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杨家将
8424600000023

第23章 杨宗保得兵书识破奇阵

杨老夫人接到真宗旨意,得知辽军摆下奇阵,六郎都不能识破,便即刻起行,前往九龙谷。杨宗保打猎回来,得知老夫人已经前往九龙谷,宗保早就想上前线打仗,于是赶紧骑上战马随后追来。

杨宗保出了汴京,一路快马加鞭,向九龙谷追去。眼看天色已晚,却还不见祖母的踪影。宗保继续前行,由于天黑,宗保不辨方向,一下子走错了路,越是往前走,越是偏僻,竟然不见人烟。宗保觉出道路不对,就想往回走,可是夜深天黑,根本没有办法辨清路途。正在为难之际,只见前面透出一点灯光。宗保顺着灯光走过去,就看见前面有一所大房子,好像是一座庙宇。杨宗保把战马栓在门外,上前敲门。里面有人开门,带领宗保走进院子里。只见一个妇人,坐在大殿之上,两边站着随从,很是威严。

宗保上前施礼,妇人问道:“你是什么人啊?为什么深夜来到这里?”宗保就把自己追赶祖母,不小心走错道路的事一一说了。那个妇人听了宗保的话,笑着说道:“你的祖母到军中去看阵法,她又怎么能够识破仙阵?”

于是就命令手下人给宗保准备饭菜。

宗保吃过饭,妇人拿过来一本兵书,交给宗保。妇人说道:“我在这里居住已经很多年了,从来没有人来过这里。今天小将军来到这里,真是上天的旨意啊!你要认真读一读下卷,学会里面破阵的方法,你就可以去辅佐宋朝皇帝,降伏辽国。也不失你为杨家之后啊!”宗保一听,赶紧拜谢。

此时天色渐明,妇人命令手下人把宗保送出门去,向宗保指明前往九龙谷的道路。

宗保骑在马上,一边走一边心里还是奇怪。很快,宗保走出深山,遇到当地的居民,便问此地是何处。居民指着那座山说道:“那座大山是红螺山,山里有一座擎天圣母庙,不过已经荒废多年了。”宗保心想:“这真是奇遇啊!难道是有仙人相助?”于是拿出妇人赠的兵书,认真阅读,书的下卷写了很多稀世阵法,宗保看了心中非常高兴。看过兵书,杨宗保快马加鞭,向九龙谷疾驰而去。

杨老夫人早已到了九龙谷,随六郎出营察看辽人阵势。只见刀兵隐隐,杀气腾腾,红旗动处,变化无穷。老夫人看了好一段时间,拿出家中所藏兵书察看,却并不见书中有辽人的阵法。老夫人对六郎说:“这个阵法我看不懂,就算是你父亲,也没见过这个阵法。”六郎一听,非常郁闷,心想:“我们杨家人要是不知道这个阵法,其他人就更不会知道了。”六郎叹息说道:“真不知该如何击破辽阵!”

大家都很忧虑,回到营中,却听到有人来报:“少将军杨宗保来到大营。”六郎本来就很忧闷,一听宗保来到,更加生气,心想:“小孩子不在家里好好陪伴母亲,来到前线捣什么乱!”正在烦恼之时,只见宗保来到面前。六郎正要发作,宗保见父亲怒气冲冲,赶紧说道:“爹爹是为不识阵图烦恼吗?”六郎大声喝道:“没有你什么事!好好听话,赶紧回家去,免得挨打!”宗保笑着说道:“我回去,谁来帮您破阵?”老夫人一听,觉得事有蹊跷,赶紧问道:“你见过此阵?”杨宗保昂起头,很傲气地说道:“孙儿我对阵法很有研究!不信,我们到阵前观看,我说给您听!”

