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陇上翘楚:人物卷
7714100000016

第16章 名将风采(6)

元宪宗初年(公元1251年)夏,余玠统领大军围攻兴元行省,汪德臣奉命集结诸州兵马,驰援兴元。余玠见汪德臣的援兵已到,即撤围南返。

公元1251年,拖雷的长子蒙哥继承汗位,汪德臣前往和林觐见,蒙哥赐他蒙古章服,更换了印符,并采纳汪德臣的建议,在嘉陵江上游的沔州,即今陕西略阳县一带,修建战争中毁坏的城防,作为日后进军四川的基地。随后,汪德臣又奉命进军四川,一直打到今四川的乐山。夜间,大营遭宋军偷袭,汪德臣率军杀伤数百宋军后北撤。接着进攻四川绵州,夜间又遭宋军偷营,幸好发现及时,汪德臣率军反击,结果大破宋军,杀伤数千人后,又乘胜进攻隆庆府,夺回剑门关。回兵途中,汪德臣部遭遇伏兵,被宋军切断归路。汪德臣指挥全军,拼死一战,亲手擒获宋军统制罗延鹗。从此,汪德臣威震川北。

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春,蒙哥命汪德臣节制利州诸军,并在此建城,作为进军四川的基地之一。利州本是南宋边防重镇,也是通向蜀中的咽喉要道,汪德臣在此建城,引起宋军的极度惊慌,不时出兵袭扰,均被汪德臣击退,并完成了建城任务。这时,忽必烈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率兵征讨云南,路经临洮。汪德臣和兄长汪忠臣觐见忽必烈,陈述政见,建议蒙古军停止破坏各地农田,给盐引,通商贩,减轻百姓徭役赋税,疏浚河道,开发漕运,屯田聚粮等等。忽必烈高兴地采纳了汪德臣兄弟的建议,设立屯田官署、漕运司等机构,大量贮备军用物资。在汪德臣和其兄汪忠臣的经营下,川北各地形成了新的屯田和防御相结合的战时体系,被战争破坏后的川北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蒙古军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战时基地。

第二年,蜀中春旱,嘉陵江水位下降,军粮运输不畅,一些蒙古将领提出放弃利州,移师他乡。汪德臣反对移师。他杀掉自己的战马,给士兵食用,又说,国家给我如此重任,我只有以死相报,怎能撤走呢!他率军奇袭嘉州,夺得军粮2000石,解决了部队的吃粮问题。接着,又占领阴平、彰明等地,缴获粮5000石。不久,雨季来临,蜀中水陆交通恢复,军队屯田也获丰收,军粮绰绰有余,还能接济流徙的百姓。与此同时,汪德臣在利州采取了一系列安民政策,深得当地百姓欢迎,一些反抗力量陆续归降,又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先后俘获南宋提辖崔忠等人。

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春,汪德臣再次觐见蒙哥大汗,获得金帛、名马、锦衣、玉带的赏赐。返回蜀地后,汪德臣把更大的精力投放在了对川北的经营上,安抚百姓,修路架桥,储备粮草,为蒙古军完全夺取四川做准备。

这年,忽必烈占领大理,初步完成了南北夹击四川的战略构想。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蒙哥大汗亲率主力到达利州,巡视新建城池,盛赞汪德臣有胆有识,并命人立碑记其功。

蒙古南征大军兵马太多,渡嘉陵江时挤成一片。如果乘船,需要很多时日。汪德臣组织民工,将舟连成浮桥,兵马渡江,如履平地,再次受到蒙哥的嘉奖,赏白金30斤。蒙哥进军成都,首先要拿下山城苦竹隘(今四川剑阁县北),扫除大军南下障碍。攻打苦竹隘时,汪德臣亲率将士,攀山登城。蒙哥站在远处观察,惊叹道:“人称汪总帅胆勇,果非虚誉!”汪德臣攻到城下时,守城宋军才发现,顿时惊慌失措。宋将杨礼率兵拼死抵抗,汪德臣率兵全力进攻,最后攻破城池,扫除了南下成都的主要屏障。

攻打四川龙州时,汪德臣献计招降宋军守将,蒙哥采纳汪德臣之计,龙州守将不战而降。大军夺取长宁城后,蒙古军众将准备抢掠百姓,被汪德臣奏请蒙哥制止。

这年冬月,蒙古军继续顺嘉陵江而下,汪德臣为御前先锋,一路过关斩将,于十二月进入今重庆一带,对南宋军事重镇合州城形成合围之势。

合州城位于钓鱼山,建在峭壁悬崖之上,三面环江,俗称钓鱼城,易守难攻。钓鱼山侧,依山筑有石城,城墙一头伸至江中,又名一字城。钓鱼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上可以控制三江(嘉陵江、渠江、涪江),下可以作为重庆的屏障。城内兵多粮足,守城主将王坚英勇善战,誓死效忠南宋,拒不投降。宪宗九年(公元1259年)二月,蒙哥率军渡过渠江,强攻钓鱼城。经过几天激战,攻破一字城,不过蒙古军损失十分惨重,沿江摆满了士兵尸体。从三月到四月,蒙古军几乎天天攻城,城上大炮轰射,箭如雨下,要登城墙,异常艰难。进入五月,天气酷热,蒙古军中传染病肆虐,天天有人死亡,部队战斗力大大下降。众将劝蒙哥撤军,蒙哥不听,坚持攻城。

