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这篇文章后,我们无法判断出文中的疯娘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辨别出自己的孩子的。或许,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对于一位母亲来讲,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份爱就流淌在她的血液里,存活干她的生命中。只要生命还在,爱就会不断地倾注。从她成为母亲的那一天起,母爱就在疯娘混沌的世界里投射下了一道耀眼的光线。这道光线照耀着她,让她甘心情愿地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她的生命。也许,在医学和常理上,疯娘的行为永远是个奇迹。但作为一位母亲,这种行为却平常而普通。因为母爱永远不会疯癫,它光明如炬,足以照亮蒙昧无知的世界。趁来得及你能想象从此没有她的生活吗?你现在一定也和当初的我一样自私,只想有个人照顾自己,却不要那个人管自己。她是钱包,是保姆,是厨娘,是保镖,是管家,是全心全意为你服务的人,你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爱她,你活得那样没心没肺。
她若不是你妈妈,怎么会来爱这个自私的你妹妹:
你把门关得好响,你和你妈妈,也就是我阿姨,吵架。
你对她说:我不要和你说话!只因为她不允许你在你的裤子上用亚克力画画。她发短信让你早些回家,你愤恨地觉得她干涉了你的生活,你回短信给她:你说这是照料我,你给我什么好吃的?你给我买新衣服了吗你常常对我埋怨,你每个周末非得去补政治、英语、数学、绘画……你觉得苦不堪言,于是你觉得什么都该准备得好好的来等你。你觉得你在做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你觉得没劲,所以成绩就那样差下去,你想反正周末还有补课,你无所谓。
于是你妈觉得你不争气,你觉得你已经很努力地照她的意思去活,还是不能让她满意。你们俩彼此的怨气越来越深。
我很疑惑,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你妈,真让我痛心。我心中的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可是在心灵深处,你真是个自私的孩子。或者说,你从来不曾想过自己的责任。
你的确慷慨,你请朋友吃饭,你给朋友买礼物,你是这样让人倾心的朋友。你看电视剧到煽情处会流泪,你的心肠确实善良,可是你对你妈的态度,真混蛋。
姐姐我也混蛋过,甚至比你更糟糕。
那年我初二,学校里学农,乡下的一周,愉快无比。记得回来的那天还下着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本《漫画大王》。回到家看到妈妈躺在床上,好像在睡觉。我就去了自己的房间开始看杂志。我等着她烧饭烧菜,于我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过了很久,没有动静。一直到了很晚,爸爸回来了,带了一只鸽子回来煮汤。他说:你妈骨折了,要补补身子。
后来我才知道,那场车祸十分凶险,妈妈折断了尾椎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挫伤。她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之后,还没有完全好,就开始起来做各种家务,做菜、做饭、洗衣服,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她依然照顾着我的衣食起居。
有一天晚上,我专心致志地低头看着那本《漫画大王》,直到那边妈妈的声音很响才发现原来她在叫我。我的第一反应竞然是藏起那本杂志来,不是马上过去看看她需要什么。她起不来,她口渴,要喝水。她的女儿没有回应她,她的女儿在看漫画。这个场面让我在多年之后仍然深深内疚。
我现在看到妈妈,常常抱她、亲她。我会给她小礼物,我在外旅行不会让她担心,我如果回来得早会烧了饭等她回来吃,就如同当初她对我那样。
妹妹,你多久没有抱你妈妈?多久没有对她说“爱你”?多久没有和她好好说过你的心里话只因为她爱你,而且无条件地爱你,你便觉得天经地义,包括吼她。
你厌恶补课,可如果哪一天,你妈妈对你说:好吧,你就不要再去补课了。你是高兴还是绝望呢?那表示着连你的妈妈都放弃你了。
你们有你们的沟通方式,我没有办法说更多。
趁来得及说“对不起”。趁来得及说“爱你”。
妹妹,这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被关在了你的门外。有一天你会后悔,趁现在还不晚,钥匙在你自己手里,说“爱你”。
只怪当时太年轻,以至于错失了太多太多美好的事物。好多人,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过去,有的人因此抱憾终身——是的,年轻的时候只懂得享受生活,只懂得挥霍青春,只懂得掠夺和索取;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华美的袍子里面有一件褴褛的内衣,不知道浮华的世界有一种感情最值得珍惜;年轻的时候,不曾和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年轻的时候,只记得要开自己的“庆生会”,却从未祝福妈妈“生日快乐”。当双鬓斑白,在慨叹世事如白云苍狗、岁月已繁花落尽时醒悟一切,却已经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的大悲苦莫过于此,明白过来却悔之晚也!姐姐的经历正是告诉不懂事的妹妹趁一切还来得及,把握现在,别到了再也无法回头之时,也说一句于事无补的“只怪当时太年轻”!请记住母亲的眼泪吧那是班里一部分人心中最慌乱的时候——次次月考,一次次失望。第十一次月考的成绩已经下来了,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班里七八个差生,包括我在内,我们的名字还是一串儿地挂在全年级排名的最后面。大家对自己的耐心似乎被这次月考击碎了,个个无精打采。而那两个字又重新在我的脑海里翻腾:退学。
晚自习,老师照例要对月考的结果进行评说,然后讲些大家不要灰心、继续努力之类的话。可是很意外地,这一次,老师却没这么做。
