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7705300000006

第6章 进出煤专(1)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

我能为煤炭事业的发展

奉献出三十年的心力,

而且事业有成,深感欣慰。

——林海水

一、自立自强,报考煤专

1952年,林海水在集美高中毕业前的一段时间,他家的经济状况,在大墘下洋村乃至蓬莱乡,可算是最优越的家庭之一。因为其二叔林梧桐在战后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生意蒸蒸日上,财力雄厚。林梧桐为了实现先父林石泉生前愿望,在下厝大坵建一幢房子,改善居住条件,1950年他与三弟林景坤共同磋商,决定在先父生前指定的地点建造一幢房子,取名“仁美居”。该屋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是二进两护屋的闽南传统民居,1952年基本竣工,其建筑规模与气魄,堪称蓬莱乡数一数二的建筑,引起了全乡人的瞩目。

林海水高中毕业前夕,二叔、三叔来信征询他的意见:是到海外求学,还是在国内深造?如果要到海外求学,他们将为他办理到香港或新加坡读外国语学校,而后再到欧美留学。如果想在国内深造,他们将为他提供学费。这一切要林海水自己定夺。如此优越的条件,在当时蓬莱所有学子中,确实是少有的。

林海水的思想十分单纯,自立自强的想法根深蒂固。那时,全乡乃至全县的学子,都只是埋头读书,没有考虑得那么深,那么透,那么细。他认为读书就是学知识、学科学、学本事,在哪里学都一样。学好本领报效祖国,这是林海水的强烈愿望。他在集美高中读书,教师们是这样教导的;他所崇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也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这也是解放初期知识界中的主流意识。关于到国外留学的问题,在那时高中毕业生中还是相当陌生的观念,一般人只是出于好奇心,想到国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人们大都认为:大学毕业后,在某些科研领域里,国内一时尚无条件可以继续探索,才到国外深造。如果为留学而留学,到国外去混个文凭,镀镀金,那是最没出息的。林海水正是带着这实实在在的想法,向二叔、三叔陈情,如实地告诉他们想在国内深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他们感到侄儿海水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决定尊重侄儿的选择。

林海水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全国各所高等院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他同班的二十多个同学,学习较好的,都把目光盯住全国著名的院校,如北大、清华、复旦、南开等;平时成绩比较一般的,则是瞄准各省较好的大学,如厦大、南大、杭大等。也有些同学根据自己较为喜爱的学科,打算在这方面深造,选择专业性的院校,决定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如航空、航海等。那些又苦又累且又危险的专业,如农林、地质、矿冶等,则少人问津。特别是淮南煤矿专科学校许多人连看都不看一眼,这是一所刚办的学校,既无名气,也无资历。再说只是大专,只读两年,不如说是一所两年培训学校。

林海水对淮南煤矿专科学校却情有独钟,因为其招生条件十分优惠:学费、伙食费全免,每年又有两套衣服,两年学制,毕业后就分配工作。这一切,很符合他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学习原则与人生信念。因此,他把该校列为首选的志愿。

林海水首选淮南煤矿专科学校的志愿一传出,同学们议论纷纷,如空谷足音,回响不绝。这反响,褒之者寡,贬之者多。特别是几个同乡好友,对他的选择很不以为然,也迷惑不解。

“海水,你平时学习成绩那么好,随便选一所高校都比它强,何苦去选这类学校?”

也有人说:“干煤矿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你们家经济条件那么好,不愁吃不愁穿的,何苦去当‘土拨鼠’,一辈子在地底下钻?”

深知底细的同学劝他说:“你二叔三叔那么疼你,你应该选一所较好的学校,将来毕业了,做一份较轻松的工作,不是更好吗?”

也有人认为:“煤矿专业又苦又累又危险,怕招不到素质较高的学生,所以才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一些素质较高经济困难的学生去报考。你又不是这样的处境,何必往那里奔呢!”

一些爱开玩笑的同学风趣地说:“海水你想报考煤专,你不怕找不到老婆吗?想一辈子打光棍?”

