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扶着四川歌唱
7625900000034

第34章 旋律之六:“5·12”如此震动(7)

而值勤时间,却比服役那会儿厉害:

既没有黑夜,也没有白天

“唉,老了!”其中的一个,闪在一边

喘气,歇了一会儿

他不知道,他这一声无奈的喘息

却是中国当代战史上最后一章,最后一页

一句

最有魅力的咏叹

医院门口的志愿者

成都所有的医院现在二十四小时敞开大门

四面八方的救护车,现在,直接

刹车在志愿者的掌心

抬人!抬人!——抬我们的汶川兄弟

映秀兄弟、北川兄弟、什邡兄弟!

不要喊痛,我的兄弟

不要哭泣,我的兄弟

全国各民族的血液都已经到达这里

只在等候手臂

紧急抬人!二十四小时守候!

一座以休闲著称的城市,现在

为鲜血和骨头奔忙

这是战争

志愿者没有谜底,志愿者

行事特别简单——

只有一对专门听取命令的耳朵

只有手、不知疲倦的脚,裤兜里

一只准备随时捐献的钱包,以及一双

能扛起半个省份的

肩膀

丽江驶来感恩车队

丽江的全部美丽

现在,都由蔬菜和大米代替

丽江的感恩的手臂,要通过九辆货卡的轮子

直接,抚摸川西大地

杨思龙坐在驾驶室里,他现在看见的四川废墟

全部是1996年丽江大地震的印迹

那时候,来了多少四川兄弟

他们当年卸下的,就是丽江今日的美丽

三十吨蔬菜和大米,只是第一批,只是

丽江的第一滴眼泪,丽江的第一句慰藉

九辆货卡,刹车在绵竹马尾

三天的颠簸,一次穿过人心和良知的感恩之旅

企业家杨思龙坐在驾驶室,久久没有下车

货卸完了,他双颊上,还留着两粒亮晶晶的大米

诗人出发

必须写下血型,写下应急的亲人电话

填妥卡片,再带上

电筒,消毒口罩

手摇微型发电机,还有,小型防水袋

这小袋子管用,可以死死缚在手臂上

以便放置——最后的语言

全副武装的诗人,今天要去

绵竹、什邡、北川

那些地方,有大量余震埋伏

断裂带是根绳子,始终把那些揪心的地名

连成一线

再说,天又下雨了

刚刚打通的山路上方

松动的岩壁,像杂技把式一样地孤悬

所以,去那些地方挖掘带血的诗歌

必须事先把自己的血,滴入卡片

诗人互相勉励,击掌

一个个把自己,打扮成士兵

强光手电的枪膛里,压满

形容词和动词的子弹

诗人出发,这究竟是一支

什么番号的部队

电筒雨具,与唐诗宋词挤成一团

给家人打个电话,会用世界上

最悲壮的语言

诗人出发,沿着长长短短的

地震断裂带似的句子

诗人要去捕捉

所有类似诗歌的物件

无论雄壮,无论悲惨

诗人出发

诗人下决心,深入诗歌的核心部位

不管这核心,是不是位于

汶川下面,那个

深达十公里的地点

网上婚礼

婚礼如期举行,原定5月17日

那就是5月17日

洞房是整个中国

新郎坐在床的这一边,这一边叫四川

新娘坐在床的那一边,那一边叫辽宁

月下老人从网络中选择了一根最长的

作为红丝线

新娘的婚纱无可挑剔,而新郎

他的白色头盔却有点儿突兀

头盔还沾着粉尘

盔带上,甚至还有两天前的血迹

幸亏屏幕不是高清晰的

沈阳现场的亲友没有看清