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8001200000261

第261章 行舟值早雾

伏挺

【原文】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泝沿。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鉴赏】

该诗写雾中行舟,不仅写了雾,更写了雾中之人的感受。语言朴实而自然,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两句,总写大雾弥漫的景色,既描写了浓密的晨雾,又点出了水、山、天。而山水天色,正笼罩在浓烟密雾之中,隐而不见,可见者唯有烟雾。作者一笔写出了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虚实相映,浑然一体。这两句先渲染出一个大的背景,为全诗作了铺垫。

山水景物,皆隐藏于浓雾之中,冥冥不可见,因而视觉无所可用,但听觉却转而分明。嗷嗷猿啼,淙淙濑流之声,从漫漫浓雾中传来,犹如空谷足音,显得格外振动耳鼓,引人注意。“听”、“闻”、“付”、“知”四字,用得次序井然、章法严密,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之人凭借冥冥之中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隐而不见的岫峦和川流,便借助听觉的作用,转变为视觉形象,呈现在雾中人的眼前。正由于只可以借助听觉加以想象,而不能直接通过视觉得以明见,这岫峦、川流便更增添了几分迷离恍惚,神奇莫测的色彩,别有一番魅力。

“渔人”二句,紧紧承接上文,进一步写出了人在雾中,迷惑徬徨,茫然不知所之的真切感受。雾中的渔人、行舟,宛若飘浮在浩渺云间,左右前后,无所依傍,恍然惚然。澳浦虽近在咫尺,渔人却迷惑不知;扁舟欲上下沿诉,却茫然不得其所。作者在这里既把雾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将人的迷茫惶惑心境展示得细腻入微。

最后两句,诗人笔锋陡转。一个“尽”字,下得干净利落,浓云密雾,为之一扫而空。阳光普照,天水清澄,全诗的境界焕然一新。“澄鲜”二字,说明雾后的山水给人以格外清澄透彻,鲜明醒目的感觉,同时也表现了舟中之人从雾中脱出,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了的心情。这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照应得十分紧密,“氛霭”对应着“雾力”、“烟”,“空水”承接着“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写雾的诗,作者不用“蛇游”、“豹隐”、“嗽水”、“吹沙”之类古人写雾习用的典故套语,也并不着力于对雾的形态本身作比状描绘,而是以白描的语言,紧密结合人在雾中的感觉和体验来展示雾中的景物,表现雾的氛围。因而读者仿佛也被带入了弥漫着水雾山烟的意境,与诗人一道去体验那浓雾之中的山水、川岫、猿声、濑声,获得了非常真切的感受。这确是一篇写雾诗的佳作。全诗的语言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而其格律和对仗,却几乎暗合了唐人五律的要求。

《梁书·伏挺传》谓伏挺“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他的诗作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但就该诗而论,不仅句佳,而且全诗的意境亦统一完整,其成就看来并不在谢灵运某些诗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