有人说:“人家早有对象了!”

“早有对象有什么用,最后知道你是一只‘土拨鼠’,还不是要劳燕分飞!”

“有那么严重吗?”

“有!如果是我,肯定分手!”

“可惜你又不是女的!”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其实林海水也在认真地听着、思考着。同学们的意见,有的是对的。比如,煤矿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这是确实的,他也曾考虑过,但苦和累,他不怕,早就作好精神准备。至于危险,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但他相信,只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危险是可以避免的。至于煤矿专科招考的优惠条件,也许有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为了招一批素质较高的学子,但并非完全是专为这类专业出发而制定的。他深深感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想要发展工业建设,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动力工业,而煤炭则是动力工业的主要能源,是工业的粮食,缺乏能源动力,任何工业的发展都只能是空口嚼舌。也许居于上述原因,在国家经济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教育部才会如此重视,让煤矿专科学校以如此优厚的待遇招一批德才兼备的学子,加入到开辟煤炭这一动力能源的行列中来,这一点他是确信无疑的。至于同学们关于婚恋的玩笑,倒引起了林海水的重视。

于是,他把志愿选择问题、同学们的反映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原原本本告诉了新结识的伙伴温莲英,并征求她的意见。他已作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双方对该问题谈不拢的话,那就谁也不能勉强谁,开诚布公,好聚好散。没有想到温莲英表面看来弱不禁风,心胸却豁达开朗,很有主见。她很直率地说:“志愿问题是自己今后一生从事工作的关键,只要自己有兴趣,看准了就坚持。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们可以听、可以想,但决不动摇。认定的事就要做到底,我决不会干扰你!”

她的一席话,仿佛给林海水打了一针强心剂,他遂坚定了报考淮南煤专的决心。林海水仔细考虑以后,觉得这对自己有很好的吸引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学制短,只读两年就可以出来工作;二、待遇丰厚,学费伙食费全免,每年秋冬各发一套服装,学习生活压力减少了许多,也可以减轻母亲及二叔三叔的经济负担。尽管二叔、三叔一再表示愿意承担他学习上的所有费用。叔侄亲情,比山高比海深,永远铭记在海水的心坎上。他始终把二叔当做自己的榜样,尽力做到不依不傍、自立自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他纯洁简朴的思想中,萌生出一条明晰的思想原则: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向。为之奋斗,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他把自己的想法,向温莲英作了这样的表示,获得了她的全力支持。于是他在报考志愿表格上,郑重其事地填上了淮南煤矿专科学校,不久便通过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该校所录取。

二、一所崭新的煤矿专科学校

1952年秋,林海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淮南煤矿专科学校。在他的推动下,他新结识的伙伴温莲英通过一番努力,同年也考上了集美财经学校,并争取到她在新加坡生父温丕祥的支持,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读书经费的沉重包袱,养母一家人为之欢欣鼓舞。

那时,安溪人要到北方去,由于交通不便,都得从集美出发,于是他拜别了父母和亲朋好友,与温莲英一起,双双来到集美,然后与考上北方学校的同学一起集中出发。从此,他与温莲英一个在集美财经学校读书,一个到远隔崇山峻岭之外的淮南求学,两地相隔一千多公里,在通信十分落后的日子里,无穷的思念只好诉诸纸笔,十多天后,对方才能收悉。交通的异常不便,使他觉得这趟出门,可能要两年毕业以后方能返回来。为了慰藉对方,使莲英了解自己的学校住宿、生活、学习等状况,他在信中向她作了详细的描述。

