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乐趣而读书
8263300000021

第21章 书卷长留伴一生

[法]安·莫洛亚林衡哲译

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读书——演讲或银幕上的映画,在启发人智上,都不能有读书那样的力量。

只有书卷才能长留,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

我们的文明是我们前代多少世纪以来所积累而成的知识和纪念。我们只要能和前代学人的思想接触的话,我们就可以享受这种累积的文明。唯一能够这样做的,且可使我们变成一个有教养的,就是读书。

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读书——演讲或银幕上的映画,在启发人智上,都不能有读书那样的力量。插图固然是说明一部用文字写出的书最有效的手段,但仍难使我们看到构成整个的意念。

电影,就像说话一样,一下子消逝了,再也不会回到我们的跟前来。只有书卷才能长留,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

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我们有和爱情、友谊、书卷三种东西神交的必要。这三种东西都是很相同的。我们能够爱书——因为书永远是我们忠实的朋友。我甚至想要说,我感觉到看书比写书的人更要机智,更要联盟。一个著者把他所有的最佳的才智,全写入书中去了。在他日常的谈话中也许有闪露异彩的地方,但那是不能持久的,而人和书的神秘性去打交道的事是永远做不完的。

还有,和书卷发生的这种友谊,是可以不招嫉妒地和全世界几百万人共享的。作家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或是麦尔威尔,把远隔如两极一般的人们,奇异地带到一块儿来了。一个日本人,一个俄国人,或是一个美国人对我们原是完全陌生的,而他们和我们却有共同的朋友:《战争与和平》中的娜达莎,《帕尔玛修道院》中的法布里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密考伯。

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经由那个门户,我们便从我们现住的这个窄小的世界中,从那毫无结果的对我们自身的沉思筹划中逃出。一个晚上用来阅读名著对心灵所受的益处,就好像一个假日用来游山玩水对身体所受的益处一样。我们从那些高峰,获得较前更为健壮,我们的肺,我们的心,变得更纯洁清净,无丝毫污垢了。于是,我们装备更为齐全,而得以勇敢地去应付日常生活的平原上所展开的战斗。

书卷是使我们得知过去时代的唯一的方法,又是为理解我们从未进入过的那种社会的关键。洛尔卡的剧本可以使我知道西班牙的精神,比亲身到那个国度去旅行二十次的人还要多。契诃夫和托尔斯泰给我显示出的国魂的某一面,至今还是依旧未变。对西蒙的《回忆录》,把早已死灭的法国的一面,又重新在我心中复活起来,正好像霍桑或马克·吐温的小说,使我得以历历再见到消逝了的美国的一面一样。因为这两个世界——一个是在时间与空间上远离我们的世界,一个是我们现在住着的世界——是如此令人惊奇地相似,使我更加高兴起来。

人们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感动荷马笔下那些君王的那种热情,也跟现代同盟国的那些将军所感到的热情,原无二致。当我在美国堪萨斯市对一群学生讲演普鲁斯特的进修,那些中西部农民的子弟,便看出法国的人物和他们自己很相类似。“毕竟,只有一个族类——那就是人类。”即便是伟大的人物,并不是本质上跟我们有何不同,而只是程度上有点差别罢了,那就是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平使得我们大家都极感兴趣的原因。

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理由之一,是想要超越我们的生活,了解别人的生活。但单是这一点并不是我们读书得到快乐的理由。在日常生活上,我们因为转入了现在正发生的个别事件的旋涡中,所以当局者迷,就不能把事情看明白,又还过于受到我们自身感情的支配,就不能适当地体味出感情来。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值得狄更斯或巴尔扎克去写一部小说,但是我们从那种经验上,并没有获得一点快乐,反而受到许多痛苦。一个作家的任务,就是要给我们一幅人生真实的写照,但为要使我们不发生恐怖,不转入旋涡,而又能从容来欣赏它,所以只好客观地来加以描写。

读一部伟大的小说或传记的人,不啻是过着一种冒险的生活,但又不妨害他心灵的和平,桑塔耶那说得好,艺术显示在我们眼前的,是我们在行动中所找不到的东西,是生命与和平的结合。阅读历史是有益于我们心灵的健康的;它教我们节制和窠臼,指示我们那产生内战和世界大战的可怕的争端,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些早已成为陈迹的口角罢了。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历史提示着人类的命运在危险中一类的问题,而不断地向前迈进。如果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说的什么,我们又怎么能够下决心,又怎么能够支持那合理的事,反对那犯罪的愚行呢?

历史所载的真实的事,在政治经济上,在科学和工党的各部门上,也都会是真实的。五十年来,人类的知识经历了大的变革。谁会去把这些人们的生活的幸福所赖的变化向他们说明呢?

谁会帮助他们和最新的发现并肩前进,而又可完成他们的日常工作呢?那就是书卷,只有书卷。

文明创造出新的需要。今天的人类早已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比他自己更为强权者手下的工具。他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想要知道,想要学习。在过去,只有一位哲人或是一位诗人才能说:

“我是一个人,只要是与人有关事情,都是适合于我的。”今天人人都希望能说这句话,因为现代的人知道对他们完全陌生的远方外国人的命运,也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命运,又因为现代人变得更为敏感,在世界的另一端所犯的罪行,他们也会受到感动。

最后,由于能量的充分供给,机械所造成的进步,我们的文明,不管我们要不要,愈来愈变成一种闲暇的文明了。我们看到劳动时间的缩短,人类劳动的减轻,也只有感谢的份儿。虽然如此,结果是太多的闲暇也会发生危险的,除非把趣味的兴趣同时加以扩大。

运动、游戏、大众娱乐和电视当然有助于人们的消遣,不过他们能够那样去做的时候,常为我们大量的准备所限制,在任何情况之下,或为万物之灵的人,单做一个旁观者,很快就感到厌倦了。

赫胥黎说过:“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享受的,就是这种由别人的生活而使之丰富的充实的人生。别的大量沟通思想的媒介——电影、电视、收音机、留声机——都将采取新的形式,普及各方,来帮助人类分享艺术的喜悦。可是这些东西没有一件能有读书那样深刻而持久的效果,没有一件能带给我们如读书那样广泛的感情和知识。

作者简介

安·莫洛亚(1885—1967),法国传记文学作家。代表作有《雪莱传》、《伏尔泰传》、《雨果传》等。

心香一瓣

在今天这个电子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纸质媒介的未来命运引起了部分人的担忧。图书销量的下降,图书市场的不景气,都使得“图书消亡论”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图书会不会走向消亡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认识到:书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而是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打开书卷的阅读体验,至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人们割舍不下的。

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人们的求知欲更方便地得到满足,但新的媒介却不是能轻而易举地取代既有媒介地位的。一卷在手、畅游书海、对话古今中外智囊的情感体验,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书籍依旧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