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
7749700000034

第34章 大雅(9)

【赏析】这首主要写的是宣王命令召虎子服淮夷叛乱,表扬召虎的能力,并和他作一番对话,君臣互相歌颂嘉勉。诗为宣王中兴时之作品,气势磅礴,语言刚劲,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首、二章写召虎兵临淮夷,接着捷报周王。一、二两章开头为叠句,如“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应为“江汉滔滔,武夫浮浮”。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江汉汤汤,武夫醑醑”,写来极有声势,以江汉水流之浩荡,衬托出战士们的威武,有天兵天将的气势。接着,第一章主要是写召虎带兵出战,第二章则写大功已经告成。诗极富跳跃性,不言战争如何如何,而说“淮夷来铺”、“王心载宁”,实际上,已平定了淮夷,献上了捷报。第三章系补叙宣王之命令召虎。一、二两句为倒文,即王命召虎自江汉之浒而去伐淮夷。又告诫召虎只要臣服他,开疆到南海即可。四章继续写“王命召虎”的一些辞令,追叙周文、武王和召康公遇合之功烈,以此来勉励如今的君臣,并赞赏召虎的功劳,对他加以赏赐。五章实与四章联贯下来,具体地写赐他酒器、美酒以及山地土田,又追念到先王的功烈,六章写召虎之对答,“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虽以武功告成,实以文德服人,所以能协和四方。诗的境界立刻被提高了:以德服人。全诗一起有声势,一结富韵味,一番中兴气象。诗为赞扬国家兵戎大事,通常要以赋的手法来描写。在这里用了赋,但又非平铺直叙,其中自三章起,实为对话叙述,以迭起波澜,而追叙功德又自祖先说起,这种纵的刻画,以显示渊源有自。至于实物的赏赐,更是具体形象。在召虎对答的末章,实为颂祝之辞,以文德为核心,勉君王以德服人,并不是阿谀的假话,是有其历史意义的。诗,多为四言,仅“无曰予小子”为五言。在四言中,排句与散句交替进行。首章多为排句,而又有联贯在一起的,如“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既出我车,既设我惖”,又有间隔使用的,如“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联贯在一起的,使人有一种紧迫感。间隔使用的,则舒缓文气。实是疏密有致,各有千秋。这在本诗中是一个独特的开端。其他各章则多散句叙事、记言,间有变换、起伏。但为着加强语气,又用排句写出来,如三章之“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至于四、五、六章则多为散句,实以大功告成,赏赐有加,娓娓而谈,从容不迫,共享胜利的果实,清明朗畅的语言,就是很自然的事。

常武

赫赫明明[1],威武英明周宣王,王命卿士[2],命令卿士征徐方,南仲大祖[3],在太庙之中对南仲委以重任,大师皇父[4]:太师和皇父一同说:

“整我六师[5],”整顿六军振士气,以修我戎[6]。修理弓箭和刀枪。

既敬既戒[7],告戒士卒不要打扰人民,惠此南国[8]。“平定徐国惠南邦。”王谓尹氏[9],王命尹氏传下话,命程伯休父[B10]:策命休父任司马:

左右陈行[B11],士卒左右分开站好队,戒我师旅[B12]。训戒六军早出发。

率彼淮浦,沿着淮水岸边走,省此徐土[B13]。要小心地对徐国他细巡察。

不留不处[B14],大军不必久居留,三事就绪[B15]。工作做完后三卿就都回家。

赫赫业业[B16],威仪堂堂气概昂,有严天子[B17]。神圣庄严周宣王。

王舒保作[B18],王师从容向前进,匪绍匪游[B19]。不敢延缓不游逛。

徐方绎骚,徐国听说后大乱,震惊徐方,王师威力震徐邦,如雷如霆,声势恰似雷霆轰,徐方震惊。徐国的兵队还没打战就已惊慌不已。

王奋厥武[B20],宣王奋发真威武,如震如怒。就像天上雷霆发怒一样。

进厥虎臣[B21],冲锋兵车先进军,阚如坜虎[B22]。吼声震天如猛虎。

铺敦淮嚄[B23],大军列阵淮水边,仍执丑虏[B24]。捉获了敌方许多的战俘。

截彼淮浦[B25],并且切断了徐兵溃逃之路,王师之所。王师就在这里安营扎塞。

王旅唏唏[B26],王师势盛世无双,如飞如翰[B27]。行动快地象鸟在飞翔。

如江如汉,好比江汉水流长,如山之苞[B28],好比青山难摇撼,如川之流,好比洪流不可挡,绵绵翼翼[B29],连绵不断声威壮,不测不克[B30],神出鬼没难估量,濯征徐国[B31]。大征徐国定南方。

