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081

第81章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1]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2]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3]

【注释】[1]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2]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衣冠:指王公贵族。[3]三山: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汇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4]浮云:陆贾《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鉴赏】这是一首作者第一次来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时所作的。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作者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所以天宝六载(747)作者到达金陵,登临凤凰台时,用崔颢诗的韵写下了这首诗。此诗虽不及崔颢的黄鹤楼诗那么著名,但其颔联、颈联亦为千古名句。

金陵为六朝古都。李白写登台所见,赞美长江两岸的壮美风光,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和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历史兴衰之叹,引出对浮云遮蔽日月,国事日非的忧虑。全诗将社会与自然,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首联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写意,点明题目。“凤去台空”象征六朝繁华已成过眼烟云,一去不复返了,而今只有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作者着意突出人事之“变”,与自然界的永恒形成鲜明的对比。颔联便是人事巨变的具体化。诗人借事抒情:昔日吴国巍峨的宫殿,葱郁的园圃,已是一片荒芜;东晋声势显赫、炙手可热的世家贵族也已进入坟墓,成了一抔黄土。言外之意是说沉缅于豪奢生活的帝王,热衷于权势利禄的豪门,得意一时,不过是历史上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颈联承“江自流”而来,由凭吊历史遗迹而转向欣赏自然,借景抒情写意:三山矗立,被云遮雾挡,时隐时现,仅见似乎失落在天际的山尖;白鹭洲清晰可见,卧于长江之中,将江水分为两道。这两句写景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亘古长存的自然景色,观照着历史的兴衰、人事的更迭。由此作者想到现实,感叹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使人不能见到长安,因而内心沉痛忧郁。尾联运用象征手法抒情,以浮云蔽日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所包围,贤能之士报国无门,表达对时事的忧虑。以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之意,抒发壮志难酬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