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8039500000055

第55章 天疱疮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李林《实用中医皮肤病学》制定。

(1)松弛性大疱:好发于易受摩擦的部位,如前胸、躯干以及头皮、颈、腋窝、腹股沟处,或软腭、硬腭、咽旁易受摩擦处。

(2)水疱壁薄易破,出现不规则的糜烂面;新鲜的糜烂面无炎症,不出血或少量出血,假膜少。

(3)尼氏征阳性。

2.西医诊断:参照赵辩《临床皮肤病学》制定。

(1)松弛性大疱:好发于易受摩擦的部位,如前胸、躯干以及头皮、颈、腋窝、腹股沟处,或软腭、硬腭、咽旁易受摩擦处。

(2)水疱壁薄易破,出现不规则的糜烂面;新鲜的糜烂面无炎症,不出血或少量出血,假膜少。

(3)尼氏征阳性。

(4)病理表现:上皮内棘细胞层松解和上皮内疱(或裂隙)为特征。

(5)细胞学检查可见典型的棘层松解细胞,该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深,胞浆较少,又名天疱疮细胞。

(6)直接免疫荧光法能定位显示棘细胞层间的抗细胞粘接物质的抗体;免疫荧光间接法可检测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基底细胞的细胞浆内、棘细胞层的细胞间质以及棘细胞内的循环抗体价为1:50时即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

1.热毒炽盛证

主症:起病急,全身迅速出现水疱,小如豌豆,大如蚕豆或鸡蛋大小,疱壁松弛易破。疱液澄清或有渗血。高热,寒战,神疲乏力。舌红赤或红绛,苔黄腻、脉弦数。

2.心火炽盛证

主症:口腔突然发生水疱,破溃糜烂,继而全身迅速出现水疱,小如豌豆,大如蚕豆或鸡蛋大小,疱壁松弛易破。口腔疼,高热,寒战,烦躁不安。舌红赤或红绛,苔黄腻、脉弦数。

3.湿热蕴结证

主症: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4.脾虚湿蕴证

主症: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5.气阴两伤证

主症: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推荐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主要成分: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生米仁、茯苓皮、冬瓜皮、泽泻、舌蛇草。

加减:高热不退,加犀角粉;大便干燥,加大黄。

中成药:犀角地黄丸。

2.心火炽盛证

治法:清心泻火,清脾除湿。

推荐方药:清脾除湿饮加减。主要成分: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心。

加减:高热者,加生玳瑁、生石膏;心火炽盛者,加莲子心、黄连;口腔糜烂者,加金莲花、金雀花;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中成药:牛黄清心丸。

3.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成分: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泽泻、当归、车前子、木通、甘草。

加减:若心火炽,口舌糜烂,心烦,尿赤,糜烂红肿,加木通、生甘草、淡竹叶等;若水泡、糜烂,渗出粘液水有臭味,加萆薢、泽泻、鱼腥草等;若有覃状、乳头状增生或结厚痂,加半枝莲、半边莲、蜂房、白花蛇舌草、土鳖虫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4.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米仁、砂仁、扁豆、山药、黄连、黄芩、泽泻。

加减:若伴胸闷腹胀,加藿香、佩兰、法夏、九香虫等;若体质虚弱加生黄芪、太子参、灵芝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

5.气阴两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毒。

推荐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主要成分:南北沙参、石斛、玄党、玉竹、党参、生黄芪、当归、丹参、鸡血藤、秦花。

加减:若有低热虚火证,加知母、地骨皮、青蒿、鳖甲等;若色素沉着,气血瘀滞,加茜草、丹参、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等;若乏力,肢软,易出汗,水泡事发时消,加芡实、金樱子、龙骨、灵芝等。

中成药:生脉饮。

(二)中医非药物治疗

1.皮疹泛发,糜烂面积比较大,渗液较多者,可用金银花、地榆、苦参、九里明、黄柏各120克,煎水作温水药浴。

2.渗液减少后或原来渗液不多者,可外涂青黛散油或黄连素锌氧油。

3.渗液很少或基本无渗液者,可外扑石珍散。

4.大面积糜烂者,有条件宜采用暴露疗法。其方法是:小心清洁皮损后,将患者暴露于空气清洁的隔离室的无菌床上,保持室温在25—28%,并可在皮损上用药,医护人员必须注意无菌操作。

5.口腔糜烂者,可用银花、甘草水含漱,再用西瓜霜、喉风散或青黛散外扑。

(三)其他疗法

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疗法。补充蛋白质食物及多种维生素,注意血容量、每日出入液量及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输血浆或鲜血。注意口腔和外阴卫生,防止细菌和真菌感染。

2.局部治疗

加强保暖及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1:2000黄连素对糜烂面进行湿覆。对增殖性损害病例,还应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用1:8000高锰酸钾液或1:5000新洁尔灭清洗病灶,糜烂面外擦0.1%雷佛奴尔锌氧油或10%紫草油。口腔粘膜损害病例宜进软食,可用3%硼酸液漱口。较大水疱者,可以抽去疱液。

3.全身治疗

(1)皮质类固醇:首选强的松,用量每日1—1.5mg/kg。皮损占体表面积小于10%、30%左右和大于50%分为轻、中、重患者,首剂量分别给予40、60、80mg/kg。如果用药3—7天内仍不断有新疱出现,皮肤松解明显则应在首剂量基础上增加50%直至病情得到控制。皮损消退2周后开始缓慢有规律减药。

(2)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口服大剂量激素仍不能控制病情而又不宜继续加量的患者。常用硫唑嘌呤100mg/d,环磷酰胺50—100mg/d和氨甲碟呤,每7—10天肌注10mg。顽固难治性病例可用环孢素治疗。

(3)雷公藤多甙:与激素配合可以减少其用量,一般每日40—60mg。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评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无新起水疱、创面全部愈合、服用小剂量激素维持;

好转:病情基本控制,50%以上创面愈合,偶有新起水疱;

未愈:病情未控制,仍不断有新起水疱。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治愈:无新起水疱、创面全部愈合、服用小剂量激素维持;

好转:病情基本控制,50%以上创面愈合,偶有新起水疱;

未愈:病情未控制,仍不断有新起水疱。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以水泡消退程度及激素服用剂量计算。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1)创面的愈合时间。以全部创面愈合为标准,记录愈合时间。

(2)止痛效果评价标准。根据用药后疼痛缓解程度,分为5个级别:优:用药10分钟内创面疼痛缓解;良:用药10分钟内疼痛减轻,30分钟内缓解;中:用药30分钟内创面疼痛减轻,不需要药物止痛;差:用药30分钟内创面疼痛无减轻,需要药物止痛;极差:用药后创面疼痛加剧,需要药物止痛。

(3)感染发生率:主要观察并记录创面有无感染的征象,如创面及创面周围是否有红肿,痂下有无积脓,肉芽创面老化、苍白、脓性分泌物增多。

(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监测指标包括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以及有无皮疹和其他过敏反应等。

(整理: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