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140

第140章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1]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2]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3]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4]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1]旄头:即“髦头”,指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旧时以为是“胡星”。旄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2]戍楼:驻防的城楼。[3]虏塞:敌方要塞。[4]亚相: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754)以节度使摄御使大夫,御使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因此岑参美其为“亚相”。

【鉴赏】和《走马川行》相同,作者此诗也是有关唐代边塞战争的千古绝唱。和《走马川》不同的是,这首诗直写战斗场面,具体手法也不一样。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描写了整个战争的过程。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连续两个“轮台城”让人感到节奏很紧,极力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据《史记·天官书》“昴为旄头,胡星也”,用“旄头落”来预言胡军的必败,强烈的爱憎跃然纸上。三、四句解释紧张的原因。“单于已在金山西”,而出征的汉军就在轮台北,两个“在”字,刻画了两军对垒的紧张和肃杀。紧接四句描写大军的出征和战斗的激烈。“雪海涌”、“阴山动”都是以虚写实,没有“左骖殪兮右刃伤”惨烈场景,但和岑参飘逸俊秀、夸张好奇的诗风非常合理。“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敌军之多,同时也暗示了战争胜利来之不易。“战场白骨缠草根”很耐人寻味,刚刚倒下的战士遗体是不可能马上变成白骨的,但这累累白骨又从何而来呢?原来作者在这里所见到的和要暗示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场战争、一次出征,他的视线已经放到了边塞无数次的战争岁月里,眼前所见到的是边塞无数次的征战和杀伐,所以两军交战之地也就是在古代无数无名将士倒下的战场,细细品味,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最后作者再次呼应主题,用“青史谁不见”和“功名胜古人”来赞颂封将军的神勇和无敌,为全诗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诗在艺术上有张有弛,音韵上抑扬顿挫,结构上严谨完美。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种多样,充满着深沉的历史感和乐观的浪漫主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