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屡屡创造的奇迹,夏伟量并不在意,他说当年奔走在苏北的时候,他的愿望是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不用再步行;后来他的愿望是拥有自己的事业,有一个自己的根;现在,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接下来他的愿望是让更多的人在仕德伟学得更多、活得有尊严,让仕德伟的每一款产品都能给客户带来最大的效益和快乐。夏伟量说,财富不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如今的他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他正在努力探寻现代企业下一步的发展之路,并试图把中、西方优秀的管理经验融为一体,向世界一流的企业迈进。他本人也将继续在学习音乐、文学等艺术的过程中享受人生乐趣,时刻品味和享受现在的生活。把手头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这就是夏伟量对事业的完美追求。
何为企业家精神?您认为仕德伟夏伟量董事长企业家精神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您有什么启示?
案例9.8
标哥的“裸捐”
陈光标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标哥”,这位得到过温家宝总理高度赞扬的企业家,曾连续5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并两度获得“中国首善”称号,2008年12月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2009年9月,光荣当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他积极推动慈善公益理念的传播,提出“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投身慈善,乐在其中”,“财富如水,应该学会分享”等慈善观念,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标志性人物。
1.道德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中华儿女无法忘记。人们同样无法忘记,在天灾降临之后仅2个小时,一个企业家结束了正在召开的董事会,当即调集60台大型机械组成救援车队,向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四川灾区进发,并在地震发生30多个小时之后抵达地震灾区。
2008年5月23日,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握住了一位中年汉子的手。总理对他说:“你是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我向你致敬。”
他就是陈光标。这位年轻的慈善家,仅2007年一年捐出的款项数额就超过了1亿元。十多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12.36亿元,被资助人数达60多万人。
十多年来,累计12.36亿元的款物捐赠,对于一个“不是中国首富,连江苏首富都算不上”的南京企业家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是什么力量让陈光标如此痴迷于慈善,又如此醉心于宣扬慈善精神?“是道德的力量”陈光标说。陈光标似乎是一夜之间出名的。2007年,曾经有人在百度搜索“陈光标”这个名字,结果仅有573条。而到了2009年9月,这个名字在百度搜索中的结果是24.3万条,较两年前飙升了400多倍。
让陈光标“突然出名”的,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着由60台吊车、推土车、挖土机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车队,从苏、皖两省向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四川灾区进发。通往北川的盘山公路被巨石阻挡,推土机推不动,陈光标就指挥炮头机用铁臂把石头砸小、推开。余震不断,山石滚落,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陈光标和他的救援队员,面对的是近在咫尺的生命危险。“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提前一分钟打通北川道路,就能多救出一个生命!”陈光标向机械操作手们喊话。
2008年5月15日清晨6点,陈光标带领救援队车辆抵达北川县城,成为首支抵达地震灾区的民间机械化救灾队伍。面对已被夷为平地的北川中学,陈光标痛哭失声。擦干眼泪,他和员工们一起进入废墟救人。陈光标先后从北川中学的废墟中救出14名学生,抱出了208具遇难者的遗体。他从废墟中捡起一本本课本,拍去上面的灰尘,轻轻地挨个儿盖在每一位遇难孩子的脸上。千万元现金捐款、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8000个书包……陈光标的捐款捐物源源不断涌向四川灾区。他的事迹不胫而走。一位佚名作者撰写的诗《一个北川女孩对陈光标最后的话》感动了无数网友:
我在北川长大
不知道江苏在哪
抱在你温暖的手里
我才知道江苏四川是一家
轻轻地将我放下
谢谢你将我的课本盖上我的脸颊
让它陪伴我走过我永不递增的年华
我会永远记住一个来自江苏的最美企业家
2.中国首善
其实,在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援之前,陈光标已经是“中国首善”了。2008年4月26日,在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上,陈光标以上亿元的年度捐赠获得“中国首善”称号。当时,他累计捐款捐物已达7亿元,先后资助20多万人。在随后的地震捐款中,陈光标更是慷慨解囊,截至2009年上半年,他的慈善捐助总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
让人惊叹的捐款金额,在陈光标看来,并不庞大,“我做了十多年企业,做了十多年慈善,累积起来,不算多。”陈光标祖籍安徽,在江苏泗洪长大,年轻时在南京求学、创业。
