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史玉柱的坎
8082500000020

第20章 性格坎:老虎型性格引发多重危机(1)

史玉柱绝对是当今中国商界最具争议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史玉柱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迅速腾飞,少年得志的他似乎有些不能控制自己,极其自信,个性鲜明,极度膨胀。然后因巨人大厦而迅速坠落,成为了“中国首负”。

有人评价说,史玉柱属于典型的老虎型性格,具有三个最典型的特征:权力导向、目标导向、重实质性报酬。这样的人对目标有着天然的执著,在任何时候,都以目标为出发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具有坚强的控制力,原则就是“按我说的去做”。

史玉柱在巨人集团是说一不二的领袖,几乎所有策略都是他拍板敲定,其他人要做的,就是绝对执行。在巨人创造的财富奇迹的影响下,没人敢质疑史玉柱的决策,他变得越发强硬,这也就导致了他剑走偏锋后接踵而至的危机。

第二十九道坎

“家长式管理”引发多重危机

史玉柱用家长做派在巨人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然而这种家长式管理让史玉柱没有机会获得外界的建议和意见,他大权独揽,强硬的性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决策会议上,员工们也都习惯了他这种家长式管理。然而,绝对服从的背后,重重危机正在吞噬着巨人集团。

坎里那些事儿

在巨人史玉柱是绝对的领袖,无论是在公司业务上还是整体的策略上,基本上都是史玉柱一个人在拍板决定。而巨人公司内的员工要做好的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执行。史玉柱对于员工的执行力要求特别高,公司内的奖惩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升迁标准也是直接与员工的业务,也就是执行力挂钩的。由此,巨人的员工从高层的部门经理到底层的业务员都养成了“低头办事,少说多做”的工作模式。

巨人内部的会议很多是出了名的,可以说在巨人天天开会绝对不是开玩笑。但这个会议却并不是商讨会的类型,而是史玉柱一人的指示会,在公司的会议上,总是史玉柱在下达指标、命令。基本上是“指哪儿打哪儿”,史玉柱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家长做派尽显无遗。渐渐地,巨人的员工变成了只听史玉柱一人的话。史玉柱说的话没有人质疑,而且在巨人创造的种种神话之下,也没有人会怀疑史玉柱的决策。

所以,在巨人的这种氛围之下,史玉柱处于企业内部管理最核心、最正确的位置。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史玉柱异想天开地要为巨人建设高达72层的中国第一高楼巨人大厦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当史玉柱大把地将保健品的资金抽往巨人大厦的建设工程当中去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当史玉柱研制新一代多媒体教育软件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当史玉柱决心要打电脑、保健品、医药三大战役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当史玉柱启动“巨人健康大行动”大把大把地打出各种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当史玉柱为巨人集团制订了不切实际的“百亿计划”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当史玉柱制订的“三级火箭”要起航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当史玉柱决定背水一战打“巨不肥”战役翻身仗的时候,没有人质疑……

史玉柱成功地让自己成了公司唯一的权威,但是,很快他也尝到了其中的苦果。完全照着自己的感觉和性子办事,史玉柱确实也能靠着自己的直觉有所斩获。可是一个人是不能长期独立支撑一个庞大的企业发展的。缺乏不同声音的巨人也就这样被处在狂热之中的史玉柱带入了深渊。

陷入危机之中的史玉柱反复问着自己:我究竟错在哪里?在巨人濒临倒塌之际,史玉柱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久久不能入睡,无数次地扪心自问,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但是他依然怕自己反思得不够彻底,因此,他特意找出全国报纸上骂他的文章一篇篇地读,骂得越狠的越要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

但就是这样,他依然觉得对自己的缺点认识不够,所以他想到了应该召开一次“批斗自己”的大会,让身边的员工与战友,敞开心扉地指出自己的不足。虽然史玉柱知道这样的做法为时已晚,但是他不希望巨人集团死得不明不白,不希望自己失败得不明不白,他想通过这样的努力寻找到失败的原因。

史玉柱的战术

“内部批斗”“泰山批斗”齐上阵

史玉柱首先召开“内部批斗”大会。他把全国的分公司经理召集到黄山脚下的北大门的一个招待所里面,在那里闭门开“批斗会”。在那个小小的招待所当中,史玉柱一连召开了三天三夜的“批斗会”。在这三天三夜的“批斗会”上,巨人的众多分公司的经理也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责甚至骂史玉柱。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而现在,史玉柱却虚心地接受这些言辞激烈的指责,就为了找出自己的错误,然后要想办法救活巨人。

