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7749600000066

第66章 新朝(5)

十月朔日各兵攻入宣平城门,正值莽司徒张邯出巡,被大众乱劈乱砍,立即倒毙。莽司马王邑带回王林,已逃囊将等,人人分头堵御,哪里抵得住一班乱兵。勉强支持了一日,乱兵凶涌异常,各官府邸第尽行逃亡。到了次日,城中少年朱弟、张英等恐被虏掠也投入乱兵,充作前导,火烧咋法门,斧劈敬法闼,哗声大呼道:“反虏王莽,何不出降?连呼了好几声,里面仍无声响,各少年恐有埋伏,不敢遽进,但随那祝融氏作了先锋,接连放火,火势窜入掖廷延及承明宫。宫中为莽女黄皇室主所居,就是汉平帝的皇后,她见妃逼近,不能避免便望着火哭着说:“我有何面目再见汉家”,说着竟奋身一跃自投火中,眼见得乌焦巴弓,随那祝融氏去了。王莽避居宣室前殿,但见宫人妇女等披头散发,踉跄奔入边跑边说:“奈何,奈何?”莽亦没法相救,只好对天祈祷一番。转眼间又过了一夜,乱兵愈逼愈近,辟臣仓惶趋进,劝莽避入渐台。莽已二日不食头眩目晕,一时不能起行,由群臣扶着掖出殿,由莽登车前行,少顷已到得渐台,渐台筑在池中,上架桥梁,四面皆水。群臣以有水可阻,因劝莽至此暂避,莽下车后,抱得冠命威斗过桥登台,从官尚有千余人。大司马王邑日夜战守,累得人困马乏,返奔入宫,四处寻找王莽不见形影,乃辗转至渐台,途中遇儿子。王睦,脱衣去冠,意欲逃生。邑怒叱道:“我为大司马,你为侍中,应该为主死节,为何逃生?”睦不得己退回台下,邑亦随入,父子共同与莽同守。不一会儿乱兵已经杀入殿中,狂呼狂叫道“反贼王莽何在”,忽见有宫女出来颤声答道:“已往渐台”,大众遂赶往渐台。围绕至数百重望见桥梁已断,一时不能进去,只用强弩乱射。台上从官亦接连放箭,两下里对射一阵,矢已皆尽。乱兵见台上无箭可射了,便用板迭桥蜂拥而入,王邑父子及带恽、王巡等还想堵住台门,奋力接战。战至天暮究竟众寡不敌并皆战死,乱兵攻入台门,台上尚有众官守着,又接斗了多时,才陆续毙命。苗诉、唐尊、王盛、王揖、赵博、王参等均被杀。台上无莽踪迹,校尉公宾就想去杀莽报功。蓦见有一人持着玺绶从内中出来,便问他玺绶从何而来,他说:“就在室内”便由公宾引入室中寻至西北角上,果有尸身卧着,仔细一认,正是王莽。当下乱刀分尸劈做数十段,只有莽首由公宾所割,持报王宪。其实下手杀莽的是夺取玺绶的人,那人本是商人,姓杜名吴。王莽年三十八岁为大司马,五十一岁居摄,五十四岁称帝,六十八岁诛死。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王莽代汉而自立后,依照“周礼”设计了一套对社会进行复古的改革措施,试图缓解自西汉中以来的社会危机,巩固新朝地主阶级的统治。

首先在上层建筑结构上进行了改革。他以传统中的上古官制为基础。兼采汉代官制。制定了新朝的官僚体制。对中央一级的官名进行大量的改称。在中央设制四辅、三公、四将、九卿和六监;在地方分全国为九个州,即:杨、荆、豫、青、兖、雍、冀、并、幽。一百二十五个郡,二千二百零三个县,州设州牧。郡的长宿,按爵位的高低分为卒正连率和大尹。县设县宰;县以下与汉代相同设乡、亭、什、伍。

第二是对币制进行改革。先增发大泉、契刀和错刀(指币的图案)三种货币,过了一年他又说“割”字的造形是:“金、卯、刀”五株和契刀错刀三种货币的名称。所以都与“割”有关,为了表示改朝换代,这三种货币都应废除。只保留‘大泉’一种,另增加‘木泉’,二品并列。始建国二年,又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铜、龟、欠)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货、欠货、布货)共二十八品,由于品类繁多,面值不一,换算困难,仅一年就废了,只保留了木泉和大泉两种继续使用流通。到天凤元年又宣布废除木泉和大泉,改行货泉和货币。

第三,他颁布了“王田令”。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即归国有。禁止土地买卖;一家男口不满八口而田过九百亩者把多余的地交出来分给族人邻里。过去没有土地的按一夫一妻一百亩受田。所有违犯此令者流放边远地区。目的是防止铲除地土兼并,导致社会危机。