1998年,陈光标第一年开公司,赚了20万元,他就拿出3万元帮助一个9岁的白血病女孩。如今,这个女孩已经上了安徽工业大学。
1999年,他赚了60万元,拿出28万元为家乡修了一条4.7公里的乡村公路。
2005年,看到青海玉树的孩子坐在地上、垫在腿上写字,房子漏雨,陈光标一口气捐了46所希望小学。
2009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陈光标又将6000台电脑、10辆崭新的依维柯公务车、1000万元现金……总值约3300万元的款物捐赠给地震灾区。
2010年西南五省区市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陈光标于2010年3月28日,在昆明向西南干旱灾区捐赠5300吨饮用水,价值1300万元;同时还组织了21支打井队,要在灾区打200口井,以帮助灾区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4月3日晚,他又通过“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晚会向干旱灾区再捐赠1200万元现金。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特大地震发生当天,陈光标就在西宁购买了21台吊机、推土机、挖掘机等救援设备,抵达玉树开展救援行动。陈光标组织的江苏黄埔抗震救灾民兵连也在地震废墟中成功解救出11名幸存者。陈光标是玉树的荣誉州民,他于2006年开始向玉树捐资助学。几年来,他陆续在玉树捐建的光彩小学,解决了4200名少数民族孩子的入学,此外还捐赠了1500台教学电脑、3万套校服、8000个书包。4月20日晚,“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举行,陈光标又以个人名义捐款1000万元。“生活在人们尊重里的慈善家,比孤独僵死在存折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我一定要做中国慈善的第一名。而且,我现在每个月赚了利润不捐款,心里面难过,捐款上瘾了。”
陈光标如是说。
而这个“第一名”的影响力,甚至超出了陈光标的预想。很多企业家朋友看到他,都说:“你经常捐款,我们不捐都不好意思了。”陈光标“出名”以后,在成都逛老街时,一个开火锅店的老板娘拉住他说,“你是那个标哥吧?”
陈光标说“是。”老板娘说:“我在央视看到一个访谈,知道你的善举,我们全家感动得流泪。本来我们商量只打算捐1万块钱,看到你这个举动以后,捐了20万元。”
“这就是‘首善’的影响力。”陈光标说,“一个人做慈善,力量毕竟有限,我就是想带动一大批企业家做慈善。”
3.财富如水许多人第一次见到陈光标,都会提两个同样的问题:你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怎么能挣到这么多钱?你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捐出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陈光标总是哈哈一笑:“我就是做循环经济的,城市垃圾回收处理,还有房屋拆迁。”
最初,陈光标从事的是医疗器械销售,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收购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他涉足企业厂房、大型建筑的拆迁,并发现其中蕴藏着“金矿”。
拆下来的废旧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车胎可以做塑胶跑道……这一循环经济模式,让陈光标发现了财富之门,他很快将业务转移到旧电器、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废旧设施回收利用上。
这一看似不起眼的行当,却由于陈光标致力于走高科技、环保路线而利润丰厚,国内大型企业拆迁,甚至香港一座大桥的拆迁,都找到了他。
“废旧物品尚可回收利用,回报社会,我在这个行业赚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能回报社会?”讲完他的财富人生,陈光标用反问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在更多的场合,陈光标都会用“财富如水”的理论来阐述自己的慈善观与财富观。“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他是一位自认为获得了太多社会回报的企业家,陈光标要用自己如河水般丰沛的财富,来反哺社会。
陈光标的捐款数字,总是让人惊叹。而初识者对于他,总有着提不尽的问题。
年复一年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捐款,大量时间花在做慈善、宣传慈善上,企业能撑得下去吗?
“我的企业现状可以替我回答。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慈善,结果是什么?不是我的企业亏损了,而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他不厌其烦地表明他在许多场合都要宣扬的理论:行善不亏。
“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了的。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我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
捐赠的数额一年比一年多。陈光标认为,这就说明,做慈善不但不影响企业发展,反而能促进企业发展,回报社会越多,社会对自己和企业的回报也越多。
这是陈光标最为得意的慈善和财富哲学。“慈善给我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为公司争取了大量订单。”陈光标说,“一家致力于做慈善的企业,肯定不是一家坏的企业,肯定是值得合作的企业。”陈光标越来越觉得,慈善与企业发展,也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关系。企业发展了,可以参与慈善;慈善做多了,又可以支持企业发展。
行善不亏,陈光标希望更多中国企业家能明白这个道理。陈光标获得2008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时,颁奖词如此评价:“他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