为了彻底找出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失误,史玉柱还将“批斗会”开到了泰山产业研究院。泰山产业研究院,是一个成立于1994年的企业家沙龙。史玉柱之所以后来能够再次发迹,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这一次在泰山产业研究院的“批斗会”当中得到了高人指点与贵人相助。类似于马云一手创建的“西湖论剑”,“泰山”每年都会召开一次例会,商讨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也一并提供各种交流合作的机会。尽管“泰山”的名气和声势不如一向善于造势的马云的“西湖论剑”,但是“泰山”所集聚的人脉和场面却是“西湖论剑”所不能比拟的。因为相比较而言,“泰山”没有行业的限制,它留有更多的成功民营企业家的身影,比如“IT教父”柳传志、资本运作高手段永基、房地产风云人物冯仑,等等。

作为“泰山”的发起人之一,曾经风光无限的巨人还承办了第二届的年会。而这一次,也就是1996年在“泰山”举行的活动当中,讨论的主题也正是谈巨人的企业经营。这一次讨论相当于给史玉柱开了批斗大会,史玉柱也在此次大会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看到了企业前进的方向。

可以说,“内部批斗会”以及泰山产业研究院上针对巨人的批评虽然为时已晚,没有办法对已经倒下的巨人进行急救,但是不可否认,它为新巨人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史玉柱最悔恨的大概就是这场“批斗会”开得太晚了吧!深陷危机中的巨人就这样被媒体压得翻不了身了。

重新认识自己,为再次起程积蓄力量

在巨人集团出现危机后,史玉柱意识到了自己决策上的失误,为此,他还召集了一些员工开会,听取他们批评的意见,并希望能从中找到挽救巨人集团的办法。可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巨人还是没能借此机会爬起来。

在会议中没能找到起死回生的办法后,史玉柱果断地放弃了巨人大厦。巨人集团本来已经是一个成长起来的“巨人”了,但却硬生生地被另一个“巨人”——巨人大厦给耗死了。而为此耗费资金的巨人集团理应及时放弃巨人大厦,重新收拢资金,重新将重心放在产品研发、市场业绩推广上,而不是投入更多的资金试图激活已经处于死亡边缘的巨人大厦。虽然“批斗会”没能救活巨人,但是却让史玉柱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看清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而这些不足正是他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比如自己的冒进、轻狂、盲目、违背客观规律,等等。同时,史玉柱在“泰山会议”上得到的提高和帮助也是其后来东山再起的重要资本。

坎外真经

批评与总结是进步的阶梯

史玉柱在巨人风雨飘摇之时召开内部“批斗会”和“泰山会议”,虽然对他今后发展很有帮助,但是对即将倒下的巨人集团和巨人大厦却是于事无补。试想,如果史玉柱早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早些开展自我批评与听取和采纳他人的意见,也许结局不至于这般悲惨。

只有不断进行自我批评,并善于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才能使企业内部所隐匿的“窟窿”和“裂缝”细心地“织就”与“缝补”,企业管理才能稳步地长效运行,企业才能迅猛发展。

古人云:“骄兵必败。”就是说无论多么有能力的伟人或干部都必须在一次次历史事件的得失考察中,总结不足和欠缺,做出深刻的自我批评,以在下一次挑战中改正缺点,从而获得意料之外的良好收益。应该说,反省自己也会为突破瓶颈打下坚实的基础。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史玉柱在当时,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私营企业家的典范,心高气傲的他根本听不进任何不同的建议,更别提开“批斗会”了。但是到了巨人濒临破产的危急关头,史玉柱却是天天开“批斗会”,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可是我们不得不说病重再求医,那可是难以治好的。

领导者在制订计划、部署工作时,不能只是单方面地发号施令,而应当广开言路,博采众议。要多听底层的呼声,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不能只用自己一个人的眼睛,也不能只用自己一个人的耳朵或者头脑,我们应该善用大家的智慧,博采众家之长。靠大家的眼睛帮我们看,我们就会看到更多的东西;靠大家的耳朵和头脑,我们就能够听到更多、想得更多。

给自己一次机会,叩问心灵

从创业之初的艰辛,到事业初见规模的喜悦,再到巨人步入巅峰的忙碌,直至巨人滑向深渊的焦虑与无奈……史玉柱一路走来,一路忙碌,行色匆匆。史玉柱太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思考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了。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应该时刻不忘检讨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盈亏情形。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巨人的此次劫难也许是史玉柱一个反省自己的契机。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但同时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犯错很常见,关键是要勇于改过。深陷危机的史玉柱开始叩问自己的心灵,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史玉柱给了自己一次机会,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机会。

