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村夫野话录
829500000018

第18章 自在,从退休开始

自在,从退休开始

仔细想想,我这辈人,活得并不容易。既没有前辈人的庄重,为了民族的解放举枪抗日,给自己的青春增加绚丽光彩;也没有下辈人的潇洒,在安逸和平顺中度日,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才干。生命的价值在他们身上,显得是那么多姿多色。

我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好像是活得很有理想,做每件事无论是大是小,都有着傻乎乎的真诚。其实真实的生命色彩,在我们的身上有多少呢?穿的是一样的黑蓝制服,说的是报刊上共有的话语,就连做梦都是单一的色调。更不要说那些无休止的政治运动,就跟季候风似的到时就来,不是被人整,就是整别人,一笔谁也说不清楚的糊涂账,算了几十年还找不到债主。最后连自己的青春都搭上了,还不曾有丝毫的醒悟。唉,这就是今天六十左右岁的人,我们这批老哥们儿。

现在,到了可以退休的时候了,按照正常的思维去想,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对自己可以歇歇脚,对后人可以让让位,合情又合理,实在没有什么好恋栈的。但是事情真的落到自己头上,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当官的怕没了威风,难受;当兵的怕少了钱度日,难活。早年标榜的革命和进步,此刻全都撕去了包装,还了一个真实的自我。秃子再不好装和尚。可是一些有着平和心态的人,却觉得无所谓,说不定反而感到自在。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国家规定的退休制度,可以试出一些人,在位在职时唱的歌,是用的真嗓子还是假嗓子。

“退休好,退休自在。”这句话,在我未退休之前,只是当做安慰话,劝说早我退休的朋友,其实自己没有一点儿体会,说时就有着某种虚假性。虽说我在退休之前,1989年就有过赋闲时日,知道没有羁绊的愉快,只是那时毕竟还有盼头,在身心上并没有完全放松。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了,又度过了退休后的“难受”期,这时才真正毫不含糊地感受到:“退休好,退休自在。”

那么,这“退休好,退休自在”,好在哪里自在何处呢?以我现在不算深刻的体会,一是心灵的自由和放松,二是时间的自由和宽松。

心灵放松的直接表现,就是说话无须再照本本,更无必要看别人脸色,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绕弯,不伪装,像高速公路上的车,爽爽快快地直达目的地。正像有的人说的那样,现在最说真话的人,就是离退休的人。这话一点儿不错。在岗位上的时候,有个一官半职的人就别说了,官职本身就要求你说官话,就是你不怕丢官,总也得考虑点儿影响,所以那时候有的官员的话,是真是假很难判断;就是无官无职的平头百姓,出于某种个人的利益需要,谁又保证他会说心里话呢,就是豁出去不要那点儿利益,还怕给穿只玻璃小鞋哪,许多人只能说些顺情话。现在完全地退下来了,头上没有了乌纱,前途没有了远景,说话不再吞吞吐吐,活得也就真正地自由自在。

至于时间上的自由和宽松,这是显而易见的,每位退休的人都有体会,起码不再为了上班早起,更不再是领导的“闹钟”,想定你在什么时候干啥就干啥。退休后真正成了时间的主人,早晨健身,上午做事,下午翻报,中午小憩,晚上看电视,一天平平和和地过日子,简直是神仙的好生活。原来在岗位上,匆匆忙忙,操前跑后,一天下来像散了身架子,次日仍然还要奔波,哪有时间干自己的事情。现在坐在电脑桌前,这才发现,敢情要说的话这么多,要写的事还真不少,从而也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精力再充沛些,好有时间养花遛鸟儿,真正地享受一番生活情趣,把20年前怕思想变“修正主义”,不让人干的事情干一番,体会一下变“修正主义”的滋味儿——原来如此惬意。

如果把工作和退休分为两个时期,套用一句过去常用的官话,退休后才是我的“历史最好时期”。生活上自在,心灵上放松,这样的日子去哪里找?有朋友问我,退休后感觉如何,我打比方说:“就像一匹草原上的马,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溜溜达达地吃草抓膘儿。”这样说绝不是矫情,真的是这样认为。举例来说吧,在班上的时候,对人对事你再有看法,总不能离开“规定”标准,现在凭着自己的良心标准,我来识别好坏是非曲直,对也罢错也罢,总还算是个真实的自己。人活得累就活在为别人活上。尤其是为毫无价值的事情,或者是听从品德不佳的人领导,就会越发觉得累觉得气,因为得跟他一起说谎混日子。

“退休好,退休自在”,这是在退休后,我个人的体会。那些到了退休年龄,仍旧寻找理由恋栈者(确实工作离不开者另论,不过从国家大局着眼,这样重要者能有几人?),不想早日享受这份自在,别人当然不好强求。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他人也要有点儿同情心,因为有的人除了当官,再不会干别的事情,过于难为人家也不好。只是希望这些人,学会珍重自己,在退休前的最后时刻,当官当个好官,为国为民认真做点儿好事。

而我,依然想说:自在生活,从退休以后开始……

1998年11月26日

幸亏还有记忆

幸亏还有记忆。假如连记忆都没有了,过去经历过的许多事情,还能留下多少痕迹呢?在政治运动像捣蒜似的年月,日记、照片、信件这些纯隐私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被抄被查成为“证据”,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安定。因此,大凡渴望平安避祸过日子的人,运动一来宁可含泪毁弃掉,也不愿意保存下来招惹是非。其实这只是一相情愿,麻烦照样有,蛇鬼依旧当,命运并未因无痕而好转,失去的倒是珍贵的生活记录。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有点儿惋惜呢?

