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7705300000012

第12章 转战铁法(3)

他们在宋鹿君的指导下,设计出大明一号斜井建设图纸,但因水、电、道路不通,机械设备还没到位,开发建设条件尚未成熟。在大跃进浪潮鼓舞下,为了在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天举行开工典礼,筹备处党委书记黎明江、主任李光宇进行了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工作部署。他们派遣一支施工队负责修筑从小明至大明的道路,解决交通问题。黎明江亲自与省电力局磋商,决定从虎石台至瓢起屯架一条4.4万伏高压线,暂时解决供电的问题。数十公里长的架线任务,由省基本建设局十八工程处负责施工。但这么长的线路,需要树立354根木桩,这要筹备处自己解决。筹备处没有大型卡车可以运载这些木桩。于是,从部队转业的李凤友便出面与部队联系,部队领导派了一个汽车连,负责运载并帮助树立木桩的工作。黎明江又从抚顺矿务局基本建设处机电安装工程队抽调了部分骨干力量,组成机电安装组,负责为工区供电。为确保大明一号斜井顺利开工,黎明江反复强调:“这是中国人民自己发现、自己勘探、自行设计、自行开发的第一炮,这一炮一定要打响,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否则无法向人民交代。”他同时对施工队伍进行周密组织,让技术员与施工队员合理搭配。但他对新组建的施工队伍还不放心,特意从抚顺矿务局抽调了钱广山等21名富有矿建经验的老工人,作为施工队的骨干力量。在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用黎明江书记的话来说,是“边开发,边完善”,定于7月1日准时开工。

没有机械开掘,便用镐挖锹铲;没有电动翻斗车,就用手推车;没有电灯,就用蜡烛或马灯;没有抽水机,就发明水抽子,一级一级往上抽;没有鼓风机,就搬来农村扬谷的手摇鼓风机……总之,土法上马,用原始的工具去建造现代化的大煤矿,实属一大奇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种工作热情使林海水更加坚信,只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交谈中,他明白了筹备处改换名称的原因。自从7月1日大明一号斜井开工建设以后,铁法煤田筹备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转到了开发建设的新阶段。依据省煤炭管理局指示精神,“铁法煤田开发处”正式挂牌成立,担负起铁法煤田建设的重大任务,积极筹划着新一轮的建设。鉴于铁法煤田暴露点比较集中在大明一带,为了便于领导开发,开发处决定,其总部由小明安碑村迁移到大明安碑村来。

林海水返回第一线后,凭着他从小锻炼而成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很容易适应了这种“土法上马”的工作方式。他除了时时关照安全施工之外,还不时帮忙,如抽水抽子、摇鼓风机,帮工人打炮眼、扶钢钎,为把大明一号斜井早日建成投产,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五、勇担重任

随着矿区电源的解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明一号斜井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根据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加快铁法煤田开发建设步伐的批示精神,铁法煤田开发处党委召开了会议,除开发处领导和中层干部外,主要工程技术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开发处主任李光宇主持,李光宇年过半百,中等身材,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黑大衣。他气宇轩昂、精神抖擞地环视一下与会人员之后,说:“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与日俱增,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煤炭战线广大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他讲了几句务虚开场白后,便把铁法煤田地形图铺在桌上,一手拿着红蓝铅笔,微弯着腰,指点着那张画满红色圆圈的标图,继续说:“经开发处党委研究确定:除在建的大明一号斜井外,要提前建设大明二、三号斜井,大明四井和小明矿竖井。从而掀起铁法煤田大开发大建设的新高潮。争取早出煤,以实际行动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向四周扫视一眼,庄重地宣布:“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是一次通报会、决策会,也是一次征求意见会,想听听大家对两对斜井和两对竖井提前开工建设的意见。”

根据李主任的讲话,多数与会者表示赞同,认为两对斜井和两对竖井提前开工建设,是国内生产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加速铁法煤田开发建设的需要,这是正确的选择。也有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根据现有地质勘探资料,两对斜井先行开发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因为煤层储存深度比较浅,煤层储量基本确定。建井工期比较短,可以早建设早出煤,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但两对竖井规划为中型矿井,101地质勘探队提供的是普查资料,由于钻机的原因,超300米以下煤层赋存情况还不清楚。建议进一步勘探,待提供精查报告后才进行建设。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根据现有的地质勘探的资料,两对斜井两对竖井开工建设应错开时间,两对斜井先开工。并建议两对竖井采取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开工建设与地质勘探两不误,以便争取时间,缩短工期。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意见逐步明晰,趋向两对斜井、两对竖井提前开工建设。李光宇作了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并提出几点要求:大明二、三号主副斜井和风井计划安排在1959年春开工建设;大明四井和小明矿竖井计划安排在195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接着他就两对斜井两对竖井的施工劳动组织,作了具体安排,由劳动工资科提出方案,以招农民工为主,并向抚顺矿务局申请一批老工人充当劳动组织的骨干力量,特别是矿井建设的老工人。两对斜井和风井及两对竖井施工方案由工程科提出计划。各矿井通电、通路、通水、平整场地,即“三通一平”,由工程科牵头,协调有关单位解决。各井领导班子由干部科提出意见,再进一步讨论落实。

