中石油、中粮、中建、工商银行等几家国企负责人随温总理赴莫斯科,参加中国俄罗斯年闭幕式活动。路上,宁高宁总裁感叹,他们9个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老总,收入比不上一个南存辉。国资委的一位领导问我,大型国企负责人年薪100万高不高?我说,不高,太少了!我们的标杆企业如果是优秀的跨国公司,要与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话,如果机制不活,不与国际接轨,我们就很难招到并留住国际一流人才,没有国际一流人才,我们又怎样去发展先进制造业呢?事实上,不仅是国企遇到了被捆得过死的情况,我们民企也有不幸的遭遇。

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不是对外资开放,而是形成战略机制,一边学习一边提升,通过市场换技术,促进国内企业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好地走出去。走出去才是开放的根本意义。

但是,我们现在民营企业面临很多政策的障碍,没有享受到与外资和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比如资金、长期贷款等,我们与外企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试想,假如国内的企业没有竞争力、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国际化的能力,怎么走得出去呢?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抱怨声中止步不前。在“成长”与“成熟”

之间,梦想是一种催化剂,是一种推动力。德国有一家世界顶级的百年老店,它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是非常高的,当然价格也很高。老板走时把产业留给两个女儿,可两个女儿没有梦想,不感兴趣,慢慢从家族里退出来了,专门请人来干。大约是七八年前,做不下去了,她们要把这个企业卖掉,我们就去买。

但那时候她们根本看不起我们,结果卖给了欧洲的两家基金公司。经过两三年的运作之后,他们赚钱了想再次脱手,我们准备了20亿美金又去谈判,结果仍是无功而返。后来,这家企业在苏州工厂的一个经理来我们公司应聘。这个人技术出身,在苏州待了19年,在这家企业当了9年经理。我跟他说,一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靠什么?首先是品质,第二靠技术,第三是成本,第四靠服务。你们公司的产品品质绝对没问题,技术也不成问题,但你们的成本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你们的服务也跟不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是你们的路越走越窄,最后不得不卖给别人的原因。

我还跟他说,一个企业能够从成长走向成熟,必须要有梦想,有梦想才有激情,才有责任感去驱使你不断努力,你才会有执行力、有组织力、有创造力,你才会锲而不舍地朝着这个梦想而奋斗。

在成长中走向成熟,关键是一个“走”字。走得稳不稳,走得好不好,走得快不快,这不仅是考验你的脚力,测量你的眼力,更拷问你的能力。对此,我归纳了一句话,就是“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

作为一家制造业的企业,目前我们怎样“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呢?5月24日,我有幸应邀参加上海企业家咨询会,我向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汇报说,我们正在推进四个转型:

一是由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六年前,我们第一次参加汉诺威国际博览会,施耐德、ABB、西门子等一批国际顶尖企业也都参加了。当时他们把产品一个个挂在展板上,我们也是把产品一个个挂上去,产品和展厅都大同小异。在这六年中,他们研发了很多新技术,我们让经理去参观、学习。大概在三四年前,国贸部一位负责人向我提出来,她说,我们现在和外国人竞争的时候,别人是在拿技术垄断来和我们竞争的。什么是技术垄断呢?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个配套系统。

就像一个套装、一个软件,里面什么都有,我们推广好这个系统,那元器件就很容易推广了。这个就是技术革命。国贸部负责人问我能不能帮忙,把这个东西做出来。那时候还没有人做这个,不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五六年后的今天,再去参加汉诺威展会时,那些跨国公司上市的已经是系统解决方案了,这就是应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是技术当中的研发战略问题,这里面有管理创新、有技术创新、有工艺提升、有观念转变,还有很多的配套设备。其实就一句话,由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背后,有很多很多事要做。

二是由传统产业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转型

在能源紧张、资源匮乏、环保压力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引进美国太阳能第二代薄膜专家,建立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系统基地。我们的产品远销欧洲、非洲等区域。

决定做太阳能产业时,中国是不鼓励发展的,中国认为火电最便宜,水电最丰富,所以优先发展的都是这类企业。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因为我们身后有全球的顾问团队,当时就是美国政府的太阳能顾问给我们提出这个方向的,地方政府、美国政府、欧洲顶级的三家政府出台了环境评估报告。

现在环境污染、氮气、温室效应带来的地震、海啸等等,地球承受不起了,所以必然要发展,而且几乎除了核能源以外,所有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全地球1%的面积装上太阳能电池板,就把所有的电全部解决了,这是个不得了的事情,而且是最清洁,最环保的。

三是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就是要靠开放引进之后的竞争力的培育,通过技术、管理、品牌等要素输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行“交钥匙”总包工程。我们已在东南亚、中东、非洲乃至欧洲承包了数十项发电厂、变电站及电网改造,带动了成套设备的销售。建立覆盖全球的网络营销体系,创新业内“B2B”营销模式,积极探索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四是由企业经营向经营企业转型

我们正泰低压电器产业拟于年内在国内主板上市,太阳能公司也计划明年上市。还组建了投资公司,参与全球优势资源的投资整合。同时,参股、投资优势产业,利用资本“杠杆”,带动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发展。

多年前,我对正泰所有员工说过一句大白话:烧好自己那壶水。这些年来,这壶水,从家庭作坊式的“灶堂间”,烧到了城里的“老虎灶”,后来又烧到了国内和国外大市场。水温还可以,火也挺旺的,目前的“四个转型”

正是为了让我们在成长中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而只有不断成熟起来,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才能洞开,才会在风云变化面前处变不惊。这正如一句西方的谚语所说,“最好的防弹衣,是永远在射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