第三十道坎

扬言还债,反遭外界质疑

在巨人集团无力回天导致负债累累,可能面临破产的情况下,史玉柱信誓旦旦地许下承诺:“即使巨人破产,我一个人也还老百姓这个钱。”不过这个承诺不但没有安抚债主,反而让巨人加速灭亡。几年之后,史玉柱强势回归,他诚实守信地兑现当年的诺言,但却惹来外界的一片质疑声,说史玉柱是借还钱一事进行炒作,其实没有那个能力偿还,史玉柱就是一个大骗子,这让史玉柱的名声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对他的再次崛起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坎里那些事儿

当年,在巨人集团因为资金问题濒临破产的关头,焦头烂额的史玉柱不断地作出一定还钱的承诺,并向那些上门讨债的债主说:“即使巨人破产了,我一个人也要还老百姓这个钱。”不过,史玉柱这样的承诺并没有安定前来讨债的债主们的心,反而让他们更加觉得巨人即将破产。也正是如此,巨人处境更加艰难了。

面对债务危机,史玉柱选择以承诺的方式来安定债主们的心。有一点“病急乱投医”的做法,承诺只有在人的信誉有保障的时候才能使人信服。而当时史玉柱的处境明显很不利,讨债的人对他充满了怀疑,所以史玉柱的承诺对他们起不到什么作用。

而这个承诺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史玉柱背上了负债的思想包袱。

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因为这是千年一遇的“千禧之年”,同时也是史玉柱人生的转折点,是他再次崛起的年份。从1998年史玉柱开始做脑白金,1999年在上海注册了健特公司,仅仅凭着向别人借来的50万元启动资金,史玉柱将脑白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做到了全国,2000年更是使得脑白金回款达到2.5亿元。

凭借着脑白金,史玉柱强势崛起,再次成为公众眼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就在这时,史玉柱却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事情——为巨人还债。也正是这个还钱的举动,使得史玉柱成功当选2001年中央电视台评选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又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欠债还钱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这事儿出在中国,尤其是出在中国的名人身上就变味了。史玉柱还钱的举动好像不是他信守承诺的表现,而是为自己立牌坊的行为,为的是让媒体炒自己的新闻。

史玉柱还钱的消息一出,立即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史玉柱计划在2001年2月底解决完所有的债务问题,轻装上阵地开始自己的新事业。单从人格上讲,史玉柱还是可爱的。然而,让他心里发堵的是,外界不相信史玉柱说的“即使巨人破产,我个人也要还老百姓这个钱”的承诺, 还猜测史玉柱还债到底是基于法律义务还是道德良知,抑或是一场商业炒作?

还债仅仅是史玉柱刚刚出炉的一个计划而已,就已经被各家媒体炒成了这样。姑且不论史玉柱放言还钱的真正动机以及实施进程如何,单单外界这样的质疑就已经够让人伤脑筋了。摆在史玉柱面前的是,要如何让外界相信他,相信他之前不是在“开空头支票”,相信他还钱是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相信他是要重塑自己的形象。

史玉柱的战术

史玉柱在沉寂几年之后,为了实现自己当年还钱的承诺,又出现在公众面前。然而,这一次还钱却遭到质疑,外界纷纷指责史玉柱是为了自己下一步创业做的一次商业炒作。在公信力面前,史玉柱就成了一个大骗子。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史玉柱采取了一些解决办法。

不断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动机

如果将巨人事件作为一个法人事件来看待,对一个商人来讲,史玉柱应该可以不还这笔钱的,他可以破产,可以清盘,那么债务和史玉柱本人没有关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一些媒体认为史玉柱的还钱之举怀有强烈的商业目的。但史玉柱坚持说“作为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家,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是我的错就要敢于承担”。他不断向外界表明,自己还钱是为了兑现当年对债主们的承诺,是一种良知的驱使,不带有任何的商业目的,只是基于“欠债还钱”这最简单的社会道德。渐渐地,人们开始理解史玉柱,并表达对史玉柱的敬意。后来的一切都表明史玉柱是一个真正敢于担当,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向外界展示钱的来源

2001年,在还钱后,有媒体曾向史玉柱发问,还老百姓的这1.5亿元的钱具体是从哪里来的,史玉柱也没有保留,他坦率地说:“4000万元是向上海像谷集团吕抬涛借的,1.1亿元是上海健特公司做脑白金的利润。”上海健特公司一下子支出这笔钱,应该承认目前资金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