工程科科长左东海召开科务会议,贯彻落实李主任的指示精神,参加会议的有副科长刘忠、宋鹿君总工程师、王春立工程师,林海水、李学增、陆宝贵、董树林等技术人员也参加了会议。大家对两对竖井和两对斜井的施工方案,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同意李学增等提出的大明二、三号主副斜井采用“大明挖”施工方案,并负责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同意林海水等提出的大明二、三号的风井、大明四井主副井都采用自重沉井法施工,对小明矿竖井表土层只有0.7米厚的流沙层采用板桩法施工,并由林海水进行各井施工组织设计。左科长最后明确分工:宋鹿君总工程师负责全面技术指导工作,李学增、董树林等负责大明二、三号斜井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指导。

左科长深情地看一下林海水说:“你是矿建专业大学生,又经过刘山改扩建和杨家仗矿务局寺前矿竖井的组建,对矿井建设有经验,因此,大明二、三号斜井的风井和大明四井主副井自重沉井施工,小明矿表土的施工,都由你来负责施工管理和技术指导。你的责任重,施工地点又分散,给你配一辆较好的脚踏车,若有困难要及时提出来,还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

林海水被委以重任之后,他根据施工日期的安排,经过一个多星期夜以继日的工作,首先提出大明二、三斜井的风井自重沉井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又经过一段时间推敲提出大明四井的自重沉井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后经省煤炭管理局韩总工程师的建议,其主井改用压气排沙自重沉井的施工方案。

1959年是林海水勇担重任的一年,是迎接各种考验和挑战的一年。由李学增、董树林负责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的大明二、三号主副斜井于1959年春相继开工,由林海水负责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的大明二、三号斜井的风井于同年5月开工。“自重沉井法”施工,不单施工队领导,连技术人员、工人都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新词也是刚听林海水说的。其实,“自重沉井法”是林海水在学校的矿井专业课本上学习过的一种施工方法,他也是首次进行实践,是他根据大明二、三号斜井的地质条件而提出来。

针对这种状况,大家都不熟悉,怎么办?林海水想起在刘山改扩建时办技术学习班的方法。于是,他向施工队领导建议,把技术员和老工人组织起来,在开工前办技术学习班,由他系统地讲解自重沉井的原理、沉井的设计、沉井的结构、沉井刃脚的作用、沉井发生偏斜的处理,以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让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经过两天的集中培训,学员们对自重沉井的工艺过程的概貌有一个大致了解,施工中应注意事项,也心中有数。对自重沉井不再那么陌生了!

自重沉井施工一开始,林海水一点也不敢轻慢,虽然精力与体力有些透支,但他依然保持精神,坚持和施工队技术员吃住在工地上,亲自在现场指挥和技术指导。他首先让木工在沉坑上铺设沉井的托盘,而后由测量人员在托盘上画上沉井的位置,再由木工按沉井位置组装沉井刃脚部分的模板,高度为4米,固定牢靠后,才开始绑扎刃脚部分的钢筋,等一切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灌混凝土。经过两星期养生后,又往上砌4米高的料石井壁,当拆除沉井刃脚的模板和托盘之后,沉井靠8米高的井壁的巨大自重开始缓慢下沉,一切都很顺利,当沉井下沉到8米深时,又继续在沉井上砌4米高的料石井壁,当下沉距基岩还有1.5米时,由于井内外压力差加大,开始往井内涌沙,出现挖沙——涌沙的拉锯战局面。林海水蹲在沉井井筒内,仔细观察这一过程和规律,考虑如何减少沉井内外压力差,这是治理涌沙的关键。

林海水果断采取在沉井工作面加压1米高的沙袋,以减少井内外压力差,同时将沉井划分四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轮流挖沙,而且挖沙速度要快,当挖沙约50厘米深时,在涌沙前立即压上沙袋,这一措施真的起作用,减少了井内的涌沙量。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沉井顺利沉入基岩2米,取得沉井突破流沙层首次实践的成功。

在沉井施工过程中,为减少施工失误造成事故,确保沉井的工程质量,林海水经常早上七点上班,很晚才返回大明安碑的住处。两地相距5公里左右,骑脚踏车要30分钟。有一次晚上九点多钟,他骑脚踏车返回宿舍途中,突然从马路的一旁窜出一只狗,朝前方跑去,并回头看他一下,两只眼睛在黑暗中发出磷磷绿光。他没有在意,仍骑车往回走。回到宿舍后,他告诉李学增在途中碰到一条狗。

李学增关切地问:“你没有事吧?”

林海水说:“没事,它只回头看了一下,就往草丛中钻了进去。”

李学增说:“没事就好。你碰上的不是狗,而是狼。你想,周围是荒原,没有住家,哪来的狗?你返回途中,要经过一条狼道,经常有狼群出没。这一次算你福气大,它没找你麻烦。以后要早一点回来。”林海水一听,倒吸了一口冷气。

施工队长知道这事后,十分关心林技术员的安全。以后凡是林技术员太晚回大明安碑村,就派两名工人骑车陪同,一直护送到住处,他们才返回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