我的照片、日记、信件,还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是在什么时候,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再伴随着我的呢?

第一次知道文字和照片罹罪,是在1955年“反胡风运动”中。在我成为胡风分子嫌犯受审查时,勒令我交出日记、信件、照片,为证明自己有一颗忠诚的心,真的是片纸不留顺从地拿出,还以为这样会解除组织误解。想得也太美了。结果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正是因为有这些表忠心的物件,整人者恰好从中找出“蛛丝马迹”,牵强附会地来个上纲上线,让我交代“反动思想”“反党情绪”。说真话是态度不老实,说假话是认识不深刻,弄得我简直进退两难,第一次感受到“革命”的艰难。最后尽管手下留情未定什么分子,却落了个“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结论,你再说什么真话假话都是白搭。理由很简单,自投罗网,心中有“鬼”,不然,干吗上交这些东西呢?得,红心变成了紫心黑心,一气之下,从此不再写日记,即使真的有牢骚想骂街,让它烂熟于心生根发芽,反而倒平安无事天下太平。你说怪不怪。

有了第一次可怕的遭遇,日记倒是未记过,可是信不能不写,朋友赠送照片不能不要,天长日久又积存了一些,满以为不再会有什么大运动。谁知这次来得更凶更猛更残酷,抄家毁物成了革命行动,打人辱人成了高尚理想,这就是美其名曰的“文化大革命”。好在这时我已经不再天真,忠心早已经被教训剥蚀,开始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了,为了阻挡祸水冲进家门,提早便思谋着防范办法。那时我住在单位单身宿舍里,同室的人是个造反派小头头,担心他有一天使坏于我,趁他忙着革命不在的时候,就把照片、信件、书信放在背包里,然后背着上街到处转悠,看见厕所就进去蹲在那里,在别人看来好像是如厕,其实是正在撕毁丢弃东西。这些记录情感的照片信件,就这样被我一点点消灭掉,当时别提多么轻松踏实了。完全让我出乎意外的是,这次的革命居然没有抄我家,更没有谁让我交出“罪证”,然而这些非常珍贵的物件,由于害怕“再来一次”还是消灭了。事后想起来别提多么后悔了。

这些年时兴出版带照片的书,特别是那些有老照片的书,听说在市场上非常抢手畅销。大概读者是想借此唤回往日生活的记忆。我自己也是这些图书的爱好者。只是每次读到这种书的时候,就会有种说不出的苦涩滋味,像雨渗沙滩似的滴滴钳入心底。因此非常羡慕这些书的作者,他们不是个生活安稳的人,要不就是个平日有心的人,当然,首先得是个不曾遭遇政治磨难的人,不然哪能保存下来这么多照片?我最近出版的书《春天的雨秋天晴》 写我前半生的风雨人生,书中用了一些年轻时的老照片,朋友们读后都很意外,说:“你经历了那么多政治运动,几乎哪个运动都有你,你怎么能把那么多照片留下?”说实话,倘若放在我手里一张也留不下,被划成另类发配北大荒劳改时,考虑带着不便放在了父母家,这样才得以比较好地保存下来。

就我个人的情况来说,还有两段特殊的经历,应该留下痕迹却未能留下,一段是北大荒右派劳改情况,一段是内蒙古野外工程队劳动生活。这两段经历之所以未留下来,并非是自己或别人不想留下,没有拍照条件是一方面,更主要的那是苦难的经历,客观上哪能让你留下时代记录。所以在《春天的雨秋天晴》书中,这两段生活也就没有照片,事情只能尽量用文字来讲述。

真的,幸亏我的记忆尚好,还能多少记住那些事,如果记忆完全或部分衰退了,恐怕连这些文字都不会有。因此,在羡慕照片拥有者的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还有记忆,总算没有完全忘却那些往事。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痛苦的,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同样苦恼。经历过的事情就是历史,真实记录下来就是史书,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若要进步若要有个美好未来,就不应该忘记历史拒绝记录。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有记忆真好。真的,幸亏还有记忆。

2004年11月26日

曲笔难画圆

事事圆满称心,这一美好愿望,许多人都在追求;尤其是老年人,在这方面想得更多,表现得尤为强烈。比如,儿女双全,子孙满堂,粮米盈仓,家积万贯,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家风续代,平顺延年……如此等等,就如同一幅幅美丽图画,藏在世世代代人的心室。这些愿望能够实现,就会认为人生圆满,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自己也就是个成功之人。否则总会有遗憾和愧疚之感。

