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嘉靖梦天下
7909600000047

第47章 047、士绅纳粮

颜渊的话代表了大多数站在下面的官员的想法,一开始他们以为只要在原来的律法上修修补补就可以了。但当看到皇上表露出另起炉灶,重新修一部大明律的意思的时候,很多人心里忐忑不安。

其实皇上刚才说的有道理——修成了一部律法的确能让自己千古留名。但是,因为修律而得罪太多人就得不偿失了。舌头底下压死人,在这个朝廷里混,尤其要有好的口碑。不然任你再有才华,也免不了被人弹劾去职。但是公开违背皇上的意思毕竟是逆龙鳞,所以站出来支持的颜渊人也不是很多,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保持了沉默,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闭口不言。

钟原已经习惯了这个时代的状况,知道没有人站出来表述自己和皇上的不同意见那才叫奇怪。因此也不生气,看看没人说话,就自己和颜渊辩论起来:“颜卿请起。颜卿说的有道理,太祖修大明律的时候确实定下了‘嗣君不得变此成法’的规矩。但朕也没有变,朕只是觉得太祖修律之时情况于今大有不同。因此需要增加律令,以规范当今出现的很多问题。这是增加补充,不是变法。”

“还有,如果说太祖订立的成法不能变的话,那朕不妨就按照太祖律令来做。太祖拟定天下军户屯田约九十万顷,而今朕就按太祖成法来勘察,凡是有侵占军田者一律流放,田土没收,还给各军屯。还有,太祖规定贪污六十两以上的官员处死,剥皮充草,以儆效尤。朕可以按颜爱卿的意思严加查办,传令天下肃贪。太祖还曾规定:凡民间赋税,自有常额,诸人不得于诸王、驸马、功勋、大臣及各衙门妄献田土、山场、窑冶,遗害于民,违者治罪。按颜卿的意思,朕是不是要严禁天下土地投献,如有人妄自接受投献,就地锁拿治罪呢?”

说罢,钟原微笑着望着颜渊。颜渊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皇上如果把这几条明发天下,他颜渊得个名是肯定的,但丢了命也是一定的,因此颜渊惴惴不敢多言。看着颜渊受挫,其他人一时鼓不起勇气来继续辩论。

这时严世蕃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修律之事可行。暴秦之所以二世而亡,不是因为其法严苛,而是因为其法不均。如陛下修出一律,天下臣民均遵守此律,使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则律可行。不过太祖定法之时,天下大乱刚平。各地贪官横行,匪盗成患,因此太祖才制定严刑苛法。而今海内升平已久,如再用太祖某些严法治世恐有伤陛下仁德之名,因此臣赞成重修大明律,重新厘定律令。”

严世蕃刚说完,高拱站了出来,冷冷的对着严世蕃说:“严御史请皇上废了严法,可是怕皇上将你剥皮充草以儆效尤呀?”言辞直指严世蕃就是个大贪官。

严世蕃脸一红,恨恨的瞪了高拱一眼,对着钟原拜了一拜,接着说:“世蕃年少孟浪,多有不法收受钱财之事。后但经吾皇点醒,现已收心养性,不再贪慕钱财。只一心辅佐吾皇,成千秋盛世。前日几个来我府中送钱的官员,被我赶出府去,永远不准他们踏足我府中一步。这事,高大人想必有所耳闻吧。”

高拱哼了一声,说道:“怕是严御史收的钱太多,已经花不完了吧。因此才不再受贿,改为收买天下人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装模作样,有辱斯文。”

严世蕃真火了,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是可忍孰不可忍?刚开口说:“你……”就听见上面钟原咳了一声,只好停住,饱含怒火的眼神死死盯住高拱。高拱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对视着严世蕃。其他人看到两个副使吵起来了,饶有兴趣的等着看好戏。没想到被皇上制止了,大家都很失望。

钟原知道高拱出身贫寒,素不齿严世蕃所为。因此他才把高拱以刑部主事的身份提为修律副使,愿意也是为了牵制严世蕃。可没想到高拱脾气这么爆,第一次朝议就跟严世蕃掐起架来,这也太没有大局观了吧。想着这两个人还要相处很久,一起修律,钟原不禁一阵头疼。

制止了斗鸡似的两个人,钟原开声劝道:“高卿,严卿,这是修律的朝议,你们如此做法,还像朝廷命官么?你们两个均为修律副使,主要是为了修好律,题外之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你们两个要和衷共济,共同为朕办好修律这差事。还有你们,”钟原转向其他官员,“修律的朝议上只谈与律法相关的事,其他闲杂事等不许再提。众卿必须就事论事,不得攻讦他人,都记下了。”