这是一次惨烈的攻坚战,蒙古军连续猛攻5个多月,尸横城下,堆积如山,却始终没有攻进城去。钓鱼城久攻不下,六月的重庆,天气炎热难耐,蒙古将领又急又气,又无可奈何。更糟糕的是,蒙哥受伤,病卧军中。汪德臣作为前锋将帅,更是心急如焚。汪德臣挑选精兵,夜登外城马家寨,杀掉寨主和守兵。一天,汪德臣单骑来到钓鱼城下,试图劝降王坚。他大喊:“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突然,城上大炮轰鸣,飞石击中他的头部,汪德臣栽下马来,身受伤重,不久死于军中,享年38岁。汪德臣战死,对蒙古军是一次沉重打击。随后,蒙古军撤退,这年七月,蒙哥亦死在撤军途中。

汪德臣有6子,17岁的长子汪惟正暂袭父职。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正式授予汪惟正巩昌便宜都总帅一职。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汪德臣被追封为陇西公,谥号“忠烈”。后又加封太师、忠烈陇右王。

金、元、明三朝,近400年间,漳县汪氏家族名将迭出,良臣如云,史所罕见。他们死后,大都葬于汪古山麓家族墓地,即今甘肃漳县盐井乡徐家坪汪家坟。这是一处至今发现的国内最大的元代墓地,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漳县汪氏家族墓地”。

功盖三朝震天下:清代名将岳钟琪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有一位甘肃籍将领,被雍正帝、乾隆帝分别誉为“当代第一名将”“三朝武功巨擘”。他就是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岳钟琪。

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生于公元1686年,卒于公元1754年。他是宋代名将岳飞第21世孙,先世为河南汤阴人,宋廷南迁后移居江苏昆陵。据《岳襄勤公行略》记载,岳飞第17世孙岳仲武“赠荣禄大夫,于明万历间宦游甘肃,遂家兰州”。从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起,一家人又移居河西,定居庄浪卫(今甘肃永登县)。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曾任甘肃永泰营千总,后升任庄浪卫守备。驻军甘肃临洮时,升为游击参将。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岳升龙跟随康熙征战噶尔丹,立有战功,升任四川提督。

岳钟琪生于军人家庭,从小热衷于练兵打仗,连儿时玩耍,玩的都是打仗的游戏。在父亲的影响下,岳钟琪从小习武,由于勤奋好学,很快成为众兄弟中的佼佼者。少年时代的岳钟琪,常随父转战各地,不时献妙计于父亲,让营中将士暗暗称奇。岳钟琪读书“一目十行”,“尤好孙武兵法”,10余岁即博览群书。青年时代的岳钟琪,身材魁梧,也许是生于将门的缘故,他对科举不感兴趣。为了岳钟琪的前程,家人给他捐了个同知的文官。可是,岳钟琪喜武不好文,不愿意干文职。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岳钟琪又改请武职,出任松潘镇游击,不久升任山西固关营参将、永宁协副将。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沙俄统治者扶持的以策妄阿拉布坦为首的分裂势力入侵西藏,杀死西藏地方首领拉藏汗。时任四川永宁协副将的岳钟琪奉命担任前锋,进藏剿灭策妄阿拉布坦。当时,进藏部队的统帅是定西将军噶尔弼。进藏不久,岳钟琪献计,挑选通晓藏语的士卒,化装成藏民,突袭叛军驻地。计划被噶尔弼批准后,岳钟琪亲自挑选了30名通晓藏语的士卒,突然进入叛军大营,擒拿叛军使者5人,杀死6人。叛军大惊,以为神兵天降,很快溃不成军,向后逃去。岳钟琪又率部追击,杀过雅鲁藏布江,消灭了叛军,收复了拉萨。拉萨之战,岳钟琪立了首功,晋升为四川提督。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策妄阿拉布坦又唆使罗卜藏丹津煽动青海牧民和喇嘛20余万人发动叛乱,多次进犯西宁,杀戮牧民,劫走大量财物,战火遍及青海和甘肃河西走廊。同年十月,岳钟琪以奋威将军的身份,随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率军平定叛乱。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元月,年羹尧采用岳钟琪“乘春草未生”“捣其不备”的作战方针,制定了严密的奇袭方案,由岳钟琪率南路部队5000人,偷袭叛军。岳钟琪动用快马万匹,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直捣罗卜藏丹津的大本营。朝廷大军突然出现在罗卜藏丹津营地,叛军从梦中惊醒,战马来不及备鞍,仓皇迎战,很快溃败,四下逃命。罗卜藏丹津更是惊恐异常,慌乱中抓了一件女人衣服,穿在身上,只身逃往准噶尔。