这种凡事求全的思想,一直占据着我们的心灵,以至于看戏剧听故事,总得有个大团圆结局,这才觉得完整和惬意。由于有这样的想法存在,因此在考虑问题时,总是朝好的方面想,万一有点儿不遂心意,就难免有种失落感。假如再和别人比较,人家哪哪比自己强,就越发觉得人生不完满。好像只有什么都如意了,这人生才算得上精彩。

其实人生哪有如此驯服,它又不是一张轻柔的纸,任你随心所欲地折叠。经历过大磨大难的人,经受过生离死别的人,往往会在大彻大悟后懂得,人生更像一支弯曲的笔,你想画个圆圆的圈儿,无论如何上心也不好画成。反不如依照笔的走向,画个别的图案或花样,说不定会更美丽更持久。

我在年轻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希冀生活的美好,祈盼所有事情都顺心,不求人生如何灿烂,但愿结局一定圆满,曾经是我的美好愿望。在折腾的年月被折腾几次,性格的棱角磨平了,美好的理想破灭了,这时才变得比较实际。特别是到了晚年,绝不刻意追求什么,日子反而过得舒心。经历过几十年浮沉起落之后,终于开始明白,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依自身轨道行驶,我们是无法阻挠和改变的,反不如听其自然顺势而为。这也正是许多老年朋友,越活越快乐的原因所在。

古词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就是自然规律,这就是人生真谛,我们理解了就会想通,想通了就会心胸豁达。即使,人生并不那么如意,理想并不那么圆满,总还不至于耿耿于怀,在明知不可为的事情上,老是在纠纠缠缠绕弯子,用无尽苦恼狠狠伤害自己,在并不算长的晚年何苦呢?想想看,值得吗?

人生在世风风雨雨几十年,活得真是不容易啊!到了很少牵累的晚年,实在不应该给自己下绊儿。进入老年以后,我一直信奉和坚守这样一个生活原则:不求事事圆满,但要天天快乐。因为人生道路本来就曲曲折折,你想事事求得圆满总会很难,然而让自己每一天都生活得快乐,这却是可以并且应该做到的,只要你不再心存高远的求全愿望,生活就会是另一幅美丽图画。顺其自然得自在,双眼一睁谋快乐,晚年岂不是更为美好?

2009年6月9日

老来丢三别落四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人生规律。把晚年的时光,即使赞美得无以复加,又如何呢?都无法避免时光流逝。因此,老年人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应该从实际出发,似乎更好。这样反而会使生活多些情趣。比方说记忆力的减退,就是难以逆转的事实,经常“丢三落四”犯糊涂,有的老年朋友很苦恼。其实完全无此必要。依我看,人到了老年就应该有所“丢”有所“不丢” ,有所“落”有所“不落” ,这比什么事情都“清醒”要好。

就说这“丢三落四”吧,倘若能做到“丢三”“不落四” ,或者叫“三忘”“四记” ,说不定晚年的时光,就会真的“无限好” 。

何谓“丢三”呢?

一、丢掉或曰忘掉:年龄。不要数着年龄过日子,按天计划如何快乐,就会常有青春的享受。生日还是可以过,最好不要年年过,过个整数寿就得,何必让人提醒正在变老呢?老年过生日,快乐别人,扫兴自己,并不太可取。

二、丢掉或曰忘掉:工资。金钱是浇花的水,多了容易烂,少了容易旱,不多不少最惬意。不计较工资多少,不比工资高低,再说计较攀比也无用,何必为钱伤害身心呢?苦的日子过了那么多,现在只要不愁吃穿,知足就快乐。

三、丢掉或曰忘掉:怨恨。人生在世几十年,哪能不遇一点儿伤害,更何况经历那么多政治运动。过去了就让它过去,老想着下绊的人,老记着窝心的事,无异于吸毒酗酒,便宜了别人害了自己。反不如快快活活,每天都像过大年。

何谓“别落四”呢?

一、别落或曰记住:双情。老来什么都可以少,唯独亲情和友情,万万不可以缺少。年纪大了最怕寂寞,在家常有亲人来往,在外时有朋友聊天,心灵被情感的露水滋润,生命之树就永远鲜活。

二、别落或曰记住:求知。活到老学到老,未免有些沉重,不要刻意加压。稍微懂点儿新知识,比如手机、电脑、信用卡,起码会使生活方便,这有什么不好呢?至于还学点儿什么,那就要看自己喜欢啦。

三、别落或曰记住:找乐。快乐处处有,全凭自己找。玩牌、下棋、打麻将、跳舞是找乐和,什么也不会玩儿,站在旁边看看,只要自己觉得高兴,同样也是快乐。再有钱没有快乐,生活依然乏味。

四、别落或曰记住:健身。疼爱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呵护好身体。儿女再孝顺不能替生病,经济再宽裕买不来健康。一定要坚持经常活动,玩球、游泳、骑车体力不支,走走路伸伸腰,同样也是锻炼。

总之,“丢三落四”不可怕,关键是“丢”什么、“不落”什么,这点非常重要。丢了晨曦,不落晚霞;丢了烦恼,不落快乐;丢了过去,不落现在;丢了起始,不落过程。人生岂不是同样美好。

2006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