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景电之父:李培福
7689300000035

第35章 晴空一鹤排云上

广播前,人们相互预测下一回的内容,你说胡汉三被杀了,他说还杀不了,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动拳脚;广播一开始,一切争论戛然而止,连一声咳嗽都没有;广播后,人们重复着故事内容,却不是简单的重复,把自己当做故事里的人物了……

李培福对指挥部下属机关,最操心的是政工组领导下的宣传站,具体来说,是操心宣传站所属的电影队和广播站。

指挥部刚刚成立时,各泵站、渠段、隧洞及农田平整已全面开工,三路大军(工程团、军垦团、民工团)齐上阵,工作十分紧张,业余生活又相当贫乏,除了各工点上有一副篮球架,可供职工们工前工后打打篮球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几乎所有工程人员唯一盼的就是看电影。景泰县电影队、各公社电影队一两个月下工地一趟,只在自家工点上放映,引得各个工点的人们不顾疲劳、不计路途远近,想方设法打听消息看电影,有时一场电影花在路上的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更有甚者,花几个小时还白跑一趟。不过,当时人们很乐观,白跑一趟也不怎么生气,美其名曰“空到站”(由电影《地道战》而来),有时翻山越岭,没看上电影,美其名曰“智取刀楞山”(由电影《智取威虎山》而来),有时因错误信息白跑了一趟,美其名曰“哄人记”(由电影《红灯记》而来)。这种“空到站”之类的“电影”,有时比真正看上了电影还过瘾,人们一块去,一块来,一路上谈天说地,发牢骚的发牢骚,愤怒声讨的愤怒声讨,呼口号的呼口号,生活的内容倒比真正看了一场电影还丰富。

有一次,听说五佛公社有电影,是《龙江颂》,通讯员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问李培福,看不看电影去。李培福也正想溜达溜达,也想看看《龙江颂》,就和通讯员一道步行去看电影了。到了电影场,只见人山人海,有用石头垒座位的,有抱土块当凳子的,有上在树上的,也有拿着三块板子钉的简易凳子的,一切闹闹嚷嚷,又秩序井然,都在为看电影做着充分的准备。可是,就是没有电影,等了好长时间,都到9点多钟了,才传来消息,说是片子没到位,今天不放了。

回来的路上,人们前者呼:“哎——看了一场什么电影啊——”后者就有应:“空到站——”“聋犟颂——”“哄人记——”通讯员一脸的愧疚。李培福说:“好啊,这场‘空到站’没白看,群众看电影的热情这么高,我们要有自己的电影队。”

当天夜里,李培福就找到了政工组长王高升,要他着手筹建宣传站,首先组建电影队,要当时最好的设备,至少要有两台放映机,一台准备固定,向电影院方向发展,一台准备流动,满足各工点看电影的需要。

第三天夜里,指挥部现场指挥所门前就放起了电影,放映机是双头的,换片子时不中断,放的电影是《龙江颂》和《金光大道》,看电影的人比开工誓师大会上的人还多。

李培福坐在放映机旁边的一把椅子上,放映前,政工组长要李培福讲几句话,李培福执意不讲,并要政工组长也别讲,说是群众都急着看电影,就不要扫兴了。电影队简单地进行了开场白:“‘景电’指挥部毛泽东思想放映队现在开始放映了,今天为大家放映的是《龙江颂》和《金光大道》。”

李培福认真看完了两部电影,《龙江颂》结尾的镜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筐筐丰收的粮食,不正是将来景泰川的写照吗?那欢乐的人群,不正是景泰川的人民吗?

电影队解决了工程建设者看电影难的问题,但是,群众的宣传工作光有电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广播站,要覆盖整个“景电”工程。不久,“‘景电’指挥部毛泽东思想广播站”又建立起来了,拥有两台5000w功率的扩音器,连接着四五十个75w的高音喇叭,东到黄河边,西到猎虎山,都能听到“指挥部广播电台”的广播。凌晨,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响彻景泰川的山山水水,“景电”建设者们踏着乐曲,投入紧张的战斗中;傍晚,铁梅那铿锵悦耳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把人们带入时代的旋律中,忘记了疲劳。

可是,日复一日的《东方红》和革命样板戏,多少让人们有点厌倦。但除此以外,就是工程建设消息,新鲜的不多老一套多,生动的不多口号多,这主要还是缺乏人才,广播站办不出特色。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培福在兰州碰到了常景春——省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因为家庭历史问题,据说是和台湾国民党有什么牵连,所以接受专政,在家赋闲,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人也有点落魄,李培福如获至宝,当面征求了常景春的意见,马上调到“景电”工程,继续干老本行,当他的播音员。

常景春形体富态,不修边幅,有一种天生艺术家的气质。他一到广播站,就增加了广播内容,把原先的新闻——革命歌曲——革命样板戏这样三部曲的广播内容增加为新闻——革命歌曲——革命样板戏——小说这样的四部曲。每当傍晚,新闻广播之后,连续广播两个多小时的《闪闪的红星》。夜幕中,高音喇叭下面,聚集着一伙一阵的人们,中老年人一伙,青年人一阵,中小学生一团,他们被潘冬子深深吸引了。广播前,人们相互预测下一回的内容,你说胡汉三被杀了,他说还杀不了,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动拳脚;广播一开始,一切争论戛然而止,连一声咳嗽都没有;广播后,人们重复着故事内容,却不是简单的重复,把自己当做故事里的人物了,爱与恨跟着故事人物转。

不久,常景春撺掇指导员唐鸿宾,从省广播电台买来两台录音机,这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儿,别说一般家庭见不到,就是县一级广播电台也不多见。广播站像过年一样,人们围着播音室,你说几句他唱一段,播放出来,十分新鲜,有的人面对录音机,没了词,“吼哈”两声,播放出来,大家听着也有意思。

有了录音机,许多节目都能提前录制,这样,有了剪辑机会,一旦不满意,可以重新制作,广播质量更高了。常景春的《闪闪的红星》也是提前录制的,语言更富于感情,声音更富有磁性。

景泰县宣传部的同志,要求指挥部广播站扩大广播覆盖面,让景泰人民也能听到《闪闪的红星》,拉广播的事由他们负责,只要能接通指挥部广播电台就行。

指挥部广播站,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宣传任务,而且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那种听广播的热情,那种围着广播争论的场景,现今社会恐怕再也不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