唐龙带头,众人都跪下,口称,“臣等遵旨。”接着严世蕃和高拱站起了各回各位,也不互相答理,这让钟原无奈很。

处理完了这事,高拱又出班,这次却是支持钟原修律的:“陛下,臣以为大明律应该修。自太祖以来,律法逐渐松弛。各地官员多为不法事,而鲜有获罪。以致于天下怨声载道,百姓不满朝廷律法久已。长此以往,非社稷之福。因此臣以为不但要重申太祖时的严法,更要增加相应律条,规范百官所为,使百姓有律可依,有法可治,如此才能令我大明江山永享太平。”

大家见严世蕃和高拱赞成,唐龙也跟着赞成,众人都赞成了。修大明总律的是就这么绕了一圈,定了下来。至于改朝廷为国家,国家更名为大明帝国,勘定疆域定为国界这几条都通过了,大家认为都是末枝细流,本来也就是这么做的,也就不再和钟原较劲。

说完了这些,钟原提出了国民的概念:“众卿,既有了国家,朕还要确定国民。国民者,国家之民也。所有在朕治下的百姓,所有向国家缴税的百姓,都是大明帝国的国民。国民有交税的义务,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这一条各位爱卿同意么?”

钟原想打个擦边球把士绅一体纳粮这个概念偷偷定下来,哪知下面那些人猴精,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御史胡汝才立刻出班,说道:“陛下,自古规定士绅不纳粮,刑不上士大夫。陛下如此界定国民,那么,不纳粮的士绅岂非不属我大明帝国的国民了么?还望陛下明察。”

说道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家心齐得很,意见出乎意料的统一,这条不能写进律法。只有高拱和严世蕃还没有动作,似乎在那里思考。

钟原一看糊弄不过去,决定直接了当挑明算了。于是说道:“胡卿说的对,朕就是要让士绅一体纳粮。士绅有事也要找衙门解决,这都是需要国家开支的。那为什么士绅不用纳粮呢?开科举士,虽说三年一次,但几百年下来士绅之家会越来越多,都不纳粮不交税,国家靠谁来支撑?还有,刚才严卿说的对,法不患苛而患之不均。一些人纳粮而另一些人不纳,必然会有人逃税,视国家法度为无物。你们平时口口声声以国事为重,怎么,现在一说到正题就不把国家当回事了么?”

话虽然有些道理,但是没有人听。大家关心的是以后自己也要纳粮服役了,这可不成。胡汝才抢先说道:“陛下,天子与士大夫共管天下,因此才规定士绅不纳粮,以彰显对读书人的尊重。而今陛下要为区区税收,致斯文于不顾,恐令天下读书人寒心,士子丧胆,陛下恐为士人所不齿。还请陛下三思。”

颜渊接着说道:“士绅不纳粮的规矩已立千年,太祖立朝亦无所改。陛下一朝破此规矩,恐后世对陛下流言蜚语不计其数,史笔如铁呀陛下,臣等忠义,不愿陷陛下与骂名中,因此臣等固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跟着,一连串的官员都出班劝谏,翻来覆去都是天下读书人的面子,古往今来的定例,让钟原不胜其烦,他看了看高拱,高拱微微摇头。看了看严世蕃,严世蕃也微微摇头。钟原没辙了,只好先让大家静下来,拿出皇帝的威严说:“朕意已绝,不用再吵,士绅必须纳粮。大明总律中国民一条也必须写入,至于对读书人的看顾和爱护,朕看可以让士绅纳的粮少些,至于纳多少,怎么纳,倒时修大明税律再详细规定。”

钟原满以为可以靠皇上的威风压倒众人,结果这些家伙顽固的很,在一帮子御史言官的带领下拒不奉诏,非要辨出个所以然来。一时间朝堂上乱成一团,钟原没办法,又不敢强行定下来。要是把官员逼得拧成一股绳,那他这个皇帝就做到头了。

无奈,钟原只好宣布暂且退朝,罢朝十天,让大家回去写一份关于大明总律的想法。十天之后,拿到朝堂上来讨论。然后把唐龙,高拱,严世蕃叫道东暖阁议事,让其他人先散了。第一次修律会议以钟原愤愤退朝,其余官员愤愤下朝而结束。

钟原和百官心中都清楚,这才是刚刚开始,以后这种日子还长着呢。有些参加刑科考试的家伙已经后悔了,不应该贪图官职来趟朝廷里这趟浑水。他们怕这么折腾下去最后自己未必有好结果,但没办法,已经一头冲了进来,再想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