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236

第236章 绿头鸭

晁端礼

咏月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1]。烂银盘[2]、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3],静可数、丹桂参差[4]。玉露初零[5],金风未凛[6],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7]。瑶台冷,阑干凭暖[8],欲下迟迟。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9],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

【注释】[1]琉璃:形容天色空明。[2]烂银盘:形容月亮像银盘一样光华灿烂。唐卢仝《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3]素娥:月宫嫦娥。月辉素淡,故称素娥。淡伫:淡静。[4]丹桂:传说月中有桂。[5]零:落。[6]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与季节相配,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7]乌鹊:三国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8]阑干凭暖:指因靠得久了,连栏杆也焐热了。[9]永:长久。

晁端礼(1046-1113)一作元礼,字次膺。其先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人,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熙宁六年(1073)进士。徽宗时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有词集《闲斋琴趣外编》。

【鉴赏】这是一首咏月兼怀人的词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它无佳词?如晁次膺《鸭头绿》(《绿头鸭》又名《鸭头绿》),殊清婉。”可见,尽管东坡中秋词冠绝古今,但这首词自有它的优点。本首词的上阕描述赏月。作者以辞赋化的笔法铺写了一个澄澈透明的月夜美景。“晚云收”两句,先为明月的升起安排了一片空明清新的背景,为下文细写明月做好了铺垫。“烂银盘”三句,写明月之升。想象中明月从东海之底升上来,顿时天地一片清辉。此一想象,使得明月之升气势非凡。“莹无尘”四句,写明月之皎洁,但偏以明月中的婆娑影子侧面衬托出来。月宫中有嫦娥桂树,只是飘渺的神话传说。此处却言嫦娥清晰可见,桂树参差不齐,既描述出明月皎洁之态,又想象空灵,引人神往。“玉露”三句,总括性地由衷感叹今夜明月之美。玉露刚开始滴落,秋风还不凛冽,正是一个冷暖适宜的好时候,以时间之适宜侧面写明月之美妙。“露坐久”以下,写面对如此皎洁明月的人的反应。明月皓然,虽然已有露水,但也不忍睡去,而是久久地坐在明月之下,看夜空中时不时有萤火虫掠过,乌鹊正向南飞。时间悄悄推移,玉石砌造的高台寒意侵袭,靠着的栏杆也都被人的体温焐暖了,想要下去,却又迟疑。在人的久坐不去、出神向往之中,撩人月色的优美宁静呈现在读者眼前。

下阕写月下怀人。下阕以“念”字领起,以自己的相思之情将词境拓展到另一个空间,悬想因离别而隔断消息的美人月下相思情状:铜漏的水声不断滴沥,最是牵动情怀;心中有着无限情思,却只能月下徘徊暗自柔肠寸断,本处以漏声滴沥更显月夜之静,以花影偷移衬出人物之美。“料得”三句,是人物心中思忖。意谓今夜月明如此,估计明晚清光也不会减少,但天气阴晴不定,又怎么知道明晚仍然可以千里共明月呢?一句反问,此时之惬意,他时之担忧,尽皆展现。“共凝恋”三句,写相思之人思忖后的选择:宁可今晚“隔千里兮共明月”而至深夜。因为今天以后,即使是这样千里共明月,也要等到一年之后才能够实现了。语虽平实,情感深厚。“人强健”是祝语,遥祝佳人保重身体,美酒明月长久相随。也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铺写秋月为主,意象明丽,境界空明。堪称咏月佳作。

洞仙歌

李元膺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1]。杨柳于人便青眼[2]。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3],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4]。一年春好处[5],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6]。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7],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8],醉红自暖。

【注释】[1]放:露出。[2]青眼: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眼。此句以拟人手法写春柳的多情。[3]梅心:梅花将落,掩映在绿叶中,宛如红心。[4]约略:略稍,稍微。[5]“一年”句:化用韩愈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句意。[6]小艳疏香:淡淡的花色花香,指早春时光景。[7]乱:热闹,红火。[8]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李元膺生卒年月不详,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曾任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教官。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盖与蔡京同时人。词存《乐府雅词》中。

【鉴赏】这首词的主旨,小序已说得很详细。意在告诉人们初春景色意味最深,提醒游人及早探春,以免过时之后悔。

序言云:“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上阕即以梅柳为意象,描述早春景色。起先两句已将所描景色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作了详细的界定。时间是隆冬过尽,雪融云散的早春;地点是在一个有池塘的宅院里;环境氛围是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接着一句刻画了杨柳形象:一到早春便绽放出嫩芽,那碧绿的柳叶宛如少女含情的媚眼。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杨柳的多情。然而更加风流多姿的还是那与杨柳遥遥相应的梅花。一点嫣红,随着隆冬过去,梅也将之告退,所以不像柳色那样满怀喜悦,而约略含些哀愁,而此淡淡的哀愁恰恰给梅花增添了无限的风韵。作者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梅以人的情感,将柳、梅形象刻画得妩媚多姿,展示了早春景色的喜人及其深长意味。

下阕以赏春为中心,抒发感受。前三句承上启下,独识春光之微,用韩诗“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收结春景,挽合上阕,引出议论。“小艳疏香”上承柳眼、梅心,“浓芳”下启“百紫千红”。“小艳”与“浓芳”对比,用“最娇软”点明了含有无限意味的初春景色之妙。“到清明”三句描述了清明前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群芳竞艳的热闹场面。“乱”字写出场面之盛。然而盛极必衰,万紫千红过后意味着落红无数和春的消歇,所以说“已失春风一半”,令人猛醒,从反面衬托了早春景色的美妙。所以,诗人在篇末殷情劝告探春的游人们,应及早取道探早春美好时光。更风趣的是诗人还抓住探春者心理,进一步敬告他们不要怕料峭的春寒,在春寒中饮酒更有乐趣,当小酌残醉面露微红时,自会觉得全身暖和,使早春韵味更深一层。

本词题目鲜明,浅显易懂,用了拟人手法。结尾幽默风趣,本词格调显得更加清新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