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嘉靖梦天下
7909600000021

第21章 020、设谋复仇

“就用曾铣吧!”钟原下了决心。忽然他想出一条从别人书里看来的狠招,又接着说:“升曾铣为宣大巡抚并兼宣大总督,统帅两镇所有将士。让他相机出战,不用等待春暖,越快越好!”

毛伯温怕皇上又过于冲动,忙说:“陛下,臣已经说过严冬出战粮草转运困难。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乃是重中之重,陛下不可草率行事呀。”

其他人也纷纷劝谏道:“毛大人言之有理,还请陛下三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必急于一时。”

钟原阴险的笑了笑,让几个人心惊肉跳。接着他说道:“朕要换个打法。打仗难道一定要粮草后援?鞑靼人怎么不要粮草后援就抢来抢去?朕决定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让曾铣选五千马术好武艺高胆子大身强体壮的士卒。再从宣、大、蓟三镇调拨好马给他,至少要保证他们一人双马。然后带五天左右的干粮去鞑靼那边复仇,并就地抢掠补给。命他们烧掉鞑靼人过冬的干草;杀死他们的人口、牛羊;烧掉他们的帐篷。朕要让鞑靼强盗们好好过个冬天!”

话音刚落唐龙,甘为霖两人向被蛇咬了一样跳了起来。两个人急急说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行!”

严嵩在那里纹丝不动,徐阶似在思考,毛伯温看着钟原缓缓摇了摇头。

钟原知道这些读过圣贤书的‘圣人’门徒干不了这么卑鄙的事。因此他故意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士卒不会骑马?我们的将士不会抢掠杀人?卿等如果担心孤军作战有危险的话,大可放心。只要统兵之人谨慎小心,快去快回不会有危险。再告诉他们所有抢掠归出征将士们;所有死难士卒朕将重重抚恤。朕还要给英勇奋战,为国捐躯的将士建英烈祠!”

唐龙痛心疾首的说:“陛下,臣不是说此计不可行。而是如此行事恐有伤陛下仁德之名。我朝立朝以来以圣人之言教化万方。如果行此卑劣之事,御史言官定会对陛下口诛笔伐。史笔如铁,臣恐陛下千秋之后,圣名有亏!”在他眼里,钟原俨然成了一个流氓无赖加暴徒。

钟原继续开导他:“国与国之间打仗还考虑仁义问题?你们知道农夫和蛇的故事么?不知道?那你们知道宋襄公么?打仗的时候能心存仁义么?”

“陛下,宋襄公的典故说的是两军交战。而皇上是要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唐龙坚持道。他看了一眼严嵩,有点生气,出言提醒道:“严大人,你是礼部尚书,你怎能闭口不言!”

严嵩心里这个气:你自己找事儿,拉扯上我干什么?真够无聊的。当下结结巴巴支支吾吾说:“陛下圣明,必有圣裁,不过唐大人说得也对……”两边都不帮,整个一个滑不溜手的玻璃球。

钟原看着毛伯温说:“鞑靼人入则放牧,出则为兵。不算手无寸铁的百姓!毛师傅,你意下如何?”

毛伯温内心挣扎了良久,开口说道:“此计可行,就是有违天和。”

听完毛伯温表态,钟原大声说:“毛师傅说可行那就这么办!这是复仇之战,不用考虑什么仁慈、名声。朕不怕担骂名,只要能打狠打痛了鞑靼人就好。你们回去就拟旨,让曾铣接任宣大总督,制定进攻计划,制定好就让他出战!并让他安排好宣大边军的防御,谨防鞑靼人报复。毛师傅跟曾铣讨论一下如何打好这一仗。打完了朕再和俺答谈开贡市的事。大军出征之前必须保密。卿等都是重臣,自然之道轻重缓急。这件事算朕乾纲独断,所有的责任朕担着!唐龙,你好好招待狱里的俺答使者石天爵,等报了仇朕再召见他。”

几个人又劝了几句,见皇上铁了心要这么做,也就选择了放弃。

毛伯温又问:“陛下兵部侍郎王仪和遮掩此次北虏入侵的兵部官员还有宣大总督瞿鹏如何安排?此次出兵不同往常,出征将士的功劳如何计算?”

钟原想了想说:“兵部的事你们内阁自己决定。瞿鹏调回京来,在外不带兵的御史巡抚也都调回来,让他们在京过年。过完年朕再决定如何用他们。”听毛伯温说功劳钟原才想起来武将的功劳是首级功。这一趟出去,一人挂几十个人头回来?那是胡闹,马也驼不动。钟原就接着说:“此次出征将士每人算三级功,告诉他们放开了杀,只要活着回来就有功!”