老夫人和杨宗保在众将领的保护之下,来到阵前观看。宗保看了好一会,回头对大家说:“这个阵法排得极其巧妙,不过并不完整,要想破它很容易。”众将见宗保年龄不大,却有如此本领,非常佩服。杨老夫人更是欣喜万分。大家回到大营,岳胜兴奋地对六郎说:“小将军熟知阵法,他说此阵不难破解。”六郎冷笑道:“别听他胡言乱语!”杨老夫人对宗保说道:

“你说能破此阵,那就先说说这是个什么阵法。”宗保说道:“这个阵法可不是一般的阵法。从九龙谷正北布起,直到西南,都是按名把守,里面有七十二座将台,阵内修筑甬道,路路相通,名为七十二座天门阵。靠右侧黑旗之下,阴阴杳杳,日月无光,是迷惑敌人的所在,敌人到了这里就会送命,很难逃脱。不过,辽人的阵中还有不全之处,中台玉皇殿前,缺少天灯七七四十九盏;青龙阵下,少了黄河九曲水;白虎阵上,少了虎眼金锣二面,虎耳黄旗二张;玄武阵上,欠珍珠日月皂旗二面。这几处,孙儿按照阵法调遣,破了它就如风卷残云一般,祖母、爹爹不必担心。”

老夫人非常高兴,没想到孙儿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见识。六郎大吃一惊,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个阵法的?”宗保就把自己奇遇妇人,得到仙人兵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六郎一听,非常高兴,赶紧和宗保商议破阵之事。宗保说:“我们也要选准吉日才能破阵。”于是大家做好准备,只等吉日一到,就出兵破除阵法。

真宗驾下的王钦得知阵图不全的消息,赶紧派人密报萧太后。萧太后得到消息,大惊。她深知此战关系大辽国的存亡,于是摆车驾火速赶往九龙谷,御驾亲征。萧太后来到九龙谷,见到吕军师,把阵图不全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他。吕军师大惊,心中暗想:“宋军中一定有人能识破此阵。”

于是对萧太后说:“阵中确实有几处不全,臣马上按照阵法补齐,到时候,就算是轩辕黄帝再生,也破不了我这天门阵!”吕军师来到阵中,下令在玉皇阵上添上红灯;青龙阵里布上黄河;白虎阵内左右建起二面黄旗,当中设立金锣二面;玄武阵上竖起日月旗。一切布置停当,只等宋军前来送死。

宋军之中,杨六郎早已排兵布将,只等吉日一到,攻取辽军阵营。这一天,杨宗保同众将领登上高台观望辽阵,却发现那天门阵已经布置完整,根本就无法攻入了。宗保只觉眼前一黑,差一点就从高台上跌落,身边将领岳胜赶紧扶住。岳胜见宗保脸色不好,赶紧扶他回到营中。一见祖母,宗保险些掉下泪来。老夫人忙问出了什么事,宗保说道:“不知是谁泄露了消息,现在辽人的天门阵已经布置完整了,孙儿我已经无法破解了!”老夫人一听,大吃一惊。杨六郎听到消息,当场就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众人见六郎晕厥不醒,赶紧报告真宗皇帝。真宗大惊,说道:“如果杨将军有什么不测,朕的江山岂不是难以保全?”八王说道:“陛下不如贴出榜文,招募名医,治好延昭将军的病,再商议出兵作战。”真宗于是命令贴出榜文,招募良医。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有一个老翁揭掉了榜文。”真宗赶紧宣老翁进见,只见那老翁仪表不俗,举止文雅,心中暗想:“此人一定不同凡人。”于是请老翁给六郎看病。老翁看后,说道:“臣看杨将军的病症,是由于阴气所伤,只需要用两味药。”真宗问道:“不知是哪两味药?”老翁说道:“需要龙母的头发,龙公的胡须。这龙公的胡须好说,只要陛下您的胡须就行了,这龙母的头发就不太好得到了,要到辽国萧太后头上去取。”真宗说道:“我们辽国交兵,彼此之间就是仇敌,怎么可能拿到她的头发?老先生还是用其他药品代替吧,朕愿意花重金去买。”老翁摇了摇头说道:“只能用这两味药。”说完就退下了。