王犹允塞[B32]宣王计划真恰当,徐方既来[B33]。徐国已经服输前来归降。

徐方既同,徐国已经对我们国家称臣,天子之功。建立功勋是我王。

四方既平,四方诸侯既平靖,徐方来庭。徐国的国君在朝上对我王下拜。

徐方不回,徐国从此不敢叛,王曰还归[B34]。王命班师回周邦。

【注释】[1]赫赫:盛大威武的样子。明明:明察的样子。[2]卿士:西周王朝的执政官,犹如后世之宰相。[3]南仲大祖:南仲,人名,周宣王的大臣。大祖,指太祖庙。周人以后稷为太祖。[4]大师:即太师,官名,主管军事。皇父:人名,周宣王的大臣。[5]我:周宣王自称。六师:古时天子六军。六师,即指六军。[6]修:整治。戎:军队,一说兵器。[7]敬:通“儆”,警戒。[8]惠:加恩。南国:指南方诸国。[9]尹氏:官名,掌卿士之官。一说即尹吉甫,为内史官。[10]程伯休父:封邑在程邑(今陕西咸阳东)的伯爵,休父是其名,周宣王的大臣,当时任大司马。[B11]陈行:犹列队。[B12]戒:告。[B13]省:巡视,征讨的美称。徐:国名,故城在今安徽省泗县北。[B14]不留不处:不,语助词。“留”借作“刘”,杀。处,吊,安。意为“诛其君,吊其民”。一说,处,止。[B15]三事:即《十月之交》中的“三有事”,指三卿。[B16]业业:举止有威仪的样子。[B17]有严天子:威严的天子。[B18]舒:徐缓。一说图谋。保:安。作:与“祚”通,福也(用高亨说)。此句言宣王出兵伐徐,是为了保住王室之福。[B19]匪:非。绍:(郑笺:“绍,缓也。”)迟缓。[B20]王奋厥武:周王发扬其军威。[B21]进:进军。虎臣:即虎贲氏,启行之元戎也。以虎形容将帅之勇猛。[B22]阚(hǎn)如:犹阐然,猛虎愤怒的样子。筱(xiāo):虎啸。筱虎,犹啸虎。老虎动怒。[B23]铺:借为搏,击也(用高亨说)。一说,铺,布阵。敦:《郑笺》谓当作“屯”,屯驻。淮嚄(fén):淮水沿岸高地。[B24]仍:林义光《诗经通释》:“仍读为扔。扔,引也。”丑虏:对战俘的蔑称。[B25]截:攻取,切断。[B26]唏(tān)唏:人多的样子。[B27]翰(hàn):鸟的翅膀,引申为高飞。[B28]苞:林义光《诗经通释》:“借为抱,此言军队环抱,不可动摇。”[B29]绵绵翼翼:指军队军容浩大,连绵不绝。[B30]测:推测,料想。克:攻克。一说,识。[B31]濯:《毛传》:“大也。”[B32]犹:同“猷”,谋划。允:信,真。塞:实。[B33]来:通“兂”。《广雅》:“劫,顺也。”指顺服。[B34]回:闻一多《通义》:“回读为违”违抗。还归,指班师回朝。

【赏析】本诗是赞扬宣王中兴诗之一,也是反映宣王时期平叛的颂诗之一。周厉王执政时期发生了连年大旱灾,造成全国大饥馑,以致农民大逃亡。周厉王对此不仅不去解救,反而采取高压手段,结果爆发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之乱。由于国内发生了动乱,外族便乘虚而入,不断侵犯周王朝的内地,周王朝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元前827年宣王即位后,积极应对,组织部队对西戎和北方的畠狁进行讨伐,把他们驱逐出周朝的国境之外,至是周朝的西北和北方的国防,在宣王前期,相对稳定。接着于公元前823年开始向南方和东南用兵,征讨“不庭”,命方叔平荆蛮,召虎平淮夷,宣王亲自征讨徐戎,而命皇父统率。六年,终于征服了徐国,淮北一带的地方被收复。此事《竹书纪年》也有记载:宣王六年,“王率师伐徐戎。皇父林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由于此次征伐解除了周王朝的边患,安抚了南方诸国,因此诗人作诗美之。《诗序》说:“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其诗旨,三家无异议。我们从该诗的内容来看,确为周宣王亲征淮夷、徐方的凯旋之歌。但《诗序》说是“召穆公美宣王”所作,却无实据。这首诗的篇名的来由,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王质的《诗总闻》认为“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但是根据现代人的调查研究,认为是以乐名诗,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我们鉴赏这首诗时可以把这些作为参考。

在描写战争方面这首诗很有特色。作者在诗中第五章,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既形象鲜明,又刚健有力。这首诗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事件的,这就使诗的层次很清楚,如三、五、六章写征徐,写得很有层次。方玉润对“震惊徐方”与“徐方震惊”这两句有这样的评论:“徐方二字回环互用,奇绝快绝!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有此神理。”

瞻卬

瞻卬昊天[1],仰望这深沉的天空,则不我惠[2]。苍天对我却无情。

孔填不宁[3],久久不能太平的天下,降此大厉[4]。大的灾难降临不能回避邦靡有定[5],国内无处有安定,士民有瘵[6]。戕害士人和庶民。

蟊贼蟊疾[7],病虫为害毁坏了许多的庄稼,靡有夷届[8]。长年累月无止境。

罪罟不收[8],罪恶法网不收敛,靡有夷瘳[10]。难以减轻苦难的深渊。

人有土田,人家有块好田地,女反有之[B11]。你却将它占为己有。

人有民人[B12],人家拥有强劳力,女覆夺之[B13]。你却强取过来占为己有。

此宜无罪[B14],这人原本无罪过,女反收之[B15]。你却一定要将他拘捕。

彼宜有罪,那人该是罪恶徒,女覆说之[B16]。你却赦免又宽恕。

哲夫成城[B17],有才男子称霸王,哲妇倾城[B18]。有才女子使国亡。

懿厥哲妇[B19],可叹此妇太逞狂,为枭为鸱[B20]。如枭如鸱恶名当。

妇有长舌[B21],这个妇人花言巧语爱说谎,维厉之阶[B22]。灾难邪恶祸根藏。

乱匪降自天,祸乱不是从天降,生自妇人。出自妇人那一方。

匪教匪诲,不是他人来教诲,时维妇寺[B23]。只是因为靠近女人。

鞫人忮忒[B24],罗织罪名穷陷害,谮始竟背[B25]。前言后语相违背。

岂曰不极[B26]?难道她还不狠毒伊胡为慝[B27]!如此穷凶极恶的人还有谁如贾三倍[B28],这就象奸商发了横财,君子是识[B29]。君子洞察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