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人间有正道
7931800000094

第94章

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西捻军闻东捻军作战失利,由陕西宜川渡黄河东返。同治七年﹙1868﹚,六月二十八日,西捻军被困于黄河、远河、徒骇河之间,全军覆没,张宗禹不知所终。毛马和其结拜弟兄梁栋、邝希烈三人因于三日前外出侦探得脱。梁、邝二人随毛马回高城罗镇北三里的三里庄,梁、邝二人不愿离开毛马,于是兄弟三人改名毛仁、梁义、邝信,在三里庄埋头种田。

后皆娶妻生子,庄上无人知道他们的底细。兄弟三人各有一子一女。毛仁的儿子叫毛念禹,女儿叫毛西梅。梁义的儿子叫梁宗,女儿叫梁西菊。邝信的儿子叫邝文,女儿叫邝西兰。

孩子们从小就在一起习拳练武,均得父辈们的真传。孩子们自小青梅竹马,亲密无间。长大后,梁西菊嫁给了毛念禹,毛西梅嫁给了邝文,邝西兰嫁给了梁宗。

毛仁、梁义、邝信三人,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很令孩子们不解。比如他们兄弟三人每年六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总是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又比如,有时雨雪封门,三人在一起不言不语,一对一杯喝酒,喝到后面就是痛哭,直到大醉不醒。

又比如,他们三人总是领着孩子们到村外无人去的山谷中苦练拳脚,并总是严厉嘱咐他们不要让外人知道。孩子们对此种种总是疑疑惑惑,很是郁闷。毛仁、梁义、邝信他们更是终年郁闷,极少有笑容。

这三人都是四十岁出头,就郁郁而死。他们约定在断气前要把各自的身世详细告诉子女,要他们代代传下去,代代苦练武功,代代要谨言慎行,一有机会就要为赖文光、张宗禹报仇,杀清朝鞑子。

毛念禹和梁西菊现有一男,叫毛青山,三岁。梁宗和邝西兰、邝文和毛西梅知道他们的身世后,都领着他们的子女一道回山西归根认祖去了。

毛念禹和梁西菊一身武功,就是不敢招收徒弟。青山两岁时,梁西菊教他扎马步、抬腿、伸拳。一个雨天,娘儿俩正在堂屋里操练时,隔壁堂伯父的儿媳黄梅来她家借筛子,看到了这种情景,只是笑着说西菊会逗孩子玩,借了筛子就走了。

回到家就神秘兮兮地向丈夫说,梁西菊会拳脚,在教儿子呢。丈夫毛大杨说,毛念禹拳脚更厉害,他两次看到他夫妻俩在山坳里真刀真枪对打,吓死人啊。后来他问他俩,他俩先都不承认,后又极其认真地招呼他不要给人说,他也就把这事烂在心里了。

黄梅说,儿子毛小槐十四岁了,在外面拾柴、摘枣子、玩要,总是受人家孩子欺负,跟他念禹叔学点功夫多好!毛大杨说,他早就有这种想法,就怕念禹不答应,那多难为情!黄梅笑了笑,说她有办法,如此这般一说,大杨直点头。

第二天傍晚,黄梅荷锄回家,宰了一只花公鸡。吃晚饭时,黄梅把酒呀,菜呀,全摆上大桌子,又把单独居住在村西头的公公、婆婆请来,然后要丈夫去请念禹一家三口过来喝酒。

酒喝得差不多了,黄梅提出了学武的事,毛念禹夫妻俩对望了一眼,很爽快地答应了。黄梅立即叫毛小槐向毛念禹夫妇磕头拜师。这使毛大杨极感喜悦,但也极感意外。

近年来,毛念禹夫妇一直在考虑开武馆的事。一是土匪猖獗,周围村庄常被打家劫舍,他俩想开馆教练村上青年武功,好对抗土匪,保卫村庄。二是这一带村庄会武功的人很多,也有多处开馆收徒的。

这么多年了,谁会怀疑他们的父辈?三是老是这样藏头埋尾地过日子,太窝囊,太憋屈!但一直没有勇气张罗这件事。如今毛大杨夫妇提出他们的儿子跟他学武的事,毛念禹夫妇想以此为契机,开办武馆,收纳徒弟了。所以夫妇俩很爽快地收毛小槐为徒,要他明天起,除了下地干活,早晚在门口场地上练拳,农闲就整日地学练。

毛念禹和毛大杨两家在村子中央,毛念禹在门口场地上教毛小槐练开了拳脚,很快引来了村上很多男女老少围观。有几个五大三粗,很有蛮力的小青年,有点犯疑,不相信毛念禹有功夫,要找毛念禹摔跤。

毛念禹笑了笑,在场中央一站,要他们一个一个上来推他摇他抱他,说他只要晃一晃就算他们赢了,就送给他们每人二斤米酒。首先是毛大头,在村上青年中称大力士,他一听来了劲,一步跨上去想把毛念禹抱着在场地上逗逗乐,不料用尽全力,挣得脸红脖子粗,也别想抱得动。

他气极了,双手松开,后退三四步,弓着腰,用膀子凶猛地向毛念禹撞去,毛念禹一用力将毛大头反弹出四五步开外,跌坐于地。张小旺、司大成见毛大头如此光景,怕讨羞辱,谁也不敢去试了。

毛念禹笑着叫他们三人同时各用扁担、棍子往死里打他,毛大头为了挽回一点面子,领着着张小旺和司大成从三面进攻毛念禹,他操根抵门棍子狠命扫毛念禹的腿。

不料毛念禹避开他的棍子,一个圆形扫腿,将他们三人全部扫翻在地。围观的人惊呼起来,说毛念禹的功夫不得了,当即有十来个青年跪倒在地,拜毛念禹为师。毛念禹把他们一一拉了起来,答应收他们为徒。

不几天,村上六十几个青年全进了毛念禹的武馆。半个月后村上四十多个十几岁的孩子也进了他的武馆。

两个月后,梁西菊当上了全村小姑娘和青年妇女们的师傅。毛念禹和毛大杨两家门前宽阔的场地成了三里庄男女青年和孩子们拳脚、兵器的演练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给三里庄兴起勃勃生机。

又是两个月过去了,邻近几个村庄的二三十个青年也进了毛念禹的武馆。这引起了两家武馆馆主的不满,派了两个武师来砸场地,结果大败而回,灰溜溜地逃离武馆。这两个武馆的徒弟,一下有三十多个投奔毛念禹武馆。

人多了,声势大了,教武成了毛念禹夫妇专门的职业,他家的十几亩耕地由村上人代耕了。这样,不受风霜雨雪限制的教练大厅就成了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