第四,与“王田令”相辅相成的另一项改革是关于奴婢的“私属令。”更名奴婢为“私属”;严禁买卖奴婢。不听令者流放边远地区。目的是想抑制奴婢的增多。

第五,颁布了“五均”“赊货”和“大管”。“五均”就是由政府来管理商业经营和制定物价。在长安和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今南阳)设置“五均官”。长安分东西二市“设市令”。五城市各设“市长”。令长兼任“五均官”,称为“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五均官”在每一季度的中月,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叫做“市平”。物价高于“市平”就把库存物资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就让任其自由买卖。“赊贷”是发放贷款。贫在遇有丧葬,祭祀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的,可向政府贷款,祭祀限十天归还,丧事限三个月内归还,不收利息。工商贷款要收利息。岁息是十分之一月息是百分之三。

后来又下令由国家专卖盐、酒、铁,由国家铸钱。由国家管理山、林、川泽。收取降税。这五项国营实业,加上国家办理“五均”和“赊贷”合管为“六管”。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七、略评本帝:

王莽——改革的失败者。从正文描写他的一生的一切所作所为来看,都是站在遣责、唾弃和咒骂的角度而持讨厌刻毒的态度来对待他的。说他蒙蔽、欺骗和玩弄朝臣与百姓。

的确,由于改革的方法不对头。盲目、莽撞,以致压迫别人去做。缺乏调查研究,不是有的放矢,而是凭自己坐在皇宫里的空洞想象来发号施令,想改变现状纠正前弊当然是做不到的,恰适得其反,导致了失败。

正由于失败了(当然不是整个都失败而是指对民的主要政策失败)必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人民更加贫穷,痛苦和糟殃!从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而只好聚集起来进行反抗和斗争。形成了一人发起全国响应的“干柴点火,一触即燃”的危机局面,结果是一朝江山摇摇欲坠顷刻崩溃,迅速灭亡。

王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以上的分析与探讨,不免有人会提出从他的品性向往和人格追求来看,也有值得欣赏的一面!

第一,王莽没有打仗的本领,他却有驭将的能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应该说都还是服从和拥护他。尤其是朝廷身居重位的大员以及安插在各机要部门的亲信和自己身边的心腹也不少,都是很忠于他的。他谦恭俭约,礼贤下士,有“当世名士”之誉。

第二,他爱民、勤民,以身作则作表率。三番五次辞赐,推赏;让利于国家,还把自己应得到的赏赐分发给亲朋、穷人。带头捐款捐物赈灾救人。自己和家人却过着非常朴素平凡的生活,其妻饮食粗糙,穿戴俭朴,家庭摆设简陋。很难看出朝廷高级官员之家。其形象于平民百姓。

第三,“王子犯法,以民同罪”语出古代,但真正能做到的,纵观历史以来除王莽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王莽有四个儿子,就有三个因触犯国法而被赐死。其实这三人都是可以免死的,本来就是轻微地触法,何况重触国法都可不死的呢!

至于平帝的死。是王莽指使下药还是别人为阿谀王莽而对擅自下药?很值得磋商,还有或者是其他生病而亡也说不定哩!从他同意纳己女为平帝后这点上来说也是略可所思嘛!

至于有意挑选幼主孺子婴企图代权之事,具体讲来也有出入,一是元帝绝宗,应选亲近支宗宣帝位下,恐怕独轮到孺子婴至亲或者说其他致亲人员其长辈与历史案件坐罪有牵连等。

就算是王莽有心有意谋害平帝,物色幼主。恐怕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力图革除弊政旧习,改变落后现状而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来,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以至于后来连孺子婴立都不至,在战胜讨伐派后立即自己取代。(其实虽母病重,但莽还是作为借口在家反复琢磨考虑了一番后才得出的结论,依了朝中大臣的意愿以己代汉)便是为了自己施政不受任何干扰,成为名正言顺的发号施令者,而采取的必然手段!

固然关键的是他的抱负,理想和主张未然符合客观实际给人民不仅未带来好处,相反搞乱了秩序人民反更受害生悲,导致强烈不满,而萌发叛逆造反,以致发展到风起云涌、声势浩大、滂薄山河的不可收拾场面。自己只好落得个谋权害命,野心篡位,面甜心苦,口是心非的国贼称号!最后身死尸分,臭名万年的悲残下场!

西汉大事年表

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秦王投降。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3年,项羽该下战败,在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前,刘邦称帝。定都洛阳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195年,刘帮驾崩。

公元前187年,吕后称制。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周勃等诛诸吕。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56年,实行减租减税,租减去一半,税减为“三十税一”。

公元前154年,吴王濞发动“七国造反”汉景帝听信谗言杀晁错。

公元前141的,景帝死“文景时期结束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登基。

公元前,38—119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29—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击匈奴均获大胜。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削减诸侯权力。

公元前118年,造纸术发明。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著“史记”历时十余年完成。

公元前104年,苏武出使西城,被拘留十九年还朝。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兴起,皇太子据被诬陷后自杀。

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是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

公元前53年,匈奴连年战败。各部纷纷降汉或向汉称臣。

从此边境北地安宁很长一个时期。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单于入朝求婚。汉元帝令后宫王女王昭君出嫁入塞。

公元前8年,大司马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

公元17年,绿林起义爆发。

公元22年,赤眉军起义爆发。汉朝皇族刘秀起义反王莽。

公元23年,刘秀昆阳大捷,王莽主力军败,不久王莽被杀,新朝亡。

前汉世系图凡十二主二百一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