岳钟琪得知叛军首领罗卜藏丹津逃走,即率军追赶,连追两天,跑了300多里路,追到青海与西藏交界处的桑骆海,路没有了,没找到罗卜藏丹津,只好率军返回。这次战斗,岳钟琪消灭叛军8万多人,俘虏数万人。战斗结束后,岳钟琪又率领全军,15天横扫青海全境,清剿反叛残余势力。平叛之后,朝廷上下对岳钟琪刮目相看。此次青海平叛,岳钟琪功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赐三等公,又赐黄带。

当时的甘肃庄浪卫西部,沿甘青边界居住着谢尔苏噶住等6个藏族部落,拥有兵力数万。为了策应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谢尔苏噶住等藏族部落乘机起事,集中兵力进攻庄浪城,劫杀朝廷官员,抢掠附近百姓,阻断了青海和甘肃的交通。青海叛乱平息后,岳钟琪又挥师北上,率2万大军奔赴甘青边界平叛。他兵分两路,一路镇守西山的石门寺隘口,堵住谢尔苏噶住等部落的出口,一路进攻东山的黄羊川,击杀叛军1700人,接着进攻谢尔苏噶住的石堡城。攻城战斗中,岳钟琪采取强攻和智取相结合的战术,一方面发起正面强攻,吸引敌人注意力,另一方面挑选精兵,分两路攀青藤进入石堡城。进入城堡的精兵,一阵猛杀,砍杀叛军3000多人。叛军受到内外夹击,一阵大乱,正面进攻的部队乘机攻进城堡,很快歼灭了城内的叛军。

谢尔苏噶住叛乱平息后,岳钟琪采用攻抚并用的策略,招抚了其余的16个藏族部落。一场震惊朝廷、祸害万民的叛乱就这样平定了,甘青百姓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为了纪念这次平叛的胜利,朝廷把庄浪县改为“平番”县。岳钟琪因这次战功,被朝廷授予甘肃提督一职,次年兼任甘肃巡抚,不久又被授予川陕总督,拜宁远大将军,节制川、陕、甘三省及满汉诸军。清代前期的汉族大臣中,岳钟琪是唯一被朝廷拜为大将军、节制满汉诸军的官员。他手握川、陕、甘三省军政大权,荣耀至极,炙手可热,满朝王公重臣无不嫉妒。

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游牧于伊犁一带的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噶尔丹策零在俄国沙皇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屡次东进,劫掠喀尔喀蒙古族各部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皇帝拜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领兵23000人,屯军阿尔泰山,出师北路;拜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军36000人,屯兵巴里坤,出师西路,企图分进合击,歼灭噶尔丹策零叛军。可是,朝廷大军久攻无效。其间,只有岳钟琪部打了一个小胜仗,傅尔丹部则一败再败,被朝廷削爵夺官。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岳钟琪移师吐鲁番。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噶尔丹策零主力进至哈喇沙尔,企图从吐鲁番进犯哈密,骚扰甘肃的安西和肃州。岳钟琪根据敌情变化,制定了固守待援、敌疲再打的策略,乘敌人北犯之机,大举反攻,击败了噶尔丹策零的南路军,进驻乌鲁木齐。岳钟琪再次受到朝廷嘉奖。

伊犁战事后不久,大学士鄂尔泰等参劾岳钟琪“专制边疆,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张广泗参劾岳钟琪“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大将军查郎阿又说岳钟琪“骄蹇不法”。于是,岳钟琪以“误国负恩”罪名被捕下狱。这次进军准噶尔,历时6年,未能从根本上击败噶尔丹策零,最后因岳钟琪下狱,朝廷停止进兵,被迫议和。进疆部队劳师靡饷,无功而返,岳钟琪也因此而招致骂名,被雍正皇帝判为“斩监候”。乾隆即位,岳钟琪在经历了5年牢狱之苦后获释,被朝廷削职为民,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西藏、新疆等地再次发生叛乱,四川大小金川的土司们,乘机反叛,向朝廷发难。四川总督多次派兵围剿,毫无建树。叛乱如燎原之火,越烧越旺。心急火燎的乾隆皇帝,这时想起了岳钟琪,决定重新启用岳钟琪,先授他总兵衔,后授四川提督衔。岳钟琪不计个人得失,以60岁高龄率军出征,接连收复失地,最后迫使反叛土司一一乞降。

大小金川叛乱平定后,岳钟琪被朝廷加封太子少保,授兵部尚书衔,赏还三等公封号,封威信公。乾隆皇帝还下令,在南书房悬挂岳钟琪画像,供人瞻仰。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岳钟琪病故于四川资州军中,享年68岁。岳钟琪死后,乾隆皇帝手谕褒勉,赐祭葬,谥号“襄勤”。岳钟琪好诗文,一生作品不少,有《姜园集》《蛩吟集》《复容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