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302

第302章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元好

问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1],偏趁凉多[2]。海榴初绽[3],妖艳喷香罗[4]。老燕携雏弄语[5],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6],打遍新荷。人生有几[7],念良辰美景[8],一梦初过[9]。穷通前定[10],何用苦张罗[B11]。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B12]。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B13]。

【注释】[1]水阁:建在池塘中的亭阁。[2]趁:通“乘”。趁凉,犹今言纳凉。[3]海榴:即石榴,又名海石榴。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诗:“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王琦注引《太平广记》:“新罗多海红并海石榴。”[4]香罗:溢着香气的绫罗。此处指海石榴火红色的花朵盛开一片,如同一段泛着香气的绫罗。[5]弄语:弄,当作“哢”,乌鸣声。[6]珍珠:喻雨滴。糁(sǎn伞):散落的样子。[7]人生有几:言人生苦短。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8]良辰美景: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9]一梦:据唐沈既济《枕中记》载,有卢生在邸舍中遇道人吕翁,自叹贫困。吕翁将一青瓷枕交给卢生,卢生于梦中历尽荣华富贵,然而一觉醒采,主人烧的黄梁饭还没有熟。后因以此喻人生富贵终归虚幻。[10]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篇:“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署风雨之序矣。”[B11]张罗:奔走乞求。[B12]浅酌低歌:斟着酒,低声唱,形容悠然自得的消闲之态。宋陶谷《清异录·释族》:“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B13]“任他”二句:谓太阳和月亮如穿梭般来去,形容时光过得很快。《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

【鉴赏】作者(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令山忻州市)人。少从学于郝天挺,金宣宗兴定问登进士第。历南阳、内乡令、左司都事员外郎。天兴初,入为知制诰。金亡不仕元世祖曾闻其名,欲以馆阁处之,未及用而卒。所著有《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是金、元之际最著名的文学家。《骤雨打新荷》原本不是曲牌名,只是由于此曲出后,人们对“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三句称赏备至,遂更其曲为《骤雨打新荷》,它原来的曲名叫《小圣乐》。

本首曲子的含意在于哀叹人生无常,劝人及时行乐,情绪低沉而消极,然而它恰恰是相当一部分士大夫内心的真实写照,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原为金臣,金灭入元,成为金遗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亡国奴,这种滋味人们一想即知。在蒙古贵族的政治高压下,他还能做什么呢?“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是他唯一能够排遣苦闷的选择。本首曲子看上去像词。词与曲原本都是用于演唱的歌词,所以有些曲子与词形式上区别并不明显。作者本身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文人,所以遣词用语以雅为主,不像我们印象中的散曲那样通俗化和口语化。正是由于这一点,这首曲子在元散曲中就有了它独特的地位。上片连用“绿叶”、“池塘”、“海榴”、“老燕携雏”、“高柳鸣蝉”以及雨打新荷等景物,渲染春色的浓重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反映出作者热爱人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这些景致以白描和铺叙为主,用语不浓不艳,恰到好处。下片入题便是“人生有几”的浩然长叹,乍一看让人感到突兀难解,这就造成一种悬念,引领读者往下看。“良辰美景”固然可爱,但在入的主观里,它却像梦幻一样转瞬即逝;困顿通达对士子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作者以“前定”二字为它作了具有点晴意义的注脚,正是这“穷通前定”,才使他感叹“人生有几”,才使他断然决定以“命友邀宾玩赏”来度过余生。这种破落之情,与上片欣欣向荣的自然生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强烈的对比,反衬出作者所求的“酩酊”,是出于何等的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