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笑笑。但看得出来,那笑容有些勉强。我想,老师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他略微顿了顿,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这是我以前在报社当记者时遇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家都觉得意外,纷纷抬起了头,专注地看着老师。
老师便开始了他的故事。
他说,有一家五口人,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父母都是农民。父亲身强力壮,特别能干;母亲虽瘦弱也很勤劳。因为父母的勤劳,全家人日子过得还不错。父亲上过小学,母亲只认识从一到十的几个数字。由于不识字,母亲挨过别人的几回欺侮,吃过亏,深深地体会到不识字的害处。于是,她下定决心,无论怎样都要让孩子们多读书,将来上高中,考大学。
大女儿学习很用功,成绩也很优异,初中毕业考了个全乡第一名。按理,她该高高兴兴地上高中,可是,最后大女儿却去了广州打工——因为父亲认定女儿上学是糟蹋钱,初中毕业识几个字够用了,他再也不肯拿出钱来供大女儿继续上学了。父母为此闹过好几回,打得不可开交。大女儿打工走的时候哭着嘱咐正在上初中的妹妹,一定要好好学习。大女儿走了之后,就再也没与家人联系过。
说到这里,老师整个人似乎都陷入了沉重的回忆之中。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接着说,大女儿走后,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二女儿身上,她一定要让她的二女儿上高中考大学。可是,头脑顽固的父亲却认为让二女儿上初中已是仁至义尽了。于是,父母再次为二女儿上高中的事大打出手。瘦弱的母亲哪里是强壮如牛的父亲的对手,每次,母亲都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终于,有一次,母亲被打昏之后,醒来发现自己的右耳什么也听不到了。
老师似乎再也说不下去了,过了许久,才继续道,母亲耳朵被打聋之后,父亲似乎有些过意不去,答应了二女儿上高中的事。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二女儿的成绩不怎么好,而且每天和学校里的小混混在一起,爱上了吃穿打扮。母亲明白孩子在学校读书,在同龄人面前不能穿得太寒酸。为了满足女儿的虚荣心,母亲省吃俭用,还捡起了破烂——父亲答应只付学费。每次拿成绩单回家,二女儿害怕母亲看了会伤心,知道母亲只认识几个数字,便偷偷改了分数。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母亲渐渐发现女儿在欺骗她,母亲不再多说话,每天只是埋头不停地干着农活。
老师讲到这儿时,嗓音有点儿哑了——当时,我采访这位母亲时,每次说话总要凑到她的耳边大声喊,她才听得清楚。而那个粗暴的父亲一直在旁边喋喋不休地嘲笑咒骂着母亲,他说,你看看你的宝贝女儿考了几分啊?就这几分你还想让她考上大学,真是笑话,天大的笑话,我的脸都被她丢尽了!母亲却只是不停地哭着,哭着……老师没有继续说下去。教室里早已是一片唏嘘声。大家都低着头,好多同学都流泪了,差生们个个哭得很厉害。
最后,老师含泪说完一句话就离开了教室——那是让我改变了命运的一句话。
他说:请记住母亲的眼泪吧剩下的一个月里,同学们都格外用功,差生们更是发疯似的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学习。
高考分数下来那天,好多人又哭了,我哭得比上次还凶——我考出了以前根本不敢想像的分数。
两个月后,我来到了这所同样让我以前不敢想像的大学。一个人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个故事,想起了那位母亲,想起了老师说过的那句话。
我将永远铭记母亲的眼泪,是它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改变了我,它还将继续改变我整个人生。
一句话改变一生,一个好故事同样也能,就像《请记住母亲的眼泪吧》这篇文章一样。我们有时候能从一个故事中吸取成功的经验,从而改变自己做人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也能从一句话中得到情感的波动。并且立志奋发图强。文中的老师智慧而善良。他知道对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最有效的教育不是批评,而是激励。他所采用的激励的办法,既不是用成功典范也不是用励志格言,而是用一则与母亲、与母亲的眼泪有关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都见过母亲的眼泪,那是钢铁都能融化的眼泪,多少人心甘情愿地臣服在母亲的眼泪中,那是因为母亲用她润物细无声般的爱一直感化着我们,母亲的眼泪是一种无声的索求,索求一种时刻谨记的报恩情怀。当我们在前进中失去方向的时候,请记住母亲的眼泪吧,它会给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无穷的勇气;告诉你身边所有的朋友,请记住母亲的眼泪吧!雪落无痕,真爱无声对于雪,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为别的,只为它下时的无声无息、极度地宽容与包容着地面上的一切,像母爱。
那年夏天,我收到了来自北方城市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上下就跟过年过节一样,一片喜气洋洋,尤其是母亲,嘴巴一直没有合拢过,还翻出了好久未穿过的新衣服穿上,里里外外地忙开了。忙着置办酒席,宴请亲戚朋友。等这一切忙完了,好不容易清静了几天,母亲又忙开了。
这次总是她一个人躲在卧室里,连平时最爱看的电视剧也不看了。我虽然感到奇怪,却没想太多。直到有一次去父母房里拿点儿东西,才看见母亲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台灯下,面前放着一本编织书,而母亲则拿着已织好的半截毛衣上的织针,双手生硬而费劲地挑来挑去,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打几针,一会儿又折几针。我和小妹只在小时候穿过母亲织的毛衣,离现在已有十几年了,不知母亲何以再拿起了织针,织起了毛衣。我问了一声:“妈,你在干什么?”