说完了复仇之事,唐龙接着说:“陛下,大明律如何修还请示下。”

钟原见他问修律的事就按自己的想法说:“召天下懂刑律的人来修。明年开一场恩科,就叫刑科考试。以现有大明律为题,天下懂刑名的人都可参加。刑部官员必须参加。考完根据考试结果重新安排刑部人员,决定修律的人选。”

唐龙不太愿意,说:“陛下,我朝并无此例,这样开科选人是否儿戏?”

“刑部之人连刑律的不通晓,朕要他何用?你可以提前透露消息让刑部官员现在就学习大明律么,,朕不算你作弊。”钟原忿忿的说。

甘为霖接着说:“陛下,关于办兵学一事是否缓行?”

钟原见他们讨价还价就来气,斩钉截铁的说:“必须要办!兵学之事毛师傅负责。由毛师傅在京城附近选址,顺天府配合修建。开刑科的时候同时进行兵科考试,按考试成绩招收学生。再让地方举荐懂军事的人才,各镇也要选调军官来学。学制为一年至三年。以后所有的带兵将领都要从兵学毕业才能上任。带兵的将领光靠经验不行,要学习理论。而且等名将老去之时找谁来带兵?具体细节毛师傅补充,再拟个兵学的赏罚晋升制度,兵学纪律的奏折来给朕看。还有未尽之处,你们一起商议。”

唐龙说道:“陛下,臣已经会同大理寺卿周凤鸣审完了前次朝议命臣等审理案件,特来复命。”

“这么快,没冤枉他们吧?”钟原很高兴,这事儿办的出乎意料的快。虽然他知道那些证据都是真的——陆炳心中有数,肯定不会忽悠钟原的。

“启禀陛下,证据确凿。臣都没用刑,他们就都招了。如何处置这些人,请陛下示下。”

“就按前次朝议的旨意来办,这还要问么?朕不是说了前次朝议的决议不得翻案么?”钟原生气了,这些人都是属猴儿的,见杆儿就爬。

“皇上,关于山西百姓安抚的问题,那边军抚恤的问题……”

“皇上,关于制定客军作战赏罚的问题……”

“皇上,关于……”

到现在,钟原才真正明白的治理国家是多么劳心劳力的事儿。他以前确实过于理想化。如果当这样的皇上,他宁愿不做!他决定培养一个会办事儿,能拿主意,能承担责任的内阁出来,自己在背后遥控指挥。只有这样他才不至于被累死,才能或痛快,才能活出精彩。

他又想到:如果自己能做得的话,怎么也是历史上第一特立独行的皇帝吧?后世定有人崇拜他。说不定给自己树个碑立个传啥的。紫色玫瑰妹妹应该不会说自己没品味了吧。就让大臣们办事儿,我好好过日子。不是说了么,生活就像漫长的路途,重要的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如果自己一直心情这么差,那这赚来的一辈子又白活了!

一直说到定更,户部尚书王杲开始跟阁臣们议地震的事让钟原紧张起来。王杲说:“各位,四川巡抚上奏折说四川CD府威州地震,其声如雷,房屋倒塌,伤民无算。咱们现在议一议看怎么办。”已经听得头晕脑胀的钟原一听就跳了起来,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启禀陛下,十一月二十日。”王杲被钟原的反应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地说。

“这么大的事,怎么现在才报上来?四川的巡抚,布政使都是死人吗?CD的知府呢,威州的知县呢?他们救灾了没有?人员伤亡怎么样?什么叫声如雷?他很高兴么?在写诗么?什么叫无算,胡话,那是人命?一句无算就完事了?他们是怎么当的父母官?撤职!查办!”钟原大吼。“还有你,这么大的事,怎么最后才说?!”

几位大臣目瞪口呆。他们实在不知道钟原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这是一天里的第二次了!王杲忙跪下来,“臣也是昨天刚收到的奏折。CD府离这里千里之遥,因此消息传递不便。臣有罪。”王杲战战兢兢的说,他觉得很委屈。

“皇上且息雷霆之怒,此乃天灾,非人力所能抗也。”几位大臣为王杲说情。

钟原定了定神,他知道地震的危害,地震后的惨状。他心里记挂着,担心着灾区的百姓。现在可是农历十二月呀,冻死狗的日子。灾区的百姓无衣,无食,无屋,该怎么办呀……可这里是京城,离灾区太远。不怨王杲。“罢了,朕只是牵挂着百姓。王卿委屈了,朕给你赔个不是。起来吧,众卿都起来吧。说吧,怎么个情况,你们准备怎么救灾、善后?”

连续两次暴跳如雷,这帮大臣见识到了皇上对百姓的那种特殊感情,不禁思索起来:是皇上在小题大做故作姿态,还是这个世界本就应该这样。

王杲磕了个头说道:“陛下心悬百姓,王杲无能,累陛下担心。”接着就开始汇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