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7705300000013

第13章 重大抉择(1)

夫妻是温馨家庭的主轴,

人生旅途的伴侣,

事业有成的助手,

心灵交流的挚友。

——林海水

一、迎难而上

1959年冬,由李学增、董树林负责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的大明二号主副斜井,通过采取表土剥离板桩法施工,已通过流沙层进入基岩后的正常施工;大明三号主副斜井也是使用上述施工法,亦将通过流沙层。林海水负责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的大明二、三号斜井的风井,则采用最新的施工法——自重沉井法,都已通过流沙层进入基岩的正常施工;大明四号副井的自重沉井已沉入流沙层十多米。至于大明四号主井,林海水采纳省煤炭工业管理局韩总工程师的建议,用压气排沙自重沉井法,正在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小明矿竖井工程也与大明四井主井工程同期开工建设。从铁岭市至铁法矿区的铁路路基施工也正处于紧张的大会战之中。整个铁法矿区热气腾腾,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然而这大好的形势持续不久,从已经移交生产的大明一号斜井采煤队那里,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煤层由厚变薄,由可采变为不可采。煤层厚薄变化太大了,形不成正规采区,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寻找原因。可是,这种煤层厚薄不规则变化现象传到社会上以后,“铁法无煤论”、“铁法煤层只有炕席厚”等传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人们的耳朵,随之而来的说法“铁法要下马了”更是有鼻子有眼的,在矿区内外闹得沸沸扬扬,人们的冲天干劲仿佛成为一种虚幻的泡影。铁法有煤无煤,成了人们在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有人认为,开发铁法煤田是大跃进的产物,没有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就匆促上马,才会造成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往后,要扭转这种种局面,当务之急趁着现在国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还不多,尽早下马后撤,让给县级小煤窑去开采。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铁法煤田不是大跃进的产物。早在1956年,101地质队已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勘探普查,结论是不会错的。1958年上马建设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并非人为刻意造成的。根据地质队的普查结论,铁法煤田迟早是要上马的,只是在大跃进浪潮推动下,上马早了一点罢了。大明一矿目前这种尴尬局面,可能是矿点选择不理想所致,不能以此推断铁法无煤论。

有些人则开始抨击不端正的思想态度,认为人是社会的人,有好大喜功的人在,就会有好大喜功的思想,有此思想,必然会导致脱离实际的浮夸作风,开发铁法就是浮夸冒进的做法……

总之,围绕铁法有煤还是无煤,上马还是下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社会上议论争辩的风波,给正在紧张施工的两对斜井、两对竖井工程施工造成巨大的冲击,加上国民经济建设遇到暂时困难,在一些工人心里,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于是,从山东及周边地区招募而来的一些工人和农民工,心思浮动,盘算着要回家务农了;从抚顺矿务局借调来的一些老工人也惦念着自己的家,不想在这儿干,想回抚顺去了。要回去的筹备着要走的事,不回去的也是无所适从。昔日龙腾虎跃的矿区变得冷清萧条,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

对此,开发处领导心急如焚,他们研究决定采用冷处理方法来稳住人心。对那些决心想回老家的工人,顺其自然,留得住人,留不住心,网开一面,让他们走;对那些想在铁法坚持岗位的,则进行重新整合,确保满足大明二井、三井两对斜井工程和大明四井副井工程继续施工建设的人员需求,暂缓大明四井主井和小明矿井的施工。同时,为稳住工程技术队伍的思想情绪,开发处工程科左东海科长在科务室里召开了科务会。出席的有总工程师宋鹿君,技术员林海水、李学增、陆宝贵、董树林等。在会上,他们围绕“无煤论”、“下马论”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所有与会者,都对此持否定态度。在发言中,林海水的三点看法,道出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心声。

其一,“铁法无煤论”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根据101地质队提出的勘探普查报告,我们现在开挖的几个矿井的位置,都是采用500米钻机围绕井筒四周打五个钻孔进行勘探的,不仅证明铁法有煤,而且具有多层煤层,特别是4号层和7号层,其煤层厚度最高能达18米,怎么能说“铁法无煤”呢?