四海为家皆故乡,一路行走备艰辛。

林海水与考上北方学校的几个集美同班同学一起,坐上集美开往福州的长途汽车,在沙石铺就的公路上颠颠簸簸走了十来个小时,方抵达福州。第二天,又从福州转乘江轮,沿闽江溯流而上,抵达延平(南平),这是福建省内陆的一座以郑成功名字命名的城镇,它是福建省通往江西的主要交通枢纽。第二天大清早,由延平(南平)坐上长途汽车,翻山越岭,七拐八转,穿越武夷山,到达江西上饶,然后才能坐上浙赣线东向的火车,抵达上海。由于当时台湾海峡局势紧张,上海至厦门的海上班船停运,只好走这样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到上海后,坐上沪宁线,到达南京,再坐长江渡轮,直抵对岸浦口镇;再由京浦线北上到安徽蚌埠,转乘水家湖支线到达终点站淮南市。一路上,公路、水路、铁路,程程转换,颠颠簸簸,1500多公里路,整整走了一个多星期,方才抵达目的地。尽管携带行李不多,但上上下下,数次转乘车船,抵达淮南时,林海水已是疲惫不堪了。

火车一到淮南站,在站台上迎接新生的淮南煤专的老生们,早已张开红色的横幅“热烈欢迎新同学!”林海水刚下火车,大家七手八脚地帮他背棉被,提行李,一起拥出了车站,把行李置于早已在那儿等候的马车上,坐上马车,穿街走巷,直达校园接待站,然后按各专业分别报到。林海水报的是矿建专业,报到后,林海水由该专业的老生带到宿舍,新生宿舍的名单早已贴在门口。

林海水到了宿舍一看,这是一栋平屋,每间宿舍大约二十多平米,四张上下床,一格书柜,一格柜子,设备虽然简朴,却也宽畅明亮。他被分在上铺,由于是平屋,天花板较高,在上铺还可直立而不碰顶,倒也清爽。当他在整理衣物时,老生们热情地前来问候,还带来了开水和点心。同学之间,虽非亲人胜似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充满着集体的友爱和温暖,使林海水深受感动。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真有一种四海为家皆故乡的感受,一路上旅途的劳顿,也在这种温馨的关爱中逐渐消融。这一晚,他睡得特别香。

淮南是个历史悠久、英雄辈出、人民伟大的地方。林海水入学以后,慢慢地从各个方面的接触、交流中,逐渐认识到淮南光辉的历史。在现代史上,淮南人民为保卫祖国矿产资源,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涌现出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英雄。

淮南原泛指安徽、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秦时设郡,治所九江,管辖这一广袤的地域。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封其子刘长为淮南王,统辖这一领地。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117)废除淮南国,恢复九江郡。三国时期又改为淮南国,后又改为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唐贞观年间改为道,治所在扬州。总之淮南历来只是一种泛称,并无固定的行政中心。

淮南市因现代淮南煤矿而得名。淮南煤矿是中国著名的煤矿之一,矿区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洞山一带,故称淮南煤矿。1931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在此设淮南煤矿局,组织开采煤炭。1937年,煤矿局由中国建银公司接办,改称为淮南矿路公司,因此,洞山一带特定地区被称为淮南。抗战期间,淮南矿路公司被日军占领,连同附近的私营煤矿一并拨归三井矿山会社和三菱矿业会社开采。1939年6月,日伪合组淮南煤矿公司,联合开采。在日军占领期间,淮南矿工、淮南人民反侵略反占领的斗争持续不断。

1940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大举向东南亚进军,企图把煤炭运往大城市生产武器设备,以满足侵略所用军需。同时在淮南津浦路以东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大扫荡,企图扩大其占领区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第二师,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集中主力部队和部分游击队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于1941年4月10日连续在仪征北的谢家集、天长以南的金家集等地发起数次袭击战斗,毙伤敌军200余人;在仪征北十二里岔伏击前来的日伪援兵,歼灭日军30余人,伪军50余人。4月17日,敌伪集中千余人来犯,新四军第二师一部依托仪征西北金华山,主动出击,重挫日伪军,迫敌逃窜。这次反扫荡,共毙伤敌军800余人,俘虏日军3人,伪军80余人,打杀了敌伪军的嚣张气焰,切断了日本侵略军队的供应线,牵制了日军的活动,有效地支援了盟军在东南亚一带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