母亲停了一下,扬起了手中的半截黄色的毛衣,有一点兴奋:“看,给你打的毛衣。听说北方那边比这边冷,雪也下得早,打件毛衣给你冬天穿。”母亲叹了口气,似有一点儿感慨,“好久没打过毛衣了,有十几年了吧!想当年你们冬天穿的都是我打的毛衣,现在学都学不会了。”
我有点儿不以为然,一把抢过母亲手里的毛衣扔到一边,说:“现在还是夏天呢,怎么就想到冬天去了。况且,外面满大街都有羊毛衫卖呢!”母亲捡起了毛衣:“傻孩子,外面卖的没打的暖和。”我说:“那外面卖的可是纯羊毛的呢,比这暖和十倍不止,而且又好看又流行,谁还穿这古董一样的毛衣啊!”不由分说又将毛衣扔到一边,拉起母亲的手,拖着她去看电视。母亲勉强跟在后面,坐在电视机前,眼睛左顾右盼,全然没有心情看电视,一直念叨着:“打的毛衣也可以打出很多式样的……”
临走前一天,母亲又将我准备好的行李打开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这已是第三遍了,确认无误后才收拾好,然后坐在一旁盯着行李,想着还有什么没带的。那目光使我不忍多看,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
带着新鲜与紧张的心情,我终于踏上了北上求学的路。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总想着外面的世界的精彩,全然没有觉察到父母眼里的那种恋恋不合和放心不下。母亲一直在耳边说个不停,什么“一个人出门在外,要自己小心啊!”“要照顾好自己啊!”“要吃饱啊!”“不要饿着啦,不要冻着啦!”等等,断断续续地传过来又飘远去了,让我觉得有一点儿烦,只以点头和“嗯”“好”应对。等到火车启动了,看到满车厢里全都是陌生的脸时,我的心才一颤,这次是真的自己一个人了,忙去搜寻父母的影子。车窗外,父亲母亲互相扶着,盯着我所在的车厢,母亲的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我突然有了一股想哭的冲动,最后还是强忍住了,男儿流血不流泪,这一直是我作为男儿的一种信仰。
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冲完凉后,我将要洗的衣服随手扔在了床角,到第二天要穿的时候才发现它们还在原地;每天下午一下课,便冲出教室往校门外跑,这才记起此处离家已是千里;每次吃完最后一口饭,习惯性地总想点一下头,这才记起已没有了母亲的关问:“吃饱了没有?”
经过一段新鲜与适应,日子慢慢趋于平静,我渐渐习惯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习惯了下课了就赶着去饭堂吃饭;习惯了自己问自己吃饱了没有。这一切,在家里都是由母亲代劳的。一想到这些,心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平时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如一顿供你挑剔的饭菜,一件仍带有清香的干净衣服,都是那么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等到离家远了,一切都得靠自己了,才发现母亲所给予自己的原是那么多。而平时没有发现,是它不露一点儿痕迹,还是你身处其中,习惯了从而忽视了它日子就这么过着,我写给家里的信由频渐少,而母亲的来信却丝毫没有放慢脚步,一封紧似一封地传到我的手上,如一口幽泉般,徐徐地送来甘甜的母爱滋润着我远离故乡远离父母变得脆弱的心。母亲在信中始终不变的话题是:“这几天的温度是17℃~19℃,会有大雨下,别忘了带伞,当心感冒。”“这几天的温度是18℃~21℃,会出太阳,别忘了晒晒被子……”母亲的家书就像是一个准确温度计一般,测量着我周围的一切。可以想像,母亲现在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天气预报了吧!每天7点半,新闻联播一完,母亲就会停下手中正在洗的碗或衣服,认认真真、一字不落地倾听我所处的城市的天气变化,恨不能自己就变成了控制天气的雷公电母,给我以一生的风和日丽、晴天碧日吧?然后她又会逼着父亲拿出那张看了无数遍的中国地图,仔细地按图索骥,找出我所处的城市的地理位置,默默凝视这个容纳着自己的儿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