其二,“大明一号斜井没有煤”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大明一号斜井处于丘陵地带,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属于露头煤或锅边煤,其煤层厚薄变化很大,这是地质沉积的规律,属正常现象。同时,大明一号斜井是在第一水平上开采的上山煤层,因其距地面较近,其煤层有厚有薄,变化较大,从可采变为不可采,这也是正常的。按采煤的一般规律,都是由上而下地开采,露头煤量虽不多,但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点都不能浪费。只要越过100米深的煤层,其煤层结构也就相对平稳了。

其三,“矿区下马论”更是空穴来风。铁法不但有煤,而且是辽北平原的大煤田,其储量预计达几十亿万吨。按大型煤矿开采量年产2000万吨计算,它可供开采百年以上。将来定为东北的新煤都,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眼前不是讨论下马的问题,而是应该加速现有矿井建设,加快矿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林海水还反映了目前的紧张局面,由于受“无煤论”、“下马论”思想的影响,新招募来的工人中,有些人思想不稳定,纷纷退队,给在建工程造成巨大影响。当务之急就是要迎难而上,力争在建工程早竣工,早投产,早出煤,各种不实的流言就会不攻自破。他们几个技术员还在会后向开发处领导提出三点建议。

其一,向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建议,在铁法开展一次大精查勘探。过去101地质队在铁法地质勘探普查中,大部分采用的是中小型钻机,对300米以下的地质情况就不清楚了。为了彻底摸清铁法煤田的家底,有必要进行一次精查勘探,便于对铁法矿井的建设施工和总体规划。

其二,建议大明一号斜井的采煤方向,从开采上山煤层搭配开采下山煤层,以此证明一号斜井有可采煤层,使“无煤论”、“煤层只有炕席厚”的论调不攻自破,扫除困扰人们心中的阴霾。

其三,建议在职工中开展科普教育。不少新招募来的矿工,他们是冲着“铁法煤田”这一将来的国营大型煤炭企业而来的,“无煤论”、“下马论”的风波,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对前途的认识,打击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此,就得在职工中开展科普教育,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使大家从理论上明白,铁法不但有煤,而且是辽北的大煤田,未来东北的煤都。铁法矿区不但不会“下马”,而且要加速组建,引导他们齐心协力推动现有在建工程的建设。

林海水等的三点建议,深得开发处领导的赞赏,左东海说:“你们提出的三点建议很好,我们将尽快向上级机关反映,那些现在该执行的工作,我们将立即去部署。”

林海水不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还身体力行地去实现它。尽管近来体力、精力有所透支,腹部有些不适,但他还是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投入到二井、三井的风井工程、四井的副井工程中去,努力推进掘进的速度。又在工余时间,积极主动地给职工们开讲煤矿的基本知识,用科普知识武装职工头脑,为破解流言的魔咒,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诚挚的友谊

林海水等提出的三点建议,引起开发处领导高度重视。他们立即向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反映在铁法矿区组织精查勘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决定部署对大明一号斜井由开采上山煤搭配开采下山煤层,同时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班组为基础开展科普教育。

当时,正逢经济困难时期,吃的是食堂里的大锅饭。主食细粮米面之类的食品日趋减少,粗粮如高粱、玉米之类的食品日益增多,林海水一个南方人,成天与高粱、玉米打交道,一时颇难适应。再加上工作劳累,常常饥一餐,饱一餐的,他感觉肚子总是胀胀的,好像不消化,于是他吃了一些酵母片,以助消化;不久腹部又有些微痛,他以为是初期的胃病,便三餐喝些玉米糊,有时用热水袋捂一捂,这样减轻了不少的痛苦。大痛起来时,他就到简易的医疗室取几片止痛片吞服。几次大痛之后,许多同事都劝他到医院去检查。那时正处于工人队伍重新整合的关键时刻,他一刻也不敢离开,继续坚持留在工地上,直到工人的生产、生活情绪已经完全稳定下来,这时,他一颗悬着的心才放缓下来。

一天,李学增见他捂着肚子,脸色憔悴痛苦,便要他到铁岭医院去做检查。“现在,矿井建设最关键的环节已经度过了,你就去看看病,在家歇一歇吧!其他工作,我们会做好的。”林海水终于请了假,到铁岭医院做检查。接诊的是医院外科主任,他是铁岭市医术水平较高的医生。林海水肚痛的部位,好像是盲肠炎,但他又怀疑,如果是盲肠炎,怎么能够坚持好几个月?难道他是铁打的?从大便化验和听诊器判断,胃肠病的可能性不大。他患的是什么病,一时无法确诊。他开了些止痛药,建议林海水到沈阳的大医院做检查。

林海水到了沈阳医院,经过大夫各方面的检查,确诊为盲肠炎,要他住院手术。林海水想:盲肠炎开刀是较普通的手术,铁岭医院也可以做,用不着在沈阳大医院里做。况且,矿井工地还有一些事情,尚需交代清楚。