真宗焦急万分,八王说道:“陛下不必着急,延昭的部下,有很多能干的人,我们可以选派合适的人前去辽营偷取萧太后的头发。”真宗于是命八王找出合适人选。八王和老夫人商量,老夫人说:“孟良熟悉辽国情况,而且他做事谨慎,派他去最合适。”八王于是派孟良前去盗取萧太后的头发。

孟良领命,来见老翁,问需要多少头发。老翁说:“头发多少都可以。

萧太后的御花园中,有一匹白骥马,你得到头发后,就把这匹马偷回来,给宗保破阵时骑。还有九眼琉璃井,也在这御花园中,天门阵中的青龙阵上的九曲水,就是从那九眼琉璃井中取的水,你偷偷地用沙石填塞其中的一眼,青龙阵就很容易破解了。”孟良一听,牢记在心。临行前,老夫人对孟良说:“我的四儿子在辽国被招为驸马,改名为木易。你可以找他帮助你。”孟良听了很高兴,于是辞别了老夫人,秘密出宋营前往辽国。

孟良一路快马加鞭,走到半路,忽然遇到焦赞,孟良说道:“你来做什么?”焦赞笑着说道:“哥哥一个人独行,小弟我放心不下,特意来陪哥哥一同前往。”孟良说道:“这次行动非常机密,怎么能带你一起去?”焦赞说:“我陪哥哥一同前去,也好有个照应,小弟保证不泄密!”孟良无奈,只得带焦赞同行。

两人来到幽州城,孟良对焦赞说:“你留在客店中等我,我去打探一下驸马的消息。”孟良化装成辽人模样,来到驸马府见到杨四郎。孟良对四郎说了六郎病重,需要萧太后头发治病的事。四郎说:“这件事交给我,你先回去等我的消息,过几天来取头发。这里有很多皇上的密探,你行事一定要小心。”于是孟良出了驸马府,回到客店等候四郎消息。

杨四郎想了半夜,忽然心生一计。他假装肚子疼痛,在床上翻滚,痛苦万状。琼娥公主见四郎如此痛苦,赶紧召来宫中御医给四郎医治。谁知四郎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更加痛苦。公主惊慌失措,对四郎叹息说道:

“驸马这病怎么才能治好啊?”四郎见公主没有了主张,就说道:“我自幼就习武征战,不免耗力过度,腹中留有淤血,时常引发腹痛。往常都是用龙须烧成灰来服用,已经好了好几年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又发作了。”公主连忙问道:“这龙须中原有,我们辽国哪里有呢?”四郎说:“太后的头发可以替代龙须。”公主一听非常高兴,说道:“我马上派人向母后讨取。”说着,就命令手下人前往九龙谷,向萧太后讨取头发。萧太后得知,立即从头上剪下头发,派人带回幽州交给公主。

四郎取出一些头发烧了服下,疾病很快就痊愈了,公主见驸马痊愈非常高兴。四郎偷偷把剩下的头发收起来,交给了孟良。孟良拿到龙发,回到客店,对焦赞说:“你先把龙发拿回去,我把事情办完后就回大营。”焦赞领命,拿了龙发连夜飞驰而去。老翁拿到萧太后的头发,与真宗胡须放在一起,按药方调好,让六郎服下。六郎只服了一剂药,便痊愈如初。

孟良偷偷来到御花园,找到九眼琉璃井,用砂石将中眼堵住。然后来到马厩,正遇上喂马的辽人在那里看守。孟良拿出假造的圣旨,用辽语说道:“太后有旨,叫我牵这匹马到教场演练。”辽人看过圣旨,就把白骥马交给了孟良。孟良骑马来到教场,假装演练了一番。看看天色已经黄昏,孟良骑马就跑出了幽州城。等到辽人知道上当,孟良已经跑出五十里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