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176

第176章 安公子

柳永远岸收残雨[1],雨残稍觉江天暮[2]。拾翠汀洲人寂静[3],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4]。停画桡[5]、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6],短樯吟倚闲凝伫[7]。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8]?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9]。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10],劝人不如归去。

【注释】[1]残雨:快要停歇的雨。[2]雨残:雨后。[3]拾翠:曹植《洛神赋》:“尔乃众灵杂逐,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翠羽,翠鸟的羽毛。后即以“拾翠”指妇女春日嬉游。[4]蒹葭(jiānjiā):芦苇。[5]桡:本指船桨,亦可借指船。[6]游宦:在外做官。羁旅:指在他乡奔波。羁,马笼头;旅,旅途。[7]樯:本指桅杆,借指船。[8]乡关:故乡。[9]孤:辜负。[10]杜宇:又名杜鹃,其叫声似催人“不如归去”。

【鉴赏】本词是作者宦游他乡,春暮怀归之作。

上阕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已晚,雨下的时间很久自然是知道。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走,旅人蛰居舟中,抑郁无聊便更可知。这就把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和心情都或明或暗地表示出来。次两句写即目所见。汀洲之上有水禽栖息,而以拾翠之人已经离去,虚拟作陪,显示江边的寂静。更以“双双”形容众多的鸥鹭,便觉景中有情。“拾翠”句景中有意,意中有人,有人的嬉戏;今惟余景,景又呈现人去之后特有的寂静。鸥鹭都成双成对,自己却在孤舟之中独处。这一对照,将作者深感冷清孤寂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了。“望几点”两句,写时间由傍晚转入夜间,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着芦苇丛,所以说是“隐映”。这是远处所见。“停画桡”两句,则写己身所在及近处所闻。“道去程”两句,则写作者与划船人的对白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应为实景,冠以“遥指”,则是虚写。此两句把船家对行程的安排,船上人问答的神情、口吻以及隐约可见的前村都勾画出来了,用笔极其简练流畅,而又生动真切。

下阕头两句由今夜的去程而念及长年羁旅之苦。“短樯”句正面描述舟中人包括作者自己那种闲极无聊的生活情态。次两句从“凝伫”生出,因凝望已久,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其意境与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同。

“自别后”两句,直接“乡关何处”,又再加以发挥。“风亭”句追忆过去,慨叹现在。昔日是良辰美景,胜地欢游;今日则短樯独处,离怀渺远,而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意谓亭榭风月依旧,但人却两处茫茫不能欢聚,辜负了“风月”。“刚断肠”以后四句紧接上文,道出:离情正苦,归期无定,而杜鹃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杜鹃本无知之物,而能劝归,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鹃又不谅解,依旧催归,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笔力健拔。

本篇中的春景绚丽而幽暗,景中寓情且手法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