于是林海水返回铁法,把自己在铁岭医院、沈阳医院检查的情况向开发处工程科左东海科长作了汇报,领导对林海水的健康问题十分关心,一再动员他好好到医院治疗。领导的关心使林海水万分感动。接着他又去找宋总工程师,宋鹿君说:“你的病情我听说了,要认真治疗。你们团队的突出表现很好,已经突破了大明二井、三井、四井最难啃的一道程序,剩余的如果需要我帮助处理,我会尽力而为,你就安心治病去吧!”林海水回到工区把团队的成员召集起来,对今后的工作作了一番部署,他说:“在掘进过程中随时向领导汇报,碰到疑难的问题,及时找宋总商量。务必注意安全,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团队的同事都十分感动,林海水病得这样子,还如此牵挂着工作,大家纷纷劝他:“你去好好治病,我们等你健康回来。”

林海水到了铁岭医院,经吴主任医生再次检查,确诊为盲肠炎,于是他办理了住院手续。本想写信告诉家里人,反复考虑,家里人收到信,得知自己住院要动手术,肯定食宿不安,路途又如此遥远,无形之中,必将给家人造成思想负担。再说,盲肠手术只是一个小手术,何苦去惊动一家老小,倒不如等出院之后再告诉他们,免得全家人为他操心。按规矩动手术前要家属签字,现在家属不在身边,他就自己签名,以示负责。万没想到,一开了刀,外科医生大为震惊,发现林海水患的不是盲肠炎,而是腹膜炎。他立即把吴主任医生请来。主任医生一看内心愧疚不已,但事态紧急,他当机立断改变治疗方案。他对腹膜用了消炎药,再请外科医生重新缝合。林海水手术时只半身麻醉,脑子依然十分清醒。听见他们的对话,就问:“怎么不割了?盲肠没用,把它割了。”主任医生轻声地对他说:“你患的是腹膜炎,盲肠很好,不必割。如果要割,需把肠子翻上来,万一受到感染,更不好对付。”林海水理解地点点头:“一切听医生的。”

一天,他对主任医生说:“这次白挨一刀是坏事,但坏事变好事。终于查清了病因,治疗起来就更加积极主动,有的放矢。”面对患者如此宽容的态度,主任医生十分感动,他说:“你能如此待我,更让我无地自容。作为一个医生治病救人,出现这么大的失误,给患者带来痛苦,难辞其咎。”林海水认为主任医生是个令人尊敬的好医生,这次医疗事故使他心里装着太多的负担,对治病救人是十分不利的,理应帮他解除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他真诚地对主任医生说:“你是个有责任心的医生,由于误诊,产生误治事故,却不回避错误,也不推卸责任,而是勇敢面对,立即采取措施,改变治疗方案。这表明你医术高明,遇到意外没有慌乱,沉着冷静,把事故造成的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这种敢于承担责任、治病救人的医生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林海水还结合自身工作的感受来谈医生的工作,“科学的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挖矿井就像医生给病人诊断一样。病人的五脏六腑是肌肉包裹着,而煤层是由土地覆盖着。挖掘前夕,尽管勘探队早已做了准确的勘探,但挖掘过程中意外情况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一个科学工作者善于事前作出准确判断,固然十分重要,但善于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更是整体素养的检验。人无完人,即使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要求他凡事在事前就了如指掌,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是苛刻的,也是不可能的。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处变不惊的能力,这才是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我对你的能力还是十分敬佩的。”

自从林海水到铁岭医院手术治疗后,他的病情就牵挂着铁法开发处领导的心。一天,开发处党委书记黎明江等领导同志亲自前往医院探望林海水。他们找主任医生详细询问手术情况,医生介绍了林海水的病况,经过治疗,现已逐步恢复,不久就可以出院了。不过,他得的是腹膜炎,被误诊为盲肠炎,开了刀,见了空气,治愈率只有万分之几,经常会复发。因此,出院后需多疗养一段时间。鉴于其家属不在身边,希望组织上多加关照。处领导对医生的精心照料表示感谢,并表示会尽力关照他,请医生放心。

林海水在主任医生的关怀下,多住了些日子,经检查已基本康复。林海水离开单位也有些日子了,急于出院,主任医生批准了他的要求。出院前,主任医生开了些中草药,并嘱咐他务必持续焐疗,争取万分之几的奇迹能够出现。

三、晋级工程师

林海水出院后,返回铁法大明安碑村。听说海水回来了,开发处工程科领导、技术团队的同事们纷纷前来探望他,嘘寒问暖,在充满关爱和睦的集体大家庭中,虽非亲人胜似亲人,使他内心充满了温馨的慰藉。尽管同事们一再要他在家里好好休养,但自小勤奋惯了的林海水却怎么也坐不住,他偷偷跑到科室,察看矿井的建设进度。

“小林,你回来了?”

突然听到有人呼喊,不呼其名,而在姓上加个“小”字,听来分外亲切。他迅速转身,党委书记黎明江早已迎上来,拉着他的双手,关切地问:“肚子还会痛吗?”“偶尔还会有点痛。”海水如实地说。“要注意休养,争取奇迹的出现。”黎书记关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