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265

第265章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1],卷轻浪、沉沉千里[2]。桥上酸风射眸子[3],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4],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5]?

【注释】[1]叶下:叶落。[2]沉沉:形容流水渺远不尽的样子。[3]酸风射眸子:冷风刺眼。李贺诗:“东关酸风射眸子。”[4]寒窗底:寒窗里。[5]萧娘:女子的泛称。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鉴赏】本词通过对秋开的景色的描述抒发思家怀人之情感。

上阕写伫立凝望。前两句写秋景。“叶下”即“叶落”,暗示了季节是秋天;“斜阳”点明已近傍晚,也渲染了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凉基调;“卷轻浪、沉沉千里”写苍茫壮阔的江面,暗示了人面对这种渺茫的江水时,只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孤独。实是写人眼中之景,暗示了人的存在。用“叶下”、“斜阳”、“沉沉”等词渲染了一种萧条凄清的氛围。“桥上酸风射眸子”点出了人站在小桥上。“酸”字一是指风冷,另一层则指人伫望久了,寒风吹来,两眼会发酸。“射”字形象写出寒风之刺骨,令人难以忍受。在这样难耐的环境中,本人却“立多时”而不离去,为什么呢?显然傍晚灯火市的普通夜景是不值得他久立伫望的,悬念顿起。

下阕由屋外转写屋内。“古屋”两句写主人公回到屋里,还在发呆,站在寒窗下,怔怔的听着井边梧桐叶飞坠落下的声音。在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是凄清、孤寂等晦暗悲凉情境的象征。如温庭筠《更漏子》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里写主人公伫立听桐叶飞坠,实际上暗示了他那种愁绪满怀无可排泄,寂寞冷清的孤独处境。在如此寒冷难捱的秋夜,却“不恋单衾再三起”,难以入眠,不知为何?下阕到此句,都是写景色,层层铺垫(渲染了氛围),悬念迭起,让人疑虑重重。周济赞此为“此亦是层层加倍写法”(《宋四家词选》)。到结尾两句“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才道出原委,使人豁然开朗,原来却是因为恋人寄来一封令人肝肠寸断的信啊。不直写“断肠”,化为“萧娘”意,离愁更浓。结句点明主旨,却又点到为止,回味深长。善于制造悬念是本词一大特点。此外,诗人善于在时间的推移中通过写景来反映主人公的行踪,悬念叠起,层层铺垫,直到结句,才道破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